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

怎么会没有!

杨振宁院士就能并肩牛顿、爱因斯坦与麦克斯韦!他甚至是当今物理学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没有之一。

如果仅以对中华民族崛起所做的贡献来说,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袁隆平、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将远远超过他们!有了他们,我们才恢复了联合国五常席位而不是油管五常!有了他们,我们才能雄赳赳气昂昂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更应该铭记感谢他们而不是牛爷坦叔金哥!

杨振宁院士诞生于1922年9月22日,今年是杨振宁院士的百岁华诞!因为我国有“做九不做十”的规矩,所以在去年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在此谨祝杨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群星闪耀。总有好事者,想对其排名。但任何排名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无可争议的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都是仅凭一己之力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理论,开创了物理学新纪元。牛顿统一了天上和地下的传统力学;爱因斯坦统一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和光。

其他如实验物理学的开派宗师伽利略,天体物理学的开普勒,电磁学的法拉第,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玻尔兹曼,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波尔、薛定谔等,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奠基人杨振宁、费曼、盖尔曼、希格斯等,无一不是科学巨匠!

大家都看到了杨振宁。但是很少人知道,杨振宁的成就,比起他们来说毫不逊色,甚至在当今物理学界,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没有之一。

其实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衡定律,只能算是杨振宁科学生涯中排行第二的研究成果,排行第一的科学成就是杨Mills 规范场论,这个科学研究项目可以说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而与此标准模型相关的诺奖已有七项,可见其伟大之处。

作为古代科技先进的代表四大发明,只是作为应用科技,没有更深一步提炼出相关科学原理及建立科学体系。哪怕就是四大发明,也是外国人提出的。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没有明确的发明者之外,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都是经验科学。毕昇、蔡伦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科学巨匠。

然而随着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都没有进一步升华为化学。指南针(司南)的发明,没有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如果从指南针到磁铁到磁学,再到电磁学,到左右手定则,哪还有麦克斯韦什么事。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古代科技八大名著:

1.《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沈括,是一本笔记体学术著作,广泛地记载了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该书是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之首,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水经注》:北魏晚期郦道元,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3.《农政全书》:明朝万历徐光启,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4.《九章算术》:西汉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三国刘徽作注本。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5.《齐民要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6.《徐霞客游记》: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

7.《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药学著作,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8.《天工开物》: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再看看古代科学家有多少:

火箭先驱万户、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印刷术发明者毕昇,数学家祖冲之、数学家刘徽、地动仪发明者张衡、天文学家郭守敬、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等……

如此多的科学著作,如此多的科学家,却没有产生出科学巨匠和科学理论,实在是中华文明之殇!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的序言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欧洲在十六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

1953年4月23日,在给J.E.斯威策的回信中,爱因斯坦如此写道: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做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就关于爱因斯坦的这个结论,还有两个著名的公案:一为李约瑟反驳爱因斯坦的这个结论;一为对爱因斯坦原文的翻译之误。限于篇幅,我就不在此多说,大家可以百度。

吴晓波在《李约瑟难题到底难在哪里》 写道:

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由于中国关于技术的发明主要起于实用,往往知其然而不深究其所以然。若与西方相较,中国许多技术发明的背后,缺少了西方科学史上的特殊精神,即长期而系统的、通过数学化来探求宇宙的奥秘。所以中国史上虽有不少合乎科学原理的技术发明,但并未发展出一套体用兼备的系统科学。

随着众多的穿越爱好者穿越到中国古代,他们将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在中国古代掀起只属于中国的文艺复兴和科技发展浪潮,至于成果几何?那就不是我所能置喙的了。

不过在当今,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新四大发明、引力波、暗物质、量子通讯、中国空间站、中国探月登月计划……必将在未来,将更多中国人的名字,镌刻在满天繁星里。到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终将不会再遗憾!




不用这么长,就几个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条道走了两千多年了,怎么可能再出现其他哲学,但凡出现也是下九流。欧洲也是因为宗教改革才走出黑暗的,思想不束缚才有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制,官本位等严重阻止扼杀了民间的科学探索苗头。比如千年不衰的科举制度,人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当官飞黄腾达的唯一道路,而中国自古就有当官发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祖坟冒烟,飞黄腾达,耀祖光宗的传统文化,而科举考试无非就是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八股文章,吟诗作画的一些内容,没有任何自然科学的内容。但凡稍有聪明才智的子弟,无不挤上这一座独木桥,哪里还有人想那些天文地理之类无用之事?




