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是如何扳倒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的?

1627年冬,17岁的朱由检叫来魏忠贤,拿出大臣弹劾他十大罪状的奏折,魏忠贤立即跪地又哭又辩解,还提出辞职,朱由检只用一招,便将魏忠贤置于死地。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继位时才17岁,年龄尚幼的他,不敢惹已成气候的阉党头头魏忠贤,因此最初他对魏忠贤的态度,表现得十分热络。

朱由检一上台,魏忠贤就给他送去了几个大美女,希望朱由检能像他哥哥沉迷木匠活一样,不务正业,他好继续把持朝政。

谁知,朱由检年纪轻轻却少年老成,他不动声色收下美女,却并不沉迷女色,反而非常提防魏忠贤送来的这几个女人。另一方面,对于朝野上下此起彼伏地弹劾魏忠贤的风潮,朱由检并不表态。这样一来,魏忠贤摸不准朱由检的脉,以为新晋皇帝跟他那个傀儡哥哥一样,一如既往地倚重信任他呢。但他万万没想到, 看似小孩一样的朱由检早就想铲除魏忠贤了。

饱读诗书的朱由检,胸怀大志,用的是欲擒故纵之计,对于魏忠贤的示好他一概接受。

甚至当魏忠贤假惺惺提出,要辞去东厂总督太监的职位,朱由检非但没有诏准,还好言劝慰:魏公公安心,朝中大事还得仰仗您呢,不必如此。就在魏忠贤放下警惕性时,浙江贡生钱嘉征上疏,给魏忠贤列出了十大罪状:
1.与皇帝同起同坐、2.无视皇后
3.搬弄兵权、4.无列祖列宗,
5.盘剥藩王、6.目无圣人,
7.滥加爵赏,8.争抢边功,
9.剥削百姓,10.勾结地方。

朱由检接到奏疏后,叫来魏忠贤,将里面列的罪状念给他听,魏忠贤吓得魂不附体,朱由检安慰他说:魏公公不必多虑,你且先去凤阳避避风头,等这边争议平息后再召你回京师无妨。
随即,朱由检下令让魏忠贤去安徽凤阳给天启帝朱由校守陵。魏忠贤信以为真,乐颠颠收拾行李,带上仆从浩浩荡荡奔赴凤阳,一路上奢华无度,好不威风。

朱由检就等着这个场面呢,魏忠贤前脚刚走,他就后脚以魏忠贤豢养亡命之徒为名,下令锦衣卫去将魏忠贤捉回京审判。公元1627年9月19日,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法理,奉其同父异母兄朱由校的遗诏,三天后,在朱由校的灵柩前继位为帝。巧的是兄弟二人继位时都是十六岁,皆少年天子。朱由校一生最值得一提的是:为张居正平反昭雪!朱由检最一生值得骄傲的是:铲除权阉魏忠贤!除掉大明所谓的“千岁爷”、帝国的毒瘤——魏忠贤,朱由检主要分四个步骤:

一、低调先示弱。朱由检奉诏进宫时,绝没有什么兴高采烈或者是暗自偷笑,有的只是胆战心惊和小心翼翼。从他进宫以“嗣皇帝”的身份为“大行皇帝”朱由校操办丧事时,我们就能看到当时他是怎么想的?

进宫的头三天,朱由检诚惶诚恐,万分紧张。皇宫里免费提供的饮食,朱由检一口都不敢吃,只吃自己袖中偷偷带来的几个麦饼。为甚?怕啊!皇宫里还有个“跺一跺,皇宫都要抖三抖”的魏忠贤啊!

