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怎么回事?

80多岁的蒋桂兰只有4个女儿,没有儿子。老伴去世后,四个女儿争着抚养蒋桂兰。可二女儿却悄悄将蒋桂兰接到自己家,还不许大姐、四妹与母亲见面。姊妹几人一年难得见一面,如今只要见面,不是吵架就是动手。

蒋桂兰的丈夫没有去世之前,四姊妹关系和睦又孝顺,为什么蒋桂兰的丈夫去世后,四个姊妹却反目成仇了呢?大女儿和四女儿指责二妹照顾蒋桂兰有私心,蒋桂兰却说二女儿对她挺好,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大女儿的叙述

大女儿姚薇今年六十多岁了,她气愤地告诉记者,二妹姚芳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擅自把母亲接到她自己家去住了。

姚薇是家中老大,出嫁后也离娘家最近,只有百米之隔。她认为为母亲养老是女儿的本分,她是老大,不管是年龄大小还是距离长短,理应由她带头养老,姚芳凭什么不和她商量一声,就擅自把母亲接走,还不许她见母亲呢?

蒋桂兰已经八十五了,她不知道还能再见母亲几面。

姚薇说,一年半前,她在姚芳家楼下蹲守好几天才见到母亲,母亲瘦了很多,她问母亲过得好不好?

母亲苦笑着说:什么好不好的,反正早晨就是吃馒头或者一个包子,连芝麻糊都喝不着,鸡蛋也吃不着。

蒋桂兰有两千多块钱的退休金,姚薇问她,她什么营养的都吃不到,是不是钱都在姚芳那?

蒋桂兰低着头没有说话,紧接着,母亲担心她们的对话被楼上的姚芳听到,拉着她到马路对面说话。姚薇觉得母亲看起来又可怜又害怕又委屈。如果姚芳对母亲好,母亲为什么是这个态度呢?

姚薇说,姚芳的丈夫中风了,她们有一个儿子在家无所事事。她想不明白,姚芳的条件并不好,为什么非要给母亲养老呢?她们姊妹四人一起给母亲养老,母亲又有退休金,生活水平肯定会更好啊。

老四姚莉和姚薇关系比较好,她对姚芳的做法也颇有微词。她告诉记者,姚芳不让她和姚薇见母亲,却逢人就说,是她们姊妹俩不孝顺,不去见母亲。姚芳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见面

第二天,姚薇和姚莉出现在姚芳楼下,母亲蒋桂兰也在楼下。姚莉看到母亲后,心疼地说:妈,你怎么变成现在这样了?你瘦了好多啊,以前爸爸没去世,你都没有这么瘦啊。我和大姐来了很多次都找不到你,你的手机号也打不通了,你说你万一有什么状况,我们也没办法及时赶到啊。

蒋桂兰胳膊上和脸上有许多红疹,姚莉问母亲有没有去医院,蒋桂兰点点头,说她已经去医院看过了,她瘦一些也正常,天热了,胃口不是很好。

姚莉和姚薇要求去姚芳家看看,母亲在姚芳家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蒋桂兰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姚芳家门口,姚芳却坚持不让她们俩进门。

记者问蒋桂兰,姚芳有没有不让她和两个女儿见面?蒋桂兰说,她四个女儿都很孝顺,姚芳对她不错,并没有阻止过她和女儿们见面,只是不让大女儿和四女儿去她家罢了。

姚莉带着蒋桂兰去自己家看看,她家是三室一厅,虽然是楼梯房,但是住在三楼,出行也方便。她家空出来一间卧室可以居住,如果蒋桂兰觉得环境不错,可以去她家住一段时间。

蒋桂兰同意了,不过她告诉姚莉,她在外面租了一间带阳台的房子,东西都在出租房里。

姚莉通过询问母亲才知道,母亲租的房子每个月要三千块钱,她每个月要给姚芳交伙食费,她的退休工资根本不够花,所以她把银行卡都交给姚芳保管。姚芳的父亲去世前留给她的养老钱都在姚芳手里,母亲自己也不知道里面还有多少钱。

姚薇认为姚芳故意把母亲接走,并且阻止母亲和她们见面,是想隐瞒父亲分配遗产的事。如今姚芳允许她们把母亲接走,是因为姚芳已经拿到钱,达到了目的。

姚芳的做法确实让人不解,她如果真的孝顺母亲,为什么她家有三室一厅,却让母亲租房子住,还要交伙食费?她为什么不自己出钱出力,还要替母亲保管养老金和银行卡呢?

二女儿的叙述

记者决定好好和姚芳聊聊,姚芳告诉记者,她没有阻止姚薇和姚莉见母亲,是她们过年过节自己不来看,来了也只是问母亲过得好不好?私房钱有多少?放在谁手里?如果她们孝顺,既然知道母亲住在哪个小区,为什么这么久没见面?

