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就能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

命好,也是有一个好媳妇,不然成功还是要推迟几年的。

从东晋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分裂时代,虽然名义上还有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北方大地已经进入了少数民族的统治时期,南方的政权在北方没有丝毫的作用,接着就是南北朝时期,这时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混乱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层出不穷,南方的汉民族也没有闲着,有权有势的武将们轮番登场,这时候的中国是真正的大分裂。

杨坚是北周的权臣,在577年,北周攻灭北齐的战争中,杨坚立下了汗马功劳,一跃成为了北周的柱国,命运比较好的是,没过多久顶头上司北周武帝突然去世,这样自己的女婿上位了,顺理成章,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丈人就成了最有权力的人,慢慢的开始夺取权力。这时候北方已经平定,就剩下南方的南梁和南陈。而自己的女婿又干不过自己的老丈人,反而开始在皇宫内潇洒了,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破罐子破摔,更加剧了杨坚掌握全国的力量。

这时候就要说到杨坚的媳妇了,这个大名鼎鼎的独孤氏之女,一门独孤氏,三位不同朝代的皇后,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外戚中也是空前绝后的。而杨坚的媳妇独孤伽罗是老七,最小的女儿,大姐是北周的皇后,所以杨坚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老四嫁给了唐国公,生下了后来的大唐开国皇帝李渊。这么显赫的媳妇家族,对于杨坚的统一道路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统一的道路其实很简单了已经,本来统一之后的北方就是兵强马壮,三路大军同时南下,不用多久就大败陈朝,统一中国。




命好的隋文帝杨坚

杨坚能在短短的四个月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说出来杨坚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如果说历代皇帝中有谁是上天的幸运儿,那么只有杨坚一人,杨坚运气好的让某个人嫉妒的要命,并且这个人还是后来的天可汗李世民。能让李世民妒忌的人不多,杨坚可以排在第一位。以至于千古名相房玄龄都要昧着良心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语气里都透着浓浓的醋味。

虽然杨坚不是在短短四个月中就统一了天下,但相对很多开国皇帝来说,他得这个天下还是太容易了一点。所以说运气好的爆棚。要说杨坚的好运气,这必须要从北周开始说,就因为杨坚窃取的是北周的天下。

1)北周的建立,权臣争权夺利的结果。

话说从曹操的曹魏,到司马懿谋权,再到司马炎的晋朝,虽然不是同姓,但国家好歹也是统一了,天下分久必合。但可惜的是,司马炎的晋朝也不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司马炎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开国君主。他死没多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就彻底完蛋了,变成了五胡十六国和东晋。

五胡十六国的意思就是,在当时的北方,有大大小小非常多的国家。而南方则是司马炎的没有死绝的后人,跑到南方建立的一个偏安政权。

这个时候国家多的让你怀疑人生。说不定晚上睡一觉,第二天一起来就变成另外一个国家的人了。个人的成功也充分体现了什么叫“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帝王将相今天风光明天死亡,有点像我们近年来富豪排行榜,有点变幻无常。

直到439年有一个叫拓跋焘的人灭北凉建立了北魏,这才算消停一些。130年,从“八王之乱”到北魏灭北凉,北方才真正的实现统一,这时候东晋也早被刘裕干掉。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当然北魏建立离杨坚出生还是有很长的时间,长到还有101年。但北魏很重要,因为后来的北周正是北魏分裂而成的。到了北魏孝武帝元修继位的时候,已经是公元532年。而立元修为皇帝的权臣,就叫高欢。

孝武帝元修就是一个傀儡,高欢才是北魏背后真正的掌权者。但元修是一个有才华有志向的傀儡,所以他还想挣扎一下。就因为他这一次挣扎,才会出现后来的北周。如果他不挣扎,估计没北周什么事,天下都是高欢的。

于是他就私底下找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贺拔岳。这时候还没有宇文泰什么事!

宇文泰当时还跟着这位关西大邢台贺拔岳。贺拔岳既然跟孝武帝搭上了线,就要做完全的准备,就派宇文泰去看一下高欢。宇文泰还真是一个人才,看了高欢回来对贺拔岳讲了一番话,主要有三点:

第一,高欢肯定会反,但现在他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控局面。所以他需要时间。

第二,贺拔岳兄弟的势力在关中影响非常大,如果扼守潼关,分疆裂土绝对可行。

第三,关中周围都是少数民族,非常容易收服。

并且宇文泰最后还总结,如果收服了关中平原周围的少数民族,增加了兵力和地盘,这样辅佐魏室,就可以像春秋时代的齐桓公一样了。

要说人的野心是一步步跟着形式走出来的。本来宇文泰全心全意的想辅佐贺拔岳成就齐桓晋文之霸。但没想到的是形势变化之快。

首先没有想到的是,贺拔岳竟然被合作伙伴“侯莫陈悦”(这个名字有点奇特,是少数民族音译)弄死了。没办法,宇文泰冒着生命危险去军中,靠着自己非常能忽悠好口才,稳定了贺拔岳的军队的军心,当然也顺利的接替了贺拔岳的位置。变成了关中地区实际的老大。

第二个没想到是,孝武帝元修竟然带着文武大臣半夜从洛阳逃跑了。不仅宇文泰没想到,高欢也没有想到。等到高欢反应过来,宇文泰已经把孝武帝元修接到长安了。

就这样,本来没戏的宇文泰,硬是从主角高欢那里抢来了一半的戏份。有了孝武帝在手,宇文泰光明正大的分走了原来属于高欢的一半土地,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宇文泰死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就当了皇帝,成立了北周。北周来自于西魏。

2)最重要的是出了一个北周武帝,雄才大略的缺如此短命的皇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个只比杨坚大两岁的天才皇帝,原本根本没有皇帝命的。也是命运一步一步威逼的结果。

北周的创立者宇文泰是一个非常侥幸的成功者。北魏权臣高欢算计了大半辈子,最后只得到北魏的一半土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像打麻将,高欢停头很长时间了,没有自摸。宇文泰刚刚停头就自摸了。所以高欢下半辈子一直在攻打宇文泰,就是因为太气愤了。

但宇文泰也是有难处的。这个难处就是宇文泰的寿命。一切都好像是上天的安排,宇文泰好不容易坐稳了位置,结果生命到了尽头,而他的儿子们都还未成年。

这时候的天下就是军阀混战,谁也不敢相信别人。宇文泰选择相信他的侄子宇文护,这个一直跟随他的自家人。把几个儿子托付给了宇文护。

宇文护就把宇文泰的三儿子宇文觉立为皇帝,时年十六岁。虽然宇文觉是皇帝,但一切肯定是宇文护说了算。这让宇文觉很不满意。

不满意的宇文觉就开始想办法,他的办法和康熙皇帝一样,弄几个少年在身边练武,好趁机弄死宇文护。这说明宇文觉还是很缺乏政治智慧。

宇文觉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是:宇文泰为什么要宇文护来当这个主事的?宇文觉可能年龄太轻,从来没有想过。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宇文护能镇得住场子。也就是宇文护受到很多人的拥护。

宇文觉找的人越多,就有更多的人向宇文护告密。所以在一个叫张光洛的人执着告密下(宇文觉被张光洛坑了两次),宇文护对宇文觉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很快抓住宇文觉的把柄,先把宇文觉废了。废掉以后暗中找人弄死。

小的不行立大的,反正宇文泰儿子多。 这一次宇文护改变了策略,立的是宇文泰的大儿子,宇文毓。这时候刚刚23岁。所以宇文护的意思非常明显了。他第一次立十六岁的宇文觉就是为了方便控制。结果不如意就废了宇文觉。这次盯上外表文弱宇文毓,就是因为这个应该好控制了吧。

结果还是不能如愿,宇文毓表面上看文弱,其实心中非常有主见。宇文护也是控制不住。这次不好再废,宇文护还没有掌控整个朝局的能力。于是宇文护就通过厨师下毒,把宇文毓毒死了。然后立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为皇帝。主角登场了!

