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波兰的真实历史关系

俄罗斯和波兰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几个世纪以来,这两个国家一直在争夺现代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土的控制权。

苏联与波兰的真实历史关系

苏波战争期间支持红军的集会(1920年格但斯克)


永恒的竞争对手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繁荣巅峰是在十七世纪初。两个世纪后,波兰被从世界政治地图抹去。它的大部分领土,包括华沙,都划分在俄国君主的统治之下。而这样的共同“生活”却并不平静。波兰人时常发生强烈的反俄起义。而这些起义受到俄罗斯军队的严厉镇压。

俄罗斯和波兰的“分裂”始于罗曼诺夫王朝垮台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被德军占领。1917年12月10日布尔什维克最高人民委员会的法令承认波兰的独立。1918年11月波兰在战争中击败德国后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在波兰独立斗争中,有两股势力——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德国士兵撤离占领土地之后,约瑟夫·皮尔苏德斯基成为波兰国家领导人。

苏联与波兰的真实历史关系

约瑟夫·皮尔苏德斯基

皮尔苏德斯基和他的志同道合者设定了在以1772年时的国土范围内恢复国家的任务(建立第二个波兰立陶宛联邦)他说:“波兰作为最大和最强的新兴国家是可以轻易地保障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芬兰延伸到高加索山脉的”。这使得与东部邻国的冲突不可避免。波兰人声称拥有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领土。而这些领土以前是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同时,布尔什维克也在“世界革命”概念的背景下采取行动,打算向西迁移,使无产阶级摆脱地主和资本家的枷锁。在此之后,1918年11月,苏联宣布与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无效后,红军在曾经被德国占领的领土上的行动开始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并不把他们向西的运动看做是夺取新的领土,而是为了解放工人和农民。)

1919至1921年苏联和波兰发生了激烈的战争

1918年8月,波兰人占领了明斯克,1920年5月进入基辅。随后红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期间波兰人不仅被击退,苏联军队也进入了波兰领土。然而,1920年8月,在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Тухачевский)的指挥下,红军在华沙的逼近上遭遇了毁灭性的失败,这也成为了波兰历史上的“维斯特拉奇迹”。

1920年10月,波兰人以巨大的损失为代价,再次占领明斯克。但此时波苏双方的力量都已经耗尽。双方签署了休战协议,并于1921年3月将其转化成《里加和约》。

条约里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领土归波兰。苏联同意把从1772年1月1日开始起从波兰领土上拿走的军事奖杯,所有科学和文化财产归还给波兰。并承诺在一年内向波兰支付3000万黄金卢布,并向波兰方面转让价值1800万黄金卢布的财产。

波兰则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权,明斯克被归还。双方承诺不进行相互敌对的活动。

客观地说苏波战争以布尔什维克的失败告终。波兰也没有实现它所追求的收复所有土地的愿望。


寇松线

苏联与波兰的真实历史关系

寇松勋爵(英国外交大臣)

不得不提寇松线这样的重要时刻。1919年12月,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建议沿波兰东部边界设立边界线。这条线主要符合人种的原则,西边是波兰人口占主导地位的土地,东边是以非波兰人(立陶宛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为主的地区。

1919年12月,华沙完全无视这条线,但当红军在1920年夏天开始接近波兰首都时,波兰当局同意承认它。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在发给政府的照会中要求红军在这条线上停止继续前进。由于这份照会,协约国提出的边界被称为“寇松线”。

苏联政府不接受外交大臣寇松的要求,随后,战争的新转折导致波兰根据《里加条约》在波兰的边界通过了“寇松线”的东部。

1921年的和平条约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边境冲突不断发生,时不时演变成激烈的战斗。一方面是因为边界没有划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白人移民集中在波兰,波兰情报部门在他们的行动中积极利用了这些人。1922年约瑟夫·皮尔苏德斯基将权利移交给当选总统。

同时,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不确定。在西方,那些认为有必要通过军事干预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的人的立场是十分坚定的。苏联情报部门也没有袖手旁观。对主要的白人移民群体进行了行动。与此同时,莫斯科试图与华沙建立关系。试图让波兰人对文化和经济联系产生兴趣,然而,在这方面没有取得很大进展。

到1924年,波兰驱逐了俄罗斯移民和白人军队的最活跃代表。在划定边界方面进行了工作。

1926年,在政治和经济危机中前波兰领导人皮尔苏德斯基发动了政变。在波兰建立了一个专横的政权,伊格纳兹·莫斯齐茨基(Игнаций Мосцицкий)正式成为总统,但实际上皮尔苏德斯基才是真正的领导人。苏联和波兰的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1927年6月7日,苏联驻波大使彼得·沃伊科夫在华沙火车站被白人移民鲍里斯·克维尔达枪杀。在这件令人震惊的事件之后,袭击苏联外交官和外交使团的房舍持续发生。

驻波兰的外交官向莫斯科报告了华沙军事入侵的威胁。(当时欧洲大陆上,只有法国拥有更强大的军队。)

