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襄阳郡不管辖眼皮底下的隆中?

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地图集》来看,南阳郡和南郡区域划分很清楚,隆中在南郡辖区而不在南阳郡内。

汉代南阳郡与南郡是以汉水为界的,中国自古就有“山南水北为阳地”的说法,南阳的地理位置在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又在帝都洛阳之南,所以称南阳。而隆中在当时更极有可能是在南阳郡。

成都武侯祠主编的《蜀汉胜迹》对襄阳隆中的描述为:诸葛亮到隆中(汉代属南阳郡邓县,今属湖北襄樊)住了下来。西晋时(约公元305年),“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闻”。其后五十多年习凿齿也到隆中瞻仰孔明故居,并著《诸葛武促故宅铭》。


南阳卧龙岗的描述为:由于诸葛亮在南阳郡居住过,于是后人在今南阳市附会出卧龙岗,并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南阳武侯柯始建于元代,除有武侯祠外,同隆中一样,也有据诸葛亮隐居生活而建的十景。这十景与武侯祠的殿宇相配合,形成一组建筑。

中宣部学习强国网《前出师表》一文注明:“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之隆中亲自耕种以待时,襄阳时属南阳郡。”


襄阳隆中的地理位置在汉水的南岸,在水之阴,所以隔汉水划在南郡辖区内。《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记载:“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载:“初置南阳郡,在汉水北。”

由此记载可见,南郡设置在前,南阳郡在后,以汉水为界,两者相隔六年。也就是说,隆中在南阳郡设置前六年,已经划给了南郡。东晋史学家襄阳人习凿齿,在《襄阳记》中记载:“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晋书·地理志》也记载“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


在这众多史籍中的记载和《中国历史地图集》是相吻合的。显而易见,当时的隆中并不归汉水北的南阳郡管辖,诸葛亮所言“躬耕于南阳”无疑是指今天的南阳。

在《诸葛亮文集·黄陵庙记》一文中,诸葛亮说“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和《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一致的。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在当时属于南阳郡的证据更足。

“古隆中”是属南郡襄阳县的。湖北襄阳方面公开承认“古隆中”东汉属南郡。

南北朝刘宋时,以严谨著称的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释时,在“躬耕陇亩”之后引用了注释:

  “《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表明裴松之确认了“诸葛亮家在汉江南岸的南阳郡邓县隆中”和“隆中东汉属南阳郡邓县“的史实。同时也首次提出了隆中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所在地!

  清乾隆在确定二十二史时,将裴松之的注和陈寿《三国志》原文共同确定为正史,收入其中。“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就成为了正史。

元代郝经《续后汉书.诸葛亮列传》记载:

  “(诸葛玄)卒,亮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清朱轼《历代名臣传•诸葛亮传》说:

  “从父卒,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明嘉靖邓州志》是由明朝嘉靖年间邓州知州潘庭楠主持编撰的。该志书第二卷“郡纪”中明确提到:

  “十二年,备三顾诸葛孔明于隆中。本传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荐诸葛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明代吏部尚书李东阳为卧龙岗武侯祠重建而写的《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其中记载:

  “南阳府城西五里,卧龙冈草庐旧址。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即今邓州而襄阳(隆中)实在其界故也。”

  明确记载襄阳隆中在秦代就属于南阳郡了。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想必也是不少不懂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疑惑,特别是部分南阳网友自我陶醉,想靠推理和否定想改变诸葛亮躬耕苦读地的又一“证据”!在我觉得十分可笑的同时,也不得不给这些装糊涂的人解释解释,虽然我知道是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国地理行政区域划分一般遵循的就是“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不是每个国家都和美国一样大部分用经纬度来划分,其实“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看似矛盾,实则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完整,不易分裂。所以我们经常看一看见很多行政划分的界限都是曲曲折折。有的是以山河为界,有的则是将一块平坦的地形一分为二,划为不同的行政区划。

东汉末年襄阳和南阳同属荆州,襄阳是荆州的治所(可以理解为荆州的省会城市),隆中虽然不属于襄阳管辖,但是确属于荆州下辖的南阳郡管辖,这一点非常清楚,也没有任何疑问。襄阳城是荆州治所,襄阳城西为山地,古语:“襄阳无西”,襄阳虽不直接管辖隆中,但是荆州却管辖南阳郡,当然也包括南阳郡邓县隆中,所以隆中在襄阳眼皮底下其实也是间接被襄阳管辖。

东汉有位著名科学家张衡,是南阳西鄂人。他有一篇歌颂南阳的有名文章《南都赋》,其中有“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的话。这一句话讲述的是发生在汉皋山附近的传说。汉皋山在哪里?汉皋山就是万山就在汉江南岸,今天属于襄阳市。张衡《南都赋》收入了汉江南岸的汉皋山的传说,这就说明南阳郡的管辖范围在东汉时就跨过汉江管到了汉江南岸。《后汉书》记载:东汉南阳郡下辖“宛、冠军、叶、新野、章陵、西鄂、雉、鲁阳、犨、堵阳、博望、舞阴、比阳、复阳、平氏、棘阳、湖阳、随、育阳、涅阳、阴、酂、邓、山都、郦、穰、朝阳、蔡阳、安众、筑阳、武当、顺阳、成都、襄乡、南乡、丹水、析”等共37个县。其中阴县、酂县今属襄阳老河口,筑阳县、山都今属襄阳谷城,武当县今属湖北省十堰市,以上五县全部跨过汉江。

大家好,我是襄阳甜!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的口号是:和你一起让襄阳在头条上甜起来! 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面评论或私信我,我将真诚的与你交流,希望成为你头条上最好+V朋友!




