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回应教材插图不美:重新绘制;有漫画家认为应体现青少年精神面貌和积极阳光导向

“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近日,不少网友吐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下册有关封面设计和插图整体形象“太丑”,怀念以前的审美。

5月26日,教育部教材局表示介入调查。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网友吐槽审美差距

“我上学时候的教材,那就是天花板级别”

“这好看吗?孩子天天就这么慵懒没睡醒的样子。”

“这上面的小人好怪,眼睛很宽,看起来好丑!”

“眼睛无神,像翻白眼,眼距过宽,头发稀疏……看了真堵心!”

近日,有多位网友吐槽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插画难看”——人物画得像没睡醒似的。吐槽网友认为:少年强则国强,得把这精气神提起来。

人教社回应教材插图不美:重新绘制;有漫画家认为应体现青少年精神面貌和积极阳光导向

网友指出人社版这版教材插图有宣扬纹身的问题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2013年由教育部审定,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课本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此系列画风,由北京某设计工作室设计。

5月26日,因为教材插画引发争议,#人教版数学教材#登上热搜。

有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小时候经常对着小学课本里的插画发呆,感觉很向往画里的画面,青山、绿水、草坪,还有一群无忧无虑的小朋友,现在这是啥?好辣眼睛。”“对比起来,我上学时候的教材,那就是天花板级别。”

人教社回应教材插图不美:重新绘制;有漫画家认为应体现青少年精神面貌和积极阳光导向

人教社回应教材插图不美:重新绘制;有漫画家认为应体现青少年精神面貌和积极阳光导向

网友认为人社版这版教材插图缺乏美感

有网友甚至翻出以前教材的插图,表示画里的孩子朝气蓬勃,非常阳光,让人很是向往。少年强则国强,得把这精气神儿提起来,希望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引导。

“一言难尽的人教版教材插画!直接带偏孩子们的审美。”

有网友建议:“还是恢复中国传统审美吧!以前的插图多美啊!”

有网友表示:“应该是正规的画不了,所以卡通上,现在很多当代画家画不了人像动作,原来的画家都是连环画出身,功底深厚!”

>>>人教出版社回应

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发挥育人作用

5月26日,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已关注到此事,已介入调查。

人教社回应教材插图不美:重新绘制;有漫画家认为应体现青少年精神面貌和积极阳光导向

人民教育出版社官微回应称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

同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微发布《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说明》,表示已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教师谈正向引导

“不是简单的美和丑问题 美丑事小育人事大”

“个人感觉插图不好看,五官比例不美。”5月26日,一位小学资深教师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教材上的每个细节都应该发挥育人功能,积极向上、阳光健康应该是插图人物设计的基本标准。

“这不是简单的美和丑的问题。美丑事小,但育人事大。这也是对未成年人审美的熏陶和影响,在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教材插图也应该崇尚传统经典的人物形象。”

这位教师表示,现在很多给小学生看的课本读物,内容都在潜移默化灌输的非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描述冬天出现的是圣诞节,食物吃的是汉堡薯条,这些不利于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漫画家观点

这一版教材配图对人物的绘制有失审美

5月26日,陕西省漫画研究会高晔利会长接受了华商报记者采访,从插图创作着手谈了个人对争议教材插图的看法。

“我们创作漫画和插图时,提倡对人物的夸张和变形。但是,无论传统绘画里的人物形象,还是丰子恺、张乐平这些漫画大师笔下的孩童,严谨的造型基础保证了作者和读者的良好沟通。”

“而在这一版教材的配图里,对人物的绘制显然有失审美,频现扭曲的关节、萎靡的表情、千篇一律的嘴唇,甚至是‘白眼示人’,这样的作品不仅不能体现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也缺乏积极的阳光导向,如此作品出现在普及度很高的课本里,有些草率。”

>>>漫画家观点

不仅是丑化,既没体现技法更没考虑形象

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张念贻认为:“人教玉成”,这本教材的插画适应时代创新表达没有问题。

“之所以引发争议是这种配图没有谋求最大的审美交集,而且并不仅仅是丑化,既没有体现技法,更没有考虑到形象,有负大家对‘权威’和‘国社’的厚望。”

张念贻表示,作为“国社”的出版流程来讲,至少应事先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不能等到发行之后,因为应对争议再度翻工。

>>>专家点评说

理性对待争议 优化设计须重视大众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教材中插图的使用,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审美是个人的事,每个人的审美角度和创作风格也可能不同,应该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如果大多数家长觉得这些插图使用不当,可以反映后进行科学论证,在下次修订的时候进行调整、完善。同时,出版社也应该在编写教材时广泛征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专家学者等各方的意见,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

资深媒体人江德斌表示,希望出版社重视封面设计,在设计中综合考虑文化、历史、审美等多方面的元素。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时,也不能局限于内部,还可广泛征求大众意见,多考虑社会影响、社会价值,做好法律与社会道德的风险评估,再做最终定夺。毕竟,事关孩子,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小事”不小。

华商报记者 李华 编辑 李振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插图   陕西省   教材   教育部   漫画家   插画   美感   课本   导向   青少年   封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   漫画   意见   数学   人物   教师   阳光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