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周本纪》记载“河竭而商亡”,没有说因纣王而商朝灭亡。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首先说明一点,《周本纪》中用很大篇幅的文字描述了武王伐纣灭商的经过,间接的体现了商朝因纣王昏庸无道而灭亡的事实。

“河竭而商亡”是周幽王时期,太史伯阳甫针对“西周三川皆震”这件事说过的一句话,并没有特别强调“河竭”就是“商亡”的直接原因。

武王伐纣

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年),有两个人从朝歌城逃到了周国,这两个人的到来终于坚定了武王伐纣的决心。

在这之前,武王一直探听着朝歌城的消息,他听说比干死了,被纣王残忍地挖出了心脏;箕子也被投进大牢。

比干和箕子不仅是商朝有名的忠臣、贤臣,而且是纣王的亲叔叔,如果消息是真的,那纣王真是灭绝人性,残暴到家了。

投奔周国的两人原来都是商朝的官员,一个是太师疵,一个是少师强,他们都是乐官,出逃时连乐器都带在了身边,纣王现在只喜欢听那些靡靡之音。从两人的口中,武王也确定了朝歌那些传闻的真实性。

音乐,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风气和教化,国君喜爱雅正之乐,社会上就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纣王沉迷于那些艳俗之声,他的国家自然是乱七八糟。

看来伐纣的机会到了,机不可失。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史记.周本纪》


同年十二月,武王率领军队从盟津(今河南孟津)渡过黄河,等待诸侯联军集结完毕,武王发表了伐纣檄文-《太誓》,大意是说:纣王听信妲己的妖言,残害忠良,疏远自己的亲属,废弃祖先传下来的雅正之乐。纣王一切的作为只是为了讨好爱姬美妾,不顾人民死活。他这是自绝于天,今天我们替天行道,讨伐他,而且要一战成功。

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史记.周本纪》

次年二月,武王陈师牧野,列好战阵,现场又发表一通鼓舞士气的演说。

首先,武王再次强调了伐纣的正义性。他说:老话说得好,母鸡不能打鸣,母鸡要是打鸣,必有大祸降临。如今,纣王沉迷于美色,不祭祀祖先,不治理国家,不任用身边那些有才能的贤人,只相信那些作奸犯科之徒,任由他们祸国殃民。这样的昏君,我们必须讨伐他,这是代天行罚。

其次,武王又强调了一下作战纪律。每攻击几次,必须重新整理一下战阵,以保持战斗力。作战勇敢的有赏,临阵退缩的杀头。

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

《史记.周本纪》


牧野之战,武王以少胜多,大败纣王。纣王自焚于鹿台之上。

武王占领朝歌城,第二天,带着文武百官去祭祀社神。祭文中武王又一次向神灵控诉了纣王的暴行,他说:商朝的末代子孙纣王,没有发扬先祖们的美德,上轻慢神灵,下残虐百姓,他的这些暴行大概皇天上帝也看得清清楚楚了吧!我姬发今天革了商朝的命,准备取代它,是为了更好地执行上天的旨意。

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史记.周本纪》

由上可见,《夏本纪》中一直在强调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是导致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三川地震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都城附近和泾水、渭水和洛水三条河流所在的地区发生了地震。

太史伯阳甫对此事进行了评论,他认为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不能调和,阳气受到阴气压迫不能上升,二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地震。大地震动,山川移位,水源就会被阻塞进而导致河流枯竭,大河枯竭是亡国的先兆,所以他断定周朝要完。而且,还举了历史上的两个栗子,“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史记.周本纪》

其实,伯阳甫这番话还有一层深意,就是想借天灾来警示周幽王,因为周幽王是众所周知的昏君,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一笑而倾国的就是这位。

在那个普遍认为“君权神授”的年代,大概也只有老天爷的态度能影响到皇帝的行为,所以当时有一种学说认为,如果天降灾祸,那是因为当权的皇帝行为不检点,其目的大概是想以此来对王权加以约束或者规范,让皇帝对上天存在敬畏感。

以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用自然现象来判断国运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其实不然。在夏、商、周时代,自然灾害对国家的影响有时候会很大,因为那时候的国家是一个诸侯国联盟,而不是后来大一统的国家。皇帝就是联盟的盟主。

周其实也就是周朝最有实力的诸侯国,它正真掌握的国土面积是相当有限的。如果在它的国境内发生了较大的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国力。这个时候,联盟里那些有实力有野心的小弟诸侯国,就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夺了大哥的王位。夏、商、周的换代也有可能存在这方面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讲,“河竭而商亡”也不无道理。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与国家都有与之相关的环境表象,与天上的星座相关。

处女座

人们把天上二十八宿分成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十二星次,然后每个星次与地面上的九州与国家对应,天上的星星就叫“分星”,对应到地面上就叫“分野”。

秦岭

如分星鹑首对应分野为秦,分星鹑火对应分野为周等等,人们观察星象,就可以预知国家的昌盛兴衰,这个叫“星象学”。

例如,《三国演义》第七回中,“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这蒯良也是一个“星相学家”,他肯定看到将星欲坠,应该在牛、斗之间,这对应扬州,刚好是吴国,肯定就是孙坚了!

