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借给我5万,我去还的时候一口咬定我借了8万,我该怎么办?

摊上这样的亲戚还真是头大!不过也不用发愁,看似亲戚站在强势的地位,但其实你作为借款人,才是牢牢把握主动权的那一个。

日常生活中,出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亲戚之间相互帮一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但也正基于亲戚之间的信任关系,往往连借条都不签署,甚至拿“现金”出借,不留任何转账的痕迹,这也为日后借款金额的分歧埋下了祸根,比如明明是借了5万,到还款时非说借了8万,借款人头痛不已:

如果按照8万还,本来借款人手头就不宽绰,换做谁都不情愿;如果只还5万,亲戚关系恐怕就搞僵了,甚至会被他扣上“借钱不还”的帽子,声誉大受影响。

那么类似的,借款人和出借人对借款金额的认定出现分歧时,应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坚决不做“冤大头”,可以适当给予利息补偿,但绝不“少借多还”:

如果真像提问者所描述的那样,分明只借了5万元,但亲戚一口咬定是借了8万。对于这种情况,“丧良心”和不顾亲戚感情的是对方,错不在自己,也就没有必要留情面或者顾及亲戚关系了,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才是最合适的渠道。

司法层面上对于这种借贷金额有分歧的案件,认定时是非常谨慎的,比如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的规定,“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

这也就意味着在认定借款本金的时候,借据、借条、欠条或者注明“借款”用途的转账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司法层面通常以上述凭证中载明的金额为本金金额。但是现在的难题是,借贷的亲戚双方都拿不出当时借款时的凭证,而且借贷是通过现金进行的,通过转账记录来认定借款金额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该种情况下,法院能支持借款5万元的说法吗?或者说会不会偏向亲戚,认定借款金额是8万元呢?

可以很明确地说,绝对没有认定8万元的可能性。试想一下,民间借贷关系中,除了没有分歧的正常借贷,还存在为数不少的“坑”,比如有些出借人会通过胁迫、利诱、欺骗的手段威逼或者引导借款人欠下实际到账金额大于出借金额的欠条,比如借10万写15万、借20万写30万;或者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借条或者借款合同签订在先,但实际后续在分笔支付的时候,并未完全到账,借款合同中的金额大于实际到账金额。

倘若存在以上两种情况,那么单凭“债权凭证”来认定真实的借款金额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有失真实性和公平性,借款人的利益就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

因此,不要怕打官司,先偿还亲戚5万即可,如果他想继续讨要3万元,尽管让他去起诉你,大概率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第二,“谁主张,谁举证”,口说无凭就不能认定借款金额是8万元:

如果这事走到诉讼程序,法院对于真实的借款金额会保持一个“合理怀疑”,即不会随意做出认定,而是允许双方各自提供能证明借款金额是5万元或者8万元的证据。

既然是亲戚起诉你,追偿的是8万元而不是5万元,那么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他必须要拿出足够且有效的证据来予以支撑,比如视听资料,再比如转账记录或者人证等等。

单提供以上证明资料还不行,有些细节也必须陈述清楚,方能获得法院的支持。比如,借出去的这8万,来源是什么?是常年放在家里的现金,还是哪天到哪个银行取出来的现金?有无取现记录?

再比如,款项在交付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当时是否有其他人在场?借款的地点在哪里?双方之间都说了些什么?

