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形势所逼+性格使然,罗艺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


李世民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627年,39岁的罗艺被枭首示众,为了永绝后患,李世民又将他的妻妾儿女及弟弟全部斩杀。


《隋唐演义》等小说中,罗艺是隋朝战功赫赫的开国名将、不二忠臣。他出身贫寒但胆略过人,在一次街头卖艺时,罗艺意外被隐居的姜员外看中。


姜员外不仅悉心传授给他“姜家枪法”,还把爱女许配给了他。胸怀大志的罗艺在有了长子罗松后,毅然告别妻儿、投军从戎。


凭着“姜家枪法”,罗艺攻必克、战必取,很快打出了名声,南陈太宰秦旭爱才,便也将爱女许配给了罗艺,一年后,罗艺有了二儿子罗成


后来,在与李唐名将苏定方交战时,罗艺不幸被对方射中了后肩,最后病重而亡。


演义中的罗艺充满了正义,可在历史上,真实的罗艺形象与之截然不同,他不仅出身高贵,而且还是一个性格暴虐、反复无常的“叛将”。




一、真实的罗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毫不夸张地说,《隋唐演义》等小说中的“罗艺”与史书上记载的“罗艺”,除了名字一样,其他毫无共同之处。


1、出身将门、骁勇善战


罗艺,本名子延,字彦超,公元588年出生于京兆郡云阳县的一个将门之家。他的父亲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


俗话说“将门无虎子”,在父亲的教导下,罗艺从小精通骑射、爱好排兵布阵,尤其擅长使槊(shuò)。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罗艺因多次参与平叛,被隋炀帝提拔为正四品虎贲郎将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杀于江都,各地将领顿时群龙无首、纷纷起义,罗艺也趁势拥兵自立,占据幽、营二州,自称“幽州总管”。


手握重兵的罗艺,很快成了各派势力竞相拉拢的对象,魏国公宇文化及、已自立为帝的义军首领窦建德高开道等人都向罗艺伸出了橄榄枝。




2、审时度势,投降李渊


在仔细分析了天下大势后,罗艺毫不手软地斩了宇文化及的使者,并断绝了与窦建德、高开道的联系。


面对部下的质疑,罗艺解释道:

窦建德与高开道只是盗贼一样的人物,别看他们一时势大,将来必定会被他人所灭。各派义军中,唯有唐国公李渊坐拥关中,将来会成大事。”


就这样,公元620年,32岁的罗艺奉表归顺李渊,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归顺,李渊仍大喜过望,当即册封罗艺为“燕王”,并特赐国姓“李”,从此,罗艺改名“李艺”,成了唐朝的一名重镇长官。


随着唐军的节节胜利,罗艺一改过去隔岸观火的态度,开始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621年,窦建德救援王世充兵败被俘,被李世民斩杀于长安,不久他的部将刘黑闼为复仇,再次聚兵起义,见刘黑闼日益壮大,李渊心急如焚,只好派秦王李世民、幽州总管罗艺共同出兵、讨伐刘黑闼。


没想到,这件事却为罗艺日后的降而复叛埋下了祸根。


当时,李世民从长安出发,罗艺从幽州出发,眼看两军渐成夹击之势,刘黑闼开始了猛烈反攻。


徐河一战,罗艺大破刘黑闼的弟弟刘什善,“俘斩八千人”。可另一边,李世民却连遭败绩,差点被刘黑闼生擒。


痛定思痛后,李世民决定改变作战策略,他一面坚守不战,一面派骑兵截断了刘黑闼的粮道。


等到刘黑闼军中粮尽,李世民才命罗艺引军出战,然后诈败走洺水,刘黑闼果然上当,当叛军走到洺水中间,李世民又突然命人挖开上游堤坝,叛军顿时乱作一团,阵亡、淹死者多达万余人。


刘黑闼见大势已去,只得仓皇率残余的一百多部众逃往突厥。


洺水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十分高兴,可罗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在罗艺看来,李世民为了“抢功”,故意派他的幽州军精锐引诱刘黑闼渡河,以致放水时,幽州军逃避不及,几乎全军覆没,罗艺自此对李世民深恨不已。




3、转变立场、效忠太子


公元622年,刘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卷土重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夺回了大部分的河北失地。


当时,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正为了夺权闹得不可开交,在太子洗马魏征的建议下,李建成主动请缨,希望带兵歼灭刘黑闼。李渊欣然应允,仍命罗艺出兵协助。


到达河北后,李建成一改李世民的雷霆手段,主动屈尊纡贵,结交当地的军官豪强,最终,李建成用“收买人心”的方式,在永济渠全歼刘黑闼,从此,河北大定。


罗艺深为折服,当即改变立场,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小迷弟”。


不久,罗艺在李建成的推荐下,正式入朝为官,升任“左翊卫大将军”。后来,为了防范突厥南下,罗艺又领天节兵,被调任泾州刺史


就在罗艺还做着“天子近臣”的美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4、举兵反唐、下场凄惨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3个月后,唐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称帝后,为了安抚人心和拉拢人才,他不仅对太子旧党既往不咎,还赏给了他们高官厚禄,像太子洗马魏征就被提拔为“尚书左丞”,罗艺也被提拔为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然而,当封赏的诏书到达泾州,罗艺却惊惧不已,他认为李世民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横竖是个死,不如铤而走险搏一把。


于是,在经过1个多月的思想斗争后,公元627年正月十七日,罗艺谎称奉了皇帝密诏,要率军入朝,正式开始起兵造反。


“贞观元年正月辛丑,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资治通鉴》


泾州官兵深信不疑,遂跟着罗艺南下,豳州别驾赵慈皓统军杨岌率军出迎,却不想被罗艺趁势抢占了豳州。


罗艺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大发雷霆,立即昭告天下:剥夺罗艺的燕王爵位和赐姓,恢复他的本姓“罗”,并削去他所有的官职和封邑。


同时,李世民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豳州道行军总管,命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共同率军讨伐罗艺。




让人没有意料到的是,朝廷的大军还没到,罗艺的后院已经起火了。


赵慈皓被捕入狱后,在城外驻扎的统军杨岌意识到事态严重,马上率本部兵马进攻豳州,结果罗艺溃不成军,扔下妻妾儿女,只率百余人逃出了豳州城,准备投降突厥。


在逃到宁州乌氏驿这个地方时,愿意跟随罗艺西逃的人越来越少,罗艺心中烦闷不已,经常打骂手下人出气,结果,反被手下所杀,为了将功补过,他们将罗艺的首级献给了朝廷。


之后,罗艺被悬首示众,他的妻妾儿女和弟弟罗寿也全被斩杀。


“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旧唐书》




二、李世民登基后,罗艺为什么举兵造反?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罗艺造反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1、罗艺与李世民有过节