至于她为什么把母亲悄悄接走,也是有原因的。

姚芳的父亲病重时,由于姚莉离娘家最近,所以姚芳让大姐夫开车把父亲送到医院,可大姐夫却说他不去,给老四打电话,老四说:我不去,要去也是明天去。

姚芳心里很委屈,父亲病得很严重,姚薇离得最近,却照顾地最少,四妹忙于工作,也很少关心父亲,父亲病重,都是她和三妹照顾。

可父亲的葬礼上,只有姚薇一个人现身了,姚薇的丈夫和孩子都没有出现。而且姚薇在葬礼上还对其他姊妹指手画脚,大发脾气,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父亲去世时,姚芳大伯的儿子认为蒋桂兰一个人在家无依无靠,四个子女应该商量一下如何给母亲养老的事宜。可她们给老四打电话,老四说她要开会,通知老四的丈夫,老四的丈夫也说没时间。

姚芳的丈夫很气愤,便对姚芳说:既然她们都没时间,咱们就自己管吧,谁也不通知了。

姚芳还说,她父亲去世之前,曾交代母亲宁愿到老二老三家养老,也不要去老大老四家。如今她和三妹分工明确,她出力,三妹出钱,从来没有贪图母亲钱财这一说。

她们姊妹四人,老大和老四关系好,她和老三关系好。她和老三嘴巴笨,不会说话,和老大老四也合不来。

记者听完姚芳的话,决定让她们三个姊妹先当面把话说开。姚莉对姚芳说:有什么话你说吧,你说谎成性,有什么话咱们就当面说,当着记者的面说。

姚芳却转身就走,不愿意和姚薇、姚莉说话。大家都不明白,如果姚芳问心无愧,为什么不和姊妹当面把话说清楚呢?可是姚芳不肯过多解释,其他人也无奈。

争吵

不一会儿,姚芳带着老大老四来到母亲的出租房,姚芳说她家确实有三间房子,不过其中一间是电脑房,房子有些小,为了让母亲住的舒心,才给母亲租房住。给母亲租的房子有厨房有卫生间有阳台,环境还不错,住起来更舒心。

不过眼下房子快到期了,要是其他姊妹愿意接母亲过去住,她并不反对。

姚薇认为姚莉把母亲接走,那医保卡、银行卡、还有母亲吃的药都应该给她。姚芳说,母亲还没过去住呢,等到母亲需要用到医保卡和银行卡的时候,她再拿出来也不迟。

姚芳认为她已经照顾母亲一年零七个月,既然姚莉把母亲接过去,也要照顾一年零七个月,其他姊妹也应当如此。

姚莉和姚薇认为姚芳得了便宜还卖乖,她要不是为了钱,怎么会同意照顾母亲?三个姊妹说着说着吵了起来,还动起了手。

蒋桂兰坐在旁边,面露难色。她每次看到女儿们这样,心里都不舒服。可是她上了年纪,老公去世了,她说的话子女听不进去,她想去劝架,又担心子女没轻没重误伤了她把事情闹大,只能沉默不语。

蒋桂兰说,姚芳对她也不错,她现在住的房子很干净亮堂,屋子许多东西都是姚芳置办的。姚莉对她也没话说,她不希望女儿们闹成这样。老伴没去世之前,四个女儿关系还不错,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老伴去世后,事情会变成这样?

遗嘱

姚莉把母亲接到家里后,决定和母亲谈谈心。老家的房子征收后有75万元补偿款,不过姚莉听说父亲去世前写了遗嘱,便问母亲是否有这回事?

蒋桂兰点点头,老伴自从察觉到病重时,就开始写遗嘱了。遗嘱由侄儿姚兵保管,姚兵拿出了这份遗嘱,蒋桂兰的丈夫写遗嘱时,他就在旁边,还拍了照片为证。

遗嘱上写明,生前,四个女儿轮流抚养他们,不履行义务的,两个老人去世后,子女无权分配财产。如果女儿都孝顺,两个老人过世后,财产在姚兵的主持下,平均分配给四个女儿。他留给蒋桂兰的养老钱用来给蒋桂兰看病,如果有剩余,蒋桂兰百年之后,四个女儿平分。

姚莉想起来,房子拆迁时,父母和她们四个姊妹共同签订了一份征收款协议,约定将征收款平均分成五份,如今父亲的遗嘱和当时的规划不同,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记者咨询了律师,律师说蒋桂兰丈夫的遗嘱存在瑕疵。因为征收协议上有一家人的签字,代表大家已经答应过这么过,所以应该按照征收协议内容分配,而不是按照遗嘱分配。

但是蒋桂兰不同意,她希望把所有钱都交给她自己保管,等到她百年之后四个女儿再平分。

姚薇决定由姚兵出面,和四个姊妹在社区调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当天,姚芳说她在外面,赶不过去,老三的手机关机了,打不通。四个姊妹只到了两个,征收款的事没办法继续协商。

姚兵问蒋桂兰怎么打算的,以后跟哪个女儿生活呢?蒋桂兰说,她已经在老二家住了很久了,她想换个环境住,不如先住在大女儿家。关于钱的问题,无论征收款还是养老金,都由她自己保管。


姚薇同意蒋桂兰去她家,不过她老公身体不好,如果她老公生病了,她去医院照顾老公,她的子女要上班,她妈妈由谁照顾?她希望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其他姊妹能伸出援手。


姚兵同意在中间协商,不过老三给记者打电话,她不同意调解,四姐妹想见面,就法庭见,她相信法院是公平的。

写在最后

姚家四姐妹,又被身边的人称为四朵金花。大家都认为蒋桂兰夫妻年迈后,四个女儿会让他们安享晚年,谁知蒋桂兰的丈夫去世后,四个女儿却互相不联系,不见面,彼此不再走动。

四个女儿各持一词,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最孝顺的,都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问心无愧。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站的立场不同,想法也不同。不管谁对谁错,父母养育了他们一场,如果他们真的问心无愧,就尽好自己的本分,孝敬父母,而不是计较钱的事。