从公元557年立宇文觉,不到一年废掉宇文觉。同年又立宇文毓为皇帝,到560年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皇帝。宇文泰虽然儿子儿子多,但也给宇文护弄死的差不多了,再立一两次就没了。

无论如何,十七岁的宇文邕当了皇帝。有了两个哥哥死亡的沉痛教训,宇文邕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对宇文护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并且还想方设法讨好宇文护,不光宇文护,上至宇文护的老娘,下至宇文护的大小老婆的儿子,宇文邕一律是加官晋爵,想方设法优待。搞得宇文护很放心,也很高兴,终于不用再换皇帝了,终于找到一个识相的。要知道以宇文护的实力,换皇帝都得罪了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

周武帝宇文邕的韬光养晦,让宇文护更加忘乎所以,非常嚣张,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更多的是宗族里的人。这些人对宇文护意见非常大,都暗中向周武帝靠拢。宇文直就是其中一个。

宇文邕装孙子装了12年,在12年间对宇文护言听计从,比对他老子都尊敬。这才让宇文护对他放心。宇文邕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公元572年的一天,宇文护进宫的时候,宇文邕面带忧色对他说太后喝酒太多,以至于影响到身体,自己劝不住,希望兄长帮忙。

宇文护根本没想太多,再加上宫里宫外都是自己的人。就答应了宇文邕的请求。宇文邕还拿出自己写的《酒诰》让宇文护读给太后听。宇文护更加放心。

到了太后的寝宫,正当宇文护给太后读《酒诰》的时候,宇文邕用手中玉珽,偷袭宇文护的头部。猝不及防的宇文护被击倒在地。宇文邕命令宦官何泉用刀杀死宇文护。何泉早就吓傻了,拿刀的手都哆嗦。这时候躲在里面的宇文直一下子跳出,夺过何泉的刀杀死了宇文护。

周武帝隐忍了12年的时间,终于干掉了宇文护,真正掌握了权力。开始了他的宏图大志。

周武帝生性节俭,并且志向远大。凡事亲力亲为。他的一系列政策使北周的经济迅速繁荣。更厉害的是,周武帝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灭了高欢的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

灭了北齐的周武帝更是盯上了当时非常强大的突厥。更是在578年,亲率五路大军进攻突厥,打得突厥人闻风丧胆。可惜的是,在北伐途中,周武帝患病。回到洛阳后病逝,时年仅仅36岁。

3)最作死的继承人宇文赟,不到两年时间把自己玩死,把大好河山给了别人。

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志在天下。所以对他的继承人宇文赟要求也分为严格。在教育上也没少下功夫,甚至不惜体罚。但有种人就是无论你怎么培养,他也不可能成才。可惜的是,皇太子宇文赟就是这种人。周武帝的望子成龙,反而招来宇文赟的无限怨恨,以至于周武帝死的时候,宇文赟装都不愿意装一下,直接说:“死的太晚了!”有这样的儿子,还真不如没有。

周武帝虽然装了十二年孙子,但是一直都没有闲着。他留神全天下的人才。并且悄悄提拔着这些人才。所以他一掌控大局,他手下马上人才辈出。无论是宗族还是朝臣,周武帝身边有很多一流的人才。比如宗族里面的齐王宇文宪,军事能力远超一般人。大臣之中更多,杨坚,司马消难等。

宇文赟没有别的才华,对人才的打压做到非常及时周到。他首先盯着的就是周武帝最信任的齐王宇文宪。想方设法把宇文宪弄死。

弄死宇文宪之后,宇文赟又盯住了杨坚。有一次他见杨坚之前,他告诉手下的侍卫,只要杨坚脸上稍有变化,就立即杀掉杨坚。可惜的是,无论他怎么说,杨坚永远是那副谦卑的姿态,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给他任何机会。

他一看杨坚不为所动,就对他的皇后杨丽华发脾气,家暴。甚至不惜要废掉杨丽华的皇后身份。杨坚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是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跪在他的门前,磕了一晚上的头,才让他稍稍动心,没有废掉杨丽华。

别的大臣就更不用提了,极度不自信的宇文赟根本不相信任何人。所以他用各种比较奇特的办法,把宗族和朝臣威胁个遍。刚侍奉过明主周武帝的朝臣,马上对这个宇文赟失去了希望。这无形中给杨坚后来拉拢朝臣铺好了路。

宇文赟在外面天天吓唬大臣,回到家里就贪图享受。周武帝是一个比较节俭的皇帝。但再节俭也是皇帝。但宇文赟认为他爹住的宫殿丢他的脸。他要盖新的,他要盖大的,他要住最豪华的宫殿。

于是就开始大兴土木,征调民工几百万人。宫殿修的急,以至于每天都有很多民夫死在路上。

宇文赟喜欢美女,于是官员们从全国找美女,只要有点姿色的,不管是大臣的女儿还是老婆,都被宇文赟弄到后宫。后来以至于宇文赟认为一个皇后不够,他要有五个皇后。很显然人太多练封号都不够了。

玩的已经有点疯的宇文赟觉得当皇帝都太碍事,影响他和美女美酒相处的时间。于是他把皇位传给他还在吃奶的儿子,自封自己是周天元。天天呆在宫殿里和美女喝酒玩乐。好不容易清醒的时候,杀两个大臣玩一下。

宇文赟当皇帝的那一年是公元578年,他只有19岁。当了两年的皇帝后,夜夜做新郎的周天元终于把自己身体玩坏了,在580年去世,死的时候仅仅二十二岁。不节制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欲望生活的周天元宇文赟,仅仅两年时间,一个练过武,身体强健的年轻人,就让酒色毁掉自己的身体,就这样去世了。

他的去世让周武帝打下的大好河山突然失去了主人。更重要的是,他是得罪了全天下人后才去世的。更要命的是,他的儿子才八岁。

所以说宇文赟很重要,如果他贤明有为,北周就可以有光明的未来。可惜的是,他是做尽了坏事以后走的。

4)杨坚,命赖不能怪社会,命好必须有才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坚是接了周武帝宇文邕的班。但其实杨坚只比宇文邕小两岁。所以,宇文邕受的苦,杨坚也受过。

