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池塘有一种鱼,被叫做“屎光皮”,过去没人要,现在却成了香饽饽,为啥呢?

“屎光皮”鱼是我们农村的一种叫法,因为这种鱼体形小,肚子大,屎特别多,除去屎后,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皮,所以才有这种称呼。“屎光皮”鱼的真名叫着鳑鲏,同鲤鱼是一个家族,用我们南昌的土话来说,叫“旁皮哩”。


这种鱼在我们江南的小溪或河塘里是随处可见,极其的普通。这种鱼体形扁扁的,肚子鼓鼓的。它的身上分布有很着金黄色鳞片,很漂亮,在国外很多地方,特别是日本,常把它当作观赏鱼来饲养。


小时候,父亲常会带着我去村旁的小溪边去捕鱼,这种鱼非常多,有时一网几十只。我父亲用的捕鱼设备很老式,就三根竹棍连成一个三角框,三角上蒙上一层纱窗网,外搭上一根长长的竹篙。用长竹篙将耙网甩得很远,按住竹篙,便网框挨着水底泥巴表层,并快速往岸上拉拢上岸。这一网下去可以捕上很多鱼,什么鱼都有。但这种“屎光皮”鱼常被遗漏或放生,不捡回家里。我很好奇,问父亲这种鱼为什么不要呢?父亲就告诉我,说这种鱼屎多肉少,清洗的时候,鱼胆容易破裂,所以鱼肉怎么煮总有种苦味,不好吃。


现在这种鱼也变得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电鱼”、“药鱼”的人多了、特别“药鱼”的人,导致很多小鱼胎死腹,甚至整个池塘的鱼都死光光破坏鱼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环境的污染,水资源遭到人为的破坏。这五六年,我们镇上开了一家化工厂,化工厂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到小溪里,小溪里的鱼几乎灭绝了,而且还散发浓浓的嗅味,小溪里的水草也难逃噩运。好在最近几年已经关闭了那家化工厂,小溪里的鱼类又开始多了起来。


这种“屎光皮”,成了香饽饽,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好了,开始喜欢吃些“山珍海味”,喜欢吃野味。这种鱼属于野生鱼,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总喜欢寻些野味来改善一下。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吃竹鼠的,野生竹鼠的价格炒上天,四五百块都难买一只。还有一些人喜欢吃山里的野菜。

第二,“屎光皮”鱼不但可用来观赏,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种鱼含有很多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等,所以,才成了香饽饽,走进了很多人的厨房。




过去的农村池塘、水域由于环境好,水质好,水中的生物、鱼类诸多,各种各样的小杂鱼品类繁多,而且水质清澈见底鱼的肉质也相当的好,不像现在很多的鱼都有一种淤泥的味道,在过去钓鱼,我们最讨厌的小杂鱼莫过于是:麦穗鱼、小白条和一种叫做“屎光皮”的小鱼,这种“屎光皮”的小鱼,身体呈扁扁的形状,个头虽然很小,但很喜欢群体活动,只要钓上来一条之后,就会连杆钓起,由于个头小、据说是肉发苦,很少有人吃。

“屎光皮”个头不大,扁扁的身体只有几厘米大小,过去在水域之中非常的多见,也就是学名叫做:鳑鲏,也被叫做四方皮,外皮颜色会在阳光照射之下闪烁出五彩的光芒,是一种相当漂亮的可以作为观赏鱼使用的淡水小鱼,过去这种鱼成群结队的出没,使用铁丝配上纱窗制作成为网兜,不一会就能够捉到很多这样的小鱼,村里的老人说这种鱼的味道发苦,再加上个头渺小,很多时候都被拿来喂鸭,钓鱼时候遇到这种小鱼,也都会被仍进水里,感觉是没有什么用途的。

鳑鲏对于水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有一段时间由于水质、环境质量的原因,这种过去非常多见的小淡水鱼,变得数量稀少了起来,很多水域都没有了这种长的像彩虹一样的鱼,也不知道是物以稀为贵,还是烹饪技术的更新,还是观赏鱼价值的暴涨,过去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杂鱼,这几年反而是混的风生水起,作为食材烹饪成为食材,价格还不便宜,作为观赏鱼养殖在鱼缸里,也是有人买单,被称之为香饽饽,还真的是名副其实。

鳑鲏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小杂鱼,据说繁殖时候跟河蚌有很深的关系,需要将卵产在河蚌之中,才能够很好的孵化成为小鱼,鳑鲏生性安静、食性颇杂、生命力比较强健,也被称之为入门观赏鱼,是很多喜欢养鱼的朋友最爱,鳑鲏虽然个头不大,但游动起来,浑身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闪耀着七彩的光芒,观赏性确实是很强,游弋的小鱼彩色的小鱼,是诸多淡水鱼都没有的功能,所以鳑鲏备受喜爱也是有原因的。