如今像姚家四姐妹这种明明是一家人,却渐渐断交的情况时有发生。亲人之间不再走动,大多数是因为两个原因:

1.父母一碗水端不平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如果一碗水端不平,过度溺爱一个,忽视另一个,时间久了,子女之间就会因为父母的偏心而心生嫌隙。

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一旦不被偏爱的子女彻底对这个家失望,就会渐渐远离这个家。

血缘亲情割舍不断,可亲情也需要维系。如果一家人鲜少联系,彼此心里都有芥蒂,时间久了,感情淡了,也就不再走动了。

2.因为钱而闹掰

很多亲人断交都和钱有关。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谁都想多得到一些钱。姚家四姐妹之所以闹僵,就和钱有关。父亲去世后,她们都想照顾母亲,但是母亲的钱花在哪里,征收款怎么分,却是她们最关心的问题。

谁都不想吃亏,蒋桂兰又不会平衡女儿之间的关系,所以四个姊妹的关系因为钱而闹僵。

其实父母上了年纪后,对钱要有自己的态度。要么把钱攥在自己手里,谁都不给。要么就召开家庭会议,将钱平分给子女,同时告诉子女,大家拿的钱一样多,就应该共同赡养父母。这样做既避免矛盾,也不会让子女说父母偏心。

当然,不管父母怎么做,父母给了子女生命,作为子女,就要尽到为人子女的义务,善待父母。

希望父母能平等地对待子女,不要让子女因为父母的偏心而心生嫌隙,也希望子女们多体谅父母的不容易,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番天地,让父母老年无忧,而不是算计老人的财产。

金钱买不来亲情,也希望兄弟姊妹之间互相帮衬,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包容,家和才能万事兴。




我今年58,俩弟一妹,只有我妹还和我来往,偶尔在给爹娘上坟时,能碰见弟弟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是这些年我们手足兄弟“断交”的往事。

17岁那年,我爸得了重病,临终前,攥着我的手,叫我一定要帮我妈把弟弟妹妹拉扯大,那时我大弟14岁,小弟11岁,妹妹7岁。当时,我正在县城读高三,成绩一般般,处理完我爸的后事,没回去继续读书。

因为我们这要“单干”了,我们家人多,分的地也多,我妈带我种地干活儿,全家人都听她的,但当儿女的都忽略了一点:当父母的都偏心。我妈就特偏我二弟,他白净斯文,聪明好学,还跳级上了初中,是我妈的骄傲。


用现在的话说,那时的我就是我妈的工具人,但本家叔伯眼里,我这属于长兄如父,担起了长子的责任,婶子大娘们一番热心张罗,21岁那年,我娶上了媳妇儿。

从那以后,我们家矛盾不断。

问题出在我妈那里,她觉得我结婚了,就不管这一大家子人了,迟迟不和我们分家,还对我媳妇儿横挑鼻子竖挑眼,怀着5个月的身孕,逼她去村头挑水,要不是被我看到给拦住了,我儿子得晚出生两年。

回家后,我说了妈妈两句,她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嘴里念叨着我爸的名字,说我娶了媳妇忘了娘,不管弟弟妹妹们。

最后,在家族长者主持下,我们分了家,但依然住在一个院子里。

那时,大弟跟着我一起种地,也到了该说媳妇的岁数,可我们家这条件太差,娶不起,于是我劝他先去当几年兵,没准还有个好出路。

同年,小弟上高一,是全年级的尖子生,我妈觉得日子有盼头了,等过几年她小儿子大学毕业,分配成为国家干部,她就不种地了,进城跟着吃皇粮去了。

不用说,学费还是我这个当大哥的出,但小弟觉不领情,他一直觉得我娶老婆成家,分家过日子以后就不管他们了,认为我背叛了家人,对我冷若冰霜,连学费都是我交给我妈,他从我妈那里拿。

他去省城的大学报到时,我想去送他,顺便看看大学到底长啥样,被他一口拒绝了。说自己是大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当时我儿子还小,老婆又怀了孕,家里也走不开,就没陪他去。


至于我妹,她的出生就是个意外,刚生下来还没5斤沉,皮肤皱巴巴的,头发都盖不住头皮,裹在襁褓里,就像个小猫,当时我妈没有奶水,饿的她嗷嗷直哭,没等出月子,就打听着把她送走,在我和我爸的阻挠下,她才打消这个念头。

后来,爷爷奶奶还有我,用小米汤羊奶把她喂大,她从小特别黏我,也特别懂事,帮我老婆带孩子,跟我妈下地干活儿,给羊割草,给猪喂食,自己还养了一窝兔子,一窝鸡,还有两只大鹅。

现如今,她是养殖专业户,喂了200多头牛。

二弟大学毕业之后,分到了市财政局,端上了铁饭碗,领导给他介绍了个官家千金,攀龙附凤后的二弟,和原生家庭划清了界限,虽然他儿子跟他姓,但无法改变他上门女婿的现实。

我妈跟着进城享福的梦想破灭,又把宝押在她二儿子身上了。

大弟当了6年兵,转业后,分进一家国企,成了在编正式工人,娶了厂里的女工,因为工作出色,还分了个小院子,我妈去伺候月子时,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又给他们带了三年孩子。