以上细节都需要在法庭上一一说清楚,一旦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说有明显漏洞、说不过去的话,法院都不会予以采信,也就不会支持借款8万元的诉求。

事实上在实践中,对于这种既没有签订借款合同、借条,又没有电子转账记录的,出借人想要往高了说,根本就不现实,不要低估法院明察秋毫的能力,单凭两片嘴去胡诌八扯,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法律层面对于这种借款金额有分歧的案件,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也就是说,亲戚无法提供向外出借8万元的证据,或者证据不充分、不能“自圆其说”的,一律由他自己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举个现实中真实上演的例子:

王某和刘某虽然不是亲戚关系,但二人此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前两年,刘某开了一家饭店,生意不好又遇上急需资金周转,刘某就想起了好朋友王某,想从他那里暂时借5万元周转一下。

说来王某也很仗义,对于朋友是能帮则帮,但为了避免以后出现分歧,也为了不把朋友关系搞僵,两人之间还是签署了借款5万元的借条。借条签署之后,王某先转给刘某4万元,并表示剩下的1万元过几天凑一凑再补上。

过来几天,王某还真就找到了刘某,不过送来的不是1万元,而是3000元。也就是说,王某分两次,实际仅借给刘某4.3万元,少于借条上载明的5万元。

还款期限到了,遵守承诺的刘某也毫不含糊,直接转给王某4.3万元。但没想到王某不愿意,执意说当时借给了刘某5万元,刘某还应当继续偿还7000元。

为了这事,双方闹到了法院,对于借款金额到底是4.3万元还是5万元,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这个时候法院让王某举证,到底在什么时候额外又补借给刘某1万元,这1万元的来源是什么。理亏的王某打起了马虎眼,辩解称这1万元是他向另一个朋友借来的,然后又以现金的形式转借给了刘某。

法院让王某所说的这个“朋友”出庭作证,但王某执意拒绝。

后来,根据王某的陈述,法院对借款5万元不予采信,道理很简单,王某向“朋友”借款1万元再转借给刘某,显然不合乎情理,即便关系再好的朋友,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法院要求王某所谓的朋友出庭作证,但王某却一再拒绝,这就属于“举证不能”的情况,5万元的借款主张自然也就得不到支持。

最终法院只认定借款金额是4.3万,王某想“瞒天过海”的想法最终未能实现。

综上来说,遇到这种糟心事无需纠结,直接让亲戚去法院起诉就可以了,管他是主张8万还是80万,只要拿不出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只要无法说清楚款项的来源和交付的细节,法院是不会予以支持的。

通过以上王某和刘某的案例也提醒了我们,无论是出借方还是借款方,也无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的“铁”,千万不要拿借款当儿戏,一定要事先写好借条和收据,最好出借的时候通过转账来进行,并在用途中注明“借款”字样,如此方能避免以后的麻烦事。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以前我的堂兄(我大伯的儿子)就遇见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建房子那一年,向我的三叔借了7万块钱,结果过了三年去还的时候,我的三叔却要向我的堂兄要10万块钱,说他当初借的是10万而不是7万。结果堂兄来找我们评理。后来我的堂兄只好乖乖地把10万拿了出来。

我的堂兄今年已经将近50岁了,一直在家乡农村的村子里生活,他从20多岁就到了广东去打工,是夫妻两个一起去的,两个孩子丢给了老人(我的伯父伯母)来看管,一去就是10多年。在我堂兄40岁的时候才回来,他拿着这些年的积蓄要在村子里建一栋三层楼的大房子。虽然他的手头上有20万,但是起房子要30多万,于是就向亲朋好友们借。

刚好这时候三叔手头上有一些钱,于是我的堂兄就向三叔借了7万块钱。

建好了房子之后,我的堂兄和他的妻子又到广东去打工,赚钱还债,结果三年之后回来,把7万块钱还给三叔的时候,三叔却向他要10万块。

我的堂兄觉得有点委屈,于是就向我们几个兄弟诉苦。我们也觉得借7万块钱还10万块钱,有点多。于是就都抽个空,一起去跟三叔聊聊。当时我的堂兄也在场。

提起这一件事的时候,三叔慢悠悠地对着大家说:“这3万块钱不是要来给我自己的,而是给你们老四的。”

老四是我的堂弟,也是我堂兄的亲弟弟。老四那一年也30岁了,还没有结婚,听我三叔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人挺不错的,但是家里面有点缺钱,想让我们老四给3万块钱的彩礼。

听这话我们有点明白了,三叔是想让我堂兄给他的弟弟出这3万块钱的彩礼。但是我们和堂兄一样,心里面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钱需要我堂兄出?