题主为什么要这么妄自菲薄呢?确实在现代教育中,数学、物理方面很多定律、公式都是以外国人命名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历史上科学家少。

我认为中国的历史上的名家巨人不比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文明起源地少,但大多属于艺术(绘画、书法、音律、舞蹈)和思想(老子、道子等)。以现在的眼光看,在科学领域仿佛牛顿、爱因斯坦代表着物理学,事实上并非如此。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家甚至领先于西方同时期数百年。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这种具体的说法,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的思想中就有体现。爱因斯坦就曾说:“坐一烧红的火炉上,一分钟就像一小时;坐一漂亮姑娘身边,一小时就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最普通的解释。”

思想家庄子也说过:“泰山为小,秋毫为大;彭祖为夭,殇子为寿。”意思是说,泰山和秋毫相比,当然是庞然大物;但和太阳系相比,形同一粒砂。

东西方两大哲人说出了同样真理,但是庄子早了爱因斯坦2000多年。

达芬奇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就是《蒙娜丽莎》,但是你敢说敦煌壁画艺术成就比其弱吗?

中国历史上确实没有牛顿,但是祖冲之的圆周率,地动仪、活字印刷每一项拿出来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巨匠有很多。

比如数学方面,刘徽、祖冲之、梅文鼎农学方面:贾思勰、王祯医学: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王清任地理学:裴秀、郦道元、徐光启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家:墨子、蔡伦、诸葛亮、毕升等等

任何一人都不必同时期的西方人差。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承认,我们由于文化制度的原因,更多的是依赖经验,这种经验又没有具体量化到理论,所以在科学强调理论方面,我们是比西方弱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学习物理、数学等学科时很多定律或公式都以外国人命名,尽管很多在我国历史上早已存在,但仅仅是依靠经验传承。

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加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学一度停滞不前,被西方赶超。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的种子生生不息,在现代,无论数学、物理等方面我们国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出现了很多名人大家,陈景润、华罗庚、钱学森等等。

确实,很多方面我们现在还不如西方,但我们再全力追赶,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多的站在世界科学家的舞台。




文化所致,中国信儒家太久了。科学体系并未在中国形成。中国人讲究哲学体系,就算是当代,又有多少人有基础的科学素养。刚归国的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刚获得100万美金未来科学大奖,他在欧洲登阿尔卑斯山,在山顶同一位70多岁的女登山客大谈量子力学,最后以为只会得到登山客的敷衍的奉承,没想到登山客回头就是一句,"对,我刚读过你发表在<<自然>>的量子力学文章,没想到是你的研究,挺不错。"不能说每一个西方人都有这种水平,但是这在国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内2000年的体系,做人,首先要忠孝两全,后来就是爱党爱国,又何尝教过大家要遵从和探索自然的真理呢?不得不说历史上还是有很多惊为天人的发明,但大多都是经验主义的成果,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王小波在其<<沉默的大多数>>中提到,国内的科学氛围,被一些文科生搞的乌烟瘴气,很多作家,毫无根基,也给反科学推波助澜。骨子的孔孟之道,讲究尊卑有序。上头说什么,下面只能遵从,是不适合科学思维的培养的。在这种框架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学。这是其1997年的论断,20年过去了,国家也在发展。在科学改革上,也慢慢跟上西方。很多人认为落后200年不算落后,可知道这200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数千年的总和。多少日不落帝国兴替,多少艰深理论的沉浮。无论大众如何认为,科学就是科学,不会因为任何的看法而改变。你若继续愚昧无知,固步自封,就该落后挨打。

中国哲学有它的长处,但这完全不应该阻止现代国人拥抱科学,而科学,是需要沉淀的。日本近20年的诺奖,基本都是30年前的重大突破,只要国人敢于接受现在科学的方法,又何愁没有大家诞生呢?Changes take times!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爱因斯坦   巨匠   达芬奇   特斯拉   汉族   造纸术   科学   发明者   农学   物理学   中国古代   中国   近代   科学家   著作   思想   数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