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家喻户晓,但其实是虚构出来的人或者事?

花木兰

恐怕只要是中国人,就会知道中国的女英雄花木兰。特别是北朝乐府诗歌《木兰辞》入编小学课本,使得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确有其人。然而,对于这个代父从军,参加军队的女性而言,在中国的正史上却没有任何记载。

根据学者考证, 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应该是在北魏时期。那时候的北魏,经常被蒙古草原上的柔然所侵扰。因此北魏除了要提防南方的陈朝以外,还要分出兵力对付柔然。于是就要求北魏的每个家庭都要出一名男子服兵役。虽然这么说,可是在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儿子的话,的确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要不然要花钱,雇一个人去服役。就像杜甫写的《石壕吏》中的那个妇人,也是因为安史之乱,家中三个儿子都被征调从军,家中无人,结果那个酷吏却连老妇人都不不放过。由此来看,花木兰虽然在历史上没有记载过,但是能有这样的故事写出来,看来是的确有其事。

在如今人看来,花木兰从军反映着人们的高尚的爱国情操,但是在我看来,却是无尽的悲伤和凄凉。一个女孩子,代替自己的父亲,来到全是男人的军营。既要保护自己不被人发现,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刀剑。哎,何其的悲凉与可怜。

穆桂英与杨宗保

穆桂英是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在小说中,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传说有黎山老母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杨家将的三代目杨宗保,因此也成为了继佘老太君,柴郡主之后的杨家第三代女主人。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穆桂英完全是虚构的一个人物。根据《宋史》记载,杨家将的第三代名叫杨文广,而在小说中,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杨宗保在历史中也并没有此人,也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

钟馗

说到钟馗,那是有名的捉鬼大师。对于钟馗此神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明皇时期的一位如今参加科举的举子。参加进士考试后,本来已经被录取,但是由于相貌过于惊奇,才导致考官见他落榜。钟馗不服,就一头撞死在柱子上。

钟馗死后怨气太重,于是就被地府天子封为捉鬼大神,拿着降妖剑,去捉野鬼。一日,明皇做梦,梦中有一个小鬼偷了他的玉玺,忽然一个穿着蓝袍的大鬼走了出来,将这个小鬼捉住吃掉,从此唐明皇就再也不做恶梦了。为了感谢梦中这个自称为钟馗的蓝袍大鬼,唐明皇就封了钟馗为天师,建立寺庙,受人跪拜。




从近代历史来说,湖北省《襄樊市》哪可是响噹噹,家喻户晓,2010年把襄樊市改为"襄阳市"为了让"襄阳市"出名,就开始宣扬什么都是第一,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拿住周围邻居地区城市当跳板,当垫脚石抬高自己,特别是拿住北边的《南阳》诸葛亮躬耕地,当喇叭使用,大喊大叫,是真是假先混个出名再说。

殊不知,虽然是混出点名声,也埙害自己的形象和文明素质,得不偿失,这需要几十年才能挽回自身形象埙失,这些虚伪虚构的东西是埙人不利己的,等你挽回形象的哪一天,一切都过去了,黄瓜菜都凉了,人们恢复正常不再重视这些话题了。

所以不要弄那么多虚伪虚构的东西,尊重周围邻居地区城市还是基本的出路,不要把历史人物明言当成耳旁风来亵渎。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已经是定海神针了,拔不掉也挪不走的。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们这一带家喻户晓非常流行,如“七郎八虎闯幽州”、“三关排宴”、“穆桂英挂帅”、“金沙滩”、“杨业撞死李陵碑”、“老太君百岁挂帅岀征”等,杨家将代代英烈、爱国、英勇奋战的精神深入人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杨家将实际上只有杨业、杨宗保和杨文广祖孙三人,其中不少故事也是虚构的。




【任微言卿观点】中国拥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史籍浩如烟海。然而,或是因为维护统治者政治需要、或是史家以讹传讹,很多历史都被不同程度的修饰了。篡改或虚构后的历史反倒成了我们的常识。在此仅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三代禅让、烽火戏诸侯、赵氏孤儿、杨家将。


三代禅让,假的!

从小我们从历史课本上就学过“尧舜禹”三代帝王禅让,权力交接极为和谐,充满脉脉温情,成为家喻户晓的美谈,《史记》也如此记载。然而,这是假的。

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一个叫做不准的盗墓贼挖开了战国魏襄王的陵墓,出土了一本记载中国上古史的古书,即《竹书纪年》,他的诸多记载与传统的正史记载不同。关于三代,书中是这么写的:“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通俗点说就是,尧晚年德政败坏,传位给儿子丹朱,但却被舜给抢走了。舜把尧关押了,还杀了丹朱,绝对是够心狠手辣,类似说法在《山海经》中也可以找到佐证,比如《山海经》称丹朱为“帝”。

《史记》之所以如此记载,是因为司马迁看到的是被儒家篡改过的上古史。儒家崇古,为了宣传仁义道德,让人看到一个美好的上古时代,告诉诸侯实行仁政德政,不惜将尧舜禹权力交接的残酷斗争,描绘成了一个美好的传说!禅让,只是儒家给历史予以了包装而已。


烽火戏诸侯,假的!

传说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命人点燃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烽火后,急忙率领军队前去勤王,可是当他们赶来时,却没有发现敌人。当褒姒看到各路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终于笑了。后来,敌人真的进犯都城,周幽王再度命人点起烽火,可这次没有一个人带兵前来。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宣告灭亡。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疑义,并称“此委巷小人之谈”。目前也没有任何资料证明,“烽火”这种报警系统在汉代之前就存在了。根据考古资料以及相关史料现在渐渐得知,诸侯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前来勤王的。还有就是周幽王亡国并非因他戏弄诸侯,而是源于内部的权力斗争,废长立幼的错误决定。

因此,“烽火戏诸侯”只是司马迁对《吕氏春秋》等内容断章取义后,加工改造出的一篇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学作品。

赵氏孤儿,假的!