杨坚的父亲是随桓公杨忠,所以杨坚出身好,又能力超群。不仅周武帝看见了,宇文护也看出来了。

于是宇文护就拉拢杨坚。杨忠就告诉杨坚,现在别看宇文护权倾朝野,将来怎么死还不一定呢!于是杨坚就装傻充愣,不搭理宇文护。

公元568年,杨忠去世,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变的位高权重。而这个时候距离周武帝干掉宇文护还有四年。这四年绝对是杨坚煎熬的四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宇文护弄死。好在杨坚生命力坚强,无论是下毒还是暗杀,都像杨树苗一样坚强的活下来了。活到了周武帝掌权的时候。

其实周武帝的时候,才是像杨坚一样的这些人才想要的时代。皇帝志存高远,对待人才倍加珍惜。包括齐王宇文宪,还有别的大臣,不是没有在周武帝面前诋毁过杨坚。说杨坚面相非常,骨骼惊奇,有皇帝相。但周武帝听了哈哈一笑说:“帝王之命是上天注定的!”可见周武帝的旷达。如果没有宇文赟这个傻逼,杨坚会老老实实做一个上柱国。但命运从来都是不按常理出牌。周武帝年纪轻轻竟然死了。

就这样杨坚刚刚在周武帝手下过两天好日子,又掉进了周天元宇文赟的冰窟窿。

杨坚在周天元宇文赟手下是备受煎熬。比宇文护时代更是艰难一百倍。以至于他挖空心思找到当年的同学,内史大夫郑译,求郑译帮忙找个机会外放,到地方去做官,远离周天元宇文赟。

郑译也给他找了一个职位,正准备去的时候,杨坚的脚犯病了,走不了路,没去成。但正是这个时候,宇文赟犯病了,把他的宠臣刘昉和颜之仪叫进来,准备嘱咐几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说话了。

让宇文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位高权重,深得人心的外戚只有一个,他的老丈人,他一直想杀的杨坚。

这时候不用杨坚出面,刘昉和郑译等不约而同的都想到要杨坚出来辅政。因为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皇后娘娘。并且杨坚和他们关系都不错。

这时候杨坚假惺惺推辞几句也是应该的。但无法改变不了事实,杨坚成立辅政大臣,成了手握实权的第一号人物。

命运就是这样,上一秒还在惶恐不安,而下一秒就是掌控天下命运。刚刚有一点志得意满,马上听到的消息又是到处造反。虽然有周天元宇文赟的祸害,但杨坚的帝王之路却不会一番风顺。

杨坚要想坐稳辅政大臣的位子,首先面临着几个问题:

第一,以周武帝的雄才大略怎么会想不到今天的局面,所以宇文家族有很多王在各地带兵。

第二,宇文泰的侄子相州总管尉迟迥手握重兵在旧齐地虎视眈眈。并且齐地刚刚征服,变数很大。

第三,关中的后花园蜀地也不安分,也传来叛乱的消息。

杨坚非常有才,他借着嫁公主的机会,把宇文家族带兵的王爷先诓回了京城。然后控制住。

但 没想到宇文泰的侄子尉迟迥很快造反。身为相州总管尉迟迥自以为是北周的重臣宿将,他才是应该辅政的人物。看到杨坚竟然偷袭了大权,心里非常不服。于是举兵东夏。更没想到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四川果然如所料的也造反了,对杨坚来说局势非常艰难。

烽烟四起,要是一般人早就慌乱了。杨坚没有,杨坚不仅自己有军事才能(建德四年575年,杨坚率水军三万,于河桥大败北齐的军队),并且杨坚还会用人。并且用人的能力远超他的军事才能。而这次平定尉迟迥的叛乱,就是杨坚用了一个人,高颖。

这时候的高颖还不是名震天下的大隋名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但杨坚就看到了高颖的才华。把高颖派到韦孝宽军队里做监军。韦孝宽是一代名将,但在平定尉迟迥之战中,高颖无疑是据头功,展现出来了杰出的军事天赋。

包括后来的平定陈朝的不世名将韩擒虎,贺若弼。都是杨坚一手发掘的。

要说杨坚命好,他的前面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周武帝,给北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现在这些人才全成了杨坚的助力。

杨坚从580年平定叛乱开始坐稳辅政大臣的位置,到581年接受北静帝的禅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臣子到皇帝的华丽反转,充分证明了“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未来变数无穷。

虽然杨坚此时成了皇帝,也手握雄兵,但杨坚并没有急着统一天下,他首要做的是休养生息,选拔任用人才。这样一等就是8年。

直到八年后的公元589年,实力雄厚的大隋才派名将韩擒虎,贺若弼帅五十万大军,在千里防线突破长江,灭掉了昏庸混乱的陈朝。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所以杨坚虽然命好,完全继承了北周的衣钵,但统一天下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很难靠四个月来完成。以杨坚的命好和雄才大略,也要耗了九年时间。如果算上继承他父亲的爵位,还不止这个数。

综上所述:但从杨坚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统一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杨坚命好,有宇文泰,甚至周武帝给他打了一个很好的底子。就这样杨坚还是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这其中还包括了杨坚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杨坚的“开皇之治”堪比“贞观之治”。在杨坚的治理下,大隋之富让后人向往。杨坚时代存储下来的粮食,到隋炀帝灭亡还有。可见杨坚治理国家的能力有多强。

但可惜的是杨坚犯了和周武帝一样的错误,没有选好继承人。以至于强大的隋朝仅仅过了28年就灰飞烟灭了,让人可惜!




运气好,并且还是好到逆天的那种。


如果有人问,一个人若是想获得成功,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答案有很多种,有人会说需要自身努力,有人会说需要借助外力,还有人会说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或者时机,总之,每一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但如果综合所有答案,并将其划分类型的话,那么只有两种。

即实力和运气。

那些靠着自身努力能达到,并且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因素,称之为实力,而那些个人努力之外,且不可控的因素,则称之为运气。

而在这其中,有个关键点,那就是越是大的成功,运气起到的影响就越大。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是一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已经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完成一统,而他所依靠的,就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好运气。

这个人,就是隋文帝杨坚。


杨坚能取得成功,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

公元578年,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宇文邕病逝,太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周宣帝,宣帝宇文赟前后在位一共两年,但正是他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一手帮助杨坚扫清了所有上位的障碍。

首先,宇文赟在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屠戳宗室。

当初,在宇文赟的父亲宇文邕还活着的时候,为了避免“异姓称王”的惨剧发生,对于宇文家族的宗室,还是相当重用的。

不管是治国,亦或者是军事等方面,宇文邕的宗旨,是能用宗室尽量用宗室。

毕竟,在经历南北朝数百年的混乱后,皇权已经衰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政权的统治者都发现,关键时刻,宗室才是国之柱石。

因此,至少在宇文邕在世的时候,对待宗室还是相当倚重的。

并且,他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诏中,对儿子宇文赟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尽可能地“不得残杀宗室”。

但随着宇文赟的登基,父亲的谆谆嘱托,全部被他抛在了脑后,就在宇文邕尸骨未寒之际,宇文赟就决定,先拿他的叔父齐王宇文宪开刀。

当然,宇文赟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道理,毕竟他的父亲宇文邕去世的时候,才不过三十六岁,因此,他的叔父们,年龄也差不多都在三十多、四十上下这个年富力强的年纪。