史书中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叙述有且只有一处,即诸葛亮亲自写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某些骗子自己的屁股不干净,天天来质疑南阳,不嫌丢人吗《三国志》全本没有“隆中”二字,《诸葛亮传》全文没有“襄阳”二字。只有“南阳”“卧龙”和“草庐”。请问“野史襄”,你们的“隆中景区”怎么来的?在头条没有一个“野史襄”敢回答这个问题




227年时诸葛亮把【襄阳郡之隆中】写成“南阳”——天大的笑话!

一、审题

提问者问的是三国(220年——280年)的襄阳郡,不是东汉(25年——220年)的襄阳郡(208年—220年)。

二、襄阳郡

1、据《晋书》、《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置襄阳郡,瞎原南阳郡南部的邓县、樊城、山都,和原南郡北部的襄阳、中庐、宜城等地。

2、220年曹丕篡汉,三国开始。襄阳郡被继承下来。

3、毫不疑问,隆中在三国属襄阳郡无疑。因为原南阳郡的邓县、山都,原南郡的襄阳、中庐早被划入襄阳郡。

三、襄阳郡和诸葛亮躬耕地。

1、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做《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个“南阳”在哪里呢?

2、《出师表》开篇言“今天下三分”——可见,《出师表》用的是227年的行政区划。此时“南阳”在襄阳郡北边,不可能跨越襄阳郡的樊城、邓城、山都、告汉江,瞎隆中。

3、湖北襄樊砖家说诸葛亮不承认襄阳郡,真的?

(1)襄阳郡设立于208年,此时还是刘氏天下——襄阳郡是东汉正式行政区划。

(2)刘备曾委任关羽为襄阳郡太守——可见,诸葛亮必然承认襄阳郡。

4、湖北襄樊砖家可以不承认自己的历史——襄阳郡,但汉献帝、曹操、刘备、关羽、马谡、庞统是承认的。

(1)208年,经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襄阳郡,庞统由南郡襄阳县人变为襄阳郡襄阳县人;马谡由南郡宜城人变为襄阳郡宜城人。

(2)刘备收荆州后,任命关羽为襄阳郡太守,驻扎江北。

5、因此,227年,诸葛亮不可能把【襄阳郡之隆中】写成“南阳”。

四、话外

1、诸葛亮说的是“南阳”,不是“南阳郡”,湖北襄樊怎么能光天化日之下篡改《出师表》??

2、诸葛亮在《答李严书》中说的清清楚楚,“臣家成都”——可见习凿齿造假无耻。

3、诸葛亮说的是“草庐”,“草庐”、“故宅”不是一个概念。湖北襄阳砖家说诸葛亮自谦,即“草庐”实为宅院(砖瓦房子),那你们1980年代把“瓦庐”改成“草庐”是什么情况??说白了,你们这一改,是自己承认自己造假。

4、既然你们襄阳伪隆中宣称是诸葛亮躬耕地,那你们敢把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刻在石头上,立于大门口吗??你们敢吗?你们敢吗?你们敢吗?

5、被历史、考古、理性分析打脸后,湖北襄樊选择对抗历史事实,选择否定自己(如襄阳郡)、选择篡改历史(如删除《资治通鉴—汉记六》“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中的“襄阳”)、选择盗窃历史。

6、现在不支持襄阳伪隆中的网友都会受到攻击。甚至连诸葛亮本人也被攻击,因为他在《出师表》里说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一句话,让湖北襄樊砖家恨的咬牙切齿,一直想把“南阳”篡改为“襄阳”。




此问题问得好啊!道出了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汉代归荆州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划归襄阳。汉代的荆州治所在襄阳,荆州归刘表管辖。现在的南阳市即是汉代的宛城(汉代南阳郡治所),古今地名对比一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顺便再重复交代一下隆中的历史和名家注释题词图片(比如国家领导人和历史地理学家,文化巨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教授也明确指出具体位置,供大家欣赏欣赏,具体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明辨。

1990年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为了不想让南阳民间对这样的争论再继续下去,欣然题词,大意是“诸葛亮躬耕地于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的襄阳城西二十公里”,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发表在《文汇报》。南阳民间人士提出不同意见,谭其骧致信《南阳日报》主编、文化权威,南阳市著名作家周熠,说旅游和历史研究不同,要尊重历史真相,南阳现在有元明清古迹,可以发展武侯祠纪念地。目前为止周熠和南阳方面没有回应,即是对正确主流躬耕地注释的隆中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襄阳   汉水   宜城   汉江   邓县   卧龙   荆州   襄樊   南阳   草庐   出师表   湖北   东汉   汉代   眼皮底下   三国时期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