罗艺与李世民的过节,主要来源于两件事:一件是剿灭刘黑闼时的“洺水大捷”,这个咱们上文讲过,一件是罗艺曾殴打过李世民的部下。


在彻底剿灭刘黑闼之后,罗艺就成了坚定的“太子党”,所以,他时常不把李世民的命令放在眼里。


一天,李世民手下的一个将领张士贵,到罗艺营中传达天策府的军令,但罗艺故意拖延,直到两个时辰后才慢吞吞地出来接见,张士贵心生不满,罗艺见状,当即命人打了张士贵四十大板。


得知此事后,李世民大为震怒,于是到李渊处,告了罗艺一状。罗艺因此被关进大牢,直到半年后,才被李建成救出牢狱,调往泾州。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旧唐书》


这件事之后,罗艺与李世民结下的梁子更深了。


玄武门之变后,罗艺每每想起此事,都会惴惴不安,他生怕李世民借机报复。


所以,在接到朝廷的封赏诏书后,罗艺的第一反应不是谢恩,而是“自己的死期到了”,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罗艺选择铤而走险、起兵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作为太子旧党,为什么魏征、薛万彻等人能欣然接受李世民的恩赏,罗艺却做不到呢?


这就得提到他的性格问题了。




2、罗艺心胸狭隘、反复无常


史书记载罗艺的性格是“艺性桀黠,刚愎不仁”,也就是说,罗艺为人,不仅凶暴狡黠,而且刚愎自用、麻木不仁。


公元612年,隋炀帝准备发兵攻打高句丽,罗艺奉命驻防新昌(今河北迁安),归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管辖。


李景虽然不是名将,但他的家世很厉害,他出身于陇西李氏,若论起来,李渊还得称他一声“族叔”,由于背景雄厚、又对朝廷忠贞不二,所以,很得隋炀帝的喜爱和重用。


年轻气盛的罗艺,自认为英勇盖世,对李景很不服气,多次公然违抗他的命令,作为顶头上司,李景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所以,二人你来我往,关系经常闹得不可开交。


后来,为了泄愤,罗艺竟伪造证据,诬告李景谋反,幸而隋炀帝识破了罗艺的险恶用心,这才保住了李景一命。


由此可见,罗艺睚眦必报,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所以,在面对李世民的封赏时,他才会“以已度人”,将别人的好意误认为是“催命符”。




3、罗艺受妻子孟氏的蛊惑

俗话说:家有贤妻,夫无横祸。家有恶妇,夫祸不远。


罗艺就是一个“家无贤妻”的典型例子。


《旧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唐高祖武德年间,京城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曹州女子李氏


听闻她看相很准,罗艺的妻子孟氏就经常找她看相,一天,李氏突然神秘地对孟氏说:“妃骨相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


孟氏高兴坏了:“母仪天下”不就是能当皇后吗?难道说……


当天晚上,孟氏就把李氏请到家中,为罗艺看相,没想到,在见到罗艺后,李氏突然伏地叩拜,口中念念有词道:“王贵色发矣,十日间当升大位。”


就是说,罗艺脸上已经有了王气,不出意外的话,10天之内必能登基称帝!


罗艺对此半信半疑,但架不住妻子孟氏的软磨硬泡,于是,不久之后,自以为“天命在我”的罗艺决定起兵造反。




4、李世民的打压和猜忌


这应该是罗艺造反最重要的一条原因。


唐朝开国之初,为了争取各路势力的支持,李渊大封宗室和异姓王,并且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力,这些诸侯王不仅拥有行政权,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当时,朝廷的军队管理机构,除中央上的“十二卫”之外,地方上还有“十二军”,“十二卫”主要管理从全国招募的府兵,“十二军”则主要管理关中官兵及归降的各派武装。


李世民登基后,摆在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收缴兵权,特别是对成分复杂的“十二军”。


为此,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将中央上的“十二卫”全部换成自己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之后,李世民“以秦府护军秦叔宝为左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


之前,”左武卫大将军“一职一直由罗艺担任,现在换成了秦叔宝,很明显,李世民对罗艺并不信任。


第二件事:撤销关中十二军。


在玄武门之变前,罗艺的职务是“左武卫大将军”,同时,以本官领关中十二军之一的天节军,镇守泾州。


这时的罗艺,手握兵权、统领数万精兵、身兼数职,在地方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自在。


但等到李世民即位后,罗艺手中的实权被一点点剥夺,为了安慰罗艺,李世民给他加了一个荣誉头衔——“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职虽然高居从一品,却是个散官,无具体职事。


年仅39岁的罗艺,心中的落差和苦闷可想而知,作为太子旧臣,他无法像魏征、薛万彻一样,重获李世民的信任,因为他们手里没兵权。


在关中诸军中,李世民之所以先拿罗艺“开刀”,就是想测试一下罗艺是否真心归顺,如果罗艺愿意放弃兵权、回到朝中任职,以李世民的为人和度量来看,罗艺很有可能会得到善终,但罗艺始终怀有异心,他既不相信李世民,李世民也不相信他,在互相猜忌中,罗艺的结局就这样被改写了。



综上所述,罗艺之所以会起兵造反,一方面是因为罗艺与李世民的恩怨由来已久,罗艺心胸狭隘,一直无法释怀,总担心李世民会趁机报复自己;

另一方面是因为李世民夺了罗艺的兵权、触动了他的个人利益,以致于在妻子的煽风点火下,罗艺毅然铤而走险,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因为李世民的度量再大,也容不下罗艺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更何况两人还有仇。


罗艺本名子延,字彦超,京兆郡云阳县(今陕西泾阳)人,他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其父罗荣在隋朝的时候担任左监门将军,是正四品的大官。

罗艺从小学习武艺,特别善于骑射,对兵法也颇有研究,因此得到朝廷赏识,进入到军中效力,在隋炀帝时期立了不少功劳,官至虎贲郎将。

不过,罗艺此人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出兵一百多万,民夫二百余万攻打高句丽,命令罗艺督军北平郡治新昌县,受大将军李景节制。

李景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参与了隋灭陈之战,平定了尉迟迥之乱,还在攻打突厥和吐谷浑的战役中居功至伟,当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平寇县公,深受隋炀帝信任。

隋炀帝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李景被任命为马军总管,担负着重要职责。但罗艺却很看不起李景,常常故意找茬羞辱李景,但每次都未能得逞,还被李景反过来折辱,罗艺因此怀恨在心。


后来,罗艺见李景因为功劳巨大而被隋炀帝封赏,自己则什么也没捞到,十分嫉妒,便四处找人诬告李景谋反,但也未能得逞,还隋炀帝所不喜。

隋朝末年,罗艺与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和晋文衍等人驻扎在涿郡。

当时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军阀也趁机割据自立,涿郡因为物阜民丰,兵器精良,粮仓充盈,多据财宝而成为叛军们争夺的对象。

