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隔夜的剩菜剩饭不能吃,必须倒掉,吃了会影响身体健康,会致癌,请问是真的吗?

哎呀!专家的话,说的我心惊肉跳,我从二十多岁上班,天天带饭,而所带的饭大多数都是头天晚上剩下的,这一带就是三十多年。

退休了,本来不用再带饭了,因为不愿意呆着,又给人家看了七年的大门,这个差事一上就是两天两夜,所以一上班就带两天的饭,当然,夏天除外。

算起来,我这大半辈子一直在吃剩饭,如果按专家的说法,早就挂了。可事实是,我今年74岁了,一辈子的公费医疗竟然没花过一分钱,有个头疼脑热只是扛一下就好了,从不吃药。

专家的说法固然是很有道理,这道理谁都明白,新煮的饺子别说放一夜,就是放半小时,那口味也是大打折扣。大家感觉饭馆的菜有味道,与其刚出锅就上桌有很大的关系。

普通老百姓,粗线条者居多,谁能把每顿饭做到一点不剩的那么精确,所以,每家吃完饭有剩饭是很常见的,按专家的说法,就应该倒掉!我觉得能这样做的家庭不多,反正我周围没有。

如果仔细的想一想,吃剩饭对身体不好,那吃进肚子里的饭,在肚子里停留十几个小时会不会对身体也有影响呢?

不得而知,因为还没听到专家在这方面有什么说法。

上班时,因为我们单位都是分散的各岗点值班,工作性质就是人不能离岗,来车了,吃半截饭也要先干活,所以,根本就没有去食堂吃饭的条件,一上班就是十二小时,基本上都是带饭,所以在我们单位每天吃剩饭的人多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得癌症的。

反正我是这么认为,不用专家说,每顿都吃新做的,当然是好,我是举双手赞成,不过,这可是对每家做饭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能做到的,我估计不多。




就这个问题,以我个人的经历谈几点看法。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打我记事时就经常看到妈妈吃剩饭剩菜。那时候物质匮乏,人们只求吃饱难求吃好。剩饭剩菜没有一家舍得扔掉。那时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奶奶岁数大了,姐姐年龄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妈妈不舍得让他们吃剩饭剩菜,一有剩饭剩菜她就全包了。我七八岁时,看到妈妈经常剩饭剩菜就吃饱了,一点新鲜饭菜都吃不到,我心疼妈妈,就跟妈妈抢着吃,好让妈妈能吃到一点新鲜饭菜。冬天还好,夏天有时候剩下的饭菜都馊了,也舍不得扔掉,烧开了吃掉它。妈妈吃了一辈子剩饭剩菜,八十岁时不是癌症夺去她的生命,而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让她离开了我们。我现在年近古稀了,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剩饭剩菜也会加热后吃掉。

按现在科学研究,黄曲霉素和亚硝酸盐确实能致癌。剩饭剩菜中主要是这两种有害物质。那么过去那么多的人吃剩饭剩菜,而且一吃就是几十年,癌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现在是为什么呢?我想第一现在饮食和烹饪方法没有那个时代健康。食材中农药化肥残留物和食品添加剂及转基因食品等的有害程度可能大于剩饭剩菜中黄曲霉素和亚硝酸盐。其次是人体免疫力。过去有句话叫“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适当摄入一点有害物质,能激发身体的免疫力。人体有一特殊功能,有了有害细胞会有更多的有益细胞去围攻消灭有害细胞。从而增强自身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国家一样,总有外敌骚扰,就得加强国力抵抗外敌骚扰。如果总没有敌人来骚扰,国家也没有军队,来几个敌人就把国家灭了。人体免疫系统也是一样,没有“外敌”,自身免疫就强大不起来。过去武侠小说里的百毒不侵,就是小剂量给毒,时间长了身体就产生抗药性。古人育儿都穿开裆裤,婴幼期是人生的至阳阶段,适当冷一点,或有一点小感冒,也是增加身体免疫力。就像现在打疫苗一样,适量给点“毒”,身体产生抗体就有免疫能力了。过度地保护自己,不一定是好事。适当摄入一点有害物质,能提高免疫力,但不可走极端。尤其年龄大了,或有某种基础病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还是要科学饮食,保护好身体。




题主你好,我是田野,看到题主的题目,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爆出的一则新闻,说的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专家研究团队,经过十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说是由于中国农村的农民,长期的使用农作物秸秆、木柴烧火做饭,导致全国每年超出十万人死亡,意思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农民都不使用秸杆、木柴烧火做饭,国人每年就会少死十万人。今天,专家又说是隔夜饭不能吃,吃了会影响健康,会致癌。对于以上两项专家的结论,我想说的是,我不否认,我也相信,但是,我还有话要说,要想按照专家所说的去做,我们能不能做的到,这是核心问题。



我对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向来是持支持、拥护、欢迎的态度,我们国家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说,与科学家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这些年的科研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增光,为强国助威。但也不可否认,有个别专家搞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是弄出些没有现实意的成果,让人看起来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就象上面提到的两项成果。进一步说,上面两个问题,就这没有文化的普通人也懂得,烧柴禾会产生乌烟,还会呛人,吃剩饭对身体不利,况且,剩饭菜也没新的好吃。


