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写‬在‬前面‬的话‬】在网络‬上常常‬看到‬有些‬网友‬把‬农民‬看‬作‬是纯粹‬的种田‬,农村‬纯粹‬的‬只是‬种‬粮食‬,不能‬发展‬别‬的‬什么‬产业‬,这种‬理解‬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当然‬,农村‬的土地‬是‬必须‬用‬来种‬粮食‬的‬,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国家‬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从‬政策性‬规定‬要求‬必须‬坚持‬和‬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但‬并‬不是说农民‬除‬了种田‬就‬不‬可以‬从‬事‬其他‬别‬的‬产业‬。在机械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发展‬农村‬经济,还‬必须‬要依靠‬其他‬经济‬发展手段‬,种田‬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毛‬主席‬早‬就说‬过:“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当时‬的集体化‬就‬特别‬强调‬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那个‬时候的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结构‬定义‬就是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农村‬基层‬组织。从‬她‬的功能‬来看‬,当时‬的‬人民‬公社‬具有‬三‬大‬功能‬:即‬组织‬功能‬、积累‬功能‬和‬共同‬提高‬的功能‬。这‬些功能‬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基本‬开始‬逐步‬体现‬出来。所以‬,今天‬我们‬讲‬农村‬建设,也‬绝‬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种‬田‬这一‬单一‬经济‬模式‬上‬。在‬这个‬方面‬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现在‬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的农村‬集体化‬模式‬的发展‬阶段‬。这里‬根据‬查阅‬周‬家‬庄的相关‬资料‬,作‬了‬个粗略‬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周‬家‬庄的发展‬情况‬。

【正文‬】周‬家‬庄是‬全国‬仅存‬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位于‬河北‬省‬晋‬州市东部‬,行政‬区域‬面积16.2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为‬17761人‬。不‬设‬村‬委‬会,是全县‬唯一设置‬的‬乡‬生产‬队两‬级‬集体经济‬组织‬‬,共‬10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1982年‬时‬,共‬3055户‬。1983年‬改‬公社为‬乡‬,实行‬的仍然‬是人民‬公社的体制机制。

周家庄1949年就成立了农业互助组,1951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合作社,1956年建立了自然村组成的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至今68年来仍然保留人民公社体制,是全国仅存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他们坚持土地集体经营,社员劳动计工分,分口粮,年底进行收入分配。最主要的是在机械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一‬、‬顶‬住‬压力‬,坚持‬走‬集体化道路

我们都知道,从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契约上摁下了18个红手印开始,就拉开了农村分田到户的序幕,以后逐步在全国普遍推开。

面对全国全面推行的分田到户(当时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浪潮,周家庄人民怎么办?

1982年11月30日,雷金河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传达了中央要求,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指示。然后组织社员们讨论,在讨论中,除两三户外,大家都反对分田到户,表示要坚持集体化道路,反对撤销人民公社。很多社员们想,集体化搞得好好的,怎么说分就分啊?因此,周家庄的社员们决定每家派代表在“不分家”的协议上签字,当时全村3055户代表上万名社员在协议上摁下了与小岗村意义截然不同的红手印,强烈要求保留人民公社。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并且,雷金河还特地向当时的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写下了保证书:不分包到户,社员的收入争取高于分包到户的农民,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我们就将地分了。周家庄社员用勇气和智慧抵制了解散人民公社的做法,终于保住了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体制。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二‬、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怎么‬走‬

要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提高,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做法是,首先进一步完善和改造水利灌溉设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周家庄人民公社对原来的水利设施进行整修完善,对还没有水利设施的地方继续开掘。这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据有关资料,周家庄2001年以来,全乡水利建设总投资160万元,共修建“防渗垄沟”10万多米。这样,既节约耕地110亩,又每年可节水100立方米。

第二步,就是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尽最大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七八十年代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还刚开始起步,到后来国家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多,周家庄就开始花大力气增加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周家庄到2016年,全乡有了大型收割机25台,播种机56台,旋耕机50台,秸秆破碎机36台,拖拉机100台,电动机350台,达到了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程度。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就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剩余劳动力。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就是发展社队企业,走“农工商并举”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办企业,从10多家发展到40多家。这样把原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社办企业里来。全乡的社办企业吸收了全社约3/4的劳力,而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仅1/4的人,剩余劳动力就不用外出打工了。这样,既提高了本乡的经济收入,又避免了外出务工的来回路上的折腾。更重要的是既没有土地撂荒,也没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空壳现象。除此以外,周家庄共培植果园7000多亩,还修建了采摘园。随着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声誉的不断提高,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旅游观光,周家庄又建设起了公园和旅游景区,这样一来,经济建设搞得越来越红火,这就是周家庄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三‬、周‬家‬庄‬乡‬集体化‬经济‬效益‬情况‬

