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德战争苏联红军这么弱?

弱就弱在——有兵无将上!

还是希特勒一语道破了天机——在向苏联开战前夜,他对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官兵们说:“既然俄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予以摧毁,那要做到这一点,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因为现在的俄国军队已经丧失了领导人。”

对!希特勒正是选择了天时地利人和中,苏联的“人不和”…

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面对德军的猛烈攻势,苏军猝不及防,因群龙无首,损失惨重——

开战第一天,苏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总共有3922架飞机在头三天被摧毁;到11月已经损失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7540万人口,连斯大林长子雅科夫都被德国人俘虏;到12月初,苏联已经损失超过700万人,2.4万辆坦克,1.6万架飞机,而德军损失仅80余万人。

从苏联损失数字很纳闷,苏联这么一个拥有超强实力的国家,怎么却在战争初损失如此惨重?

其主要原因:苏军有兵无将!

为什么?要从1934年的那场人人自危的肃反运动谈起——

那年发生了一场刺杀领导人的事件.苏联高官基洛夫在自己的办公室内遭受到了枪声的袭击,瞬间倒地死亡.于是斯大林开始调查,认为背后有天大的阴谋.于是苏联开启了党内清理活动,很多官员备受残害.当时有些领导人的资格很老,依然被杀害了.除了文官之外,许多军队将领也难逃这样的结局,其中三位大名鼎鼎的元帅被冤杀了……

第一个就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他为苏联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战后大力推行红军现代化建设,在军事学术理论方面的另一重要成就,是较早地提出了关于实施大纵深作战的重要战略战役思想.在苏共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平反.他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富才华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有“红军拿破仑”之称号。

他的大纵深战役思想,归结起来就是要解决两大任务——

一是用合成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组成的突击集团以及航空兵,对敌人的整个战术纵深同时实施突击,以便摧毁敌人的防御;

二是用快速部队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动和航空兵的突击,将战术胜利发展成为战役胜利。

第二个元帅就是布柳赫尔,他是远东军区的司令官很优秀.

第三个元帅就是叶戈罗夫,他的死亡相当震撼,有人要逮捕他时,却先开枪选择了自杀。

苏军当时的内部大肃反非常恐怖,大清洗几乎干掉了苏军整个的军官团,共有40000余人涉案并且其中15000人被枪决,其中被杀的包括5名元帅中的3人、16名集团军级将领中15人、67名军长中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

你想想,再好作战理论也得靠前线指挥官,去坚决执行。可那么多将士被肃反,军队怎么指挥?

就连后来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将军,当时也很难自保。好在被派往中国任军事顾问;但他回国后发现,他的许多上级和同僚都被“肃反”了…所以当朱可夫接到晋见斯大林的命令时,他以为自己再也回不来了……

没承想,是命令他去指挥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对日战役……

可想而知,那场肃反给苏军带来多大的影响和损失!

首先是指挥体系混乱。

这场波及全国、波及党政军的大规模运动,直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军总参谋长换了两任,军队已损失了大批自苏维埃革命时在战斗中成长起的优秀指挥员。而接替指挥任务的苏军军官有四分之三入职没超过一年,尽管优秀且满腔热血,但缺乏足够指挥经验,只好靠政工干部了。

政委,一听到乌拉就直接冲在最前面,但苏联红军的政委毕竟打仗不专业,故伤亡率都出奇地高,据统计已达到了85%.战争期间,苏联政委的工作,不再是单调的纠正军队风气,还被新赋予了惩戒前线官兵督军重任,在第227号命令中,直接明确,政委可以对擅自撤离的士兵立即枪毙……

其次,斯大林的自信成自负。

导致他对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对德军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错误得估计了德军不会这么快就开战,斯大林对自己的军队也太自信,当然苏军的纸面力量确实强大,但他并不知道苏军缺乏足够的指挥员和技术人才,部队缺编严重更没有完善的后勤体系,空有数量没有质量。