此时的魏忠贤,就是皇宫里的主宰,帝国的老大。什么“信王”?什么未来的“皇帝”?倘若朱由检稍微显露出一点对魏忠贤的不满或讨厌,必将是个“暴死”的下场。此时的朱由检,唯一可做的就是向强大的魏忠贤示弱!老老实实地在哥哥朱由校的灵前守灵:上香、烧纸、祭拜、号啕大哭。

二、互相来。示好。战战兢兢,有惊无险地登上皇位后的朱由检,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潜邸——信王府的亲信太监们及侍女们名正言顺地来到自己的身边后,新帝朱由检才能吃个热乎饭,睡个安稳觉。

把先帝爷都不放在眼里的魏忠贤,此时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魏忠贤也睡不着觉。无子嗣的先帝爷朱由校,临闭眼前果断立了朱由检为帝国的接班人,魏忠贤的确没有想到。他怎么也没想到刚刚才满23岁的朱由校,就一病上了西天?自己太没有先见之明了。魏忠贤陷入沉思和自责当中:“父死子继嘛!先帝爷虽说就是无嗣,你也大可弄个宗室晚辈小子来承继大统嘛!偏偏弄个大龄弟弟来继承,这让咱家情以何堪啊?早知如此,咱家就早了解朱由检了。唉!防不胜防,还是先探探这小子的口风和态度吧!”又令魏忠贤没想到是:朱由检一当上皇帝,立马就下了口诏,明确要继续务必优待魏忠贤和奉圣夫人客氏,给了魏忠贤很高的评价。一些文臣们上书弹劾魏忠贤的奏章,朱由检义正言辞地立马给予驳斥,并严厉批评了当事人。“这小子还是蛮不错的!送他几个美女再试探试探吧!”魏忠贤想着,情不自禁地就露出了不怀好意的笑容。没想到,新帝朱由检照单全收,还派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三、顺水就推舟。朱由检时不时地就表扬着魏忠贤,弄得魏忠贤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魏忠贤于是时不时地就表示点谦虚:《久抱建祠之愧疏》就是魏忠贤留下的大作。“皇上,咱家还活着,就有人给建祠堂供奉,对俺影响有点不好,奴才建议立马停止建造!”魏忠贤奏道。“准奏!”朱由检顺水推舟地应允后,就是一通天花乱坠的表扬和毫不吝啬的嘉奖。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魏忠贤的小心脏暂时恢复了正常跳动,可他的死党御史杨维垣却有点坐不住了,痛定思痛的杨维垣首先上疏朱由检,弹劾帝国的重臣崔呈秀,强烈要求罢免他的职务。时任兵部尚书的崔呈秀,可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五虎”之一。朱由检暗自偷笑,一言不发,小心翼翼地等了七天后,见魏忠贤没来说情,顺水推舟地就撤销了崔呈秀的一切职务,令其提前退休。相声大师刘宝瑞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作品《连升三级》中的张好古原型就是崔呈秀的儿子崔锋。

崔呈秀的倒台,在帝国的官场上引起了大地震。傻子都看出来朱由检要开始收拾昔日的“九千九百岁”——魏忠贤。于是乎,朱由检的御案上放满了弹劾魏忠贤的奏章。魏忠贤有点害怕了,疾病乱投医。立马慌不择路地请教昔日的赌友,朱由检的潜邸太监徐应元。“引疾辞爵”是徐应元给魏忠贤开出的四个字的保命“偏方”,朱由检顺水推舟,给魏忠贤的答复只有两个字:“准奏”!

四、该出手时就出手。朱由检虚情假意地将魏忠贤安抚了一下后,就让他先到帝国的中都凤阳守太祖皇帝陵,暂时避避风头。魏忠贤又忘了谦虚谨慎,带着四十多辆满载金银财宝的大马车,在一千家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奔向凤阳城。一路上仍不知收敛,威风凛凛。

面对魏忠贤的炫富和刷存在感,本想按照万历皇帝朱翊钧处置大权阉冯保一样,留他一命的朱由检,闻听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惊呆了。龙颜大怒,着锦衣卫即刻捉拿魏忠贤回京问罪。闻听消息的魏忠贤,在河北阜城县南关的一家旅舍中,对酒当歌,听着《桂枝儿》小曲,感叹人生几何后,上吊自杀。