农民,历代都是最受得起穷,吃得起苦,下得起力的一个弱势群体,解放前受穷受苦,那是因为,农民没有土地,没有粮食,受着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解放后,农民翻了身,分得了田地,有了属于自己的粮食,但纯朴的农民,没有忘记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心里是感激党和政府的,一心想把国家建设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早旧实现那共产主义的美好社。因此,积极做好粮食生产,多打粮,向国家多交粮,支援国家建设,自己则是省吃俭用,吃慷咽菜,剩饭剩菜自然的是不能倒掉,这种习惯,早在几十年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农民都是一样,隔夜饭菜,没一个不吃的,谁也不啥的浪费的倒掉,那时候过来的人,都有同感。


现如今,国家富强了,国人富裕了,粮食高产了,农产品应有尽有了,柴米油盐、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啥时候吃都不缺,人们的生活问题真的是无愁无忧了,因此,也没那必要省着吃,城里人开始讲究着吃,顿顿少做,人人吃的饱吃的了,不剩饭菜成为了习惯,这样,即不浪费,还又节约,还对健康有利。而农村人则不然,农民的特殊身份和作息习惯有着与城里人截然 不同差距,仍然延续着吃剩菜饭的习惯,一是传统的、从老一辈就传下来的节俭习惯,吃了不疼瞎了疼,二是从事生产劳动、打工,作息没规律,生活没讲究,做一顿吃几顿是常有之事,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至于影响健康、会致癌之类的说词更是不屑一顾,根夲就不放在心上,这些表现,是目前农村中老年人的真实写照,年轻人已经开始从健康的脚度讲究了。


所以,专家的话,我们只能相信,但是,农民多少年来形成的传统生活习惯,也不可能是说该就该了的事,那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吃剩菜剩饭的问题,还得是要从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开始,从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开始,让农民彻底的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象城里人一样,一天三顿饭,准时、准点、有量、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到那时,农民就不会拿剩饭剩菜当宝贝了。





隔夜的剩饭剩菜怎么不能吃呢,隔夜的也不会变质的,尤其是在现今粮食危机的时代,浪费粮食就是犯罪。

在现在的疫情防控时期,物资紧缺,蔬菜又是那么的紧张,我们做饭菜时可以尽量的控制好度,就是吃不完了,也不能轻易的就倒掉吧,可以放进冰箱保鲜,下次可以吃完吧,光盘行动不是挂在嘴上的吧!

其实隔夜的饭菜是不会变质的,只要保存的好,像我们老家以前腌的咸菜、盐豆子,时间长了上面都已经长霉了,而且也存放了个把月了,我们吃起来很香的,更没有对身体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么,如今的超市里腌菜类的熟菜那么多也有的放的好久了,不也很好嘛。

我们都知道现做出来的菜吃的时候感觉到味道有点淡,等第二天在热一下吃的时候,比菜刚出锅时候咸了,其实就是刚出锅时的菜里盐是在汤里的,盐还没有进入到菜里,当时吃感觉到不咸,时间久了盐分就散开了,进入到菜里,我们吃起来就感觉到味道有点咸了。

如果隔夜饭菜中的盐比较高,还是尽量不要吃,会对人身体健康不利,其实硝酸盐本身是无害的,剩饭剩菜中的硝酸盐时间久了转成了亚硝酸盐,这样的吃过多了,会危害身体健康的吧。

为了不浪费粮食,我们平常做饭时尽量的控制好,自己能吃多少就做多少,保持够吃的状态,就是要吃隔夜饭菜也一定要加热后食用,哪来的致癌之说呢?




这些所谓专家全是一群骗子!千百年来老百姓珍惜食物如同性命!哪家剩菜剩饭舍得倒掉?农家更是把刷锅泔水都要用来喂猪。

过去雁北所谓“地主”家一年四季连顿纯莜面栲栳都舍不得吃,更别说贫苦人家。你家若吃顿丰盛饭菜别人都会说“你不过日子”啦?

鸟不拉屎的塞上高原,土地贫脊,天旱少雨,气候严寒。只能种植一些小杂粮和土豆,红薯。小麦无法过冬,又缺水灌溉,产量极低。人们的日子苦哇!

农村人们养鸡喂猪全凭这些来换点油盐钱,公社集体化时煤油还要凭票去供销社零打!逢年过节不允许个人杀猪宰羊,由供销社和大队给村民返售!我当年下乡调研在农民家中吃饭,一盘炒鸡蛋便是待客好菜,主人家的孩子们流着鼻涕馋涎欲滴,只好端起盘子给孩们们拨拉一半。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心里发酸。

大寨外调!在神堂公社吃饭,一碗掺了玉菱面的二面面条,一蝶老咸菜,一盘炒茄子便是招待!可见珍惜粮食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那些四体不勤,说活从不腰疼的狗屁专家大放厥词,说的轻巧。我们儿时正是“三年”时期,邻家张家俊校长的几个子女为了争舔锅巴权利抓阄儿。

节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传承!为什么要浪费呢?当然饭菜一顿吃完最好,但吃不完搁冰箱里下顿烧热继续吃又有什么不可以?过度消费与浪费显然不好,人啊!还是节俭点好!

2023.1.23.原创自山西太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剩菜   剩饭   亚硝酸盐   专家   外敌   城里人   节俭   饭菜   粮食   习惯   身体   农民   妈妈   时间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