赵氏孤儿,在中国家喻户晓,经过同名电影的传播,更是广为人知。然而,这也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假故事。

史载,晋景公不满赵氏专横跋扈,指使宠臣屠岸贾发动“下宫之难”,赵氏的大人们被斩尽杀绝。只有赵朔的妻子先一步逃出,产下遗腹子赵武。为了保全这个血脉,赵家的两个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便定下计策。程婴将自己刚出世的孩子替换了赵武,又假意出卖了公孙杵臼,晋景公的宠臣屠岸贾错将程婴之子杀死,而程婴则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隐居起来。多年后,心理愧疚的晋景公得知赵氏还有后人在,就恢复了赵氏家族的地位,又攻灭屠岸贾为赵氏家族报仇,而大事已成的程婴最终自尽以谢公孙杵臼。

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实际上漏洞极多。首先,赵氏孤儿是一件足以震动诸侯各国的大事,但在《春秋》《左传》中却不见这样的记载,程婴与公孙杵臼的这种情谊本该是儒家大力宣扬的,但在孔门的言谈中却不见只言片语,岂不反常;其次,屠岸贾这个人除了《史记赵世家》外,不见于任何史籍的记载,《左传》中没发现他的任何事迹,很有可能就是个编造出来的人物。再次,按照《赵世家》的记载年代,赵武的出生时间比他父亲的去世时间晚了7年,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因此,这又是一出历史“创作”大剧。


杨家将,大半是假的!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广为流传,杨令公、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等人的非凡事迹,令人是钦佩不已,

杨令公杨业,又名杨继业,一般的说法是杨业有七个儿子、一个养子,人称“七郎八虎”。杨老令公报效大宋,血溅沙场。阵亡后,杨家八子继承父志,义无反顾地投身抗辽一线,差点满门牺牲。杨家所有寡妇、姑娘,在佘太君的带领下继续抗辽出征,人们形成了对杨家一门忠烈的敬佩和赞颂。但如果认为都是真的,任微言卿只能说:小说和电视剧看太多了。根据《宋史》的记载,主要不足信的有:

  • 杨六郎杨延昭其实是杨业的长子,所谓的杨六郎其实是杨大郎。
  • 杨宗保、穆桂英是杜撰出来的人物,杨宗保、穆桂英的儿子杨文广实际上是杨延昭的儿子。
  • 老夫人佘太君也并非姓佘,其本姓“折”,山西折氏。
  • “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天波府”,也只是杨家的普通府宅,不是皇上赐的。
  • 同样,杨五郎削发为僧、四郎探母的说法,在正史之中也同样是没有任何记述的

杨文广时期,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在这之后,杨家彻底走向了没落,基本消失在宋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了。


当然了,历史上被杜撰、虚构、伪造、篡改的事迹还有很多,可以写出一本书来了。无论怎样,都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爱恨情仇。但历史终归不是艺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还应该是被还原了本来面貌的真实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恐怕就是李元霸和陈真了。

在古典小说中,李元霸被刻画成金翅大鹏鸟下凡。他年仅十二岁就力大无穷、勇不可挡。他一餐斗米,食肉十斤,力大无穷,捻铁如泥。他的标配是手持一对八百斤重的巨锤,胯下是日行千里的名马“万里云”。

他与宇文成都同场比拼的细节很是精彩。当时,宇文成都单臂举起了重达三千斤的金狮子,而李元霸“将左手把左边的狮子提过来,右手把右边的狮子扯过去,拿住脚,一齐举起,摇摇摆摆走入午门。”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隋炀帝和大臣们都惊叹道:“这也不是个人了,真正是天神了。”

小说把李元霸描写成天神下凡,说他在紫金山之战时,靠单枪匹马,一个下午将一百二十万人尽皆屠戮。然而,因为他违背师父紫阳真人的嘱咐,将宇文成都生生撕碎而遭到报应——被代表天道力量的闪电生生劈死。李元霸被劈后,地上只剩下了他的金盔金甲,而他的坐骑、双锤和肉身犹如风卷残云,不知去向。

李元霸其实并没有这个人,只是李渊的第三个儿子叫做李玄霸。

李玄霸也不是什么万夫不敌的超级高手,而是体弱多病的少年,在十三四岁就病死了,从没有出征的经历。

至于李元霸双锤一个下午打死100多万敌人,恐怕100多万只蚂蚁也是不可能的。

再说陈真。

1972年《精武门》电影经典场面,日本人在霍元甲丧礼送赠“东亚病夫”牌匾侮辱,李小龙饰演的陈真独自挑战日本武馆“虹口道场”,以一敌众将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将“东亚病夫”牌匾交还,以宣扬中国人非弱者的不可欺精神。此后多套的精武门电影或电视都必加入这一幕,几乎成了陈真电影的必备情节。

其实历史上没有陈真这个人,是倪匡编的小说。

霍元甲却有其人、大徒弟刘振声也是存在的,但陈真不存在。

根据香港资深媒体人刘天赐所称,“陈真”是倪匡借用霍元甲丧礼名单上一人的名字,将他设定为霍元甲弟子。

但这个陈真的身份不明,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是习武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钟馗   花木兰   公孙   杵臼   史记   儒家   太君   北魏   家喻户晓   诸侯   孤儿   烽火   中国   儿子   故事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