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日志之四:养蝉孵出“软黄金”(5月30日原创首发)

创业青年张晓华:养蝉孵出“软黄金”

通讯员 闫占廷

在宁陵县逻岗镇黄老家村南地一片蓊蓊郁郁的树林里,藏着一家特种养殖场:晓华金蝉养殖基地。5月24日,怀着好奇之心,笔者驱车前往这家养殖基地探秘。

写作日志之四:养蝉孵出“软黄金”(5月30日原创首发)

“俗话说得好,十年磨一剑。我在这搞金蝉养殖已经整整10年了。现在收益还不错,年赢利10余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养殖场负责人叫张晓华,今年32岁,黄老家村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利落,富有朝气。据他介绍,他和爱人原在福建服装厂打工,2012年返乡创业,拿出所有的积蓄干起了金蝉养殖。

金蝉俗称爬蚱,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自然界数量逐年减少,人工繁殖便越来越多。“说起我养金蝉的缘由,有两点:一是需求量越来越大,自然繁殖率越来越小,价格越卖越贵,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二是以前我父亲张谋启专门收购金蝉卵枝,然后再找门路销出去。一根卵枝只能赚一分钱,少得可怜,我就想我们也可以搞金蝉养殖,相比而言利润要高得多。”张晓华讲述道。

说干就干,2012年春,夫妇俩便承包闲置的林地,利用卵枝进行孵化,40天后,将孵化出的蝉卵撒种在土中,静等两年之后的收获。谁知,他的创业却遇到了挫折。“我们第一次养金蝉,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终于盼到金蝉出土,收获却少得可怜。一个残酷的实事摆在他面前,种植失败,10多万元投资白白泡汤,当时给我们的打击很大。”张晓华的爱人刘凤娟说。

写作日志之四:养蝉孵出“软黄金”(5月30日原创首发)

村民的嘲讽,亲人的劝阻,却无法撼动张晓华坚定的决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跑到安徽金蝉养殖场,投师潜心学习金蝉孵化技术。学成归来后,他便着手建造一排金蝉孵化室,开始技术攻关。一层层的木架上,放满一捆捆卵枝,然后坚持每天用喷雾器喷水.这在过程中,掌握好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在孵化室里,张晓华告诉笔者,这一根卵枝上面有200个左右的蝉卵,而4000个蝉卵才1克重呢。100克蝉卵可以播撒1亩林地。他每年可以孵出蝉卵300多斤,一部分留给自己种,更多的是往外销售,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发家致富。特别是家中有果园的,里面套种上金蝉,每亩地可增收6000多元。

说着,他捧起刚刚孵化出的虫卵让笔者看,只见那白色的小蝉卵在手心爬动,惹人怜爱。“这小东西怎么卖啊?”面对笔者的询问,张晓华笑笑说:“蝉卵和黄金一样,论克卖,每克售价50元,所以我们称它是‘软黄金’。”

写作日志之四:养蝉孵出“软黄金”(5月30日原创首发)

幼小的若虫出生后,收集起来就可以撒种了。张晓华带笔者参观了金蝉育种大棚,里面长满了茂盛的奶草,用铲子随意挖开泥土,就有惊喜地发现。“奶草根系发达,汁水浓,特别适合金蝉幼虫吸食,成长速度也快。”张晓华说道,“这周围200多亩林地也种上了金蝉虫卵,一到夏季八九月份的晚上,树林里可热闹了,雇来上百人捉爬蚱。”张晓华兴奋地说。

“收上来的爬蚱直接进冷库储藏,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如今,爬蚱在市场上很畅销,都是论个卖,一只爬蚱卖一元钱。如果折合一下,一斤爬蚱可卖30元。饭店里点一盘焙金蝉,售价高达80元,贵着呢!”张晓华算了一笔账,“而我们金蝉养殖,两年为一个周期。总的来说,收益还不错,每亩可收入近万元。”

因安置贫困村民在金蝉养殖基地干活,又带动附近群众一起养殖金蝉,为扶贫攻坚做出了贡献,2020年中秋,致富带头人张晓华被大家推举为人大代表。

写作日志之四:养蝉孵出“软黄金”(5月30日原创首发)

为了扩大金蝉和蝉卵的销售渠道,贤内助刘凤娟组建了她的电商团队,利用抖音、快手平台,每天发布金蝉养殖视频,引来四面八方的人前来参观、订购。也有网上直接下单的,刘凤娟便用快递将货发往全国各地。

“有一首歌唱到,彩虹总在风雨后。不能轻易放弃,遇到困难和挫折,只有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临别时,张晓华道出了他的创业秘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宁陵县   若虫   茂盛   繁殖率   商团   黄金   虫卵   林地   养殖场   村民   笔者   售价   挫折   收益   爱人   日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