俩弟弟结婚,家具家电摩托车,婚礼宴席,加起来我花了小三万。

在1990年代初期,这算是一笔大钱了,当时我赶集卖布多年,攒了家底,俩弟弟结婚,花了一多半,后来小舅子结婚,全掏空了。


当时全国人民都下海,我是全村第一批脱产农民,把地包给邻居之后,开着机动三轮,拉着老婆继续贩卖布匹。

到1995年,布匹生意已经不赚钱,我想在城里开个成衣店,投资有点大,于是去找俩弟弟想办法,大弟说厂子效益不好,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我叫他跟我一起生意,他觉得被熟人看见不好。我问他,前段时间买厂里集资盖楼房,找我借的八千块钱啥时候还,他来了一句:“村里的房子和地,我都不要了,我买楼找你拿点钱,你还好意思找我还?”

“你当兵转业的,要不是我托高中同学关系,你根本就进不了这个厂子,你成了国家工人,就不是农业户口了,责任田和宅基地,都和你没关系了,你想要的话,咱妈住的那土坯房宅基地给你留着,那二亩地也给你,你结婚时,我出的钱,是替咱爹娘出的,但你借我的钱,有了得还我,绝不能赖掉!”我认真地跟他解释。


“你还是我亲哥吗,这几年不种地,做买卖做的,眼里只认钱了是不?现在这社会风气太坏了,把你一个淳朴善良有担当的大哥给带坏了!”他感慨道。

“你别扯这没用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亲兄弟也得明算账,你要是还不了,就跟着我干活儿顶账,反正你也天天闲着!”我当时是怕他无所事事,整个人待废了。

大弟像看傻瓜似地看着我,觉得我一个泥腿子农民,哪有资格教训拿国家工资的工人阶级,然后告诉我:“你只是我哥,不是我爸,咱们各过各的日子,我欠你的钱,发了工资,一下就给你还清,看看你挣了俩钱这嘚瑟样吧!”说罢就把我赶出了家门。

那年七月十五,回乡下给我爸上坟,他把这事儿告诉了我妈,当我老婆的面,我妈说这钱不用还了,我老婆看着我,没等我张口,小妹挺身而出,说:“凭什么总让不能大哥大嫂吃亏,他们为全家人付出的够多了,二哥你们就是砸锅卖铁卖房子,也得把钱还上!我们都当父母的人了,妈你咋还这么偏心,还这么爱掺和事儿呀!”

我妈听罢,气得拿拐杖敲她,被她一把夺过去扔了。


在那个遍地是黄金,干啥都发财的年月,那些吃惯皇粮,按月领工资成习惯的人,大部分拉不下脸去捡,弯不下腰去挣。

最终,大弟没跟我干,后来两口子下岗之后,找我借钱买了个微型卡车,给家具城拉家具,直到2007年,我儿子上大学报到,他才把欠我的钱还清。

那时,他带着人揽装修生意,挣了不少钱,开上了奥迪A6L,更不把我这个开烟酒铺子的大哥放眼里了,也就逢年过节回来看看我妈,见了我,连招呼都不打。


至于我那当上干部的二弟,见我上门借钱,人家只说不欠我钱,也没受我恩惠,没义务借给我,还说上学到结婚所有的花费是妈给的,工作是自己找的。

他那态度惹怒了我,我说:“咱妈所有的钱,都是我给的,要是全靠她,你高中都念不完!”

“大哥,麻烦您算一下,他到底花了你家多少钱!”说罢他媳妇儿递给我一个电子计算器。

“弟媳妇儿,我是来找你们借钱,不是讨债的,我做买卖挣了就还的!”我解释道。

“不用,你算清楚,多点也无所谓,别算少了,这是他欠你的,我们家不欠债!”她跟我解释。

我说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三万。

“你这叫狮子大开口,做了两年买卖,宰人宰得挺熟练啊,别听他瞎扯,撑破天两万……”没等说完,他老婆说:“好了你不用管,三万就三万,多出来的就算替他谢恩了,但没有下次,对了,麻烦您给我写个收条!”说罢递给我纸笔。

“你家人的事情,希望你能快刀斩乱麻,我不想让你和他们有牵扯,你母亲的赡养费,每个月500块够了吧,你每个季度送一次,我只要求一点,叫他们不要来干扰我们的生活,OK?”已经下海做生意的弟媳妇儿对我小弟说道。

“嗯,我知道了,家里事情我会处理好的!”我弟唯唯诺诺地说道。


没想到这种豪门狗血剧的桥段,居然落到我们兄弟身上了!当时我恨不得踹他两脚,读了这么多年书,全白费了,一读书人的气节,文化人的风骨都丢得一干二净,为了荣华富贵,可以不管活着的亲娘,不顾死去的亲爹,不认手足兄弟,老婆说啥是啥,活的和条哈巴狗似的,我这小弟算是白瞎了!