面对各方势力的不断袭扰,赵十住、贺兰宜和晋文衍等人不能抵抗,唯有罗艺艺高人胆大,常常带着士兵出城作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从而积累了很大的威望,其手下将士也越来越多,达到数万之巨。

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彼时隋朝已经风雨飘摇,眼看就要亡国了,罗艺表面上是隋朝臣子,但实际上他也在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不过,涿郡不是罗艺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他想要干成什么事,就先得大权独揽,于是一个腹黑的计划就产生了。

罗艺找人在军中散播谣言,说赵十住即将作乱,要众人与他一起消灭赵十住等人,他还许诺事成之后奖赏士卒,开仓救济穷苦百姓。

罗艺这招十分有效,许多将士都表示愿意服从他。


不久之后,罗艺从驻扎地返回城内,赵十住等人前去迎接,罗艺趁机下令逮捕他们,自此获得了所有军权。

在掌握军权之后,罗艺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了,他自称幽州总管,统帅幽州和营州两地,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一方割据势力。

不过,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比罗艺强大的势力还有很多,比如河南的瓦岗起义军,河北的窦建德起义军,还有唐国公李渊的军队,都是罗艺惹不起的。

而对于各方割据势力来说,罗艺手下精兵强将众多,钱粮储备也很充沛,所以很多人都在不断拉拢他,但他都没有同意。

事实上,罗艺这个人眼光还是不错的,他之所以拒绝别人的拉拢,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势力大多都成不了气候,而且时机也不够成熟。

618年,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派人杀死,隋朝正式宣告灭亡。不久之后,李渊建立大唐并称帝,并很快就将关中地区掌握在手中。


罗艺在分析了天下大势之后,觉得大唐才是最有可能存活下来的,于是派人主动联络唐高祖李渊,表示愿意归降。

但罗艺十分狡猾,他虽然表示愿意归降唐朝,但并没有答应马上就投降,而是继续占据幽州和营州等地,不帮助也不反对任何一方势力,只是坐看天下局势的变化。

罗艺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他就是不想完全投靠唐朝,因为万一唐朝最后失败了,他就压错宝了;他也不想因为投靠唐朝而失去其他机会,所以才没有彻底归降。

武德二年,唐朝先后消灭了刘武周和宋金刚,与窦建德和王世充形成了三方格局之势。

这个时候,罗艺就再次对天下大势进行了评估,他得出的结论是,唐朝势力最大也最得人心,必能一统天下,于是他果断率部投靠李渊,被李渊封为燕王,赐姓李氏,改名为李艺,并进入李唐皇室宗正属籍。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在后来的日子里,罗艺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特别是在攻打刘黑闼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消灭了刘黑闼的弟弟刘十善及其八千余将士。


不过,在第一次征讨刘黑闼之后,唐朝内部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太子李建成担心弟弟秦王兼天策上将李世民功劳太大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在第二次征讨刘黑闼的时候主动请战,以此来阻止李世民继续立功。

当时的情况是,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最高,但李建成的势力也很大,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人最后必有一战,所以大臣们都各自选边站队了,罗艺当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不过,还没等罗艺做出选择,李建成就主动示好他了。

原来,在第二次攻打刘黑闼的时候,李建成被李渊任命为统帅,罗艺再次奉命出征,两人联手彻底消灭了刘黑闼,在洺州胜利会师。

趁着胜利的喜悦,李建成借机对罗艺进行拉拢,罗艺见李建成立下战功,位置肯定是稳固了,便投靠到李建成的阵营。

不久之后,李建成就上书李渊,请求封罗艺为左翊卫大将军,并让罗艺到长安觐见,李渊表示同意。


罗艺因为屡立战功,又找到了强大的靠山,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他目中无人,常常羞辱朝廷大臣,甚至连李世民的面子都不给。

有一次,李世民派使者去罗艺的军营中办事,但罗艺却无辜殴打使者,摆明了是不给李世民面子。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

历史上没有说李世民为何派人去罗艺军营,但极有可能是去拉拢他的,因为那时候李世民已经暗中开始积蓄力量,准备与李建成相对抗了。

说起来,李世民和罗艺还曾是同一战壕的兄弟,但他没想到罗艺会舍弃自己,转而投靠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因此与罗艺结了仇。

不久之后,李建成开始招兵买马,在长安周边招募了二千多骁勇之士,号为长林军;李建成又从罗艺那里要来了三百精锐骑兵,安置在东宫东面的各个坊市中,由他的亲信可志达统帅。

不料此事后来被人告发,但李渊只是将李建成骂了一顿,然后将可志达贬黜了事。


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知道罗艺是下定决心跟自己作对了,于是越发痛恨他。

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

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逐渐变得白热化的时候,突厥开始不断袭扰唐朝边境,李渊考虑到罗艺曾长期在边境地区作战,突厥人都知道他的威名,于是下令让他去泾州防守突厥军队,他也因此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时间来到武德九年,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杀死,不久后李渊就禅位给李世民了。

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冯立和薛万彻等人曾率领东宫和齐王府二千余亲军攻打玄武门,杀了不少李世民麾下的将士。

(冯立)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后来,薛万彻在攻打玄武门受阻之后,又准备带兵去攻打秦王府,要不是尉迟敬德及时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展示给薛万彻等人看,将他们全部吓跑了,李世民的家眷可就危险了。


在此过程中,罗艺的那三百骑兵可以说是表现相当不错的,战斗力爆表,差点就攻下了玄武门。

如果玄武门真的被攻下了,那么李世民等人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因此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对罗艺的仇恨就再次加深了。

不过,李世民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因为罗艺功劳很大,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如果贸然处置他,可能会引起诸将不满。

再者,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太多,李世民考虑到刚称帝需要收拢人心,所以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这样他就更不好对罗艺下手了。

因此,李世民并没有对罗艺怎么样,反而是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燕王爵位的食邑也增加一千二百户,以此来稳住他。

对于罗艺而言,他的想法可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是李建成的铁杆党羽,犯下了别的人都不及的罪过,又曾严重得罪过李世民,所以他非常担心李世民找他算账,一直都过得战战兢兢。

在经历了长久的精神折磨之后,罗艺最终决定,左右都是一个死,不如起兵造反,于是开始积极谋划。


贞观元年正月,也就是李世民当皇帝三个月之后,罗艺决定行动了,他宣称自己奉密诏进京,趁机占领了他曾经的老巢幽州。

老实讲,罗艺决定造反的决定肯定是没错的,因为他即使不造反,李世民也是迟早会收拾他的,与其这样不如搏一把大的。

李世民正愁找不到罗艺的茬,结果罗艺自己找上门来了,他在愤怒之余又很高兴,便派遣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领兵攻打罗艺。

不过,还没等朝廷大军赶到,罗艺军中内部就出现了问题。

原来,罗艺虽然攻下了幽州,但幽州治中赵慈皓等人只是假装投降罢了,在取得罗艺的信任之后,他便联合统军杨岌密谋平叛。

后来事情泄露,赵慈皓被罗艺给抓住了,但好在杨岌当时在城外驻扎,他得知城内动向之后,便率军攻打罗艺。


罗艺因为没有防备而被打得大败,最后丢下妻儿老小,只带着几百骑兵逃出城外,准备去投靠突厥。

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

这件事的关键人物是杨岌,他本是罗艺的手下干将,为何会反叛呢?