魏忠贤的自杀,又一次惹怒了脾气暴躁的朱由检。朱由检彻底出手了,尽诛魏忠贤党羽,魏忠贤虽死,但仍被枭首示众,挫骨扬灰。其实,著名史学家蔡东藩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魏忠贤倒台的主要原因:“魏忠贤恶贯满盈,中外切齿,但伪恭不及王莽,善诈不及曹操,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故以年少之崇祯帝,骤登大位,不假手于他人,即行诛殛,可见当日明臣,除杨、左诸人外,大都贪鄙龌龊,毫无廉耻,魏阉得势,即附魏阉,魏阉失势,即劾魏阉,杨维垣之行事可鉴也。”

后面的话:近来一些所谓的史学专家学者们又提出什么所谓的观点:“说什么崇祯皇帝朱由检杀了魏忠贤,是大明帝国覆灭的一个主要原因。”俺不赞同!俺虽不才,但也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魏忠贤就是大明帝国的一颗毒瘤!毒瘤不除,焉能独活?”其实,真正灭亡明帝国的就是哪些贪鄙龌龊,毫无廉耻之人,“魏阉得势,即附魏阉,魏阉失势,即劾魏阉”,他们明为“君子”,实乃小人!

崇祯皇帝时,大明帝国早已从根子彻底烂透了。天灾人祸,朽木难支。此时,魏忠贤才知中了朱由检的圈套,但无权无势的他已无反击之力,他不能接受被一个十几岁孩子耍了,也不想面对刑法。自知难逃一死的魏忠贤,便在安徽阜城一个旅店里,又哭又嚎地喝了一晚上酒,凌晨四更的时候,万念俱灰之下,魏忠贤用一根绳子,在房梁上一挂解千愁了。一代奸臣魏忠贤就这样,被少年崇祯上位2个月后,用计扳倒。可叹魏忠贤权势最旺时,全家都在皇宫里当大官,连还是婴儿的侄儿魏良栋,也被封侯,一时间魏家权倾朝野,但一朝败落,立即房倒屋塌!不得不让人感慨:人生得意时,要如履薄冰,每日自省。别把话说满,别把事做绝,要给自己留后路,否则眼见他起高楼,转眼就楼塌了,世间万事莫不如此……




天启帝没有子嗣,弥留之际诏令其五弟(信王)朱由检承继大统。在天启帝死后第三天,年轻的朱由检南面为帝,年号崇祯。

当时的崇祯内心是既兴奋又焦灼,兴奋的是君临天下能够一展抱负,焦灼的是他的敌人就在眼皮子底下,稍有差池随时都有可能被暗害。这个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权倾天下号称"九千岁"的阉宦魏忠贤。

魏忠贤21岁自行阉割而走进皇宫,天性狡诈多谋,且能说会道,由于揣摩圣意,刻意逢迎,得到天启帝信用。借皇权网罗羽翼,后期势力相当骇人。上到六部,下至地方州县;军队内外全有他的党羽。他不但号称“九千岁”,而且一家老小都在朝中当大官,连还在襁褓之中的侄儿良栋,也被封为东安侯。另一个侄儿良卿甚至代替皇帝,前往供祭南北郊社,祭祀太庙。可以说,后期的天启帝已经完全成为傀儡,大明王朝实际上成为了魏忠贤的天下。

面对强敌,在经过起初的焦灼后。崇祯的内心也开始变得冷静,以弱示人,韬光养晦。每天衣冠不整,不见任何人,不说话,也不乐,其目的是消除魏忠贤的疑心。

因为此前皇嫂张氏有过交待,凡事倍加谨慎,小心在意,尤其是宫中的食物,不要吃,所以崇祯自带着一块麦饼藏在身上,饿了偷偷吃一口。崇祯入宫的第一天晚上,整宿没睡,手中握着一把剑枯坐。为了拉拢收买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他命人取来了酒肉给予赐赏。这些人深受感动,一个劲地山呼万岁。之后崇祯把宫里的宫女丶太监换成了自己从信王府带去的人,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而当时的魏忠贤更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因为他号不准崇祯的脉。他现在最想要的是维持住自己的地位,至于弑君而自立,借他个胆他不也敢,少了关主件的人,还是有他的底线,与其说死忠于大明,不如说活在了刀尖上。所以崇祯的当时表现是极其聪明的,魏忠贤当然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立的是一个英明强势之君。只要不动自己,哪怕让自己提前告老,能保住荣华富贵,他是断想不会下死手的。