随着环境的改变,水质的变化,这种一段时间消失了一般的小鱼,现在逐渐的多了起来,很多朋友去钓鱼的时候会经常钓到这种小鱼,大都会放进鱼护里面,拿回家去放进鱼缸进行饲养,但也有时候成群结队的连杆上起这种小鱼,还是让钓鱼人深感头疼的,对于这种叫做“屎尿光皮”的小鱼,你的农村老家把它叫做什么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大家。




很多70,80后的农村小伙都有过抓“屎光皮”鱼的经历,但在以前这种鱼在农村很少食用,都是用来喂鸡喂鸭。如今这种鱼却成了香饽饽,售价高达100多元一斤,这是为啥?

1、“屎光皮”鱼是什么鱼?

“屎光皮”鱼学名叫鳑鲏,也叫四方皮、镜鱼、彩圆儿。我们当地农村把它叫做彩鱼,你们当地这种鱼叫什么?这种鱼扁平圆润,鱼鳍少,鱼鳞细小,在阳光的在照耀下成彩色。在我国主要还分布在华南地区,在90年代的江西农村在稻田旁小水沟中、池塘、河流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鳑鲏鱼味道微苦,成年鳑鲏鱼只有大拇指大小,在当地农村是没有人拿这种鱼来食用的,味道苦,难清理,都是用来喂鸡喂鸭。

2、鳑鲏鱼的是很多农村小孩的回忆

在90年代,当地农村种植水稻都是用猪粪不用化肥农药,在稻田旁的小溪小沟里就能看到鳑鲏。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稻田的小沟里抓小鱼。用泥巴把小水沟拦住,把水舀干净就可以抓小鱼了,小沟里经常有小鲫鱼、小泥鳅和鳑鲏鱼,小时候最喜欢抓的鱼就是鳑鲏鱼,因为它的颜色是彩色的,那时抓这种鱼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观赏,是小孩子的玩物。这种鱼相比鲫鱼和泥鳅,生存能力较差,鳑鲏离水后不用多久就会没有生命。在那时我们抓这种小鱼,从来不是为了食用,完全是为了好玩,抓到这种鱼可以玩一个上午,就因为它的独特颜色非常漂亮,是在当地农村唯一能见到的五彩斑斓的鱼。

2、现在农村已经见不到鳑鲏的身影。

在2000年左右,当地农村的水稻种植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是从那时开始稻田旁的小沟小溪,只留下生命力顽强的鲫鱼和泥鳅。近几年除草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现在水稻旁的小沟小溪除了有水,其他的啥都没了。鳑鲏鱼成为了70,80后的儿时的回忆,现在农村几乎见不到它的声影。鳑鲏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而且喜欢生活在有流水的小溪小沟中,池塘水库的水域流动性差,鳑鲏较少在这些水域生存。

3、鳑鲏为什么成了香饽饽?

“物以稀为贵”加上炒作宣传,使鳑鲏身价暴增。就算是现在,在农村抓到这种鳑鲏也没有人吃,还是用来喂鸡喂鸭。随便百度一下农村的野花野草,鱼类,哪个不是功效非常好。对于鳑鲏的营养价值就不累赘了,自己百度。对于那些宣传的鳑鲏功效,农村人看了只会呵呵。在农村随便拿些野菜野草都是功效显著,反正鳑鲏在当地农村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没有人吃,还是用来喂鸡喂鸭。鳑鲏身价倍增最主要的原因是鳑鲏越来越少,它的生存环境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在如今处处被污染的水土环境很难养殖出鳑鲏了,在当地农村只是农作物种植使用的化肥农药,没有工业污染没有大气污染,都很难见到鳑鲏鱼了。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用品,对鳑鲏是致命的。非常不喜欢有些商家鼓鳑鲏的营养价值,在农村送给人吃都不吃,但鳑鲏用来观赏还是不错。农村没人要的鳑鲏,由于饲养难度大,野生的鳑鲏几乎绝迹,但不至于身价暴涨,从一文不值到一两百元一斤,这都是商家炒作的结果。

结语:“死光皮”也就是鳑鲏,在以前南方农村的小沟小溪中非常常见,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鳑鲏好像消失了一样。有些商家就开始鼓吹鳑鲏的营养价值,让旁皮鱼从一文不值变成了香饽饽。其实在当地农村即使现在抓到鳑鲏鱼,也不会有人吃,还是用来喂鸡喂鸭。你喜欢吃鳑鲏吗?见过这种鱼吗?




