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听说学生打仗勇猛,就想去看他打仗,只打一仗,就要走

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身亡前,曾说,他不是亡国之君,大臣们则是亡国之臣。

作为一个皇帝,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因于大臣们,好像和他这个皇帝没关系似的。唉,要说崇祯皇帝糊涂,还真是糊涂,并且到身死时,还不明白明朝灭亡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师听说学生打仗勇猛,就想去看他打仗,只打一仗,就要走

朱由检继位之时,确已让前面几个昏庸皇帝折腾得差不多了,已出现败象,但还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朱由检继位后,铲除魏忠贤是真,勤于政事是真,生活节俭也是真的,六下罪己诏也是真的,可是,这却并不能代表他是个有能为的皇帝。

那时,内忧外乱,天灾人祸齐发不假,但最终是因为崇祯本身的无能,造导致了明朝晚期的灾难祸乱日益严重,到最后无法收拾。

无论治国、治兵还是用人,他都无特长,只是胡猜乱忌是他的特长,因此,有良将不能用,有良策不能用,明朝不亡才怪。而他却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因于大臣,也真是太糊涂了。

不说这些了,就说他的武将吧。他的武将当中,有能为的良将也不少,可他能好好利用的却是没有,不是换来换去,就是让武将、文臣、宦官们互相掣肘,袁崇焕被屈杀了,卢象升被太监高起潜拥兵不救坑死了。这些都是很有能力的战将啊,因此,后来没有战将为他卖命了。——这才是崇祯的悲哀。

卢象升(1600年4月16日-1639年1月15日,字建斗,常州府宜兴县人),是文武全才。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后在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及对清作战中屡立战功。在崇祯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在巨鹿县贾庄与清军作战中被包围,离他仅五十里地的太监高起潜拥兵不救,最后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

老师听说学生打仗勇猛,就想去看他打仗,只打一仗,就要走

卢象升死得也太可惜了。卢象升确实是位能打仗的猛将,明史中记载他的战迹很多,这里也不多说,只说说他的一件打仗轶事。

由于卢象升战功卓著,崇祯十年(1637年)九月底,为抗击清军,崇祯下令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的卢象升,携三地部队入卫京师,并以卢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赐尚方剑。

这时,他幼年时的老师听说他的学生如此勇猛,就来到前线,想看看他的学生是怎么打仗的,开阔开阔眼界,长长见识。于是,千里迢迢,只身一人来到卢象升的营中。

卢象升对他的小学老师仍然很尊敬。见到老师后,他好好款待了一番。既然老师想看打仗,那就先让他留下来吧。这回他的老师可长见识了。

卢象升留老师在大帐内安歇。他的老师见他晚上也不脱盔甲,睡觉也很少,有时,一会在这里睡,一会又去其它地方睡了。

一天晚上,他的老师见卢象升刚睡下不久,就见他又翻身起来了。他把十几个部将召进大帐里听令,三言两面三刀语,他就安排完了,他把令旗交给部将,部将们出去了。

不久,不远处就传来战鼓声和厮杀呐喊声。他的老师一听,顿时,身子都抖动起来了。只听这声音,就感觉到打仗并不是太好玩的事。他急急忙忙地爬起来问学生说:“发生了什么事啊?”

卢象升说:“没有什么,老师不要紧张。刚才弟子刚刚睡下,突然听到,西北方向传来大雁叫声。西北是敌军的住所。西北没人动的话,大雁不会惊起。大雁从西北向东南飞来,说明敌军有突袭行动。所以,我派部将去迎敌了,这不,不一会儿就遇到敌军打起来了。”

老师虽然对学生的能力很佩服,但是却被吓得要命。

天天刚亮,部将们就都回来缴令来了,敌军已被打败逃走了。

可他的老师再也不想看他的学生打仗了,在庆贺之余,趁机向学生告辞,说他想回去了。

老师听说学生打仗勇猛,就想去看他打仗,只打一仗,就要走

卢象升也不敢怠慢,赶快安排人员,把他的老师送走了。

——我们就不要管他的这位战战兢兢的老师了,只是,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卢象升打仗的能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巨鹿县   崇祯   明朝   老师   良将   学生   部将   战将   战功   武将   大雁   敌军   亡国   勇猛   大臣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