但现实的环境使魏忠贤纠结不己,崇祯虽然待己如初,内心咋想,不得而知,更为让他食不下咽的是为祸官场数年,树敌过多,尤其是在和东林党的斗争中,得罪了当时不少有影响的朝臣,所以他用美色诱惑崇祯,妄想他成为第二个天启,结果崇祯早有所防,未能得逞。

其实宦官一开始只是作为替皇帝分担政务的亲信而存在。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开始坐大,宦官被皇帝抬高地位借此打压文臣集团,保证皇权的稳固。天启年间,东林党一党独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统治,天启帝表面上昏庸重用魏忠贤,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想通过阉党夺回权利,所以造成魏忠贤的权势滔天。归根结底,宦官只能是依附于皇权之下,再张狂也不过是皇帝手里的一张王牌而已。

因此,对自己的位置,魏忠贤再清楚不过。为了更深入试探崇祯,魏忠贤决定以退为进。他主动提出要辞去东厂总督太监的职位。崇祯非但没有诏准,而且对他还褒奖一番。然而随后,对客氏的请求却正中崇祯的下怀。客氏是天启帝的乳母,生情放荡,与魏忠贤狠狈为奸,天启帝绝嗣与她有直接关系。客氏请求出宫的理是天启皇帝已死,我留在宫中也没有意义,再者也不方便。于是崇祯马上恩准了。其目的是,将魏忠贤和客氏彻底分开。

为了解除魏忠贤的孤疑之心,崇祯一面给魏忠贤加官进爵,一面打压上奏折弹劾魏党的杨所修。崇祯的不正常之举瞒不过睿智大臣的慧眼,他们时刻盯着皇上的动向,揣摩圣意。崇祯正是抓住了大臣们的心理。当御史杨维桓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亲信崔呈秀时,局势对崇祯己经相当有利了,表明魏党黔驴技穷,"丢车保帅"是崇祯预料之中的,于是立即免除了崔呈秀兵部尚书一职。崇祯此举,无疑释放了一个政治信号,那些曾被阉党打压的朝臣们早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于是,弹劾魏忠贤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飞来。

最后给魏忠贤致命一刀的是海盐县贡生钱嘉徵的奏疏,名为《奏为请清宫府之禁以肃中兴之治以培三百年士气事》,其中揭发了魏忠贤十大罪状: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藩封、无圣、滥爵、掩边功、朘民通同关节。

令人叫好的是崇祯还把这个奏疏拿给魏忠贤看了,而且以保护他为由,送回凤阳安置。当时,魏忠贤的心理彻底崩溃,不久上吊而死。

其实"人不作死不会死。"魏忠贤的一生就是这句话的经典释义。一个奴才,在崇祯眼里,终究翻不起大波,因为天意决定他这一生注定改变不了既定的身份。




我是七哥

魏忠贤的倒台,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崇祯皇帝的精明政治才干,让人感叹他不是亡国之君啊。崇祯铲除魏忠贤,主要有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崇祯皇帝顺利即位,完成权力的过度。(崇祯帝剧照)

1627年8月明熹宗病危,朱由校自知时日不多,开始安排后事。看到皇帝病危,魏忠贤和客氏感到一丝惶恐,一旦明熹宗去世,新皇继位,他们即将面临生死考验。

于是客氏安排怀孕的十名宫女进宫,假称这些宫女都是明熹宗的儿子,想要行吕不韦之举。明熹宗得知之后,便与张皇后商量,想要立宫女的儿子为皇帝。

张皇后了解魏忠贤,客氏的为人,料定宫女的子嗣有诈,便力劝朱喜宗立自己的亲弟弟朱由检为皇帝。最终,在夫妻之情的感化系下,朱由校有了登上皇位的机会。

而朱由检,对朝局的败坏,早有耳闻,不愿意接替皇位,最后张皇后亲自出马,力劝朱由校,为了大局考虑,登上帝位。最终,朱由检勉强答应了,但对皇位仍然心有余悸,恐怕自己会被魏忠贤的党羽迫害,命不久矣啊。(懿安皇后 剧照)