农村池塘有一种鱼,被叫做“屎光皮",过去没人要,现在却成了香饽饽,为啥呢?在我们老家,只只过杀的火焙“屎光皮",单价在150元/斤,只要是我们当地河里或池塘里的,别人都抢着要,主要是老年人买给后辈吃或送礼用。

该鱼在没有去内脏的情下,有点苦。由于其吃食厉害,肚子老是鼓鼔的,杀鱼时手一挤,就会挤出一大堆屎,所以我们当地人又把这个叫"鳑鲏屎"。以前野生资源足的时候,该鱼较便宜,但是仍是做火焙鱼的上品,现在野生资源较少了,只有池塘水库中还有,而且价格昂贵,非常受我们当地民众的欢迎。

其实该鱼的学名叫"鳑鲏鱼“,是一种杂食鱼类,主要以水中水藻为主食,也吃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另外在食物缺乏时,也吃高等植物的叶子,水生昆虫及沉淀的有机物。

该鱼产卵,主要侬赖河蚌,找到开口的河蚌,雌鱼会将产卵管伸进河蚌水管内在河蚌腮腔内进行产卵。而雄鱼也会在河蚌入口处射精,当河蚌呼吸时,精液随水流进入,这样精子和卵子就能进行完美的结合了。随后受精卵转移至蚌壳的腮瓣,受精卵受河蚌呼吸水流的翻动得到充足的溶氧,孵化率特别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抓河蚌时会有鳑鲏幼鱼在里面,以前一直以为河蚌吃小鱼的。另外河蚌在鳑鲏鱼产卵时也会将受精卵产在鳑鲏鱼身上,让自己的后代随鳑鲏鱼的活动而四处安家繁殖,这是多么有趣的一种生物共生关系。

以前,我们农村的农田中以前随处可见,而现在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鳑鲏鱼只存在于池塘、水库、河流等大型水体中了。又由于现在价格昂贵,又受到了人们的大量滥捕,生存环境也堪忧。不过庆幸的是,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有人大量饲养该鱼了,希望能对人们的滥捕起一定抑制作用,让这种小杂鱼,能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90后以前出生的农村人,应该都知道这种小杂物,学名叫鳑鲏,又叫菜板鱼,四方皮,镜鱼等。是一种小型的杂食鱼类,个头很小,就几厘米长,吃的很多,生命周期短,但是繁殖快,数量多。一般生活在湖泊,河流浅水区等地。喜欢野钓的人,把它称为野钓三大神兽之一,另外两个是麦穗鱼和趴地虎,让人烦不胜烦。

鳑鲏以前在农村的河流里,是很多的,随便拿个簸箕到水塘里去捞都能捞到不少,晚上当地笼时,也收获很多。

以前这种鱼,大家很少拿来吃的,一般抓到了都是带回家去喂鸡喂鸭的。主要是因为这鱼太小了,清理起来很麻烦,要用手把鱼肚里的内脏挤出来。清理一个小时,弄干净的鱼,不到10分钟就吃完了。而且这种鱼烹饪也比较耗油。

那么为什么现在却成了香饽饽,很多人喜欢吃,甚至卖到50多块钱一斤呢?

  • 1:物以稀为贵。

这种鳑鲏鱼,现在农村里的水塘里,也不常见了。这种小杂物,对水质要求还是很高的。现在农村里,因为使用化肥农药过多,很多水塘和溪流里,已经少见这种鱼了。

这种鱼个头小,要抓很多才够一斤,而且容易死,于是很多人也懒得去抓这个鱼拿来卖。

  • 2:这种鱼用来煎了吃还是很好吃的。

以前大家不喜欢吃这种鱼,清理起来很耗时间,而以前农村人还是很忙的,没太多时间花在它身上。这种鱼,一定要挤出内脏,煮了才好吃,不然会有苦味。

而且这种鱼,要想做的好吃,是很耗油的。以前农村里,油可是稀罕物,大家都不舍得把油浪费在这鱼上。

现在不同了,有时间去清理这鱼,也有足够的油来油炸或者煎这鱼。加上它的美味,那么吃的人自然就多了。

而吃的人变多,市场上卖的价格就会贵了。

  • 3:现在喜欢吃鳑鲏的,多为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喜欢吃这鱼,吃的就是忆苦思甜和怀念。

以前农村里,像其他的鱼,如四大家鱼,在河流里的,因为缺少工具不容易抓到,抓到了也是用来卖钱,而鱼塘里的要卖钱,市场上的没钱买。

那时候的农村人想吃鱼,就会去抓一些没人要的鱼来吃,如白条,麦穗鱼,鳑鲏等。

现在大家日子过好了,想吃鱼,随时都可以买来吃。反而那些以前卖钱没人要的鱼,变得香饽饽了。

可能是忆苦思甜的情节在里面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饽饽   池塘   河蚌   小沟   农村   观赏鱼   鱼类   水域   水质   小溪   化肥   个头   河流   农药   小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