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宫内的敬事房是做什么的?

1856年,咸丰皇帝召宠爱的懿嫔侍寝。正当两人欢快之时,敬事房太监在窗外高呼:“是时候了!”咸丰没有搭理,过了一会,又听见窗外喊:“是时候了!”咸丰恼火却又不敢斥责敬事房的人,反而说:“进来吧!”

敬事房公公进来,吩咐几个手下用红毯裹住懿嫔抬出去,然后问咸丰:“留还是不留?”

咸丰回答:“不留。”

于是敬事房公公走到屋外,把手伸进毯子里,在懿嫔下身上按了几下,接着让人把她抬回了储秀宫。

懿嫔就是后来的慈禧。回到储秀宫以后,懿嫔伤心地哭起来。

伺候懿嫔的小安子说:“主子,看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可是每次召幸,皇上都说不留,我纵有天大的本事,也生不出龙子啊。”

后宫嫔妃那么多,只有生下龙子,地位才会牢固。主子地位高了,身边的丫环和公公待遇也跟着好起来。所以没有哪个小人不盼着主子好的。

小安子见懿嫔满脸愁云,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主子,每次被敬事房的公公扛来扛去,很难怀上龙种的。皇上说留或者不留,都是公公传话,谁知道他们有没有做手脚。要想怀上龙种,必须想办法让皇上留宿在储秀宫。”

小安子就是陪伴在慈禧身边的安德海。主仆二人密谋一番,终于想办法将皇上引来储秀宫留宿。后来懿嫔生下了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懿嫔被抬为懿妃,安德海也成了她的心腹。

慈禧要想尽办法要让皇上留宿在自己的寝宫,跟当时的侍寝制度有关。

皇宫内有个部门叫敬事房,又叫宫殿监办事处,是太监的最高管理机构。敬事房的负责宫内的各种事务和要行使的礼仪。

敬事房的其中一个工作,就是负责皇帝和后宫嫔妃的夜晚生活。

皇帝晚饭时间,和晚膳一起进来的还有一个大银盘,盘子里放着十多个绿头牌,有时候有几十个牌,牌面上写个后宫嫔妃的名字,样式就跟京外官员被引见时的牌一样。

盘子是跟晚膳一起端来的,所以银盘也称膳盘。

皇帝吃完晚饭,敬事房的公公就端着银盘,跪在面前。如果当夜皇帝不想召幸任何人,公公就端着盘子离开,如果想要召某个嫔妃,皇帝就将此人的牌子反过来,名字向下,背向上。

太监端着盘子出来,取下翻牌交给其他公公。敬事房会派公公到被翻牌的嫔妃宫中只会一声。得了消息的嫔妃高兴万分,当然也忘不了塞银子给公公。

到了夜晚就寝时间,皇帝先到床上躺下,身体盖上被子,双脚露在外面,等候被翻牌的妃子到来。

而妃子收到敬事房传唤后,沐浴换衣,梳妆打扮。到了时间,敬事房公公的公公就用红毯将褪了衣物的嫔妃裹住,抬到皇帝床前。去除红毯后,妃子由脚边爬到皇帝身边。

皇上和妃子行乐之时,敬事房的公公和服侍妃子的公公是不能离开的,都站立在屋外窗边等候。皇帝的房事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如果时间过长,敬事房的公公就会在窗外高声唱:“是时候了!”

若是皇帝不应,公公则继续高唱,如此反复三次。

皇帝答应后,公公将妃子从皇帝的脚后拖出来,抬妃子的人立即用红毯将妃子裹住,抬到屋外。

敬事房的总管则跪在床上问皇帝:“留不留?”

若是皇帝说不留,总管就来到屋外,在妃子的臀部某个部位微微按一下。

若是皇帝说留,总管就拿笔记在册上:“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以此作为将来妃子怀上龙脉的凭证。

这种宫禁制度是祖上定下的,据说是参照了明朝的做法,清世祖觉得此做法可以防止子孙沉迷女色,要求世代遵循。

但如果在圆明园,所有这些仪式都不必做了。皇帝宠幸妃子就跟普通人家一样,不过膳牌还是要照翻的。

所以皇帝更喜欢住在圆明园里,年终年初是必须回宫的,不过在宫中住个一两个月,又要摆驾圆明园。

这也难怪敬事房是所有公公都想进去的部门,毕竟只要稍微动下手脚,妃子就能得到皇帝更多的宠幸和召唤。后宫妃子对敬事房的公公都是采取拉拢的做法,时不时孝敬一些银子,从他们口中探得一些皇上的消息。

但皇帝和后宫妃子的这种生活真是让我们普通人瞠目结舌,要是放在现在,有谁在人家夫妻或情侣房外偷听,肯定得被骂得狗血淋头。

就连皇帝也不喜欢这种仪式,才会经常带着妃子到圆明园居住。

不过皇帝和妃子享受了普通人没有的荣耀和物质,必定就要忍别人难忍之事。

参考资料:《清代野史》




又名宫殿监办事处,是清廷内务府所属管理宫内太监的一个机构。

首先明代没有敬事房这个机构。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体制,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其次,我们再说一下敬事房的设立。