还有就是战术思想落后。

其实,早在1932年苏联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化军,由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其目光长远的将领对摩托化、大纵深、陆空协同作战的研究更已经开始应用实践,在1935年颁布《纵深战斗纲则》并写入1936年的战斗条例中。

然而随着他被“肃反”后,苏军作战理论就出现了大倒退,居然兴起了“骑兵制胜论”!而且再次甚嚣尘上苏军同样迷恋重型防线式防御,斯大林防线与德国齐格菲防线、大西洋堡垒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号称欧洲四大防线,结果根本就没有在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无端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物力财力。但苏军将军们却认为是坚不可摧的……

讲到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插一段与林彪元帅有关的话题——

1939年,林彪因受伤赴苏联治伤。此间,他常被邀请参加苏联高层酒会。一次,斯大林问他的将军们:德军能否突破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将军们都说不可能!他又问一旁沉默的林彪。得到的回答却是:“刚才各位的判断都很高明。但我劝同志们不要过于看重马其诺防线。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时它胜过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没用时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

接着,林彪又说:“我的感觉是,如果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才会起作用,那可能会演变成相持战,德军会难以自拔;但不能不提防希特勒绕开防线,从侧翼作大规模迂回,全力攻击防线深远后方,那么,马其诺防线就会成为一个摆设,战局也会很快明朗”!林彪的回答,在座者都不可思议,认为这种战法也太不合常规了。

 结果,几个月后希特勒力排众议,否决了德军参谋部稳扎稳打,攻坚突破的作战计划,命令德军机械化部队绕道比利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斜插法国腹部。坚守在马其诺地区的盟军数十个师猝不及防,出奇制胜一时大乱。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和他的将帅们大吃一惊,不得不佩服林彪的判断与预测。

斯大林是这样赞扬林彪的:“他一人能抵苏军15个将军”。

当然,多亏1938年朱可夫到中国当军事顾问期间,实地对侵华日军的战术战力考察后,1939年就赶上了指挥诺门坎战役,于是他采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战略,打的日军鼻青脸肿!

同样幸运的是,当年林彪赴苏联养病期间,也是通过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深造,快速地掌握了现代化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艺术。他回国后又赶上了东北领兵,这样一来,在指挥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中,他的大兵团合成化指挥艺术,也派上了大用场……

所以说,并非苏联红军弱,就像颗大树那样若是树干都没了,树叶又怎么可能会茂盛呢?




苏联红军弱?

我告诉你面对三百五十万德军的突袭!地球上唯有苏联能活下来!人类历史上面对超过一百万规模以上的突袭,能活下来的国家只有俄罗斯!

其他国家,不用面对百万规模突袭,早就亡国了!

就是进入现代社会!你要面对三百五十万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在不动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只有那么几个国家能顶住!哪怕你拥有阿帕奇,拥有毒刺,拥有标枪各类导弹!

面对三百多万训练有素,装备二战时期武器的军队,只要你没有核武器,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家会被吓得尿裤子!

苏联不仅挡住了,而且还反推回去!这已经是人类历史的奇迹!要是把这三百多万德军换成在二战时代美国边境!美国那尿性说不定也早跪了!

苏德战争的交换比苏联确实不好看!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就如美国在珍珠港被小日本炸了后,美国跟日本打的数据也很难看一样!面对突然袭击,主要军舰被炸沉海底,飞机在停机库被炸烂后!指望剩下的残兵败将怎么能挡住风头正盛的日军?所以太平洋战场美军有一段日子非常难受!

同样,,苏军正规军武器还在军火库就被炸毁!飞机场也被炸平!失去制空权,没有武器弹药,你能怎样?你打的再顽强也需要武器吧,一线正规军被消灭后,'不能靠那些训练了几个星期的补充人员去抵抗训练有素,静养丰富的德国军队,能打出什么样的战绩?无非是为后方争取足够时间罢了!

等苏联稳定好战线,战时工业转如正轨,能让新兵拥有跟充分训练,更加好的磨合,拥有充足武器弹药后!德军几乎没有打赢一场主要战役!东

这也是战后美国害怕苏联的主要原因!