对此,张皇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叮嘱了些事情,才让崇祯皇帝吃了颗定心丸。

1627年8月24日,崇祯皇帝继位。

入宫当夜,为了避免魏忠贤指使宫女太监陷害自己,崇祯皇帝拿着宫女的佩剑,一夜未眠夜;日常吃饭,饿了也只吃自己私藏的食物,以防魏忠贤的党羽下毒;最后,为了彻底保障自己的安全,崇祯从自己的信王府中,将亲信的宫女、太监带入宫中。

崇祯帝一面不断加强自己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依然恩宠魏忠贤一派,就像明熹宗一样。

魏忠贤看新皇继位,已成事实,自己无法下手谋害,只得侍奉新皇。就此,崇祯皇帝顺利继位。

第二步骤,积蓄反魏力量。

新皇继位,朝中势力、宦官开始试探新皇的态度。作为权势最大的魏忠贤,是最为迫切的,因为他知道,新皇帝的态度将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按照以往帝王的爱好,魏忠贤先是进献了几名宫女,看看崇祯的态度。崇祯不爱女色,但碍于魏忠贤的权势,不想让他起疑,于是收下了这几名宫女。出于安全考虑,崇祯帝对宫女搜身,最后发现了催情药。因此,崇祯对魏忠贤更加防备。

魏忠贤看崇祯迟迟没有行动,又生一计,安排一个小太监,拿着挥发的催情药,站在宫门外,以便崇祯就范。崇祯很快就识破了魏忠贤的伎俩,更加痛恶魏忠贤,感叹先皇就是这样被魏害了!

魏忠贤看崇祯帝竟然不爱女色,自己的计谋被识破,隐隐中有一些不安。为了进一步明确崇祯的态度,魏忠贤想看看崇祯对待群臣的态度。

只见,崇祯看见一些谄媚魏忠贤的奏章,没有太大的异常,反而有些高兴的样子;看见一些弹劾反对魏忠贤的奏折,崇祯也不做过多回复,神情也没有太大变化。

魏忠贤只感觉事有蹊跷,对自己的命运有些担心。为了进一步明确崇祯的态度,魏忠贤决定以退为进,上书请求各地停止供奉自己的祠堂。
崇祯知道魏忠贤是在刺探自己的态度,但也想借此机会,开始铲除阉党,于是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要求。这样,崇祯皇帝既表面自己反魏的态度,又不会太过于激怒魏忠贤,毕竟祠堂也只有贤明有德的圣人,才有资格供奉,魏忠贤哪里是呢?对此,魏忠贤也是心知肚明。

旨意下来,魏忠贤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新皇帝对自己心存戒备。而群臣,也知道了新皇帝的态度,准备大举反攻阉党,反魏势力开始酝酿壮大。

随后,崇祯帝料定魏忠贤会心生不满,可能会借用自己朝中的势力,来个鱼死网破什么的,于是继续褒奖魏忠贤一党,暂时稳住了魏党。

第三步,开始行动,寻找导火索。

虽然有了一定的反魏力量,崇祯还是不太敢轻举妄动,毕竟魏忠贤的党羽太多,遍布朝野,朝中关键的职位依然是魏的人。(杨维垣 剧照)

正在崇祯寻找导火索的时候,没想到魏忠贤一派的人,反而送来了机会。御史杨维垣作为魏党一派,上书弹劾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杨维垣的本意,是想将魏忠贤过去所做的罪责,全部嫁祸给崔呈秀,然后以一人牺牲,来保全魏党。

这的确是个好计策,杨维垣想两边都不得罪,自己既脱离了魏党的名声,可以跟着皇帝一起走;倘若魏党继续得势,自己也只得罪了崔呈秀,而保全了九千岁,那九千岁也不会太难为自己。

崇祯一看,心中大喜,立即将魏忠贤党羽的五虎之首,崔呈秀直接革职。(魏忠贤最核心党羽 五虎 剧照)

倒魏的导火索就此被点燃!