历史上对此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根据杨岌的墓志铭显示,他极有可能与罗艺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亦或是他被李世民派人给策反了,甚至不排除他就是李世民安插在罗艺身边卧底的可能性。

总之,由于杨岌的存在,朝廷大军还没到达幽州,罗艺就被打跑了。

罗艺带着手下一路往唐朝和突厥边境狂奔,但越往前走人越少,等他到达宁州的时候,手下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这个时候,几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干了一件大事,他们觉得继续跟随罗艺已经没什么大前途了,就找机会在一个驿站中合力杀死了罗艺,并将他的首级送到了长安,以此来获得李世民的宽恕。


李世民得到罗艺的首级之后,让人将其放在闹市中展示,并下令恢复罗艺的姓氏,还将她从李氏宗族名单中给剔除。

这还没完,李世民觉得不解气,还下令逮捕了罗艺担任利州都督的弟弟罗寿一家,押送到京城之后满门抄斩。

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艺弟寿,时为利州都督,缘坐伏诛。

所以说,别说李世民当皇帝之后不杀人,那是能不杀的尽量不杀,但像罗艺这样被他痛恨的人,李世民是绝对会杀的,就连他无辜的家人也不会放过。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本来是想立功的,结果只是去抓了罗艺的家人罢了,观光游览一番之后就回去了。

幽州治中赵慈皓后来也被放了出来,当上了刺史级别的高官,还成为李世民儿子李明的亲信近臣,其后代也都在朝廷担任官职,一家人算是因为他而飞黄腾达了。

至于说杨岌,他自从攻下幽州之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这就让我们更加怀疑他的真实身份了。


总结一下,罗艺之所以会造反,其实还在于他本人选边站队错误,站到了李世民的对立面并对李世民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再加上他性格上的反复无常,这才让他走上了反叛之路。

想罗艺这样的人,小聪明太多又喜欢投机,早在武德年间就不会李渊所喜欢,李渊是碍于他实力强劲才对其忍耐的,但李世民是要天下归心的,他怎么可能容得下罗艺呢?




罗艺就算不反,也会有人帮他反的,因为罗艺必须死。

相较罗艺,人们更熟悉他的儿子罗成,可惜罗成是演义小说虚构的人物,幸好罗艺的人生也足够精彩。

年少有为,割据一方

罗艺乃名门之后,其父亲罗荣,乃是隋朝的左监门将军。

因为家学渊源的原因,罗艺很早便在军中效力。

原本,他可以靠着家世平步青云,奈何罗艺却不屑于此,硬是凭借着勇猛作战屡立战功,做到了虎贲郎将。

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罗艺所驻守的涿郡也不安宁。

当时涿郡的形势很不乐观,外有盗贼四处横行,内有诸将不和。

罗艺是个有胆识之人,他明白隋朝注定灭亡,而此时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他靠着剿灭盗贼的功绩聚拢人心,又借机除掉了郡中与他不和的武将,借机自立。

接着他顺势拿下了幽、营二州,自称幽州总管,正式割据一方。


归附李唐,征战四方

罗艺自立后,很快便认清了一个现实:自己的势力太弱小了,在这乱世难以立足。

在他看来,与其战败被人吞并,不如找个靠山,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当时在罗艺附近有三股大势力,分别是王世充、窦建德以及李渊。

斟酌许久后,罗艺决定归附李唐。倒不是他觉得李渊一定比另外两人更厉害。主要还是李渊比较大度,愿意接受罗艺的条件。

那么罗艺提了什么条件呢?听调不听宣。

也就是说,他听从李唐的命令,为李唐作战,但是幽州的军政大权(尤其是军权)罗艺要握在手中。

罗艺这么做倒不能怪他,在那个乱世,他和李渊之间缺乏信任。他要防止自己被明升暗降然后咔嚓掉。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唐什么都没做,就壮大了势力,李渊还是很高兴的,于是封罗艺为燕王,让他继续驻守幽州。

前面说过,幽州周围有三大势力,现在罗艺归附了李唐,自然就和王世充还有窦建德处于敌对状态了。

王世充势力弱、人又不聪明,加上他隔三差五被人打,因此无暇顾及幽州。

而窦建德就不一样了,他地盘大,手下兵多将广,有意与李唐争天下。

而幽州就像窦建德家门口的一颗钉子,他必须拔除。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罗艺都在和窦建德作战。

公元620年,就在罗艺归附李唐后不久,窦建德便率军突袭幽州。

好在罗艺早有准备,反而打了窦建德一个措手不及,斩杀窦建德军1200人,窦建德军溃逃。

罗艺乘胜追击,当追至窦建德大营时,他发现自己中计了。

原来此前被击败的只是佯攻部队,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幽州守军给诱出城。

而窦建德计划中的决战地便是自家大营,此处远离城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幽州守军逃回城中。

此时,大量窦建德军在大营前严阵以待,罗艺看情况不对,掉头就跑,且退且战。

奈何窦建德有心算无心,罗艺最终大败而归,损失了5000人马。他只得率领残兵,靠城池打防守战。

在此期间,罗艺不断派人向李渊求救,可是李渊当时正忙着多线作战,无暇顾及幽州,罗艺只得自己想办法。

罗艺思来想去,只能向邻近的高开道求援。

这高开道,也算一路义军,不过其势力远不如罗艺,因而入不了周边那些大势力的法眼,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不过好在窦建德攻打幽州的部队也不算太多,如果高开道肯出兵,罗艺还是有一定胜算的。

高开道答应出兵,不过他有一个条件:罗艺要当中间人,介绍他归附李唐。

这种要求罗艺没有拒绝的理由。

高开道派出2000骑兵,趁着窦建德的注意力全被罗艺吸引的时候,突袭了他的后方,窦建德军瞬间大乱。

罗艺也趁此机会率军出城作战,在两军前后夹击之下,窦建德大败,只得撤军。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王世充撑不住了只得向窦建德求援,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窦建德亲率大军驰援。

然而正是这个决定要了他的命,李世民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设下埋伏消灭了窦建德的大军。