敬事房是宫内管理太监的机构。在战国时,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到了秦汉,太监属少府管理。隋唐宋主管太监的叫内侍省。而到了明朝,宫内的宦官有二十四衙门。上面我们已经说了。

到了清朝,顺治帝入关后,设置内务府管理皇族事务,也是宦官管理机构。后来到了1654年,由于内务府事务繁多,于是就改设为十三衙门。后来鉴于明代宦官干政的弊端,又恢复了内务府的机构。到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为加强对太监的管理,防止太监干预政事,就设置了敬事房。

再其次,我们说说敬事房机构的设置。

敬事房设总管、副总管。下属有首领太监、笔帖式、太监等。至于品级,康熙总管为五品;雍正时改为四品。不过到了光绪年间,大太监李莲英做总管,竟以二品大员干预朝政。当然是个例外。

再次,我们说它的职能。

1. 它不仅管理宫内各处太监的甄别、调补、赏罚事宜,而且还要办理诸如收取外库钱粮、应行礼仪等事。

2. 首领太监笔帖式及一部分太监专门管理内务府的来往文书,夜间坐更,巡防等事。坐更就是夜间警卫。巡防就是巡逻保护。

3. 敬事防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记录各皇子公主的出生情况,后妃父亲的姓名官位以及皇帝和后妃等的死亡情况等,以备纂修玉牒之用。玉牒就是皇族的族谱。


敬事房,既是为皇帝奢侈享乐的服务机构。又体现了皇权加强的特征。到1924年,宣统帝退位被驱逐出宫后,敬事房也就不存在了。




敬事房是皇宫内部的一个机构,也就是说机构里的人皇上的工作人员,人员全部都是太监。

敬事房主要就是负责管理太监和宫女的事务,还有就是专司遵奉谕旨,同时也是承应宫内事务与其礼节。

敬事房有着一个宫殿监督领侍的太监,这个宫殿监督领侍乃是清宦官最高官衔,同时也就是敬事房正四品总管的官衔。

在这敬事房正四品总管下面还有着俩个宫殿监正侍,也就是四品副总管的官衔,不过到了雍正四年改为了五品。最主要的是在清宦官中,宫殿监正侍仅次于正四品的宫殿监督领侍。在下面更是有六个宫殿监副侍总管,也是定六品副总管的官衔。

下面那些执守侍、首领、侍监等的太监也是要负责的工作,就是专司掌案办事,承行内府文移,并司巡防坐更。

话说回来,这个敬事房还有着一个最重要的职责。

那就是负责管理和记录皇帝和妃子的房事,这真的是太奇葩了,更让人意想不到。

在皇帝每一次和妃子行房,敬事房总管太监就出来干活了,详细对记录下年月日和那个妃子。

皇帝与妃嫔行房也有着比较复杂的程序,皇帝每日晚餐之后,敬事房总管太监又出来了,不过是手里端着一个大银盘,盘子里面有着几十块绿牌子。

若皇帝今天性欲不佳,只要说一句“退下”就行。皇帝想要和妃子房事,拿直接把想要找的哪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就可以了,敬事房的总管会记下这个妃子。

接下来就交给敬事房的太监把这个妃子送到皇帝龙床上,再送之前敬事房的太监还要让这个被选中的妃子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

皇帝就寝的时间一到,皇帝就要先先上床,把被子盖好了。敬事房的太监就会先把这个妃子脱个精光,只裹上大披风就行,然后敬事房的太监把妃子背到皇帝的龙床,将妃子放在床上,敬事房的太监就可以退下了,没他什么事了,接下来的事就交给皇帝和妃子。

出去的后的太监将要和总管守候窗外,等待皇帝房事的完成。如果皇帝和妃子的房事时间过长,总管就要发挥作用了,在外高呼“时间到了”,以免皇帝发生意外。

事后,还是那个太监再次进来用披风裹着妃子,把她背到门外去。敬事房的总管才会进来,做相关的记录,还会问皇帝留不留,如果皇帝说不留,那么敬事房的太监将会负责这个妃子的避孕工作。

不过,敬事房负责管理皇帝房事也比较有争议,因为在明朝很难考证有着这个制度,就连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在敬事房这个机构的介绍上,是完全没有提到敬事房负责管理皇帝房事,只是描述敬事房是负责对太监进行管理的机构。




这是一个太监们拼命挤破头想进的地方,而妃嫔们却望而却步,非常害怕的地方。那这个神秘机构是做什么的呢?

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会有敬事房这样的机构的?进而也就知道了敬事房是做什么的了?