苏联红军真的弱吗?

1918年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夺取政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国家在成立之初就被西方各国极端敌视,被认为是西方列强的生死大敌

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协约国甚至还来不及分赃就迫不及待要把这个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十四个国家纠集了20多万军队武装入侵苏联,与此同时,西方各国还出钱出军资煽动原沙皇军事将领率领数十万军队发动叛乱。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只有5万红军,在内忧外患孤立无援的恶劣局面下,苏联红军却越战越勇,不仅击败了外国干涉军,而且将高尔扎克、邓尼金等白匪军打得溃不成军。

1920年,在平定国内的叛乱之后,苏联红军开始向欧洲进军,势若破竹直接打到华沙城下,整个欧洲的贵族与资本家都在红军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1930年欧美爆发经济危机,苏联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收购欧洲破产资本家的机器设备与技术,通过这次抄底,苏联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建设。

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在其军事力量达到顶峰之际,动员了整个欧洲的人力物力向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攻击,五年卫国战争,苏联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9年卫国战争之前,整个苏联人口约为1.8亿人。

然后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共死亡916.48万人,平民死亡1740万人,总体死亡2660万人(俄罗斯近年公布的数据)。

苏联总共才1.8亿人,光是死亡就有2660万人,战后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多半不死就残。

军队是死伤最惨重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主要年龄是20后出生的小伙子,由于战争伤亡太大,20后的年轻人后来基本上打光了,所以,苏联后期不得不动员更多的老人与妇女参军。

更要命的是一线政工人员的损失。

在卫国战争中后期,苏联统帅部专门下发文件到各个部队,一线政委禁止带头冲锋。

为什么?

因为一线政委的损失太大了,大得都找不到替代者。

苏联红军政委具有极高的政治觉悟,德军抓获红军政委都是直接枪决,不接受投降,而苏联红军政委也几乎不会投降,因为他们有最坚强的意志以及最勇敢的牺牲精神。

面对德国军队巨大的军事压力,红军政委是激励一线部队士气的源泉。

苏联红军政委冲锋图

士兵都是在匍匐前进的时候,只有政委才会第一个站起来,向战士们高呼:“同志们,冲啊!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政委的手枪上系着长长的红色带子,那是红色的信仰。

按:因为对红色政权的仇视,西方社会对苏联的描述极尽抹黑与扭曲,制造了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红军政委是督战队,拿着枪逼迫红军战士冲锋等等。上述一张普通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就足以粉碎这些谣言!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虽然取得了胜利,其实已经是元气大伤,不仅是因为死亡几千万,伤残几千万;更重要的是,在20后这个年龄层的人群出现了系统性的断层,特别是在政府与党委部门,优秀的20后政工干部出现了集体断层。

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仁川登陆后,最初中苏约定由苏联出动空军,中国出动陆军参战,临到出兵的前夜,斯大林突然反悔不愿出动空军。

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过去让我很看不起斯大林,后来我研究历史才明白,斯大林有不得已的苦衷,5年卫国战争,苏联成年男人一大半非死即残,20后这个年龄层都拼光了,这个时候,斯大林怎么敢冒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与美军直接冲突?他总得给自己的国家留下一点种子啊。

最后是毛主席依然拍板,没有苏联空军我们也要参战,当周总理向斯大林通报这个大无畏的决策时,斯大林当场就流泪了。

英勇的中国志愿军气势如虹地将如日中天的美军从鸭绿江打到38线,打出了军威与国威,将自甲午以降中华民族百年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同时也赢得了苏联发自内心的敬重,所以才有了著名的156工程的援助,苏联几乎是白送了我们一个重工业体系。




苏联红军弱?被美国电影洗脑了吧?

