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面具下的丑陋

#影视杂谈#――浅评《调音师》视听语言运用

著名导演罗姆说过:“电影具有比任何其他艺术更富表现力的细节。”《调音师》中导演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让剧情更富有张力,讲诉了一位失败的钢琴天才自欺欺人地成为盲人调音师以满足内心窥伺欲望,在见证一宗谋杀案后终食恶果的故事。人性的阴暗面在影片中展露无遗,虚伪面具下的丑陋被层层挖掘。观众们在享受丰富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

影片中,导演熟练地运用景别的切换,揭下戴在调音师脸上的虚伪面具。就如调音师在凶手家调音的那场戏中,导演运用近景镜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在顶光笼罩下的调音师的紧张面容。配合着忧伤的钢琴声这一背景音乐的使用,加重了气氛的压抑与沉重。调音师不是盲人的真相早已暴露,只是他还沉迷在假扮盲人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等待调音师的注定是命运的审判。正如调音师般戴着虚伪面具行走于世间的人也并不乏少数,考试作弊的学生,昧着良心用地沟油的商贩……他们自欺欺人地掩饰自己的丑陋,终究会自食恶果。

在影片中,导演运用光线多次揭露人性的丑陋一面。就如调音师看女孩跳舞的那场戏中,配合着欢快的钢琴声这一背景音乐的使用,导演运用侧光,调音师的脸成了“阴阳脸”。这无疑是种巨大讽刺,明亮的一面是调音师表面装作盲人的善良无辜,阴暗的一面是他窥伺的满足。调音师深陷在做盲人的快感中,躲在虚伪的面具背后,毫不客气地撅取善人的同情与施舍,而且不拒窥伺的贪婪。调音师这种表里不一的嘴脸不过是大千社会的一种写照,现如今许多企业在发展时,企业负责人滥用职权,表面说着环境效益的重要性,背后却为博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破坏环境。他们的表现就如天使与魔鬼同具一体的可怕。

影片表达的内涵犹如一块天外陨石,激起本以麻木的世人心中的层层涟漪。当人们秉持正义,揭开虚伪面容上的无谓面具,以纯真和真诚面对世界,那么就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丑陋   面具   虚伪   调音师   恶果   盲人   自欺欺人   面容   背景音乐   钢琴   人性   表面   内心   导演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