带着满怀失望,和三万块钱,我离开了他们家。

后来我妈知道这事儿,跑我家把我骂了一顿,拿拐棍戳着我家锅,骂得我狗血喷头。

在我们这个曾经因为饥荒死亡过半的村子,打架骂街升级到进门砸锅,基本就是不解之仇了。

关键时候,还是我媳妇当了恶人,把我妈架了出去。

我妈气不过,进城去找俩儿子告状,但她引以为傲的俩儿子谁也没回来替她撑腰……


小弟对老婆信守言诺,直到我妈去世,她也没在他家住过一次,除了给爸妈上坟,中秋春节,都在岳父岳母家过。

他家儿子,我见过不到5次,我妈就见过一次。如今这个侄子在美国上大学,弟媳妇在美国陪读,我弟弟在国内算是“裸官”了。

不过,这两年他升迁无望,倒是多了几分人情味儿,也敢回来看看了。

甚至还忍着牛粪味儿,去养牛场找过小妹,国庆节时,还帮他喂过几天牛。

再说我自己家的情况:

到2000年代,互联网电商崛起之前,我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城买了楼房,买了商铺,在商场代理了来自宁波的西装品牌,攒了点钱,借给妹妹一部分搞养殖场,给儿女买了房,留了点养老钱,现在就靠吃利息,收房租过日子。

我妈不想进城,觉得会麻烦她那挣大钱当大官的有出息儿子,终究是我和小妹,这两个她深以为耻,觉得一辈子没啥出息的儿女,轮番照顾,直到她生命最后一刻。

我孙子已经上小学了,大弟也当上了爷爷,但依然管着那家装修公司,一副老板派头,四十年前那个跟我后面锄地,磨得满手水泡,累的满头大汗的忧伤少年,头发已经花白。

三兄弟的后代几乎没什么交集,血脉相连,但相遇无言。

恩恩怨怨,即使放下,也没啥共同话题了。


后记:


这是我房东大叔给我讲家族往事,有点长,一说起兄弟之间的疏离,他就后悔自己当初去找俩弟弟借钱,觉得要不是他找上门,俩弟弟也不会这样,其实他忽略了一点,自从他弟弟进了国企,进了机关,他们生活方式就不同了,这种差异,注定了情分上的疏远,渐渐的亲情就“断了”!

全文三千字,感谢各位读完,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农村亲戚“断交”,我和亲妹在其中。咋回事?一方私心太重。

小我17月的妹妹两个儿子,供小儿上大学,妹夫不勤快,重担落在妹肩上,我两个女儿没上大学,丈夫干活,相比较负担轻些。隔段时间带礼物去看看,每年新旧薄厚的衣服送两三次,她小儿升大学送一千元。

现在妹的大儿子志愿兵转业在机关单位,小儿子现在是大学教授。但是买房仍有房贷,我还向以前一样对妹。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使亲戚不能相互探望,我盼着妹家能先给我打电话问候。平常妹从不舍得给我打电话,我常给她打电话,这次我等到正月初三,还是我等不得给妹打电话和手机,结果都没接,等一会儿妹也没回电话,我问了她小儿子微信通后,先问他爹娘好,又说他妈不能探望电活还疫情传染吗?从没打给我电话。

妹脾气急暴我心里早有数,妹来电话了,我没接和她在微信上聊,妹说:“你毛病不少,还嫌我不给你打电话,往后别和俺来往了,你看俺过好你生气。”

我说:“我看你对我冷淡,还对俺闺女说,你看俺过好你生气呢,你知道你过好了我就放心了。”

妹说:“俺不用你管。”

我说:“你这样对待我,我不怪你,怪我自己惯得你,我经常帮你,不求你回报,只求亲姐妹来往长久。对外人帮助可不能向对我这样。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往后俺外孙们成家,不叫你不对,叫你挣钱难不舍得花钱,你不想与我来往就依你吧!”

今后妹不理我,我也不能先理她了,她别以为我看她儿混好了想占光。等待妹想通了见我,我随时奉陪。想不通就算了,妹过好我不用多操心了,过好自己的晚年吧。




农村亲戚“断交”正在演咋回事?

我来给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真实故事,你们听大概就知怎么一回事了。

我是65年出生的地道的农村人,家里姐弟五人,我是老四,大哥比我大二十多岁,二哥也比我大十七八岁,就连我姐比我都大十三岁。我下百还有个弟弟,我比弟大三岁。我是结婚最后的一个。所以等到我结婚的时候,家境已经衰落到了一定境况了。我是92年结的婚,那时婚后我欠了五干块钱处债,我人厂亲也已经七八岁了,没有能力了。所以,生活重都压在我的肩上,我家六七亩地,每年产出的粮食,除去交公粮和卖些去还外债外,家中留下粮食也就只能勉强够生活的了。如果再有人情往来的话?有诗生活就捉襟见肘了。弟二年,我的女儿出生了,是剖腹产。我的经济状况本来很就挺糟糕的,这下又要雪上加霜了。为了还债,我就在女儿刚满月时候,到浙江温州去打工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到温州还到两个字的时候,我老婆又在老家把胳膊摔断了。所以我又不得不回去老家,来给老婆治疗。总之,在婚后的六七年间,我是借钱买藕吃,窟窿套窟窿。直至九八年,我的儿子又来到了这世界,儿子的到来,我一家皆大欢喜(虽然我们一家欠了别人一屁股的债)。为了还债,次年我便告别妻子去了山东青岛即墨去打工,好在此去即墨,便一直到见在。因为我是做的自由买卖,第二年我的四个舅子,就有三个跟我到了山东,他们刚到的时候,房子是我给他租的,车子也我给他们买的,总之连生活费用都我的。我对亲戚的帮助也够可以吧!我把他们领上路后,他们就各人干各人了。中间,他还隔三差五地到我那里聚会,当然了生活费用都是我的…。