第四步,铲除魏忠贤。

群臣一看魏忠贤的心腹倒台了,心中大快,反魏势力顿时大涨,许多弹劾魏忠贤的奏折一一呈上。当然,这些奏折中,不乏一些急功近利、投机的人, 自然他们所写的奏疏,可信度不高,凭着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去罢黜魏党,只会逼反魏党。

最后,看过无数奏章之后,崇祯看到了一封满意的奏章,来自海盐县的贡生钱嘉征,直接列举了魏党的十大罪行,而且这些罪行,基本可以坐实。

崇祯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了这封奏疏。听完奏疏,魏忠贤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了,而崇祯之所以不敢动自己,不过是因为自己还有朝中的势力罢了。(魏忠贤与徐应元商量 剧照)

惶恐之余,魏忠贤决定动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某一条生路。于是,找崇祯的贴身太监徐应元,商量计策之后,再次决定以退为进,请求上书辞去爵位,只求保住富贵。

崇祯看魏忠贤如此行动,心中很是满意,直接恩允。没过几天,又听说,魏忠贤辞去爵位,是徐应元的主意,心中不快。崇祯帝与以往的明朝皇帝不同,坚持反对太监干政,于是,先严厉斥责徐应元,然后借机牵连到魏忠贤,直接将他贬到凤阳去守陵。

这一切举措,行云流水,近乎没有破绽,让魏党几乎找不到太多反击的措施。就这样,崇祯继位几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位权倾朝野的九千岁,赶出了京城。

面对崇祯的步步紧逼,魏忠贤不得已离开了京师。平日过惯了作威作福的生活,临走的时候,也不能落下威风,魏忠贤照例带着自己的1000亲兵,四十多辆车马,浩浩汤汤地离开了京师。

看到这一场景,崇祯感觉自己的帝王权威受到了巨大挑战,魏忠贤被贬出京,竟然还如此作威作福,实在可恶,于是,当场下令锦衣卫逮捕魏忠贤,押回京师受审。

魏党的太监李元贞听闻,知道这次魏忠贤在劫难逃,连忙派人给九千岁通风报信,让他早做打算。听闻消息,魏忠贤感觉在劫难逃,这一次被抓入京师,恐怕也是九死一生。于是,解散了自己豢养的这些亡命之徒,自己与死党李朝钦,跑到客氏旅店饮酒,只等锦衣卫来抓人。

这时,恰好有一位昔日被魏忠贤打压的秀才,听闻魏忠贤沦落到了这个地方,心中大快,想趁机奚落下这个家伙,于是唱起了自己编纂的《桂枝儿》。

听闻《桂枝儿》的曲目,再加上天色已晚,月光皎皎,一种凄凉的心绪迎上心头,魏忠贤最终自杀。

第五步,铲除魏党。(魏党)

崇祯逼死了魏忠贤,得知消息的五虎之首崔呈秀,也自知在劫难逃,便自杀谢罪。失去党首、领导人物的魏党,各方势力开始躁动,一方倒戈东林党,一方誓死抗争,再也没有抵抗崇祯的势力。于是,在崇祯借助东林党势力打击之后,魏党几乎铲除殆尽。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认知!