而这个年纪,正是“搞事情”的年纪,如果让他们权力掌握得太多,显然对二十出头,且刚刚登上皇位的宇文赟没什么好处。

所以,宇文赟就把父亲的嘱托忘得一干二净,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开始了杀戮。

不过,他最开始并没有自己直接动手,而是先找到了自己的堂叔,时任京兆尹的宇文孝伯,并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让宇文孝伯动手,把齐王宇文宪杀了。

但宇文孝伯是个正直的人,他拿出遗诏,提醒宇文赟不可对宗室杀戮。

而宇文赟哪里会管这些,宇文孝伯不愿意这么干,朝中自然有其他人愿意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最终,在宇文赟登基的当年,他就指使手下的大臣,告发齐王宇文宪意图谋反,以召其进宫问话为由,残忍将其杀害。

而在杀了齐王宇文宪没多久,宇文赟对不久前拒绝自己的宇文孝伯怀恨在心,因此也找了个理由,将其赐死在家中。

自此,宇文赟开始大开杀戒,先后杀了朝中不少重臣,譬如王轨、宇文神举等等。


而在杀了这些人之后,宇文赟的目光,又盯上了他的五个叔叔,也就是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这五人。

不过,他倒没有杀了这五个人,而是勒令他们离开京城长安,老老实实回到各自的封地上安生待着。

至此,宇文赟把所有自己看不顺眼的宗室和大臣,该杀的杀,该赶走的赶走,而这下他以为,再也没有人可以节制他了,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当皇帝了。

但也正是他的这一系列举动,为杨坚日后掌握最高权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宇文赟也曾一度想弄死杨坚,毕竟当时的杨坚已经是朝中的柱国大将军兼大司马,同时他还是随国公,并且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还是宇文赟的皇后。

所以,宇文赟觉得,杨坚身居高位,将来说不定会对自己有威胁,最好找个机会除掉他。

不过,幸运的是,宇文赟并没有直接对杨坚动手,而是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式,他开始不断找自己的妻子杨丽华的麻烦。

比如,因为一件小事,把杨丽华骂个狗血淋头,甚至扬言要处死杨丽华。

听到这个风声之后,杨丽华的母亲独孤氏大为惶恐,她找了个机会亲自入宫,苦苦哀求宇文赟放过自己的女儿,甚至不惜磕头磕到满脸鲜血。

而宇文赟当时看到自己的丈母娘这个样子,难得的心软的一下,就这样,绕过了杨丽华。

但不久后,宇文赟觉得十分后悔,再次对杨丽华说,这次一定要灭了你的家族,同时,他假意召杨坚进宫,并提前对身边的侍卫说,只要杨坚脸色稍有变化,马上就杀了他。

不过,让宇文赟没想到的是,杨坚进宫后神态自若,这份淡定,导致宇文赟没好意思下手,而杨坚也就十分侥幸地从鬼门关逃了出来。

从这件事上,就能够看出杨坚有着何等的运气,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他早就成了宇文赟的“刀下鬼”了。

但这一次死里逃生,也让杨坚意识到,下一次自己未必这这种好运气,并且按照宇文赟的行事风格,大概率也不会给自己下一次的活命机会。

所以,杨坚决定保命要紧,他主动向宇文赟表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

杨坚的意思很简单,他主动示弱,并投宇文赟所好,老老实实离开京城,只有这样,宇文赟才会放过他。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宇文赟看到杨坚如此“上道儿”,心里十分高兴,当即就批准了杨坚的请求,任命他为亳州总管。

此时的杨坚,迫切地希望早点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好过上安稳的小日子。

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你越想过安稳日子,反而越会让你不能得偿所愿,而不久后发生的事情,更是生生把杨坚推到了权力中心。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这会正在抓紧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京城,但没想到的是,宇文赟突然下令,改封他为扬州总管。

为什么会突然改封杨坚为扬州总管呢?说起来,这还得感谢内史上大夫郑译。

宇文赟在完成清洗宗室的目标后,就一直有出兵讨伐南陈的想法,因此,他就咨询他的心腹郑译,让他说说派谁领兵比较合适。

而这个郑译,恰恰又和杨坚关系不错,并且前不久,杨坚刚找过他,让他帮忙说服宇文赟,同意自己外调就藩的请求。


因此,在宇文赟咨询郑译的时候,他就顺势推荐了杨坚。

“天元(指宇文赟)曰:"卿意如何?"译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随公(即杨坚)行,且为总管以督军事。"天元从之。己丑,以坚为扬州总管。”---《资治通鉴》

当然,如果这次杨坚顺利前去南征,那么也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他也不会那么顺利地执掌最高权力,但事情总是这么凑巧,就在大军即将临行前,杨坚病了。

史料记载,当时他得的是足疾,因此就没有按规定时间出征,他本来计划,等到足疾稍微好一点,就带兵出征,并且,这个请求也得到了宇文赟的批准。

但就在他在家养病的那段时间,宇文赟突然得了重病。

并且,还是病得十分厉害的那种,按照史书上所说的,当时的宇文赟病情不仅来得突然,同时十分严重,已经到了说不出来话的程度。

请注意,此时的宇文赟,已经病得说不出来话,这一点十分重要。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为不可思议,就在宇文赟得病的几天后,一道谕旨从皇宫发出,谕旨上写明,要求随国公杨坚“入侍疾”。

“入侍疾”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让杨坚到皇宫内,侍奉已经重病的宇文赟。

为什么一向讨厌杨坚的宇文赟,会在重病之际召杨坚入宫侍奉呢?并且,当时宇文赟已经口不能言,他又是如何表达出来这种意愿的呢?

没错,这份所谓的诏书,并不是出自宇文赟之手,甚至他根本就不知道,伪造诏书并将其下达的人,是御正下大夫刘昉以及内史上大夫郑译。

至于说刘昉和郑译为什么要请杨坚入宫,那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早在宇文赟还是太子的时候,刘昉和郑译就是宇文赟的属官,不过,当时朝臣们对宇文赟很有意见,多次建议宇文赟的父亲宇文邕废除宇文赟的太子之位,所以,宇文赟的日子过得是战战兢兢。

既然老板的日子都不好过,下面的人日子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随着宇文赟成功登基,刘昉和郑译的好日子来了,这二人在朝堂上耀武扬威,专横跋扈,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因此,朝中不少大臣对这二人都是恨之入骨。

不过,即便是有人看不惯他们,但也无可奈何,毕竟有宇文赟护着。

但问题是,如今宇文赟突然病重,眼看时日无多,这两人就开始慌了,为什么呢?一朝天子一朝臣地道理他们都懂,如果宇文赟没了,那么将来新皇登基,自己指定不会有现在这般逍遥。

更重要的是,近来他们得罪了不少人,仗着有宇文赟护着尚且没事,但是,宇文赟一死,谁还会管他们,到时候必然有人会对他们下手。

因此,两人就寻思,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局。

指望宇文赟转危为安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从另一个方面入手,那就是找一个能罩住他们的人。

找未来的新皇吗?也不行,当时宇文赟指定的继承人宇文阐还是个小孩子,即便登基大权也不在他手中。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推举出一个辅政大臣,让他来保护自己。

