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昭可以篡位,明朝权倾天下的首辅却不能?

人设不同。

皇权不可能单独统治,一定要有基本盘同盟力量,秦朝不信邪,法家害光、皇后也不设、老秦人干苦力,结果马上玩完,此路不通;

先秦是与宗室结盟,但弑君太多,大家都可以当君,纯臣都不管。晋、南朝也是,照样,此路不同通;

汉先与后戚结盟,被傀儡,再与阉党结盟,还是被傀儡,后来东汉找到一条路,与世家结盟,东晋也是如此,似乎有条路;

唐五代与武人结盟,藩镇割据,此路不通;

宋找到一条路,与文人结盟,从此不再有篡位,明学了一手,此路大有希望;

元清异族,与本族结盟,另说,无法复制。

题目中,司马,与明首辅,大致就是两条看上去有希望的路的比拼。明显,后一条路更顺畅。

而两条路的差别,所谓人设不同的意思,世家与皇权结盟,是世家支持皇权多,而皇权给世家的少,需要皇权在众世家中精确平衡,玩得最好的是东晋,稍有不慎,世家平衡被打破,一头沉就会危害皇权。

而与文人结盟则相对更安全,因为文人无权无势,引入官场全凭皇帝科举,而文人做官立世的人设,就是忠于皇帝,不像世家,忠于本家族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文人一旦有所异动,难免人设崩塌,无法立足于世了。所以自古以来,基本没有文人谋逆的。

从道德角度讲,世家篡位,比如河内世家、司马八德,其哪怕说服自己为了家族的力量,要超过文人篡位,文人寒门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凭得就是圣贤文章,一旦起不臣之念,自己这关也过不去。

或者还可以这么讲,世家天然地与皇权争夺人心,天然有人在皇权与世家之间偏向世家;而文人,每一个都是科举出身,谁在乎谁?谁会在年兄与皇帝之间选择年兄?

世家比之文人,异志的障碍更小,并且助力更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因为可马氏家族几代人长时期的把持朝政,而明朝首辅就没有这样这样长期的政权垄断。

三国的历史条件造成了权臣大权独揽。东汉末年汉室式微,诸侯混战。皇纲不振,长期处在外戚干政,十太监擅权,强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父子控制了汉廷,并逼禅让与魏国。

司马懿历经三帝熬出头,独揽朝廷军政大权,并传到了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到司马昭时,魏帝俨然成了傀儡,水到渠成,逼得魏禅让于晋。

明朝还是一个太一统王朝,皇帝也没有被权臣"挟持",首辅也没有成为最大的军事集团,首辅并没有篡权的条件和武装力量。

明朝皇帝还拥有严酷的东厂等"秘密警察"的监督,任何人都不敢违逆皇帝旨意。朝廷帮派也争斗得激烈。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最后也落得死后被开棺鞭挞的下场。




虽然都权倾天下,但本质不同。

曹丕、司马昭走的路子一样,都是父辈打下的基础,水到渠成。司马懿是丞相、晋王,是可以开府的,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王府,有文臣武将,和当年曹操一样。曹操谋士、战将如云,名义上也是大汉的官员,但也是魏王自己的,他们听命于魏王而不是汉帝。相反,朝廷大臣多无权力,政出王府,皇帝随意被废除,皇帝和朝廷已经成为摆设。司马懿也是这样从丞相再到晋王,死后传给司马昭。所以,司马昭这个晋王想废掉傀儡魏帝,只是想不想的问题。

而明朝,内阁首辅权力再大也只不过是个六七个人的议事机构的一把手,在宫城内靠墙角一溜几间破房子里办公。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朝的内阁制度,皇帝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还是外庭,还有对等的内庭。权力是被相对分割和互相制约的。即便后来内阁首辅权力不断变大,类似前朝的宰相,但性质还是不一样。张居正位居首辅,想要推行自己的政策,也要与同僚周旋,和太监合作,并获得太后支持,更不用说要篡位了。




明朝人对皇权也不看重了,精明过人的权臣都看明白了,做皇帝就是一傀儡,还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成年累月关在皇宫里,还不如一般人自由。

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人们对皇权还十分迷信,人人都想过过皇帝瘾,逮住机会就要上位。




司马昭篡位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而明朝权倾天下的首辅没有这样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所以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权倾天下   司马   明朝   年兄   此路不通   行政权   权臣   皇权   内阁   傀儡   朝廷   文人   世家   皇帝   权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