为什么同样是邻居,日本却对中国屡屡侵犯?

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呢?作为邻居,中国是太熟悉不过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这邻居对中国不怀好意,虎视眈眈。为什么同样是邻居,偏偏就日本对中国屡屡侵犯呢?是什么影响了日本的这种严谨,压抑、侵略成性的民族性格的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打算从这方面说一说我的浅见。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相比较起来,日本和其他中国的邻居,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缅甸等国,最大的区别在于自然地理环境,因为虽然日本更加发达,但是物质生产方式和其他中国邻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至于人口因素,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人口因素差别不至于造成日本民族的秉性和其他国家有如此大的区别。

接下来从地理环境方面谈谈它对日本社会意识的影响。

日本,一个典型的季风岛国,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4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绵延约1900公里,分布在亚洲东海岸附近,构成了岛国日本的全貌。并且它处于地球板块相互碰撞的太平洋“火圈”及太平洋内,这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多火山的岛国之一,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世界上10%的火山都在日本,火山爆发十分频繁。

总体来说,日本的活火山、海啸、频繁的地震、和每年的台风,以及它那大片的森林、潮湿的气候、温泉和小溪、造成了日本人心理上的一种不安全感和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时刻萦绕在日本人的心头,这又造成了日本人强烈的侵略性和攻击性。反面,正是这种资源缺乏的恶劣地理条件使得日本人又格外的勤劳。

此外,日本多山,其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山地。随处可见的山岳造成了日本人的又一特征:刚强、坚韧不屈,又高傲、野蛮。日本人在学习中国的文化时,只能吸收对其有利的东西。比如日本人就很难学习道家思想,道家讲“清静无为”,日本人做不到清净无为,恶劣的地理环境带来的危机感使日本人压根静不下来。同样的,日本对儒家的“仁”没学会多少,相反“忠”倒是学了不少,将勇敢、誓死捍卫、自尊和忠诚与带有野蛮性的傲慢与残忍不加善恶分辩地组合成为武士道的精神支柱。这也符合山岳对日本人的影响。

日本地处寒热带交界处,正是这种地理条件,培养了日本人特有的双重性格,既热烈又沉静,既顺从又反抗,热烈中包含着沉静,顺从中包含着反抗。然而,由于日本强烈压抑的社会机制(以和为贵的集团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礼仪文化),使得日本人的心灵一再受到压抑,惟其如此,一旦发作起来,就格外厉害。日本社会经常发生很多不寻常的事件,如剖腹,殉情,复仇之类,日本军队在对外侵略战争中匪夷所思的残忍行为,都可以从这种压抑机制中找到答案。

最后,从地图上很容易发现日本的踪迹,它孤立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这种孤立使得日本人对自身文化和语言产生了单一的优越感,并具有了独立身份意识。这种“与世隔绝”的孤立,使得日本人始终保持着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也引领日本走向侵略化的极端道路。

地大物博的中国、宜居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都是日本十分羡慕的,当中国走向衰落,国势衰微时,日本自然不会放过这“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机会,明末、清末就是最好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多山   日本   中国   邻居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自然地理   山岳   太平洋   岛国   地理环境   危机感   日本人   孤立   火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