只要能成功推举出一个辅政大臣,那么他必定会因为这个天大的富贵而对自己感恩戴德,这样才能避免覆灭的结局。

但推举谁呢?这是个问题,这个人必须是自己信任且能托付的人。


最终,经过刘昉和郑译多次商量,两人一致认为,随国公杨坚,绝对是这个值得信赖的人,没有其一。

当然,能选择杨坚,郑译起的作用更大一些,本身他就和杨坚交好,同时,当时时间紧迫,可供他们选择的选项也不多,而杨坚本身就是熟人,并且又是皇后的父亲,同时也在朝中担任高官,所以,那就选他吧。

你看,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偶然,正在家里养病的杨坚,做梦也没想到,一场泼天富贵,就这稳稳当当地砸在了他的头上。

而细细回顾这一事件,我们更会发现,这里面充满了不少偶然性

比如,如果宇文赟不在登基之初,就开始大肆屠戳宗室,不把他的五个叔叔赶出京城,那么即便是刘昉和郑译有心想请杨坚,但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再如果,宇文赟晚点得病,那么杨坚就已经带着大军出发了,到那个时候,刘昉和郑译也不会首先考虑领兵在外的杨坚,毕竟鞭长莫及。

还有,如果杨坚的女儿不是宇文赟的皇后,同时杨坚本人在朝中的地位也没有那么高,那么他也不会被刘昉和郑译,毕竟那样的话,让杨坚当辅政大臣也说不过去。

此外,如果宇文赟的病情来到不是那么突然,或者说最起码能说出来话,同样也不会任由刘昉和郑译伪造诏书。

最后,如果杨坚和郑译的关系不好,或者是交情一般,自然郑译也不会考虑杨坚。

但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并且,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特意为杨坚准备的一样,不管是宇文赟清洗宗室,还是杨坚与郑译交好,甚至他刚刚好在这个时间得了足疾,成功拖延了行程。

于是,这一切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发生了,你说,这不是运气是什么呢?

公元580年五月末,后周宣帝宇文赟病逝,年仅七岁的静帝宇文阐登基,而随国公杨坚则奉遗命入朝,辅佐朝政。


当然,截至到这个时候,杨坚才仅仅是辅政大臣而已,能走到这一步,其中有太多偶然的因素,也就是说,运气成分占比较重。

而在接下来,一直到杨坚代周建隋,则大部分靠的是他的实力以及手段了。

首先,他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段,将宇文氏族的藩王们,来了个一网打尽。

前文讲过,后周武帝宇文邕在位的时候,对宗室还算不错,也比较倚仗他们,之后虽说被宣帝宇文赟清洗了一部分,但由于宇文赟死的太快,所以,还有部分藩王实力尚且完整。

比如前文提到的被宇文赟赶出京城的五王就是如此,而他们就成了杨坚代周建隋的心腹大患。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避免这个藩王不安分,杨坚在担任辅政大臣之初,就下达了一道指令。

他以赵王宇文招(武帝宇文邕的弟弟)要嫁女到突厥为理由,把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全数召进京城。

当然,召他们入京,可不是单纯请他们吃吃喝喝来的,而是把他们看管起来,防止他们反抗。

而把这五个最有实力的藩王看管起来后,杨坚就轻松不少,不过,杨坚依旧没敢放松,毕竟满朝文武和天下人此时都盯着他呢。

为了让朝臣和天下归心于他,杨坚一改宣帝宇文赟在位时期的苛政,采取宽和的方式来执政,同时又躬行节俭,这就让臣工与百姓,均对他交口称赞。

这样一来,杨坚又解决了人心的问题。

当然,在杨坚进行着这一系列操作的同时,宇文氏一方也不是没有出来带头反抗他的人,比如时任相州总管的尉迟迥,就坚定不移的站出来反对杨坚。


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可以说是正牌的皇亲国戚,并且,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他还全称参与了讨伐北齐的战争,并且因功受封为太师兼上柱国。

而到了宇文赟继位后,他对待尉迟迥也是礼遇有加,不仅拜他为大前疑(后周官职,约等于后世的三公之首),还任命他为相州总管,掌握不少兵马。

正是因为深受宇文氏的信任和重用,所以就决定了,尉迟迥必然是和宇文氏属于同一战线,而看到杨坚擅权,自然要出来反对了。

公元580年,尉迟迥以杨坚“挟制幼主,作威作福”为由,起兵讨伐杨坚,与此同时,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以及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等人纷纷响应,表示愿意听从尉迟迥指挥。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尉迟迥便聚集起了约十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对杨坚开始进行讨伐。

不过,这场战乱,仅仅持续了68天,就以尉迟迥大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但他的这场失败,不仅导致他本人自尽,并且也导致宇文氏和尉迟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

而在这种情况下,阻挡杨坚代周建隋的障碍,就已经很少了。

剩下的能给杨坚造成威胁的,就是还在京城被看管起来的宇文氏五王,而正当杨坚在想如何处理他们时,有一个人给他送来了绝佳的机会。

这个人就是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他在看到杨坚消灭了尉迟迥后,认为此时正是绝好的机会,所以他就暗中联络在京城的五王,也要起兵反对杨坚。

但可惜的是,宇文贤想法不错,奈何实力不济,杨坚十分轻松的就将其消灭,并将其处以极刑。

随后,杨坚特意公开宣布了宇文贤的罪行,并把他暗中联络五王的计划也公之于众,紧接着,顺势就给这五人安上了谋反的罪名,先后将他们一一杀掉。

至此,所有能阻碍杨坚改朝换代的障碍,基本上都被他清除。

而操作完这些后,杨坚在公元581年,由隋国公晋封隋王,之后在同月,北周静帝宇文阐以杨坚众望所归为由,下诏书禅让皇位。

而杨坚则是在三让而受天命,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复盘杨坚自开始辅政,带最终代周建隋的整个过程,其实我们就能看出,这期间他付出了不少努力,同时也展现出了不少手段。

比如设计召“五王”回京,将他们看管起来,最终又利用毕王宇文贤一事,顺势除掉了五王。


再比如,平定尉迟迥的讨伐,则是他知人善用,指派了和他站在同一阵营的郧国公韦孝宽,利用韦孝宽一心想让家族出人头地的执念,用他作为主将,才迅速平定了尉迟迥。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在这一个阶段,杨坚展示和运用更多的,是自己的实力。

而在开国之后,杨坚并没有马上就展开一统全国的战争,而是选择的休养生息,毕竟,五胡十六国的数百年混乱,已经让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种“凋残日久”的境况之中。

因此,从公元581年至公元587年,前后足足8年的时间,杨坚做的更多的是在网罗培养人才,同时加快秩序恢复,同时又将货币、度量衡一统等等。

杨坚的各种举措,不仅让大隋境内的商业得以恢复,国库得以充盈,包括人心也逐渐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到了公元587年,杨坚才下令攻打西梁。