窦建德本人也被俘,他的地盘被李唐接收。

没有了窦建德,罗艺总算可以过一阵子安稳日子了,他打算给自己放个假。

结果,罗艺的假期刚开始便结束了。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起兵反唐,攻城掠地,一些对李唐不满的人纷纷响应。

李渊派遣李神通和罗艺一同讨伐刘黑闼,想要迅速平息这场叛乱。

然而刘黑闼的势力扩张的太快了,当李神通与罗艺的大军达到时,在兵力上已经处于劣势,于是二人大败而逃。

随着刘黑闼不断攻城掠地,其已经成为威胁李唐存亡的存在了。

于是李渊派遣大唐的战神李世民前往消灭刘黑闼,罗艺率幽州军协助作战。

为了快速高效的消灭刘黑闼的有生力量,李世民采取了水淹七军的战术,刘黑闼军被淹大半,剩下的人也无力抵抗唐军了,刘黑闼率领少数人逃脱。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不仅水淹刘黑闼的部队,还将罗艺的手下精锐冲走不少。

很明显,这是李唐对罗艺不放心,将他和刘黑闼一起算计了。

毕竟他听调不听宣,也许哪天就是第二个刘黑闼。

至于这么做是李世民的主意,还是李渊的想法,我们则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役,罗艺和李世民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介入争储,埋下祸端

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已经势同水火,双方你来我往,争斗得非常激烈。

此时,李建成最大的劣势在于,缺少军功,手下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

当李建成知道李世民与罗艺结下梁子后,敏锐地意识到罗艺此人可以拉拢。此时,李建成只缺少一个契机。

没过多久,刘黑闼便给李建成送契机来了。

公元622年,刘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起兵反唐。

而李建成则采纳魏征的建议,主动请缨来收这个军功。同时他申请让罗艺协助作战,李渊批准了。

在二人联手之下,刘黑闼再次大败,最终被俘斩首。

而在这一战中,李建成和罗艺也培养出了一些情谊。

李建成顺水推舟,邀请罗艺加入自己阵营。罗艺由于一直对李世民心存不满,于是欣然接受了李建成的提议。

按照他们约好的,罗艺请旨入朝为官,这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在幽州的利益,李渊自然允许,封其为左翊卫大将军。

进入朝廷中枢的罗艺,积极为李建成摇旗呐喊,一点都不掩饰他是李建成的人。

有一次,李世民派亲信前往罗艺军中,想请他赴宴,拉拢之意非常明显了。

结果罗艺一听对方是李世民的人,不管他是来干嘛的,直接将他一顿胖揍。这明显是在打李世民的脸。

至此,双方已经没有和解的可能。


太宗登基,罗艺反叛

在罗艺看来,无论李世民多么优秀,只要有自己帮助李建成,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都是稳稳的。

然而罗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世民竟然不按规矩出牌。

公元625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让李渊退位,正式登基称帝。

虽然李世民给罗艺加官进爵,好一番安抚,但是罗伊明白,李世民是容不下自己的。

公元626年,罗艺听说突厥人起兵攻唐,于是密谋趁机反唐,罗艺此举更多是为了自保。

当时,罗艺正领兵镇守泾州,他谎称有李世民的密令,要他速速入朝。就这样擅离职守,离开了泾州。

当他途经幽州的时候,顺势便将幽州给占下了。毕竟罗艺在幽州经营多年,底蕴深厚,想要控制幽州并不难。

他原本的计划是:以幽州为据点,联合突厥,谋求自立。

可惜,他的计划落空了。

李世民获知突厥南下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亲率大军到达边界,与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于是突厥收兵了。

这下子可坑死了罗艺,突厥不南下,他仅凭幽州一州之地,根本守不住了。不过既然已经反了,他也就没有回头路了。

李世民派遣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率军讨伐罗艺,而罗艺也在积极备战,希望能打退几波唐军,争取点谈判的筹码。

结果唐军还没到达,罗艺先收到消息:幽州治中(官名)赵慈皓联合统军杨岌,想要趁着朝廷大军未到,杀了自己抢夺功劳。

罗艺立即下令逮捕二人,赵慈皓被抓,杨岌仓促起兵攻打罗艺,结果罗艺竟然败了。

罗艺只得率领数百人,想要逃往突厥,最后被手下斩首,送到李唐换了军功。

一代猛将的人生就此落幕。


罗艺反叛的真相

罗艺造反,其实是李世民有意为之。就算罗艺不愿意反,李世民也会帮他反的。

原因很简单,罗艺与李世民之间有私怨,加上罗艺又手握重兵驻守在外,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个不确定因素,必须排除。

但是李世民不能先动手,因为他得位不正,很重视名声,做什么事情都要师出有名。

那么只能让罗艺自己先犯错了,最好是犯造反这样的大罪,这样李世民才好将罗艺的势力彻底清除,以绝后患。

而罗艺起兵的两点原因都疑点重重。

首先,李世民明明对罗艺贾谊安抚,为何罗艺还觉得不安,认为李世民要除掉自己呢?

当时,李世民派遣魏征安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那些人可都是真的安心了。

同样是安抚,为何罗艺的反应就不一样?这说明,李世民其实有向罗艺暗示:迟早收拾你。

李世民要给罗艺压力,逼反他。

其次,罗艺反唐前,曾经有个算命先生出现在他家附近,据说看相非常灵验。此人看了罗艺及其妻子的面相后,说罗艺有皇帝命,他妻子有皇后命。罗艺这才下决心反唐的。

这个人的出现就很诡异了,在当时,要说谁能当上皇帝,那排队也轮不到罗艺的。他身份不够,实力也不足。这人明显在睁眼说瞎话。

再考虑她出现的时机,早一点,李世民的皇位还没坐稳;晚一点,罗艺说不定真发展出一股力量。

因此,此人就是为了忽悠罗艺起兵而来。

而罗艺反唐,谁能得到好处呢?李世民。

所以,此人应该是李世民派来忽悠罗艺反叛的。

就算罗艺顶住了这波忽悠,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最后干脆有人告他谋反,总之罗艺就算不想反也要反。

这一切都是李世民布下的一个局。

总结

罗艺堪称一员猛将,他为李唐江山的稳固做出了不少贡献。如果没有他,也许窦建德和刘黑闼早就打过幽州了。

可惜他因为站错队,最后不得不起兵反唐。不仅落得身首异处,而且生前的荣耀也不复存在。

不过,当时的他,除了造反,还有其他选择吗?至少,他最后也算是战死沙场吧,这对于他这位老将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局了。




罗艺是冷面寒枪俏罗成的父亲,也是小孟尝秦叔宝的姑父。当然了,这是小说里的关系,事实上罗成是虚构的,秦叔宝跟罗艺也没亲戚关系。

不过罗艺这个人是千真万确存在的,隋朝的时候他就老牛掰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灰头土脸地回来了,把罗艺留在那地方受冻。

等到隋炀帝嗝儿屁以后,罗艺纵观天下大势,是时候分一杯羹了,只不过这杯羹是加冰块的那种,于是他就占了幽州、营州自立,号称幽州总管,可不是什么大漠银枪。

没有大漠银枪,也没有幽云十八骑,罗艺靠什么在隋唐乱世中屹立不倒的呢?那就是眼光准。这哥们看了看局势,好像只有李渊有点成气候的样子,于是就率先投靠了唐朝。

好歹也是唐朝开国元勋,又是独霸一方的诸侯,小日子本来应该过得不错,可他为什么会走上谋反的道路呢?还不是被李老二给逼的么!