苏联与波兰的真实历史关系

哀悼队伍抬着苏联驻波兰大使彼得·沃伊科夫在华沙遇害的棺材


华沙押注希特勒

到了1930年代初,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两国关系有所改善。首先,很明显,苏联的布尔什维克不仅稳固地巩固了政权,在国家经济和军事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第二,尽管存在周期性危机,但西方国家承认了苏联的存在,将苏联逐渐融入国际关系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波兰对与莫斯科建立睦邻关系产生了兴趣。

1931年6月15日,苏联和波兰签订了友好和贸易合作条约。1932年1月25日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

但两国关系的改善是短暂的。1933年纳粹在德国掌权。波兰很快就来了个急剧的大转弯,从伦敦和巴黎的怀抱中转向柏林。

苏联对希特勒上台感到震惊,在华沙调查了反纳粹条约,但被拒绝了。

1934年1月26日,波兰和德国签署了为期十年的互不侵犯条约。1935年11月4日,双方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伦敦和巴黎建立的整个欧洲安全体系已经崩溃。波兰与一个毫不掩饰其侵略计划的国家结成密切联盟。而这种联盟也不会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好处。希特勒的活动是苏联领导人所熟知的,所以他们知道德国打算去哪里寻找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慕尼黑阴谋—波兰的一块“蛋糕”

几年后,波兰在慕尼黑阴谋的结果中获得了一块“蛋糕”。(温斯顿·丘吉尔就曾经将波兰比喻成欧洲的“鬣狗”。)

当纳粹德国占领苏德特,然后占领捷克和摩拉维亚的所有剩余土地时,波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被摧毁的切申地区。

1938年9月,当《慕尼黑协议》尚未缔结时,在波兰边境集结部队的苏联表示愿意援助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履行先前签订的条约。作为回应,波兰政府宣布红军部队不可以通过其领土,如果莫斯科还是试图派遣军队,波兰当局将立即向苏联宣战。

1938年9月23日,莫斯科警告华沙:如果波兰企图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那么互不侵犯条约将被取消。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协议》签署。捷克斯洛伐克不战而降,波兰获得了切申地区。苏联与波兰的互不侵犯条约没有被撕毁,因为苏联认为在捷克斯洛伐克实际投降之后,这样做已经没有意义了。苏联政府明白了在目前条件下,在欧洲建立反希特勒联盟的可能性几乎是不现实的,必须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希望得到苏联乌克兰

在华沙他们开始了庆祝并建立了新的宏伟计划。波兰驻伊朗大使卡尔肖·塞德列夫斯基(Карша Седлевский)在1938年12月与德国外交官的谈话中说:“东欧的政治前景是明确的。几年后,德国将与苏联交战,波兰将自愿或者有需要时支持德国参与这场战争。对于波兰来说最好在冲突前站在德国一边,因为波兰在西方的领土利益和波兰在东部的政治目标,首先是在乌克兰,只有通过一项预先达成的波德协议才能实现”。

根据波兰陆军总参谋二部(侦查部)1938年12月的报告:分裂俄罗斯是波兰在东方的政策核心。因此,我们可能采取的立场如下:

谁将加入分组。

波兰不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袖手旁观。

重要的是要提前做好身体和精神上的准备。

主要目标是削弱和击败俄罗斯。

1939年1月,波兰外长约瑟夫·贝克与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本特罗普在交谈中说:波兰希望得到苏联乌克兰和进入黑海。

斯大林的迂回策略

1939年3月又出现了新的转折。希特勒向波兰提出建议:建议将丹泽市并入德国,并建立一条将德国与东普鲁士(现在的加里宁格勒)连接起来的域外走廊。作为对丹泽走廊的交换,德国提议将“友好条约”延长25年。然而波兰决定不作出让步,并投身于前盟友法国和英国的怀抱。

1939年3月28日,希特勒宣布撕毁与波兰的互不侵犯条约。1931年3月31日,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就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威胁宣布了英法两国对波兰的军事保障。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现在,当所有这些好处和帮助已经失去和抛弃时,英国追随法国,提议保障波兰的完整性,而这个波兰就在半年前,由于鬣狗的贪婪,它参与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抢劫和破坏”。

1939年春夏,苏联与英国和法国就反希特勒条约进行谈判。而西方大国参加谈判的不是最高级别的代表,给苏联留下的印象,法国和英国对这项协议并不感兴趣。

欧洲的政治形势,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开始的对第三帝国的战争中,苏联认为自己可能会孤军作战。

1939年8月23日,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成为欧洲最后一个与希特勒签订协议的国家。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法国和英国向柏林宣战,但却一动不动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好像是为了拯救波兰避免它的战败一样。

1939年9月17日夜间,以总统伊格纳西·莫斯齐茨基为首的波兰政府逃往罗马尼亚。

9月17日黎明,苏联军队进入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他们走向了“寇松线”。行动于1939年9月29日完成。

而第二个波兰立陶宛联邦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波兰   苏联   布尔什维克   捷克斯洛伐克   华沙   白俄罗斯   约瑟夫   立陶宛   希特勒   乌克兰   俄罗斯   英国   德国   条约   领土   真实   关系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