朱由检扳倒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其实就用了一招——欲擒故纵术。在自己没有坐稳皇位时纵他,在自己坐稳皇位后擒他。

新上任的皇帝想除掉权臣基本都用这一招。雍正干掉八贤王胤禩,嘉庆干掉和珅,都是很好的例证。

天启皇帝驾崩,崇祯以信王身份入主皇宫,可皇宫是魏忠贤的天下,太监宫女大都是魏忠贤的人,为了自保,他不敢吃宫里的饭,只吃自己带的饭,睡觉的时候,抱着从太监手里借来的剑。等他顺利继位,把信王府的下人调到自己身边才解决自身安全问题。



新皇帝上位,魏忠贤首先要投石问路,看新皇帝对自己怎样。为了不引起疑心,魏忠贤送来的美女崇祯照单全收,意思咱俩关系不错;有人弹劾魏忠贤,崇祯一概不于理睬,魏忠贤提出辞去东厂职务,崇祯也不同意,意思还要重用魏忠贤,还需要魏忠贤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对魏忠贤的爪牙王体乾、李永贞继续重用,意思是不但对魏忠贤好,对他的手下也不错。魏忠贤完全被麻痹了,从崇祯对他的态度中,他感觉到崇祯对他的需要和宠信。于是魏忠贤彻底放松了警惕。

魏忠贤放松了警惕,面对大臣们的弹劾,他首先想到的是辩解,不是狗急跳墙,这样在魏忠贤的心里始终存一丝幻想,崇祯不会把他逼上绝路。这样崇祯做起来就比较从容。



崇祯坐稳皇位后,先是开缺了魏忠贤的爪牙崔成秀。崔成秀握有军权,拿下崔成秀,也就去掉了魏忠贤的兵权。

没了兵权,魏忠贤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崇祯这时把大臣们的弹劾全部拿出来,定了魏忠贤死罪。念及魏忠贤侍奉先帝有功,免死,发配凤阳守皇陵。就在这时魏忠贤仍存希望,他不相信崇祯会对他做绝,直到途中崇祯派人杀他,他才如梦方醒,知道自己必死,知道崇祯对他实施的只是欲擒故纵。这时他想对崇祯不利,已经无能为力了。



崇祯扳倒魏忠贤展示的智慧和耐心,崇祯坐稳皇位后,再也没有干出这么精彩的事。这使我想到嘉庆扳倒和珅,事办得也是干净利落,之后嘉庆平平庸庸,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干出这么出色的事儿。为什么会这样?深度不够。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急中生智,一般人也能做出精彩事。一旦危机解除,进入正常状态,体现出来的就是正常智力,崇祯和嘉庆一样深度不够。崇祯扳倒魏忠贤的智慧和他后来一系列昏招对比值得后人深思。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位前,对魏忠贤构陷忠良,排除异己,闭塞言路早心知肚明,因而对他已有了防范之心,所以,在上位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态度暧昧,故意不明不白,让魏忠贤看不透自己的内心,以此让魏忠贤产生忽视、麻痹心理。

魏忠贤当时权倾朝野,纵使出将入相的人物也畏惧他三分,且朝廷重要部门他都安插有亲信,崇祯当时才十六、七岁,可谓乳臭未干,且朝野都无文臣武将支持自己,如果贸然动手板倒魏忠贤绝非易事,弄不好会打草惊蛇,甚至惹火烧身,因此崇祯皇帝隐忍以行,在谨言慎行中等待合适的机会。

魏忠贤属于阉党,而代表大地主集团利益的东林党官员在执政期间,整顿朝纲,严惩贪污腐败,罢免了很多不称职的官员,而这些被罢免的官员转身就投靠了魏忠贤的庵党;两党对抗持续进行且愈演愈烈,势单力薄的朱由检决定借助东林党的力量惩治魏忠贤。

崇祯开始了有意表明自己对东林党人的重视,让朝廷文武看到自己的态度,因而很多重要官员都稍无声息地向东林党和崇祯靠拢,从而慢慢地消弱了魏忠贤的势力,长此以往,魏忠贤明白了崇祯已下决心要铲除自己的势力,但为时已晚,在几经试探、挣扎无效的情况下自缢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千岁   崇祯   凤阳   东林党   阉党   大明   奏疏   党羽   天启   皇位   朝野   帝国   宫女   太监   皇帝   态度   财经   魏忠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