这时候我三叔对我们说,我的堂兄去广东打工的这些年,都是我的伯父伯母和老四一起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有时候我的伯父伯母病了,也不通知我的堂兄,老四自己把父母送到医院医治,所以他手头上也没有钱了,正为这3万块钱的彩礼犯愁。

听完了三叔的这些话,我的堂兄当场表示这3万块钱由他来出,而且他弟弟的婚事也由他来操办,全部的钱由他来出。

从我堂兄借钱的这一件事可以看出,这世间很多反常的事都会有它的原因的,下面我来给你分析一下:

首先恭喜你,你是个不错的好人。因为你的亲戚借钱给你的时候,不用你打借条,证明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再一个,可能你的亲戚一时犯糊涂,但是念在他当初借你钱的那一份恩情,那时候你需要借5万块钱,肯定是有急用的,也是你比较困难的时候,你的亲戚借钱给你,算是帮了你很大一个忙,这一份情还是得记的。你千万不要着急,可以找找原因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照正常来说能够借给你5万块钱的人,对你是比较重情重义的,所以说想坑你3万块钱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太可能存在。

然而为什么你借他5万,他要你还8万呢?我罗列一些原因和提供解决方法,让你作为参考,以便你作出判断和选择。

第1种,他的精神可能受到打击,头脑不清楚,所以无法正确的判断,当时借给你5万还是8万。对于这种精神失常的状态,需要他的家人来配合,如果证实他的精神状态是这样的话,那就告诉他,已经把另外的3万块钱还给他的家人了。另外你还需要给出一些利息和慰问金,作为答谢与帮助。

第2种,当时你们之间有约定的,借给你5万块钱,到时候要还8万块钱,等于是一种理财投入。也许当时说的话有点不太正式,你以为是开玩笑的,说赚了钱时会多还了几万。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你需要履行诺言,或者是觉得多给3万块钱比较多的话,那就协商一下给1万或者是2万。

第3种,当时你向你亲戚借钱的时候,借了5万,同时又帮别人借了3万,虽然说这钱是要那个人还的,但是是你做的担保,结果那个人没有钱还所以说账也算到你的头上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你手上的钱比较宽裕,那就先帮那个人还了这3万块钱,因为这钱毕竟是过过你的手,不能让借钱帮别人的人心寒。

如果你的亲戚是想向你多要3万块钱的话,那你也有办法可以解决的。首先可以叫上你亲戚的家人一起去查一下当时取钱的数目,如果是真的只有5万块钱,那你就加了利息还给你的亲戚,按定期的去算比较好。

若是数目有8万块钱的话,而你却只拿了5万块钱,因为没有欠条,也不能证明这8万块钱全是你借的,所以你就先把钱放着不要还,等你的亲戚着急用钱,他自然会承认只借给了你5万,那3万块钱至于去到哪里了,他自己心里会有数。

最后我想说的是,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最好是借钱的时候打好借条,写好合理合法的条款,以减少以后的牵扯不清。亲朋好友之间如果借钱不打借条的话,一定要以情义为重。欠别人钱的不赖账,讲诚信,懂得感恩,借钱给别人的人不夸大数额。

钱财是好东西,许多人在困难的时候都需要别人借钱来渡过难关。只有账目清楚,只有人品清白,诚实守信,重情重义,金钱才能帮助我们把人生变得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亲戚借给你5万块钱,你还钱时,他说你借了8万,你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很简单,当时你借钱的时候一定是打了欠条,让他把你打的欠条,拿出来看看多少钱,欠条上应该写的一清二楚。你也可以问一问你这个亲戚,怎么算出来的8万块钱。多出的3万是利息呀还是什么钱?一定要问清楚,你该还多少钱,就必须得还多少钱。

你不是长个嘴吗?你问一问不就清楚了吗?你借5万块钱 ,还钱的时候应当适当的加些利息比照银行的标准就可以了,这是你必须做到的。如果你的亲戚在没有理由的前提下再管你要8万,你干脆连5万也不还给他,他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你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你看看他拿你有什么办法?