这帮老毛子一点也不弱,只是因为前期损失过大的原因,他们的伤亡数字确实有些辣眼睛。

实际上,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红军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1941年的苏军,已经在开始大规模建设机械化部队,拥有17000辆坦克的庞大数量(原计划是29899辆,不少过时的坦克)

卫国战争开始时,红军拥有KV系列和T-34坦克1475辆,差一点德军就没有装备优势了。

在苏德战争中,苏联在东线承包了近80%的德军武装、轴心国军队和武装党卫军,最后将其全部消灭。

如果说苏联红军弱的话,二战难不成还是美国人英国人打赢的?别搞笑了。

苏军最大的痛脚是39年-40年初的苏芬冬季战争,这场战争让苏联丢尽了脸。

进攻芬兰的苏军是芬兰的三倍,飞机是芬兰人的十倍,坦克是芬兰人的一百倍。

但斯大林的“大清洗”对苏联红军破坏很大,几乎所有的军官都遭到解职和替换,5名元帅中的3名、15名陆军将领中的13名、9名海军上将中的8名、57名陆军将领中的50名、186名师长中的154名清洗了。

再加上苏联疯狂的扩军,部队摊子被急速吹大,这愈发造成了军队水平的进一步下跌。1941年6月,只有60%的团干部拥有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指挥经验,2年够上个大学吗?

所以,丧失了骨干和合格指挥员的苏军,战斗力和士气异常低下,形同业余选手,在冬季战争中遭遇芬兰军的严重打击,伤亡极为惨重。

不过,苏联其实并未就此大伤筋骨,冬季战争在芬兰看来是倾国之战,在苏联仅仅是个军区之战而已。战争的结果依旧是苏联获胜,芬兰将战前11%的领土和30%的经济资产割让给了苏联。

实际上,在冬季战争之前,苏联还有与德国携手的瓜分波兰之战,波兰人在苏军面前几无一合之敌。

同时期还发生了日苏诺门罕冲突,苏联以绝对优势兵力暴打了日本关东军,解决了其23师团,但此战有很深的日本内部政治因素,苏军的伤亡甚至超过日军。

这些“巴巴罗萨”之前爆发的战争,既反映了苏军“大清洗”后战斗力的断崖式下跌,也反映出苏军其实并不弱,他们有装备有数量,只是需要时间稳定调整和提升指战员水平。

所以,在面对雪片般的“德国入侵”情报时,斯大林很明确地表示出拖延的态度,苏军在1941年还没有准备好,起码需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战斗力的恢复。

但在希特勒的赌徒心理下,“巴巴罗萨行动”还是在1941年2月3日获批,德军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计划,开始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

与德国有友好条约的苏联有防备,但没防住。巴巴罗萨时红军303个师和22个独立旅有166个师和9个旅约290万人驻扎在西部军区,他们面对轴心国的181个师18个旅共550万大军。

在一团混乱的情况下,苏军遭受了德军新型的“闪击战”打击,在头几星期内被成股的包围歼灭,数以百万计的红军被俘,大量囤积的物资落到德军手中。

到1941年8月1日为止,苏军在战斗中损失了46个师,德军赢得令人目瞪口呆,苏军输得却并不莫名其妙。

苏军当时在边界安排了太多军队,空有密度却没有防御纵深,因此在遭遇闪击战时,很快就让德军突击撕碎,成片消灭。

后世有些分析认为,除了军官庸碌、动员不明、体制混乱以外,还存在苏军的战略意图问题,这些部队原本的打算是伺机进攻中欧,而非保护苏联领土,他们当然不存在防御纵深。

没有时间调整和发展的苏联,只能在战争中完成军队的改革、换装和调整,在初期的艰难时段,苏军为此可谓是耗尽了心血和人命。为了赢得战略转圜的时间,成批的苏军像柴火一样被填进战争的炉膛,以极为血腥的“进攻防守”迟滞着德军的狂攻。

实际上,苏军翻盘的时间非常地快,41年6月22日之后他们遭遇了一系列的惨败,但同年12月15日,苏军已经在莫斯科城下将德军熬了一遍,又从远东调来了部队,开始了战役的全面大反攻。

接着就是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一系列的大转折;1942年苏军还在苦捱,到1943年已经干掉了400万德军,使其完全丧失了进攻能力。

到1944年,苏联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十次斯大林突击”,十次大突击,共51个战略性关键战役,把德军打得狼奔豕突苦不堪言,一下子解放了全部被占领土,干掉了几百万德军精锐部队,消灭的坦克装甲车辆和飞机大炮都以万计算,还直接让芬兰和几个铁杆德国仆从就此领盒饭。

这玩意儿战斗力比畜生还强,弱?癞痢都要喊王法了!