罗艺和李世民的关系本来就不咋地。

罗艺很会站队,在天下诸侯都自立的时候,他选择站队李渊,从而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元勋。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的时候,他又站队李建成,毕竟是太子,名正言顺得多。可惜这一次他亏大发了。

早在刘黑闼与突厥人勾结的时候,罗艺就跟李世民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早先王世充和窦建德都被李世民给击败了,窦建德手下的刘黑闼便自立为王。

罗艺,字子延,本襄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旧唐书》

刘黑闼打算借助突厥的人马来对付李渊,毕竟李渊也是靠突厥人起家的。可是刘黑闼和突厥之间,始终夹着个罗艺。


不管刘黑闼怎么威逼利诱,罗艺就是不买账。罗艺心想,这个蠢东西实力还没我强大,居然要做我的老大?痴心妄想。

结果李渊就派李世民和罗艺一同围剿刘黑闼。李世民鸡贼啊,他想要借助这次机会,不仅击败刘黑闼,也要削弱这位封疆大吏罗艺的实力。

结果在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开闸放水,淹死了刘黑闼的大量人马,可是与此同时,罗艺的精锐部队也被大水给冲垮了。

罗艺气不打一处来,李世民也懒得跟他解释。明摆着就是要削弱你,你能把我咋地?这个李老二心太狠了。因此罗艺跟李世民关系很不好。


罗艺是李建成的死党。

李建成作为太子,眼巴巴地看着二弟一天天做大,这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可是没办法啊,李世民太会打仗了,这唐朝的江山,有一半就是人家打下来的,你还想要他怎样?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在刘黑闼再次进攻的时候,李建成主动请缨,在魏征的建议下,成为了这次征讨刘黑闼的主帅。

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旧唐书》

当然了,这次依旧还是有罗艺在旁协助。李建成本来就没什么实力,所以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他在遇到罗艺以后,立刻放下身段,各种曲意逢迎。


罗艺发现这个太子实在是太好了,比秦王李老二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于是罗艺就跟李建成成为了好朋友。

得到罗艺的支持,那李建成手里也算是多了一些政治筹码了。一直等到李建成和李世民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罗艺主动申请入京。

他入京的目的很显然,那就是要表明态度,自己是支持李建成的。李建成得到了罗艺的支持,暂时压住了二弟李世民。

但是好景不长啊,罗艺毕竟是封疆大吏,总有离开的一天。罗艺走后不久,李世民这边又派人前来拉拢罗艺。

罗艺是铁了心押宝李建成了,所以胖揍了李世民的使者一顿,还故意把这件事泄露了出去,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咱罗艺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吃了这次瘪,李世民和罗艺之间,算是彻底结仇了。前仇旧恨加在一起,罗艺表示自己好尴尬啊。


李世民登基后给罗艺加官进爵,可是罗艺心惊胆战。

谁也想不到,李世民会不按套路出牌,他居然一口气宰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还把他们的儿子都给宰掉了。甚至连李元吉的媳妇儿都被他给抢了。

这种骚操作,也就李老二能干得出来了。随后他就逼着李渊把权力交了出来,成为了唐太宗。这也为后来唐朝皇室的内乱开了一个骚操作的头。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因追兵,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旧唐书》

罗艺万万没想到会这样,纳尼?我支持的李建成就这么被你咔嚓了?李世民登基以后,不光没有责罚罗艺,反而加加封他开府仪同三司。

呆子都知道,这是李世民的缓兵之计。既然事已至此,罗艺最终只能选择反叛李世民。要不就是温水煮青蛙,总有一天拿你下饭吃。

可是小小的罗艺,哪里是李世民的对手呢?两三下罗艺就被打了个狗吃屎,无奈之下选择抛妻弃子逃往突厥。结果半路上就被手下人把脑袋割了送到李世民那儿当球踢了。

怪只怪李建成布局太慢,他结交罗艺这种外地的诸侯,本身没什么错。可是在朝廷内部他却笼络不了多少人,这才导致了自己的败局,而罗艺算是他们兄弟相争下的牺牲品了。


总结:从法理上说,罗艺造反没什么过错。

罗艺始终都是李建成那一帮的人,李世民杀掉了李建成,自然不会放过罗艺。因为罗艺从始至终都在跟李世民对着干。而且罗艺不像魏征是两袖清风翻不起什么大浪,他手握兵权,割据幽州,早晚会出事。

因此就算罗艺不造反,李世民也会想办法收拾罗艺。而且罗艺这么做,无可厚非,不仅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声讨李世民的暴虐行为。

可惜的是,李世民毕竟是最大的赢家。所以罗艺不管怎么尽忠表现,在史书上都成了一个跳梁小丑。唐太宗的光环太耀眼,罗艺这种角色在他的人生轨迹里,根本就不入流。

参考资料:《旧唐书》




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大将罗艺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敢仓促的举兵反叛,其实是属于被逼无奈,因为罗艺反与不反他都得死,李世民登基后就注定他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只有拼死一搏。

罗艺趁乱世割据一方,为人凶残狡猾

如果看过《隋唐演义》以及隋唐系列评书的人都知道罗艺是书中的老英雄,历经北齐和隋唐三个时代,为人正直,还是主人公秦琼的亲姑父,罗成之父。后来在参与平定河北刘黑闼叛乱时被刘黑闼手下的大将苏定方所杀害,苏定方在书中连续杀害罗艺和罗成父子被定成了大反派。

实际历史上的罗艺和苏定方完全是被文学作品颠倒黑白了,历史上的罗艺根本就不是什么为人正直的老英雄,甚至可以称其为狡猾残暴,而且他的年龄也并不大,按照史书记载罗艺的年纪和李建成差不多大,被杀的时候仅三十九岁。而苏定方则是唐初一代名将,军事才能极高,人品也非常正直,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罗成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罗艺自然也没有他这个儿子,历史上的罗艺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