借钱一定要打欠条!不管你们是多么好的亲戚朋友关系,借钱一定要打欠条!你说只借了5万,你家亲戚却说借了8万。在没有借条的情况下,你们两人的说辞都是一面之词,都不足为信。

没有欠条,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我妈曾经借给一个亲戚5万块钱,那个亲戚一口咬定当初就只借了3万,这钱差点就要不回来

15年的时候,有个亲戚来我家借钱,说孩子要买房,首付差5万块钱。我妈这个人耳根子又比较软,觉得不借过意不去,就把这个钱给借了。

当时因为觉得是亲戚,就大意了,没有写借条。

过几年后,我家里房子翻修,我妈就去问这个亲戚要债。然后就出现很尴尬的一幕:这个亲戚没有赖账,但是却说,当初借的是3万块钱。

这矛盾就出现了,我妈就说当初借的是5万,这个亲戚说借的是3万。两人说的金额差了2万块钱,这怎么办?

有亲戚就从中调和,就说把借条拿出来一看不就知道了么?

问题就是没借条啊!

没借条就是死无对证,旁人也不敢说我妈和那个亲戚,到底是谁在说假话?或者是,到底是谁记错了金额?

不幸中的万幸,我妈当时借钱的时候,给的不是现金,而是银行转账。她直接就去银行,把当时的转账明细打了出来,这下子那个亲戚哑口无言了。

这当时借钱的时候,要是给的是现金,那才是死无对证。

最后这个亲戚见到没办法抵赖,就说是时间长了,他记错了金额。

最后钱是一分不少的要了回来,但是亲戚关系也没得做。本来两家人还经常有些来往,自从这件事情以后,算是老死不相往来了。

借亲戚五万块钱,亲戚却一口咬定说借的是8万块钱,这该怎么解决?

假设你说的是真的,那你家亲戚这个就良心有些坏了。如果他是想要利息的话,完全可以说出来。可是把五万说成八万,就有些过分。

这个事情如何解决呢?

我个人给你一个建议。首先,毕竟是你借他钱,这就是一份人情,不易把事情闹得人人皆知。身边的亲戚朋友都知道这个事情,肯定对两人都不好。

你可以抽个时间,去饭店摆一桌,也花不了几百块钱。

请亲戚吃个饭,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开诚布公,谈一下这个钱的事情。搞清楚,为啥你家亲戚非要把五万说成八万?

如果真的是因为利息的事情,那你就看情况把利息补上一些。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按照你的个人经济情况补。或者是,按照银行的存款利息补也可以。

倘若你家亲戚铁了心,就是要趁机赖上你了。你就直接去银行取5万现金,然后扔给他,告诉他爱要不要。

既然都不顾情面了,那就干脆完全撕破脸算了。反正这个亲戚,以后也没来往的可能了。

有时候你越和善,别人就越觉得你好欺负。你态度凶一点,对方反而老实起来。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人,就是欺软怕硬。你可以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如果你为人很凶,或者是比较有背景,你家亲戚还敢赖上你吗?

肯定不会的。

所以,该和善的时候,就和善。该强硬的时候,也必须硬起来。不去做坏人,但是也不做冤大头。




借了5 万,对方非说是借的8 万,若是要“借款利息”应该是“明人不说暗话”,可以直说,这样“不明不白”的“栽赃”难以服人,你可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必竟是对你“拔刀相助、施以援手”,若是对方想要一点“利息”息,只要不过分,适当地给一些也是可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亲戚   借条   欠条   堂兄   借款人   块钱   利息   分歧   证据   金额   现金   法院   情况   关系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