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说到唐朝,人们肯定会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千古明君。李世民原本是李渊的次子,本来他是与皇位无关的,都知道他是发动宣武门之变,杀害了太子李建成,与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对李渊进行逼宫,而坐上皇位的。

李渊能够建立唐朝,李世民跟他的部将功劳最大。功劳已经盖过了太子李建成。因此太子心怀不满,多次加害与李世民。李世民本人并非电视里演的那样十分的仁慈,他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手腕的人。

李世民看到天下局势已定,即将归他李氏所有之时,利用自己的部将,以剿灭叛乱为由,发动宣武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与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并将太子李建成跟李元吉孩子直系亲属全部杀光了,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还竟然将李建成的妻子,纳为自己的妃子。之后逼宫李渊让位与他,李渊倒也识趣。李世民便做了皇帝,封李渊为太上皇。那么李世民敢杀兄霸嫂,为什么不敢动李渊呢?

宣武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成了李渊的唯一的儿子,他与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是这对他来说欲望并没有满足,后来派兵直接逼宫李渊,让李渊将地位禅让与他。李渊估计做梦都想不到,李世民竟然会如此的坑爹。李渊看到大势已去将帝位让与李世民了。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李渊一定是杀不得滴,李世民重上儒家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如果他要是动了李渊便有违君父纲常。对以后他的统治和民声影响非常大的,将会被天下文人的吐沫子淹死!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权力自然是比李世民大,只不过敢于发动政变的人,要么成功要么就是死,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想好了要逼李渊下台,对于李世民来说,如果父亲李渊不合作,他肯定会叫手下“不小心”的弄死李渊,在李世民掌控皇宫的时候,李渊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交权要么被杀。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大唐帝国在他的管理下,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对内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对外能够开疆拓土,并且实行恩威并施的策略,使周边各国臣服于大唐,唐太宗李世民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可以说李世民的光芒把开国皇帝李渊掩盖住了,很多人会觉得李世民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对中国的贡献自然不用多说,只不过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却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那场政变中,他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都杀死后,还下令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杀红了眼的李世民下令大规模搜捕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属,在将大哥和四弟进行灭门屠杀后,李世民还想接着对太子东宫和齐王府臣僚们进行屠杀,这时候亲手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头颅的尉迟敬德却站出来拼命阻止,李世民这才停止了大规模杀戮。

李渊一生中共有22个儿子,而他和窦皇后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三子李玄霸早逝,李渊对自己嫡传的这三个儿子都非常爱护,而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是不世出的英才,这既是唐高祖李渊的骄傲,也是李渊头疼的地方。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第二年五月就建立了大唐坐上了皇帝宝座,在起兵造反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唐建立后,嫡长子李建成就被立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建立唐朝后,当时中国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军阀鼎立,唐王朝处于强敌环伺当中,然而出身贵族世家的李渊挺贪玩,经常到陕西华阴、终南山去狩猎,李建成身为太子就担起“监国”的重任,李世民则四处征伐各地军阀,因此变成了大唐江山大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局面,这也使得李世民军功不断,威望日隆。

特别是在虎牢之战后受到了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李渊对于这位立下诸多战功的儿子在封赏方面也颇为头疼,最后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还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署,这也使得李世民明目张胆的培养自己的势力,俨然一个小政府机构,李世民认为自己奠下了唐朝开国基业,并认为李建成是坐享其成,所以一直蓄谋夺权。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对于李世民的锋芒,李渊也心知肚明,不过仁慈的李渊面对几个儿子势成水火的局面却是痛苦犹豫,不知如何是好,对于他来说,李建成是嫡长子,而且也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没想过换太子,而李世民想要夺得皇位,只有通过政变一途,李渊对李世民的野心也有所察觉,只不过他和李建成仍然从亲情的角度出发,没有预料到事情最后会发展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李世民在诬陷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的时候,李渊也没想到是李世民要发动政变了,“愕然”的李渊从震撼中回过魂来,让他们三个兄弟明天早上到宫里当面对质,全然没想到是李世民为了血腥政变埋下的一着恶毒狠招。

可以说李世民是有心算李渊和李建成的无心,第二天一早,李渊召集了裴寂、萧瑀、陈叔达等重臣在太极宫里泛舟湖上,悠哉悠哉的等着几个儿子来当面对质,等到尉迟敬德浑身是血、穿着盔甲手握长矛来到李渊面前时,一切都已经掌握在李世民手里了,皇宫已经被李世民手下包围,李渊就算是想下命令也送不出去,何况面前还站着一个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

随后李渊在尉迟敬德的胁迫下写了一道手谕,要求所有军队全部接受秦王李世民的指挥,李渊在当时的内心绝对是震撼和恐惧的,自己的儿子杀了另外两个儿子,还将自己的十个孙子都杀了,李渊没有理由不怀疑李世民会趁机杀了自己。

