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一张借据”的故事

<一>历史背景: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错误,敌我力量悬殊过大,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中央红军实行了战略大转移,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20多天的爬山涉水,8.6万中央红军来到了崇山峻岭环抱的湖南省汝城县,在汝城人民的倾力支持下,中央红军主力在延寿瑶族乡青石寨一带,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布局的第二道封锁线,大部队行走在狭长的通往文明瑶族乡的山高坡陡的路上,在这关键时刻,红军后卫部队面临国民党军队和土匪的三面夹击,并且敌人占领了居高临下的战略要地青石寨,此时此刻,打了三天三夜阻击战的红军已经沒有了粮草,终于,在官亨村老百姓的帮助下,通过“一张借据”,红军的后勤供给全面得到了保障,英勇的红军将士,在董振堂“同志们,跟我上”气吞山河的怒吼声中,不怕牺牲,重新夺回了青石寨战略险地,成功阻击了敌人的进攻,确保了主力部队顺利到达文明瑶族乡进行短暂休整。<二>故事经过。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民胡四德,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一直非常关注红军的战斗动态,他之前与汝城籍的红军将士宋裕和、叶祖令有过短暂接触,发现红军确实是为劳苦大众谋翻身解放的自己人的队伍,特别是他看到了红军为老百姓除掉了为害多年的简恶霸之后,老百姓拍手叫好,他对红军早已心存感激。胡四德了解到红军严重缺粮,有的战士已经几天没有进食,但仍然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心里十分感动。当天晚上,他召集族人一同商量,如何帮助红军筹集粮食。第二天下午,在胡四德的带领下,从各家各户筹集来的105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被送到胡氏祠堂红军驻地。红军临走时,司务长叶祖令写下了一张借据,并无比坚定地告诉胡四德,不久的将来,全国一定会解放。那时候,可以拿上它去找政府兑换。红军会永远记住官亨村的老百姓,共产党也会永远记住官亨村的老百姓……因为担心被国民党清乡团发现,胡四德悄悄将借据装进一个铁烟盒里藏起来,直到1952年去世时都沒有告诉任何人。1996年,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在家翻新灶台时,从旧灶台的砖缝里发现了深藏62年之久的红军借据,这段尘封的历史才由村里的老人还原出来。1997年,汝城县政府按照当时的物价,兑现了1.5万元“欠款”,胡运海拿出了其中的1万元,捐献给了村里小学搞建设。<三>历史价值。第一,有《出路在哪里》的长征宣言书,唤醒了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苦难中看到了希望;第二,“同志们,跟我上”的豪言壮语,彰显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第三,“一张借据”彰显了红军的革命纪律,表明共产党人的庄重承诺;第四,为中央红军主力顺利到达文明瑶族乡沙洲等村休整,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五,与“半条被子”故事有历史逻辑关系。第六,生动形象地印证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伟大论断。第七,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哲学逻辑。第八,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一部长征史,就是一部军民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历史。<四>深刻启示。第一,彰显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第二,彰显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第三,彰显了人民拥护的磅礴力量;第四,彰显了继续走好“二个一百年”新长征路密码所在;第五,彰显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强大动力;第六,彰显了我们党过去为什么会在苦难辉煌中走向成功,今后我们党怎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所在。主讲人:范民强。(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借据   汝城县   延寿   瑶族   宣言书   汝城   灶台   党课   共产党人   青石   红军   村里   生动   老百姓   中央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