这期间,他们每个盖房子都跟我借了钱。而且他们是借多少,我便是给多少。不信,我老婆可以作证。他们借钱时最长的时间有十二三年,最短的话也有六七点的时间。在借钱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关系都挺好的,逢年过节都在互动。可是就在2004年,我盖房子的找他要钱的时候,情况就大变了。他不是推托临时没有,就说你家哪里缺这点钱。总之就一幅不想还钱的样子。于是,我老婆与他们大吵一顿。还好钱最终是要回来了。但亲情算是画上句号。从此我们便没了往来,就像陌生人一样,有时见了面也相互不理。现在我老岳母还健在,老婆去看她母亲时,他都不理。在二0一六年五月十三日的深夜十一点半,居然能放我一把火。我与老婆去灭火,老婆脸上被火了个大泡,有巴掌那么大。当时报了案,派出所也没立案。当时打死也不敢相信是自己小孩舅子放的火!可过了一年了,他自己在电话里与他舅妈说起这件事时,说是他干的,说当时这样做,是要吓唬吓唬我。当时连车带货,我损失了十好几万块钱。你说你如今还有象这样丧尽天良亲戚吗?

从这点你应该知道现在的农村亲戚互不往来的原因了吧?




我舅舅家的儿子结婚,我家和小姨家都去吃酒席,亲人相见,却异常冷漠,彼此连招呼也不打。我妈当三姨是陌生人,三姨当我妈是仇人,谁也不理谁。

我们两家已经4年不来往了,如果不是有共同的亲戚,估计他们姐妹俩一辈子都不想见面。

我姥姥家有三个孩子,我舅舅,我妈,我小姨。我姥爷年轻时是做小生意的,姥姥以前在粮管所上班,我妈小时候的家境还是不错的,不愁吃穿。

姥姥姥爷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我舅舅和我小姨都读了高中,舅舅考了本科,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小姨读了大专,是名会计。

我妈因为身体不太好,没有读高中,初中毕业读了师专,毕业后在当地小学当老师。那个年代,兄妹三人都有不错的工作,很是让人羡慕,每每有人夸赞孩子们有出息,姥姥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唯一让我姥姥头痛的就是我小姨的婚姻,我小姨年轻时长得很漂亮,身材高挑,五官精致,加上她又爱打扮,走到人群里特别显眼。这让姥姥又欢喜又担忧,生怕被那些不务正业的男孩子骗走了。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上门提亲的不少于二十人,其中不乏条件好的,有老师,有在企事业单位上班的,还有家里是做生意的……

我小姨在罐头厂做会计,专业知识很强,连厂长都高看她一眼。那时她心高气傲的,那些来提亲的小伙她根本看不上。任凭我姥姥说破嘴,也没用。

姥姥看小姨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吼她道:“你就等着当老姑娘吧,你看你姐比你大两岁,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小姨嬉皮笑脸回道,“放心,当不了老姑娘。”

原来小姨早就有了意中人,是她们罐头厂里的一个搬运工。两人一见倾心,满眼都是喜欢。但男的文化低,干得活累不说,工资还少。我姥姥和我妈轮都反对,“情啊爱啊的,能当饭吃啊?”

但是小姨从小被全家人宠爱,性格很倔又任性,她认准的事情八头牛也拽不回来。小姨说了,她就要嫁给爱情,在她眼里,爱情比面包重要。

姥姥没有办法,就托熟人私下里打听了一下搬运工的人品。好在,男方虽然是穷点,但是人品还可以。

我外公最疼小姨,他说,人穷不会穷一辈子,人品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姥姥才松口答应了这门亲事。于是,搬运工小伙子成了我的小姨夫。

婚后他对小姨是真好,体贴细心,像捡到了宝一样。姥姥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对这个小女婿越来越认可。小姨夫也慢慢融入了我们这个大家庭。

我舅舅在外地任教,在那边成家定居了,只有节假日会回来。所以照顾姥姥和姥爷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家和小姨家。姥爷身体不好,经常住院,都是我爸和小姨夫轮流陪护。我爸工作比较忙,有时候赶不过去,小姨夫也从来不计较。

那几年,我和小姨家走得特别近,关系一直很好。我妈没时间做饭时,我们就去小姨家蹭饭。

我们家比小姨家经济条件好很多,我妈经常买鸡鱼肉蛋经常给小姨家送去。小姨爱美,但婚后很多东西舍不得买了,我妈就买了送给她。

后来小姨家有了两个孩子,小姨夫又下岗了,生活更加拮据,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小姨总是愁眉苦脸的,我妈就经常偷偷塞钱给小姨。

每次去姥姥家走亲戚,我妈也是提前替小姨把礼品买好。她总说:"你小姨压力大,能不让她花钱就不让她花钱吧。"

那时的妈妈和小姨姐妹情深,连我都羡慕得不得了,遗憾自己没有姐姐。

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爸从单位辞职。他很有生意头脑,考察市场之后,办了一个拖把加工厂,刚开始规模很小,只有几个工人。