在政治面前,亲情显的多么苍白,当李世民出现在李渊面前时,已经掌握了长安城内外的绝对军权和政权,随后李世民扑到李渊怀里“吮乳而哭”,李渊此时心里才算稍微安定下来,面对无可挽回的局势,李渊也只能顺势而为,跟李世民说几次都有想“投抒”的感觉,算是认命了,随后下诏斥责李建成和李元吉罪行累累,死有余辜,另外又下了一道立秦王为皇太子的诏书。

李世民敢于逼李渊下台,是经过了周密的布署,再加上他是大唐帝国军功卓越的皇子,是唐王朝第三号人物,威望很高,他的部下跟着他也是死心塌地,只有李世民登上帝位,这些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的人才可以更进一步加官进爵。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支持下,李世民发动政变,封锁消息,李渊完全不知情,自然不可能下什么命令,等到李世民政变成功,李渊已经被软禁,更没有办法下命令了,再说李建成都已经死了,李渊毕竟心善,为自己也为了大唐江山,只能交权给李世民,将大小国事交由新太子管理,被架空的李渊两个月后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当太上皇了!




皇帝确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并不代表权力长在了皇帝身上,在某一特殊情况下,皇帝的权力也会处于真空状态。这种特殊情况通常就是受到一种武力胁迫,历史上这样的例了并不少见。比如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是何等的雄才伟略,当时他把一个积贫积弱的赵国变为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大国家,甚至一度都有消灭秦国的实力和雄心壮志。但是晚年陷入子嗣之争,被困于沙丘宫,最后吃光了老鼠、掏光了鸟窝而活活饿死。惨不忍睹,让人唏嘘。
(唐太宗李世民)

同样,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皇帝仓慌出逃,当走到马嵬驿时,部将陈玄礼发动了兵变,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并且逼杀了玄宗皇帝的爱妃杨玉环。当时玄宗皇帝老泪纵横,心如刀绞,但是如果他不同意,士兵很可能出现过激行为,为了自己的安危,玄宗皇帝只能妥协退步。所以,并不权力大小的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平时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也会受制于人,反而变得与常人没什么两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一个极端,从入另一个极端。
(李渊剧照)

李世民逼李渊下台,完全是有预谋的、一步一步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唐朝统一之后,浴血奋战7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不甘心屈尊人后,处处坦露出想当太子的心思,所以引起了大哥的李建成的警觉。早在唐朝建立之初,李渊就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未来的皇帝继承人只能是李建成。此时的李建成已经为继皇帝位也“彩排”多年,完全进入了坐皇帝位的状态,如果让位于兄弟,实在是心有不甘。因此,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双方明争暗斗、互不让步,最终兄弟俩矛盾还越来越深。

后来,李建成还拉拢了四弟李元吉加入自己阵营,一起对抗李世民。李世民针锋相对,暗中积蓄武力。

武德九年,突厥人入侵,原本带兵出征的是李世民,李建成却奏请李渊让四弟李元吉出征,并且要求把李世民手下的悍将全将带上战场。其实,李建成就是想借出征之名,将李世民及同党一网打尽。就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太子还让太史令奕傅向李渊凑请“太白经天,秦王当有天下”,用意就是说秦王李世民要造反,为自己将来诛杀李世民做铺垫、找说辞。
(李世民与李建成剧照)

李世民通过眼线,获知了李建成的这一险恶用心,于是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

一、李世民借父亲质问其“太白经天”一事的时候,反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行为放纵,淫乱后宫。做为父亲的李渊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儿子如此的大逆不道,于是传命两儿子第二天朝堂对质。李世民不动声色,实施了引蛇出洞之计,因为他早就想好了玄武门设埋,诛杀大哥和四弟。

二、李世民连夜策划,第二天一早,就等候在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当李建成出现的一刹那,李世民出奇不竟,一箭射死李建成。李元吉见势不妙,连发三箭做掩护,拨马便跑。尉迟敬德拍马上前,结过了李元吉的性命,然后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登上城楼,向闻风而来的东宫兵马出示人头,并大声喊话。东宫兵马见太子已死,吓得如鸟兽散。
(李世民剧照)

三、李世民为了防止局势有变,派尉迟敬德武力挟持李渊。当时李渊正和大臣等候三个儿子前来对质,手持长矛、浑身是血的尉迟敬德突然闯入。李渊忙问:“外面何人作乱?”尉迟敬德回答:“作乱谋反者太子与齐王,已被秦王诛杀,并派臣前来护驾”。李渊马上就什么都明白了,于是问左右大臣如何是好。于是有人建议让李世民当太子,李渊只能顺梯子往下爬,说:“这也是我长久的心愿啊!”