分野

还有一个,就是与地上的山川有关,这就是龙脉,有些龙脉以山而论,有些龙脉以水而论,因为,山的走势与水的流向,极似龙的形状,所以就叫“龙脉”,不同朝代龙脉不同,我们从不同朝代对应龙脉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知道该朝代会有怎样的兴衰走向!

例如,商朝的龙脉在黄河,从而,当黄河水干枯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商朝就要灭亡了,周朝的龙脉在岐山一带,从而,当看到岐山附近的泾河、渭河、洛河干枯时,这就预兆周朝要亡国了!

黄河

所以,《史记》中就有“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这是由分野对应的龙脉自然变化,推断对应的国家兴亡。




《史记》的《周本纪》记载“河竭而商亡”,没有说因纣王而商朝灭亡。原因在于作者司马迁世界观。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当然在看待事物观点上是依据他的世界观提出来的。

《周本纪》记载,幽王二年(前780),西周都城和附近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的地区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甫说:“周快要灭亡啦。天地间的阴阳之气,不应该没有秩序;如果打乱了秩序,那也是有人使它乱的。阳气沉伏在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它使他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发行。如今三川地区发生地震,是因为阳气离开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压在下面了。阳气不在上面却处在阴气的下面,水源就必定受阻塞,水源受到阻塞,国家一定灭亡。水土通气才能供民众从事生产之用。土地得不到滋润,民众就会财用匮乏,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不灭亡还等待什么!从前,伊水、洛水干涸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枯竭商朝就灭亡了。如今周的气数也像商、周两代末年一样了,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要枯竭。一个国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赖于山川,高山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象。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不论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以及将要灭亡的周朝都是“阴阳失序”和“高山崩塌,河川枯竭”造成的,一句话,朝代的兴旺更替根本原因不在人而是是天意。“天人合一”这正是司马迁的世界观。

“天人合一”最早是道家提出的,后来被儒家所接受,汉朝是以道家和儒家学说治国的,司马迁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他以“天人合一”的观点来看待朝代的更替是必然的。

汉朝初期治国用的是黄老学派思想,黄老学派是战国时期在稷下学宫发展出来的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道家强调人道顺应天道。到了汉武帝时候开始尊崇儒家学说,而“儒家学说的根基也是”天人合一“,孔子认为,人与自然,万物一体。到了董仲舒提出了“人副天数”“天人感应”,认为天比君王更至高无上。在阴阳的认识上,道家和儒家观点也是相通的,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两者之间要保持平衡,阴阳相和万物生,阴阳失衡了事物就会灭亡。可以看出,汉朝不论是前期以黄老之学治国还是后来以儒家思想治国,在对待社会兴亡朝代更替的认识上都是以“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的观点为依据的。

西汉是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从小受到的是儒学和道教的熏陶,接受的当然是“天人合一”观点,他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去总结商朝灭亡的原因,当然不把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纣王的腐败和残忍无道,而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阴阳失序和上天的惩罚了。




长期以来,关于商王朝灭亡的原因,多因袭儒家的说法,也就是认为商王帝辛残暴计划了国内矛盾与周人之间的民族矛盾,而导致了在武王伐纣时,纣王众叛亲离,最后自取灭亡。

但是,《左传·昭公十一年》的的观点是:“纣伐东夷,而陨其身。”《史记》则认为:“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

前者的观点是商纣对外战争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而《史记》的观点则商朝的灭亡归咎于自然环境的问题,根本上说是经济的恶化。其实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联系性。

商末帝辛时期,中国气候转入寒冷期,农作物减产,动物资源减少,周人开始觊觎灭商。为了转嫁国内危及,同时也是为了掠夺资源,商人对东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争消耗了商的国力,也给周人提供了灭商的良好机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司马迁说“河竭而商亡”与《左传》说“纣伐东夷,而陨其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那么为什么商朝要选择征伐东夷,东夷又在哪里?以及这场战争的规模为何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呢?