罗艺自成年之后就投身军旅,他为人刚愎自负,凶狠残暴,唯利是图,从不讲仁义,但是作战却十分骁勇,因此得到隋炀帝杨广的赏识。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命罗艺屯兵北平郡(现今河北省迁安)以为策应,罗艺也由此开始独立统军一方。

隋炀帝的暴政也导致了隋朝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各地起义军四起,朝廷毫无号召力,华夏大地也陷入了军阀割据状态。

在这种大局势下,罗艺对隋炀帝自然谈不上忠心可言,于是罗艺趁机利用手中兵权诛杀了幽州地区不服从自己的官吏,然后趁机自立为王,自称幽州总管,割据了现今部分华北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的幽州和营州。

罗艺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很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割据之后,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也成为了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

罗艺对于各方势力的拉拢也很清楚,他也很明白自身的实力和处境,他知道自己虽然割据了幽州和营州,但实际上他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争夺天下,因此罗艺考虑着与其被人吞并,不如主动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因此罗艺开始考虑投降一个实力雄厚的势力,当时罗艺周围实力最强的的三大势力就是割据河北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割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以及占据长安的关陇贵族领袖唐高祖李渊。

最终在经过一番权衡分析之后,罗艺决定向唐高祖李渊献表称臣投降,罗艺投降唐朝之后就被唐高祖赐姓为李,从此改名李艺,同时为了拉拢安抚他,唐高祖特晋封罗艺为燕王兼幽州大都督,并且听调不听宣,可以继续统领本部兵马替唐朝镇守幽、营二州。

唐高祖对罗艺的待遇完全是高度自治的待遇,这也就是说幽州和营州依旧是罗艺说了算,只是名义上归顺唐朝而已。

不过从罗艺能审时度势主动投降唐朝,也说明了他为人头脑比较清醒,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争夺天下,于是果断把自己卖了一个好价钱了,不仅找到了唐朝这棵大树乘凉,还把自己割据幽、营二州的目的实现了,让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这也说明了罗艺为人非常的狡猾,在各方势力中左右逢源,然后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罗艺与李世民结仇,最终卷入了皇位之争

罗艺投降唐朝之后自然与周围的王世充和窦建德形成了敌对关系,王世充还好说,他虽然侥幸打败了瓦岗军领袖李密,但是他打败李密后,内部人心不稳,他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办法想着去吞并幽州。

而窦建德则不同,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出身低微,为人宽厚,深悉民间疾苦,在河北深得人心。因此窦建德是有实力也有心要与唐朝争夺天下的雄主,此前窦建德曾多次拉拢招降罗艺被其所拒,结果罗艺投降了唐朝,窦建德本身就垂涎于幽州的地盘,罗艺自然就成为窦建德死敌。

此后罗艺作为唐朝在河北的重要力量,成为唐朝抵御和压制窦建德的主力,窦建德对于罗艺也是欲除之而后快,因此窦建德与罗艺在河北打的是不亦乐乎,罗艺也有效地牵制了窦建德,使得唐朝可以全力收拾割据山西的军阀刘武周。

窦建德也决定利用唐朝无暇顾及幽州之际,准备倾全力进攻罗艺拿下幽州,窦建德是有备而来,因此罗艺很快抵御不住窦建德的攻势,向唐朝政府求救,唐朝又忙于对付刘武周抽不出兵力来支援罗艺,只能在精神上给罗艺加油,因此罗艺只能被迫向割据渔阳(现今天津蓟县)的军阀高开道求助。

高开道也是盘踞河北的军阀,只不过势力远不如窦建德而已,高开道看到罗艺求救也答应了救援,但是开出的前提条件就是罗艺要帮助自己向唐朝请降,这种条件罗艺当然满口答应下来,于是高开道率两千精锐骑兵驰援罗艺,窦建德看到高开道前来支援,以为二人合兵一处,就只得退兵了。

高开道也是个狡猾凶猛之人,不要以为他真的想向唐朝投降,他只是借机想吞并掉罗艺的幽州地盘,窦建德退兵后,罗艺感激高开道救援之恩,请他入城设宴款待,高开道故意带了五百骁骑进城,就是想在宴席上干掉罗艺,吞并他的地盘和军队。

罗艺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自然对高开道倍加提防,因此高开道在宴会上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高开道也就明白罗艺对自己提防很严密,所以也只得作罢了吞并罗艺的打算。两个狡猾凶猛之人对决,最后还是罗艺更胜一筹,吓退了高开道。

幽州地区的局势也就因为窦建德、罗艺、高开道三人各怀异心而暂且形成了僵持的局面,这也给了唐朝喘息之机,很快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灭掉了刘武周,在刘武周被平定后,唐朝也开始准备着手收拾洛阳的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出征攻打割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李世民很快就把王世充压制的只能困守洛阳,因此王世充被迫只能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考虑到王世充如果被灭,唐朝下一个就要收拾他自己了,于是窦建德亲率大军驰援洛阳。

李世民对于窦建德支援洛阳从容不惧,他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在虎牢关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全歼了窦建德大军,窦建德被李世民俘虏,随后李世民以俘虏窦建德迫降了王世充,至此盘踞河南的王世充和盘踞河北的窦建德都被李世民攻灭,虎牢关之战也是唐朝统一天下的至关重要一战,一举歼灭了两大强势军阀。

窦建德被李世民俘虏之后,罗艺也就压力大减,正当罗艺以为自己在幽州再无压力时,很快他的压力就来了。窦建德被俘虏到长安之后,由于他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深得民心,因此唐高祖对他很不放心,于是窦建德到长安后就被斩杀。

窦建德被杀使得他的旧部都十分担心,怕受到唐朝的清算,于是窦建德的知己好友刘黑闼继续扛起了窦建德的起义大旗,号召窦建德旧部起义反抗唐朝,很快刘黑闼就再度割据并恢复了原来窦建德占据的地盘。

刘黑闼起义还带动了另外一个人,这就是通过罗艺帮助投降唐朝的高开道,当初高开道投降之后,唐高祖特意赐他姓氏为李,并册封他为北平郡王,但是高开道并不忠于唐朝,刘黑闼起义迅猛顺利激发了高开道的野心,高开道认为唐朝很可能抵御不住刘黑闼,于是高开道反唐,主动与刘黑闼联合起来。

高开道与刘黑闼联合起来,压力最大的莫过于罗艺,他同时要面对两股势力,唐高祖先是派堂弟淮安王李神通与罗艺合兵一处讨伐刘黑闼,结果刘黑闼在得到高开道的帮助,很快就击溃了李神通和罗艺。

李神通和罗艺大败而逃,此刻刘黑闼已经在河北所向披靡了,刘黑闼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唐朝的生死存亡,因此唐高祖只得再度派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