这里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一些经济数据。据有关资料,周家庄1999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22280万元,纯收入为602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873.85元,是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41.5元)的两倍。

2005年,人均纯收入5018元,这一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

2013年,人均14104元,高出河北省农民人均收入,和同年全国农民纯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

2015年,全乡工农业总收入101123万元,纯收入24541万元,上缴国家税收2788万元,留公共积累3819万元,社员分配17934万元。人均年终现金分配13189元。人均纯收入18048元,集体公共积累累计52291万元。2017年公共积累增至63332万元。强大的公共积累为周家庄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家庄乡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晋州市、河北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我搞单干,外出打工挣的钱比他们多多了。但是,你可要知道,他们是人均,是人人都有这么多的收入。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四‬、周‬家‬庄乡‬社员‬的‬福利‬保障

周家庄乡从1982年起陆续对全体社员实行了12项福利。包括免费供水、免费上学、电费补贴、合作医疗、生活补贴、困难补贴、老人补贴、残疾人补贴、住房补贴、免费保安服务等。

五‬、周‬家‬庄乡‬住房‬、教育‬和‬医疗‬

现在我们普遍感觉的是住房、教育、医疗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在周家庄乡这些都纳入了社员的福利范畴。

在住房方面,周家庄从1982年开始,就对6个自然村农民的住房进行了彻底改建,全乡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让全体社员都住上了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并统一安装了免费的自来水管道。

教育方面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河北省重点示范性高中),医疗卫生方面的卫生室、卫生院被河北省卫生厅授予高标准医院。社员住院费公社医院全部免费,县级以上医院治疗医药费合作医疗报销90%。

周家庄乡的理念是“均衡富裕”,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但不能悬殊过大。他们认为“两级分化”不是社会主义,而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基本因素。所以他们既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坚持原则,又做到适当有度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结束‬语‬】周家‬庄集体化‬模式‬是在‬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发展‬的今天‬走出‬来的一条‬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不是‬我们‬有些‬朋友‬说‬的那样‬,只‬种‬那‬一‬亩‬三分地‬,如果‬光‬种‬那‬一‬亩‬三‬分‬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是‬永远‬也‬富‬不起来‬的‬。周‬家‬庄人民公社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总结‬人民‬公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科学‬安排‬方面‬花‬了很大‬的气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这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如果‬离开‬了集体‬的优势‬也‬是难以‬办到‬的。这‬也‬是他们‬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根本‬原因所在‬。他们‬在提高‬机械化‬程度的同时‬,又‬能够‬较好‬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与‬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矛盾‬。周‬家‬庄‬到‬现在‬基本‬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和‬多种‬经营‬的基本‬模式‬,实现‬了‬以‬粮‬为‬纲‬的全面‬发展‬。从‬周家‬庄‬的‬工‬农‬业‬总‬收入‬来看‬,农业‬收入‬比例‬很小‬,这‬就‬说明‬要‬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社办‬企业‬和扩大‬其他‬来源‬,这‬也‬就是‬他们‬得以快速‬发展的优势‬所在‬。周家‬庄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均衡‬富裕‬”,既‬没有‬大‬富豪‬,也‬没有‬贫困户‬,无所谓‬“两极‬分化‬”,也‬不‬存在‬“三‬农‬问题‬”。它‬的集体经济‬制度‬做到‬了本能‬地、自然‬地‬防贫‬、扶‬贫,人人‬安居乐业‬。周家‬庄‬的‬集体经济‬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民‬公社的组织‬功能‬、积累‬功能‬和‬共同‬提高‬的‬三‬大‬功能‬。总‬之‬,集体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周家‬庄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很好‬的诠释‬。也‬因为‬这样‬,周家‬庄先后‬获得‬了“国务院‬嘉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中国‬乡‬镇‬之‬星‬”等‬70多项‬(次‬)荣誉称号。从‬现在‬全国‬存在‬着‬的严重‬“三农‬”问题‬来看‬,我们‬应该‬从‬周家‬庄人民公社几‬十‬年来的实践中‬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


全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化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人民公社   公共积累   全乡   集体经济   河北省   全国   社员   公社   农业机械化   收入   农民   农村   功能   农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