西梁拿下后,就只剩下南陈,公元588年,杨坚命杨广、杨俊、杨素三人各率兵马,分三路出击,历时一年,最终在公元589年,活捉陈后主陈叔宝,至此,南陈灭亡。

至此,杨坚完成了一统全国的大业,自西晋“八王之乱”后开始的数百年混乱,也从此结束,中国再一次进入了大一统时代。

开皇盛世,由此开启。


细看杨坚的整个开国过程,前半阶段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原本岌岌可危的他,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走到了权力中心,这种逆天的运气,让杨坚有了一个良好开局,而后半阶段,则是靠着个人能力,最终开创基业,所以说,在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杨坚怕是运气最好的一个了。




隋文帝4个月一统天下,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运气,好到让李世民嫉妒,但一统天下,只靠运气可不行。房玄龄曾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这个“诈”字,道尽了杨坚的筹谋算计。

从三国开始,一直到隋朝,期间有300多年,共有30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旺,史书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史书上有名的混乱时期。

这一时期,只发生过2次大一统:1次是晋武帝司马炎,1次是隋文帝杨坚。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

公元265年,29岁的司马炎,废掉了魏元帝曹奂,成为西晋的开国皇帝。15年后,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三国时期,一统天下。

只可惜,这一次久违的统一,仅仅维系了10多年。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享年55岁。他的儿子司马衷比较无能,是史书上有名的痴呆皇帝。

司马衷当上皇帝时,已经29岁了,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皇后贾南风,最终,皇后干政引发八王之乱,西晋元气大伤。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此后,就是五胡十六国的大分裂时期。

这个时期,汉人非常凄惨,著名的“五胡乱华”,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公元581年,40岁的隋文帝接受幼帝的禅让,登基为帝,建立隋朝。

10年后,陈后主投降,岭南洗夫人称臣,隋文帝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如果严格来算,隋文帝结束分裂的时间,应该是“耗时10年”。

题目中,“耗时四个月”,是指杨坚灭掉最后一个国家“陈”的时间。即从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到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的正月之间。

无论是4个月,还是10个月,隋文帝一统中国的功绩,都非比寻常。

280年的分裂,各个势力层出不穷,杨坚能完成这一壮举,背后藏着机遇,也藏着策略。

第一,运气好,全盘接手了宇文邕打下的整个北方。

杨坚的运气,是真的好。

北周宇文邕统一北方后,就被杨坚摘了“胜利的果实”。

当时,北方主要有2个国家,分别是北周和北齐。

宇文邕身为北周皇帝,一边与突厥和亲,一边与南边的陈国搞好关系。然后,他趁着北齐混乱,举兵伐齐。

此时,北齐上层官场一片腐败,君王更是毫无识人用人的智慧,昏庸好色、诛杀名将。

《周书·列传第五十二·韦孝宽》:“政出多门,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嗷然,不胜其弊。”

在这场对决中,北周大获全胜,统一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

宇文邕是个不错的君主。

他果断明决,又俭朴耐劳;征战时,亲自上阵,鼓舞士气;理政时,懂得民间疾苦。

如果不是时运不济,他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人。

只可惜,统一北方后不久,他就死在了亲征突厥的路上,年仅36岁

他的继任者宇文赟,沉迷酒色、暴虐荒淫,当皇帝没几年,就把自己玩死了,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继承皇位。

杨坚是北周权臣,也是宇文赟的岳父。

于是乎,他顺理成章,接受幼帝的禅让,自己当皇帝,改国号为“隋”。

这种运气,真是让人眼馋。

不动兵马,半路当皇帝;国家强盛,坐享一统北方的成果。

这种运气,李世民是真的嫉妒。

毕竟,他想要当皇帝,可是杀兄逼父,留下千古骂名。

第二,以智取胜,先安内再扩张。

接手北周的杨坚,只要灭掉南方的陈国,再吞并仅有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就可以统一天下。

可这件事,不能着急。

杨坚称帝时,国内的经济、政治,基本上一塌糊涂。

他必须先发展自身,才有实力去争夺天下。

而杨坚的智谋,也体现在这个方面。

  • 一方面,杨坚仿照汉魏的官制,改革魏三省六部,精简机构,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到中央手里。

“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通典·选举典·杂议论》)

  • 另一方面,他统一混乱已久的货币制度、度量衡,兴修一系列水利,帮助生产。

可以说,杨坚初登基的几年里,几乎没有领土扩张,只有经济发展。

而基础打牢之后,隋文帝就开始了征战天下的道路。

他的策略是:逐个击破。


  • 其一,挑拨突厥,安北疆。

突厥,是北周的劲敌。

他们与隋朝接壤,兵马强壮,地处塞外北疆。

曾经,为了稳住突厥,北周不断送公主过去和亲。

杨坚继位后,北周的公主不认隋朝,还挑拨关系,要攻打杨坚。

第一战,隋朝得胜。但杨坚心里非常慌,因为现阶段根本不适合打仗。

可是,北周公主恨他,讨好拉拢也没用。

这就是悬在杨坚头上的利剑,搞不好,他就要腹背受敌。

此时,长孙无忌的父亲出了个好主意。

长孙晟(长孙无忌的父亲)提议:“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

这句话的意思是,拉一个,打一个。

杨坚瞬间了然,不就是挑拨离间吗?

当年,他能忽悠幼帝让位,就在于一个“诈”字。

他可是挑拨离间的一把好手。

于是乎,在杨坚的刻意而为之下,突厥发生内乱,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

西突厥的可汗沙钵略,直接向隋朝称臣,投奔杨坚的怀抱;

东突厥的内部,可汗林立,根本没工夫对付隋朝。

就这样,北疆安定了,杨坚可以把目光转向南方了。

  • 其二,灭西梁,拖垮陈国

南方的西梁,国力最弱,不堪一击。

柿子挑软的捏,杨坚直接出兵,先灭掉了西梁。

这一仗打得格外轻松。

但陈国,可不是西梁,它是块难啃的骨头。

陈国以富庶闻名,地处江南,不擅长军事,但一般人也打不过他。

杨坚的“诈”,就体现在,他压根不用军事去对付陈国,而是利用地势,巧妙把陈国的富庶,变成了劣势。

当时,陈国主要作物是水稻,每次播种、收获的时间,都比北方要早。

于是乎,杨坚每次都踩着陈国播种、收获的时间点,派兵攻打。

他不为了赢,而是为了打乱陈国的农业节气。

据《资治通鉴》记载,每次交战,杨坚都没打算好好打仗。只要把陈国把主要劳动力聚集起来,跑到隋陈边境,就算完成任务。然后,隋军撤退。

第二年,继续开战,然后撒腿就跑。

第三年,继续……

古代以农为本,看天吃饭,杨坚这么玩,再富庶的国家也扛不住啊。

而南方天气热,粮食储存时间比较短,连续几年被打乱了节气,粮仓早就空了。

而且,杨坚的这招真的阴损。

他只要派出军队,陈国打或者不打,都损失惨重。

如果陈国干脆不集中兵力,杨坚也能迅速举兵攻陈。

“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取自《资治通鉴》)