我们都知道皇帝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这么庞大的一个女人团队,如何管理?如何让皇帝真的雨露均沾?如果弄不好,轻则是影响几位妃嫔。重则则是影响国家的整个命脉。所以设立敬事房有以下几个作用?

1.保证后代血统的安全性,必须得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新觉罗”吧

2.提醒皇帝要适当禁欲,不留恋女色,损坏身体。历史上因为纵欲而亡的皇帝是比比皆是。祖宗制定下来的,不可违背。

3.要公平的对待后宫的七十二妃嫔,做到雨露均沾。每个妃嫔都代表着一个家族,做到更多的臣子对皇帝的绝对靠拢和忠诚。不宠幸个别妃子,以免权势滔天,以免祸乱后宫,影响前朝。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知道敬事房具体做什么了?

1.记录皇帝和妃子所行房事的具体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辰,以备后期妃子怀孕后核验。

2.每次皇帝晚膳后,督促皇帝翻牌,每个牌子上面记录着妃子的名字

3.侍奉选中的妃子沐浴然后将其脱精光,包裹成粽子,送到皇帝龙床。(为防止有人暗藏武器暗杀皇帝)

4.与妃嫔同房后,敬事房太监要记录,并且及时提醒皇帝“时间已到”防止皇帝过分纵欲。

但是到了清朝后期,敬事房越来越腐败。所谓有利益的地方,也是腐败的孳生地。因为每一位妃嫔的宠幸与否都关乎自己家族前朝的切实利益。所以有实力的妃嫔都会贿赂敬事房的太监,以便能够让自己多多受宠。反观那些无权无势的妃嫔,没有足够的银两贿赂这些太监,只能是孤老终身。

这也就是敬事房这个地方有太多直接的利益可以拿到,所以太监们挤破头要进来。可是对于无钱无势的妃子们来说,那就是个永无出头之日,地狱般的存在。

在封建时代,女人是何其的悲哀,即便是生在官宦之家,也如统治者的商品一样。可能有人终生没有被宠幸,最后白发伴青灯,孤老而死。即便被宠幸,如果没有一儿半女,可能最后也是要被陪葬。她们没有选择,只能任由命运摆弄。

现在我们女性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也可以对任何不公平说不。何其有幸生于新社会。




其实就是个闲散的人事机构,说是内务府,实在没什么实际工作。说是主管太监与宫女,但也仅是指他们在没有自己主子的情况下。

这样说吧,敬事房是一个相对尴尬的部门,说起来总管太监与宫女的行为、工作等事情,可打狗看主人,不管是小太监还是小宫女,若她的主子受宠,你管一个试试?

但这个部门真实存在,从清史稿来看,敬事房是按十三衙门来给太监管理的。而到了后来,它就成为内务府的一个部门,由内务府大臣总管。

至康熙时代,敬事房的称谓才真实出现,而且被分得相对细致,什么总管、副总管,都由八品太监任职。

而且,这时的敬事房有了自己的实权,毕竟宫中除了皇上与各位小主,更有其他无主的宫殿要人管理,比如中和殿、太和殿、文化殿之类的,那都需要专门的人当差,而他们就由敬事房来管理。

不过,从电视剧来看,人们对敬事房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专主皇帝的私人大事,比如皇上晚上与哪位小主共寝,要不要生育后代这件事,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了。

但有人认为明朝的时候根本没有敬事房,这可能就有点争议了。可问题是明朝确实有着这样专门司管皇帝夜生活的部门,是不是叫敬事房不知道,但同样也是内务府的一个部门。

“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这就是敬事房的大事,他们分工细致,皇上与哪位小主,在什么时候,有过多长时间的亲密接触,那是记得一清二楚。

说好听了,这个部门就是对皇上、皇后、妃嫔的房事进行管理、记档。但说直白点,就是专管皇上家的那点私事,过于尴尬。

不是有句话叫“皇上不急太监急”吗?指的就是敬事房当差得太监们,皇上每晚与妃嫔行房多久那是有规矩的,可以短但不可以长,时间太久了,外面守门的太监就得出来干预。

你说这个差事是不是有点过于尴尬了?人家夫妻好好取乐,你一个太监在中间掺和啥?而且,别以为所有皇上都会听你的话,除非是顺治那样的皇帝,要是换了康熙,搅扰了他的兴致,估计后果不怎么理想。

看到这里就明白了,翻牌子这事就是敬事房的主业,其他的才是打草抓兔子,顺带便的事。关于此事,溥仪也在书中说过:负责对太监进行管理的机构。

这也就是说,到了溥仪时代,敬事房就成了闲差,什么惩罚个小太监、小宫女,奖励个先进个人啥的,因为皇上根本就小到不用人记什么后宫档案。哪怕到了溥仪成婚,这种事也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懂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敬事   咸丰   妃嫔   嫔妃   宦官   妃子   房事   总管   后宫   皇上   明清   公公   宫殿   太监   皇帝   机构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