到1944年,苏军在白俄罗斯选择了与“巴巴罗萨”一样的时间点,在6月22日对德军展开了狂推,丢掉的面子已经挣回来了。

战争后期的苏军,已经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敢挡在面前的统统化为杂碎,连柏林这种纳粹打定主意死战,盟军哼哼唧唧不敢碰的坚城,在苏军的猛攻前也只能灰飞烟灭。

整个冷战时期欧洲人最怕什么?他们成天都在担心苏联的钢铁洪流哪天冲破柏林把西欧淹了。

最后还得提提日本鬼子,整个东北关东军和远东日军都是苏军消灭的,从1945年8月9日0点发动进攻,到8月15日日本投降,就这么几天功夫,苏军消灭的日军已经比得上八年抗战了。

我们面前凶残的鬼子,在华西列夫斯基那些乱七八糟的部下身前,输得比兔儿还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红军的总体战斗力不算弱,因此德军最远只是打到了莫斯科,苏联也没有亡国。

但不可否认,苏联的单兵战斗力不强。

在同等数量的德军和法军作战,苏军往往都是惨败。

即便苏军有着巨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往往也不能获得决定性胜利。

比如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实力如下:

1,910,361名作战人员

5,128辆坦克

25,013门火炮和迫击炮

3,549架飞机


而德军实力为:

780,900 名作战人员

2,928辆坦克

9,966门火炮和迫击炮

2,110架飞机

可见,苏军兵力有两倍以上的优势,坦克差不多二倍,火炮两倍,战机也多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伤亡率如何?

苏联伤亡估计:

一共863,303人阵亡、受伤、被俘以及患病(库尔斯克防御战177,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890人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566人)

6,799辆坦克和各式火炮被击毁

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德军伤亡:

一共360,000人阵亡、受伤、失踪或被俘

1,500辆坦克和火炮被击毁

1,030架飞机被击毁


可见,苏军在兵力火力绝对优势下,损失仍然是德军一倍以上,武器损失更是惊人。

苏军的单兵战斗力并不高,甚至诺门坎战役的日军也是这么认为。

日军认为苏军士兵单兵作战能力低下,主要依靠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的火力优势。

而苏军坦克装甲车的战术也呆板,曾经被日军步兵渗透炸毁不少。

如此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苏军的训练水平不高。

尤其是战争期间,苏军兵员匮乏,前线急需要补充。

新兵被征召以后,草草训练就投入战场,让他们在战争中成长。

自然,一部分士兵经过战争考验会养成不错的作战能力,但更多倒霉蛋很容易就死去了。

二是苏军的战术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为单兵素质和战术素养较差,苏军指挥官往往不能像德军一样采用各种战术以比较小的伤亡获胜。


相反,包括朱可夫在内,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实力碾压方式。

具体攻击时,对于德军某个防御支点采用数倍兵力火力,不惜代价的猛攻。哪怕苏军付出较大的伤亡,也要在短时间内吃掉它。

所以,苏军很多作战中,步炮、步坦协同都非常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协同,步兵往往容易遭受很大伤亡。

不过,苏军指挥官也并不太在乎,因为后方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兵,死伤的士兵可以迅速补上。

其实,倒也不是苏军军官不在乎自己人的性命,只是兵员素质实在不高。

如果采用德军的那种打法,试图依靠战术配合获胜,往往付出更大伤亡,旷日持久,还最终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苏联   红军   斯大林   战争   作战   政委   德国   德军   元帅   伤亡   防线   坦克   战役   军队   损失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