公元588年,隋文帝见时机成熟,陈国国力空虚,便下令全力进攻。

当然,在交战之前,杨坚又来了一招。

先乱陈国军心,再全军出击。

他下诏怒斥陈后主叔宝20条罪状,如造仙阁耗资产、整日与宠妃取乐等。然后,他派出杨广、杨俊、杨素,兵分三路攻打陈国。

第二年的正月,就在陈国百姓还在欢度新年之际,陈叔宝被抓,陈国灭亡。

不久之后,各地的陈军也纷纷投降,只有岭南的洗夫人死守境地。

公元590年八月,隋朝派出使臣和谈,洗夫人称臣,天下统一。

可以说,纵观杨坚打天下的战略,处处透露着阴损。

于是乎,他得了房玄龄这样一个评价:

“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资治通鉴》

其实,杨坚的“诈”,也是一种智慧。

毕竟,兵不厌诈,有用就行。

第三, 分久必合,人心所向。

杨坚能迅速一统天下,还因为他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是耗时最长的一段分裂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氏、揭、羌等民族,争相南下,在中原地带掀起了腥风血雨。

汉人地位极其低下,被视为“两只脚的羊”,有的被杀,有的被吃……

在这一时期,百姓的生活更苦。

政权频繁更迭、战乱永无休止,所有人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强大的王朝出现,一统天下,停止混战。

当时,南北对峙中,北方地广人众、兵力更强,南方地狭人少,兵力也远不如北方。

一统天下的壮举,势必由北方的强国完成。

因为百姓都厌恶战乱,杨坚挥师南下时,南方百姓的抵触情绪并不高

  • 一方面,隋代表的是中原军队;

  • 另一方面,杨坚治军严明,严令不许残害百姓。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处于这样的时代,杨坚结束280多年的分裂,也实属情理之中。

某种程度上,是混乱的时代成就了杨坚,让他有机会为帝;杨坚也成就了那个时代,结束战乱,完成了统一。

这个世界上很多丰功伟业,个人能力很重要,时代机遇同样重要。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隋文帝杨坚篡位的时候,北周已经统一北方了,南方只剩下陈朝和西梁,前后加起来他只花了四个月时间就解决掉这两个政权,自此统一全国。

可以说,杨坚的运气之好,历史上很难再找到出其右者,也难怪后来房玄龄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醋意,但其实也是昧了良心的,因为事情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1,北周出了个文才武略的宇文邕,他统一了北方,却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去世。

司马氏篡魏后,西晋建立了,但到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继位后,由于宗室之间争权夺势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中原地区进入大混战,匈奴和鲜卑等少数民族趁机崛起,只花了十几年时间就消灭了西晋,北方自此被少数民族占领,而南方则由司马氏后人建立的东晋统治,这一时期称为东晋十六国。

这是一个混乱和黑暗的时代,尤其是在北方,存在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而且政权交替非常频繁,可能晚上睡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国家就变成别人的了。

直到389年,一个叫做拓跋珪的鲜卑人建立了代国(后来改称魏国,史称北魏),他通过四处征战而逐渐壮大,又经过两三代人努力,在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焘时期,终于统一了北方。

而在北魏统一北方前二十年,南方的东晋被一个叫刘裕的人给取代了,建立了宋国,史称南朝宋。

南朝宋和北魏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也就是南北朝时期,不过混乱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南方、北方都在不断发生巨变。

其中,南方经历了数次政权更替,经历了宋、齐和梁三个朝代之后,最终被陈朝取代;而北方的北魏则因为权臣争斗,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存在的时间很短,最后被高洋篡位,建立了北齐,不过西魏在存在二十多年后也被宇文觉取代,建立了北周政权。


事实上,北周的奠基人应该是鲜卑人宇文泰,他是北魏时期的权臣,是西魏真正的掌控者,只可惜他寿命太短,还没等到取代西魏就去世了,他去世前将年轻的第三子宇文觉托付给侄子宇文护,最终在宇文护的拥护下,宇文觉成为了北周皇帝。

不过,宇文护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自知无法成为皇帝,便将宇文觉当成傀儡,但宇文觉并不甘心,想要联合独孤信等人铲除宇文护,但消息泄漏了,宇文护便派人逼迫宇文觉禅位,拥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随后将宇文觉杀死。

宇文毓当时二十多岁,也不甘心做个傀儡皇帝,便暗中对抗宇文护,但宇文护及时察觉到了这一点,便又将宇文毓毒死,拥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宇文邕其实是个很生猛的人,史称周武帝。

宇文邕当时虽然只有十七岁,但他十分聪明,而且才能卓越,有两个哥哥的惨痛教训在前,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选择韬光养晦,对宇文护言听计从,并极力讨好宇文护及其家人,他甚至以皇帝之尊带领百官向宇文护的母亲行跪拜礼,宇文护见他这么听话,便对他十分放心。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564年,这一年宇文护一意孤行,坚持发兵攻打北齐,没成想打了个大败仗,他的北周的威望因此大减,很多原本支持他的人,也开始出现动摇,宇文邕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便开始暗中收买人心,并积极谋划铲除宇文护。


672年,宇文邕将宇文护叫到宫中,让他去劝说太后不要嗜酒如命,并将提前写好的一篇文章《酒诰》交给宇文护,宇文护便跪在地上向太后读文章,宇文邕趁机拿玉珽猛击宇文护的头部,将其击晕之后,让人乱刀将其砍死。

随后,宇文邕又杀掉宇文护的兄弟子侄及亲信随从,至此彻底大权在握,避免了走短命皇帝的老路,把北周从内乱倾轧中解救出来,这一年杨坚三十一岁,继承父亲随国公爵位也已经四年了,但他却是个边缘人物,只能在地方担任刺史一类官职。

事实上,宇文邕对杨坚并无特别好感,尽管他将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聘为皇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但他认为杨坚相貌非凡,有王者之气,因此不愿意重用他,而杨坚也因为这件事而十分畏惧,一直夹着尾巴做人。

宇文邕有远大志向,而且雄才大略,自从他掌权之后,就开始策略消灭北齐统一北方这件事,但他知道这件事并不容易,便决定先整顿内部,他花了数年时间加强皇权,并发展经济和农业,还在军事上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国力因此大为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宇文邕干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第一件事是在全国开展灭佛运动,他对佛教其实并没什么偏见,只不过那时候出家人实在太多了,大量人口被闲置在寺庙,而且他们的田地还不用缴税,这就极大减少了国家税赋;第二件事就是确立了府兵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这对隋唐的影响非常大。


从575年开始,宇文邕发起了对北齐的进攻,此时北齐政局混乱不堪,皇帝高纬又荒淫无度,结果只抵抗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宇文邕给灭亡了,北方就此统一。

据记载,宇文邕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他虽然是个鲜卑人,但深得汉学精髓,常常把自己跟古人相比,生怕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正是因为他时刻警示自己,才能取得如此成就。

但是,宇文邕也是个短命皇帝,他在678年出征匈奴的途中病倒,返回洛阳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他年幼的儿子宇文赟继位为帝。

2,继位的宇文赟荒淫无度,间接为杨坚扫清了篡位的障碍。

宇文邕文韬武略,志在天下,他原本打算先灭北齐,再灭突厥以绝隐患,继而南下消灭陈朝将全国统一的,但可惜他英年早逝,这一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儿子宇文赟身上。

那么,宇文赟是个怎样的人,他能统一全国吗?