在甲骨文的卜辞中,东夷被称之为了人方,多数学者认为“人方”就是分布在今山东地区的东夷,一般理由有如下四点:

其一,卜辞中征夷方经过“索”地,据“索”氏铜器可知“索”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兖州;

其二,征夷方的卜辞里的“杞”地,其地应在山东新泰;

其三,甲骨卜辞里记有小臣“醜”赴攸以御夷方的事,这个小臣醜应与苏埠屯 所出青铜器的“亚醜”氏有关;

其四,卜辞中的“淮”字应该是“潍”,也就是山东潍坊。

史学界排列出的征夷路线为:安阳-兖州-新泰-青州-潍坊。

以上当然是后人的追述,因为东夷的名称并不见于商代,如果人方不是东夷,很难想象,像帝辛征东夷这样的大的时间竟然在甲骨文中完全没有记载。

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目前对纣伐东夷动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从仲丁开始,在商末帝辛时期达到高潮的大规模向东方夷人地区的进攻,其根本目的是掠取资源。

上古时期,海岱地区属青州、兖州之地,这里物产丰富。据《禹贡》记载,兖州的贡品有漆和丝,青州则贡松和丝以及各种海产品,尤其是海盐。另外,商人掠夺的资源可能还包括铜、锡等铸造青铜器的原材料以及其他奢侈品。

而商人掠夺的最重要资源应该是盐。《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商纣时期的盐业生产遗址,在渤海西岸和南岸分布非常秘籍,历年来考古发现证明,在渤海岸边的鲁北、鲁西北,包括滨州、东营和潍坊等市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盐业生产遗址。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在商代时期,“位于山西省南部夏县芦村的盐池,是邻近陕西的中国北方核心地区唯一盐矿。是西部地区距离安阳最近的一个食盐生产基地;在河南、黑背、安徽或者湖北等容易到达安阳的省份中都没有发现食盐储存(盐块或盐水)”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帝辛发动对东夷的战争,很大目的是为了掠夺这一区域的食盐资源。

当然,商王朝灭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纣王伐东夷的战争是商代灭亡的重要原因。根据据王晖和黄春长先生的研究,在商末文丁时期,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相对寒冷干旱时期,这种气候造成了农作物的歉收和动物资源的减少。

从而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商人争夺资源,周人伐商之举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同时为了攫取资源,商人加快了对东夷的攻伐。

纣王在位的30年间,先后几次发动对东夷的战争,战争严重消耗了商朝的国力,这才给周人可乘之机,最终灭亡了商朝。

综上,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减少,迫使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周人对商的觊觎,从而商纣为了转嫁矛盾,征伐东夷掠夺资源,却消耗太多国力,为姬周所灭。




谢谢邀请ヽ(^0^)ノ!其实这种观点是天命观的体现,意思是由于天气大旱造成的河竭断流,是上天的警示。商朝灭亡不是商纣王不道的残暴统治造成的,而是上天的旨义。可见《史记》作者的天命观的存在。主要原因是作者未闻道的缘故。不明统治者逆道而行,而自取灭亡的本质根源之所在。天命观,在封建王朝家天下时期是主流意识。封建帝王就是“天子”(上天之子),封建帝王所以能为帝为王,是上天的意旨,家天下也就是→上天让其家统治天下的。孔子是以炮制出君为臣纲,君君臣臣的忠君复礼→为最高依止之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让谁亡谁都无权反抗,这都是天理!三纲五常的规矩超越了法律法规之上,国人必须遵守!就连皇帝的通知,起首即是:奉天承运,皇上昭曰。

天命,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的统治者蛊惑人心。威胁百姓无条件服从自己家天下统治的拿手好戏。孔子的三纲五常正好符合了他们的需要,所以把孔子一封再封,一直封到了“大成至圣先师”的超级“圣人”高位。

更令人可恨之处,在于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诸子百家,思维思想,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各行各业的创新创造思维全都禁锢了起来。以至造成了清朝末期,西方国家超越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领先发展地位。甚而导致八国联军进北京,小日本鬼子侵入中国,差点儿灭族亡国的惨痛悲剧。

可喜的是,我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道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不可逾越。毛泽东思想点燃了大道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一代开国元勋→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率领华夏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抗敌→从而打败了日本鬼子侵略者,继而推翻了蒋家王朝→妄图继续家天下的独裁统治。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五千年文明古国→东方睡狮醒来→再一次站起来了。

大道通天下,道魂永芳春,。巨龙已腾飞,人类上道轨→华夏文明正在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巨轮滚滚奋进!天下大同→人类互利共赢,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的→极乐世界地球村→必将光临!华夏儿女各尽所能,奉献世界大同的伟大时代→各显神通正其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史记   商朝   本纪   兖州   儒家   卜辞   东夷   家天下   分野   朝代   天人   阴阳   时期   观点   何原因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