我爸去跑市场时,厂子没人看,当时小姨夫在家待业,自告奋勇来帮我爸。我爸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工资给不太高。”小姨夫嘿嘿一笑,“给口饭吃就行。”

我爸跑货源跑销售,小姨夫负责生产,俩人配合得相当默契,两年的时间,工人就增加到四十多个。

后来因为要提高竞争力,厂里要是一批设备换,还要建新厂房,我爸资金上顾不过来。小姨夫趁这个时候入了30%的股,成了我爸的合伙人,不再拿工资,而是拿分成。

因为之前的规模小,会计这一块都是我爸自己管理,后来规模扩大之后,当务之急就是找个信得过的会计。

小姨夫大腿一拍:"英子(我小姨)就是干这一行的,用别人不如用自己人。”我爸说:“她在罐头厂干那么多年了,舍得辞职过来吗?”

小姨夫说:“现在谁还吃罐头啊,罐头厂现在半死不活的,连工资都快发不起了,有什么不舍得的?我回去给她说。”

一周后,小姨来厂里上班了。我爸主外,小姨夫主内,小姨管钱。我妈身体不好,喜欢安静,不爱参与厂子里的事。

那时候,小姨夫和小姨就是我爸的左膀右臂。刚开始我爸还定期查查帐,后来干脆不查了,因为是妈妈的娘家人,以前相处的还不错,爸爸对他们很信任。

小姨夫自从手头宽裕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本分老实,变得很会说,眼皮子也很活,特别会讨好我爸。

我爸这个人重亲情,他是真把小姨夫当亲兄弟对待,小姨两口子也就是利用我爸的信任,不知不觉搞走了厂里很多钱。

正常的程序是,我爸找到合适的货源之后,小姨把款打过去,对方发货。但小姨两边忽悠,本该打给对方的货款是一推再推。

供货商那边以为我们厂资金暂时周转不过来,平时他们跟我爸私很好,人家出于信任我爸,给我爸面子,就在没有收到货款的情况下就把原料发过来了。

但我爸还是蒙在鼓里的,他以为货款都结清了。直到年底的时候,接到催债电话的时候,我爸才明白小姨在中间耍了手段,我们欠了原料厂很货款。

我爸当时就懵了,打小姨和小姨夫的电话豆没人接,也找不到人。我爸问厂里的副会计,账上还有多少流动资金,他说几乎没有。更糟糕的是,我们卖出去的货,货款大多被小姨夫以个人名字收走了。

那两只白眼狼给我爸留下了一身债,跑了。我妈知道后,疯了一样去踹小姨家的门,家里没人。姥姥一个接一个打小姨的电话,没人接。大舅和舅妈也特意请假赶了回来。

我爸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也不说话,我妈怕他做傻事,寸步不离地守着他。要账的、工人要工资的都聚集在我家院子里,乱成了一锅粥。

第二天一早,我爸眼里布满了血丝,他和我妈说:“报警吧。”姥爷听见了,死死拽着我爸的胳膊,“不能报警,一报警,他俩这辈子就完了。”

看着固执、偏心的姥爷,我妈怒吼着:“你心里只有你小女儿,那我呢,你看看这要账的,她这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呀。”

姥爷哭得泪流满面,“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是做得不对,但你是一个娘胎出来的,给她个机会吧,我们想其他的办法解决,不能报警啊。”

我爸妈依然坚持报警,老爷一下子跪到了我爸妈跟前,“就当我求你们了,还不行吗?我去借钱,替他们还。”

“爸,你这是干什么呀?”我爸连忙去搀扶姥爷起来,但姥爷要我爸保证不报警。好在这时舅舅过来了,他一把把我姥爷拉起来,“爸,年轻人的事,自己解决,你就别在这跟着添乱了。”

舅妈把姥爷送回家,舅舅帮着我爸处理厂子里的事。舅舅是一个很客观、很有能力的人,他安慰我爸:“遇见天大的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先去把要账的稳住,我给小妹和小妹夫都发了信息,今晚8点前再不联系我们的话,立马报警。我想他们应该看得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天多亏我舅舅在,所有的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傍晚时分,小姨终于打来了电话,打给大舅的,她说她也是迫不得已,不是故意转走钱的的,让我们不要报警。

大舅劝她俩先回来,有话做下来说清楚。小姨和小姨夫并没有走远,就在离我们这不远的一个宾馆。

我爸妈和大舅立刻赶了过去,见到小姨,我妈一巴掌打了过去:“钱呢?”小姨从小到大第一次被人打,而且是自己的亲姐姐,她很委屈,吼我妈:“你竟然打我?”我妈说:“打的就是你个白眼狼。”

姐妹俩差点撕扯起来,被我舅舅拉开了。后来,小姨和小姨夫都承认,她们确实转了厂里不少钱。小姨夫跟我爸办厂后,经济条件好了很多。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男人有钱就变坏。

小姨夫也不例外,开始追求高调刺激的生活,出入娱乐场所,结识了很多不三不四得朋友,染上了很多恶习,尤其是赌博,刚开始小打小闹,赢了不少钱。

可能每个赌徒都觉得自己会是“十赌九输”中唯一的那个幸运儿,小姨夫也一样,本想靠运气躺赢一大笔钱,结果越陷越深,把家里的积蓄输掉了。后来想回本,接着把收回来的货款拿去赌,又输掉了,还在赌场欠了不少钱。