很可惜,尽管宇文邕对宇文赟教育严格,甚至不惜体罚,但宇文赟就是那种怎么教育都无法成才的人,而且品行极其恶劣。


举个例子来说,按照历代皇帝行为规范,先帝去世,后继之君需要至少守孝一个月,但宇文邕仅仅去世十天,宇文赟就迫不及待地脱掉孝服,为自己庆祝登基称帝了,他甚至对臣子说,先帝死得太晚了(意思是怨恨宇文邕对他太严格)。

不仅如此,宇文赟还是个沉迷酒色之人,他刚一即位就下令,所有大臣家的女子都不许出嫁,以便自己挑选后妃,后来他挑选了很多美女入宫,其中四人被封为皇后,与杨坚的女儿唐丽华并立为五后,打破了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记录。

为了方便自己行乐,宇文赟还建造了豪华的宫殿,用各种奇珍异宝来点缀,并将美女充斥其间,简直不要太快活。

别看宇文赟荒淫无度,但有一点他看得很明白,那就是自己资历浅,镇不住功臣们,怎么办才好呢?

宇文赟的办法很简单粗暴,那就是杀人,他先将皇叔齐王宇文宪杀掉,宇文宪是宇文邕培养的优秀军事人才,当时威望甚高,宇文赟杀他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立威。

紧接着,宇文赟又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等宗室亲王赶到封地去,导致宗室势力日渐衰落,这就为后来杨坚篡位扫清了很大的障碍。

对于臣子们,宇文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派人监视,一旦发现有对自己不敬者,就将其杀死,包括他的岳父柱国大将军、大司马杨坚在内的许多人,都只能小心做人。


有一次,宇文赟想要杀掉岳父杨坚,因为杨坚战功卓越,位高权重,威望很高,还懂得收买人心,很多大臣都支持他,是个不小的威胁。

当时,宇文赟告诉身边的侍卫,一旦发现杨坚在面圣的时候表情有所变化,就将其立刻诛杀,但杨坚懂得隐忍,也知道他的心思,自始至终都没有表露面容,因此躲过一劫。

宇文赟见杨坚不露半点破绽,就将气洒在杨丽华身上,甚至扬言要废掉杨丽华,杨坚依然不为所动,而杨坚的妻子孤独伽罗则跑到宫门口不停磕头,一直磕了一个晚上,宇文赟的气这才消了。

宇文赟继位两年后,由于纵欲过度而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日下,他便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禅位给长子宇文衍,自己当起了太上皇,但实际上大权依然在他手上。

由于宇文赟的种种行为十分恶劣,导致宗室和大臣与他离心离德,曾有大臣抬着棺材在朝堂上指出他的八项过失,他不但不知悔改,还杀掉了那个大臣。

580年,宇文赟的身体急剧恶化,杨坚看到了机会,便指使亲信上书,要宇文赟让他作为南征的主帅出征陈朝,宇文赟表示同意。

不过,杨坚在接到出征圣旨后,并未马上出发,而是借故待在京城,数日之后宇文赟就一病不起了,杨坚便让亲信刘昉、郑译伪造遗诏,让他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即将继位的外孙宇文阐。


五月十八日,宇文赟因病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二岁,宇文阐继位为帝,由于他还是个八岁的孩子,因此杨坚以左丞相之职处理朝政。

杨坚当上丞相之后,就开始布置摘桃子计划,即取代后周建立自己的王朝,具体说他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争取人心,杨坚一上任就宽刑罚,减赋税,一改宇文赟时期的苛政,天下百姓因此对他感恩戴德;

第二,广泛培植党羽,对司马消难、韦孝宽等人予以重用,同时又拉拢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鲜卑贵族。

第三,铲除异己,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掉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等诸王,并派兵镇压了尉迟迥叛乱,自此北周在无人可以撼动杨坚的地位。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之后,杨坚以皇帝宇文阐的名义封自己为隋王,不久后又逼迫宇文阐禅位给自己,隋朝就此建立。


从开始策划到取代后周,杨坚只花了不到三年时间,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他的权势和地位之外,还在于他本人才能卓越,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让人佩服,与当时后周皇帝及宗室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人心归附,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3,想要统一天下,就先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再给敌人致命一击。

杨坚称帝后,并没有向后周历代皇帝一样急于南征陈朝,因为陈朝皇帝陈叔宝虽然只是个风花雪月的主,但陈朝体量庞大,佣兵数十万,也不是那么容易消灭的。

因此,在杨坚称帝后的八年时间里,他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并在周武帝的基础上对军队进行改革,在将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他先将附属小国西梁给灭了,以此来威慑陈朝。

紧接着,在开皇八年的时候,杨坚任命名将韩擒虎为大将,二儿子杨广为主帅,发起了对陈朝的战争。

其实,早在杨坚登基之初,他就制定了南和北战,即先败突厥,后灭陈朝的战略,因为突厥始终是个大的祸害,他担心自己一旦贸然攻打陈朝,突厥必定攻其后方,那样就腹背受敌了。

为此,杨坚对突厥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方面用武力对其进行打击,并积极构建防御体系;另一方面又实施反间计,调拨突厥高层之间的矛盾。


经过杨坚一番操作,突厥最终分裂成东西突厥,其中东突厥臣服隋朝,而西突厥虽然与隋朝为敌,但因为东突厥的掣肘,暂时构不成威胁。

在搞定突厥之后,杨坚猛然发现陈朝也已经腐朽透顶了,自从陈叔宝继位之后,他就沉迷酒色而荒废朝政,面对虎视眈眈的隋朝,他甚至天真地认为,有长江天堑在,难道隋军能飞过来不成?

因为对隋朝轻视,又有长江作为屏障,陈朝君臣都不重视长江的防守,杨坚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开皇八年发起了对陈朝的战争。

结果毫无疑问,隋军只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陈朝大部分领土,陈叔宝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就是甩手掌柜,既不去视察军队,也不阅读军报及时做出决策,导致陈军群龙无首,不知道为谁而战,这样的国家岂能不灭亡。

不过,陈朝虽然灭亡了,但土族政权首领冼夫人(壮族人)依然盘踞在岭南一带继续抵御隋军,有人建议杨坚派兵攻打,但杨坚认为这件事涉及到民族问题,不能贸然使用武力,于是派人安抚冼夫人,冼夫人出于国家大义,最终率部归顺,至此隋朝统一全国。


我们可以发现,杨坚从篡位到统一全国,前后不过十年左右时间,不得不说他的运气实在是好,周武帝帮他统一北方后早死,继位的周宣帝又是个荒淫无度之人,而且也早早死去。

等到杨坚的外孙宇文阐继位之后,他就成为了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权臣了,篡位就容易得多了。

而在杨坚称帝之后,就只剩下陈朝和西凉两个政权苟延残喘了,他只需要把自身发展好,消灭它们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运气好也需要自身优秀才行,杨坚自身素质过硬,是个文治武功的人才,他在每一件大事上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这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要是他走错一步,情况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开皇   北周   北齐   宗室   隋朝   突厥   北魏   总管   余年   大臣   中国   公元   宇文   尉迟   皇帝   之内   时间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