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五”也就是“初五”,在古代,“午”是可以和“五”通用的,所以“端五”也就成了“端午”。古时候,民间流传农历五月常年多发疾疫,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有毒”的月份;之所以被称为有毒,主要是因为换季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变得活跃起来,在古代卫生、医疗、药品等资源条件差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患上疾病,并且医治困难,所以,五月被称为是“毒五月”。

除此之外,在“毒五月”中又有毒中之毒的“九毒日”,即:初毒日(五月初五、 初六、初七)、中毒日(十五、十六、十七)、末毒日(廿五、廿六、廿七),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是毒月中的九毒日之首。因此,人们“掩身,毋躁,止生色”、谨言慎行,并通过一些避邪驱毒的方法,来保健身体、平安顺利地渡过五月。除了有吃粽子、赛龙舟、吃五黄等等习俗,还讲究“3宜4不宜”,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说: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一、端午3宜

1:驱五毒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2:打扫卫生、整理衣物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3:挂艾草、菖蒲

关于端午插艾叶,是源自一个传说故事: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怀疑自己的孩子朱棣,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想要杀掉他,但是又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后来,他让朱棣出兵扫北,想让其死在战场上。朱棣率兵出征到即墨(山东省青岛一带)时,见一村妇带着两个孩子逃难,抱着大的领着小的,朱棣拦住问她,为什么抱着大儿,却让小儿跟着跑?

村妇说:长子是前房所出,小儿是己出,长子死则无后,小儿尚可再生。朱棣听完很是感动,就顺手从路边拔下一根艾草,让村妇插在头上,回家之后悬在门口,命令士兵见头上插艾、门上悬艾的人家,一律不得惊扰。村妇回到村里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人,于是,大家都在门上悬挂艾蒿,最后都平安无事。由于村妇爱子之心感动朱棣,并救了全村人的性命,且当天又刚好是端午节,因此,在后人的流传下,人们便在端午节插艾叶、挂艾叶。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二、“端午4不宜”

1:不宜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2:不宜办喜事、乔迁等宴席

一般来说,身边的朋友选择五一节、国庆节等结婚的特别多,而很少有人会在端午节举办喜事,这是为什么呢?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3:不去江河中游泳

俗话说:“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这其中的‘水’指二种水,天上的水(雨水)和地上的水(江河中的水)。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4:不宜吃太多的粽子

五月初五端午节,牢记“3宜,4不宜”,寓意避邪驱毒、平安健康

作家梁实秋在描写端午节时,这样说道:‘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在今天,把端午节定义成“粽子节”也不失为“吃货”眼里的通俗叫法。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知道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着怎样的习俗和说法?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汨罗江   端午节   寓意   屈原   安康   菖蒲   村妇   驱虫   平安   粽子   门上   端午   小儿   俗话说   农历   艾草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