小姨说她刚知道的时候,也是很气愤,对小姨夫又打又骂,还要离婚。道毕竟还有孩子呢,再说小姨夫也知道错了,保证再也不赌了,好好过日子,甚至要剁掉手指头以证悔改之心。小姨心软了,愿意再给小姨夫一个机会。

小姨夫欠的赌债不少,隔三差五有人拿着借据来要账,这些来要债的可都不是善茬,惹不起。小姨没经住小姨夫的哀求,就利用自己是会计的便利,把厂子的钱转了出来,替小姨夫还了负债。

我爸一直把他们当亲人,把厂子里的事交给他们打理,待遇和分红上从没有亏待过他们,就是他们夫妻俩给我们的回报。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当务之急还是钱。

小姨说手机还有二十多万,愿意全部拿出去,但这连工人工资都不够,别说货款钱了。小姨哭着说:“真没有钱了,我也凑不够,要不你们就报警吧。”

我妈说:“报警就报警,你以为我吓唬你呢。”我妈越说越气,“这些年我们哪里没对不起你了,你这样害我们,你还是人吗?”

小姨说:“你是帮了我一点,但哪次不是高高在上的,你就是打心眼里瞧不起我,你有什么呀,长得不如我漂亮,学历不去我高,厂里有你什么功劳?你不就是嫁个能挣钱的老公吗,不然你还不如我呢。”

我妈瞬间崩溃了,没想到在小姨心里,我妈这么不堪。我妈身体不好,我爸怕我妈再气个好歹,就拉住我妈不让我再说话,他来处理,“现在也不提什么亲情了,要么把钱补上,要么报警”。

小姨和姨夫那几年跟着我爸,挣了不少钱,在市里全款买了房,装修好了,一直还没搬过去住。最后,舅舅在中间协商,把房子卖了,用这个钱补厂子里的货款。

但这笔钱还是不够,后来,我姥姥、我舅又凑了一些,我们家又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出了一部分钱,这才把这个难关渡过去。

但是,厂子的信誉也毁了,硬撑着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倒闭了。我爸消沉了两年才振作起来。我爸是个很理智的人,从没有因为这事责怪过妈妈,但直我妈一直很内疚,觉得对不起我爸。

我们和小姨家也成了仇人,从那次事情以后,我妈和小姨几乎没有见过面,区姥姥家走亲戚也都是错开时间。我舅舅也在中间协调了很多次,但我妈的心被小姨伤透了,暖不过来了。

小姨还不知道反思,在亲戚中诉苦,口口声声说我爸妈心狠,逼着他们买房子。还说,她和小姨夫曾经帮了我们家很多忙,说我妈是铁石心肠,不念亲情。

有些好事的亲戚,故意把这些话传给我妈,我妈也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我妈说,对吧错吧,都过去了,就当陌生人吧。

在我妈的鼓励下,我爸把车卖了,加上家里仅有的积蓄,中年时再次创业,在镇上开了家中型超市,生意还真不错。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吃喝不愁。我爸妈都是对物质要求不高的人,知足了。

上次我去舅舅家,听舅妈说,小姨和小姨夫过得并不如意,经济上很拮据,夫妻感情也出了问题,小姨跟舅妈哭诉过几次了。舅舅会在经济上会帮她一下,但救急不救穷,再说,她和小姨夫之前的所作所为,让人心寒,谁还敢再掏心掏肺的帮他们呢?

这就是我们和小姨家的故事。

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怎么回事?

现在社会,确实现在很多亲戚“断交”了,逢年过节也不走动,这并不是个例。

就以我家和小姨家为例,以前的姐妹情深到后来的两不往来,要不是亲身经历,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辛酸。

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我觉得根源还是人性的丑陋。你穷了他看不起你,你富了,他嫉妒你。

就像我小姨,以前我和小姨家条件差不多的时候,但小姨长得比我妈漂亮漂亮,所以她在我妈跟前是有优越感的。

但是自从我们家富裕了之后,即使我们帮了小姨很多,但嫉妒的种子依然在小姨心里发了芽,发芽了就会生根。

所以,小姨最后转走了厂子里的钱,也是对我妈的报复,她看不得我妈生活的的这么惬意,见不得我妈比她好。

所以,千万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比如,有的人在网络上看到陌生人中了500万,他心里会很羡慕。但是如果他身边的亲戚中了500万,他可能就会嫉妒得睡不着觉。

我一个亲戚是公务员,一个是打工仔,公务员看重亲情,经常请打工仔吃饭,吃来吃去,吃成了仇人。就因为一次吃饭时,公务员有没带手机,是打工仔付的钱。事后,公务员没把饭钱转给他。

最后,我想说:

有时候,亲戚是最见不得你好的人。别说我极端,人性就是这么经不起考验。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愿大家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要去热爱生活。

共勉。


文中的“我”是一个同事,她给我讲的她们家的故事,为了方便叙述,我用了第一人称。感谢大家的阅读,有写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亲戚   厂子   姨夫   姥爷   遗嘱   厂里   姥姥   舅舅   姊妹   子女   亲人   儿子   父亲   父母   女儿   母亲   农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