李世民前来平定刘黑闼,罗艺则率本部兵马协助李世民,而李世民故意拿罗艺的军队当炮灰去吸引刘黑闼的火力,结果导致罗艺的军队损失惨重,其实李世民也是借此削弱罗艺的军事实力,当然,这是唐高祖授意还是李世民自己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在平定刘黑闼战斗中罗艺成了李世民的炮灰,损失惨重,罗艺为此对李世民十分不满,两人因此也结下了仇怨。

李世民后来在洺水之战中效仿三国时期关云长水淹七军,开掘洺水淹了刘黑闼的起义军,洺水之战中刘黑闼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仅他本人率少数精锐部队侥幸逃脱。

李世民击退刘黑闼之后,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却急坏了,李建成的能力与李世民差不多,但是作为太子却缺少军功,而李世民正是因为军功太高才威胁到了他的太子之位,唐高祖心中是比较偏向李建成的,最开始本不想让李世民再统军出战,但是奈何刘黑闼太能打,李神通加罗艺都不够打的,因此无奈之下唐高祖才派出李世民来平定刘黑闼。

李世民很快击溃了刘黑闼,军功更高,威望更隆,李建成十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因此他开始拉拢手握兵权的重将,与李世民产生矛盾的罗艺就成了李建成主要拉拢的对象。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向突厥求助得到了帮助,再度卷土重来,这回李建成可不敢再让弟弟李世民出战了,于是他主动向唐高祖请缨出战,并让罗艺当自己的副手一同出战,这一要求得到了唐高祖批准,于是李建成和罗艺就联手二次平叛刘黑闼。

刘黑闼虽然卷土重来,但他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李世民打得全军覆没,他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因此李建成和罗艺没费太大力气就击溃了他,刘黑闼逃亡途中被自己的部下饶州刺史诸葛德威设计擒拿,交给了李建成后被斩杀。

配合刘黑闼的高开道也被自己的部下张金树诛杀,张金树向唐朝投降。而罗艺也在两次平定刘黑闼的大战中把自己的老本都打光了,他彻底成了光杆司令,况且河北地区基本都被平定纳入唐朝版图,唐高祖根本不可能让罗艺继续在幽州听调不听宣,因此罗艺当时所处的局势也十分尴尬。

此刻通过联手平定刘黑闼,加上之前的拉拢,罗艺对李建成产生比较大的好感,而且李建成毕竟当时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罗艺自然想讨好他,抱紧他这个大腿,于是罗艺投奔到了李建成的阵营。

于是罗艺主动请求入朝当官,唐高祖对于罗艺的表现十分满意高兴,罗艺进长安后,唐高祖亲自设宴款待他,并册封罗艺为左翊卫大将军,至此罗艺成为了唐高祖面前的功臣和大红人。

有了唐高祖的认可,再加上又与太子李建成结成政治党羽,罗艺自以为功高位重,于是开始目中无人,尤其对李世民极为憎恨,罗艺敌视李世民一是为了帮助李建成,二则是难解当年李世民把他的家底打光之怒气。

不过李世民对罗艺还是想拉拢的,但是罗艺却十分打李世民的脸,李世民曾派心腹之人到罗艺的军营去拉拢他,结果罗艺不仅不接受拉拢,还把李世民派来的人揍了一顿,这完全就是打了李世民的脸面,因此二人怨仇越结越深。

罗艺本以为有自己帮助李建成,再加上他窥探出唐高祖意图也是倾向于李建成,因此他以为李建成将来登基十拿九稳,谁能想到李世民却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先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在政变中李世民诛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并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由此李世民登上皇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玄武门政变时,此前突厥犯边,罗艺素有威名,为突厥人所忌惮,因此唐高祖李渊任命他为天节军统制、泾州刺史(现今甘肃泾川)防御突厥人。

李世民继位之后为了展现大度,他特意对罗艺进行了安抚,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并实封他一千两百户,这已经算是很高的待遇了,但是罗艺还是担心李世民容不下自己,而巫婆李氏则坚定了罗艺反叛的决心。

巫婆李氏是罗艺的妻子孟氏找来看面相的神棍,李氏却对孟氏说其有国母之命,又给罗艺看相,称罗艺有帝王之相。就这么被神棍一忽悠,罗艺就坚定了要造反的决心。

后来罗艺对外假称奉李世民密旨入朝,在途中占据了豳州(现今陕西咸阳彬县)打起了反唐大旗。李世民听闻罗艺反叛后,很从容的命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军平叛。结果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的大军还没赶到,罗艺的部下赵慈皓和杨岌就想反叛他,将他抓住交给唐军。

罗艺事先得到消息,于是先派人抓了赵慈皓,但是杨岌却逃跑了,匆忙之中杨岌起兵攻打罗艺,结果居然打赢了,罗艺被击溃,只身率几名部下逃亡突厥,在逃亡的路上,罗艺被部下所杀,首级传送长安,李世民下诏褫夺罗艺赐姓,并将罗艺满门诛杀。

罗艺为何非要起兵反叛?

其实罗艺起兵反叛很可能是李世民设下的局,要知道罗艺当时的嫡系部队已经基本都被打光了,他是仓促无奈之下才起兵反叛。

主要是因为罗艺与李世民结怨很深,他还在外掌控兵权,这让李世民如何安心。因此李世民在继位后虽然表面上对罗艺进行了安抚,还把他加官进爵,但实际上李世民并未表现出或者对罗艺做出既往不咎的承诺,因此这也让罗艺十分不安。

李世民为何不给或者表现出对罗艺这种既往不咎的态势或者语言,很可能李世民压根就没想好好安抚他,否则他不会不给罗艺一个既往不咎的保证。

甚至李世民内心都盼着罗艺反叛,好给自己一个光明正大诛杀他的借口,否则自己会落得一个杀害功臣的恶名。

至于那个女神棍李氏是不是被某些人授意去忽悠罗艺反叛则更加可疑了,罗艺也是被她忽悠完之后,才决心反叛的。

总之罗艺反叛让李世民给了诛杀他的借口和理由,罗艺反叛在先,李世民则以反叛之罪堂而皇之地杀掉罗艺,这不更解气,只不过罗艺万万买想到自己根本没来得及抵抗就覆灭了。

写在最后

因此罗艺举兵反叛很可能是个局,是李世民为了不背上诛杀开国功臣的恶名而设下的局。即便罗艺没有反叛,未来他也难逃李世民的政治清算。

罗艺是唐初的猛将,唐朝统一天下之战也多亏了他在幽州牵制各方势力才得以进行。只不过罗艺在最后却因为政治选边上站错了队伍被诛杀了,而李世民玩的手段可能很巧妙,也没有背负上诛杀功臣的恶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长孙   秦王   幽州   隋朝   兵权   突厥   长安   作战   河北   大将军   朝廷   唐朝   太子   手下   势力   财经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