四、尉迟敬德还不罢休,要求李渊交出军权,让东宫兵马听命于李世民指挥,李渊一一应允。于是李世民很快控制了局势,将太子党骨干一一抓获,并派兵将太府及齐王府围困,然后将10个侄子控制。第二天,李世民下令处死10个侄子,李渊无可奈何,眼见无辜的亲孙子落难,因为他已经缴械投降,没有了权力。

五,两个月之后,玄武门之变善后工作结束,李渊也没有心思在这个有名无实的皇位上呆下去了。有可能他也担心夜长梦多,说不准李世民对他也会下狠手,于是李渊很识相的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将皇位让了出来。从此李渊成了太上皇,去安享晚年,大唐皇帝成为了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

总结:李渊身为皇帝,权力是比李世民大,但是被李世民控制后,他就成了任由摆布的无用之人。所以,李世民之所以能将父亲赶下台,就是他出奇制胜,杀了大哥和四弟,然后将李渊控制,逼迫父亲交出权力。既然大权在握,李渊下台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只有早,没有晚。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再不下手,死的就会是李世民!

而被迫退位的李渊不仅心态好,而且还身体好,以60岁的高龄,给李世民陆续生了30几个弟弟妹妹,最小的儿子还修建了滕王阁。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在位仅仅九年,就被迫当了太上皇,但是心甘情愿和被迫退休是有差别的,这也注定了李渊的晚年不会一帆风顺。

01

以唐代隋

李渊,出生于公元566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其妻子窦氏是北周神武郡公窦毅之女,自幼才貌出众,谦逊有礼,引得青年才俊纷纷上门求亲。

为了给女儿选一位好夫婿,窦毅设下擂台,比武招亲。未及弱冠的李渊因骑射精湛,入了窦毅的眼,于是将女儿许配于他,两人喜结连理。

李渊七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是常年卧病在床,李渊小小年纪便撑起了家里的重担。与窦氏结婚后,李渊的人生才终于有了一丝温暖。

婚后,窦氏先后为李渊生下四儿一女,寥落孤寂的门庭再次兴旺起来。妻子温顺可人,儿女活泼健康,这大概是李渊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

公元617年,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此时,窦氏已经病逝四年了,年仅十六岁的三子李元霸也因病早逝,而长子李建成与四子李元吉还在隋帝国控制下的河东老家。

至亲的亡故让此时的李渊更加珍视骨肉亲情,所以,李世民提出举兵叛隋的建议时,李渊断然拒绝了。一方面,他不想再失去任何一个亲人;另一方面,他觉得时机还未成熟。

晋阳是北部边陲,是防御北方突厥的军事重镇,若是想要西进长安就必须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但是,李渊既不想与匈奴开战,腹背受敌,也不想向匈奴称臣,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这一年,李渊已经52岁了,他站在晋阳的城门上,看着眼前兵荒马乱、盗匪横行、易子而食的人间炼狱,他的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此时的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濒临崩溃。天下各路英豪早已不奉隋朝正朔,纷纷拥兵割据,称帝称王。

最终,蛰伏多年的李渊在李世民的再三劝说下,终于带兵走出了太原,并一举攻占了京师长安。

公元618年5月,李渊在太极殿登基为帝,建立大唐,改元武德。

此时的大唐还未统一中国,神州大地上依然战事频发,烽烟未息。然而,历史已经为这个新生的帝国写下了四海归一,万邦来朝的明天。

可是,李渊不知道的是,随着太子之位的确立,原本团结一心的父子,兄弟,在皇权和权力之心的诱惑下,开始分崩离析。

大唐开国后,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李渊将李建成立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李建成登上太子之位后,坐镇京师,协助李渊处理政务。

公元624年,七年的征战,各地割据势力被消灭殆尽,大唐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这一切都离不开李世民的运筹帷幄,坐镇指挥。在后方的李建成也占了居中调度,筹集粮草辎重之功。

得胜回朝后,李渊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尚书令,上柱国等职位。领有一系列实权的李世民,除了太子之位,已经封无可封,李世民自然将目光瞄准了太子之位。

而李建成自然是不会坐视太子之位被夺,于是,一场暗地里的较量悄然开始。而此时的李渊既是帝王,更是父亲,他认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兄弟之间的斗争,朝廷必将大乱。

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惨祸发生,李渊选择支持太子李建成,还不断加强太子的职权,以此来制约李世民的势力。

李渊的做法让李世民无比地失望,而朝中的风向也全部向李建成倒戈。即便李渊在政事和军务上还会听取李世民的建议,但是,和平年代,李世民的建议或许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仅如此,李渊还妄图用齐王李元吉来平衡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他更希望大家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但是,他忽略了李元吉也有夺嫡之心。

李元吉认为,李世民握有实权,功高盖主,不会甘心屈于人下,夺嫡之心昭然若揭。况且,东宫与秦王府早已矛盾重重,是彼此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可能会言归于好。

02

兄弟阋墙

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李建成坐镇京师。然而,到了仁智宫没多久,李渊就接到密报,称李建成伙同杨文干,准备起兵谋反。

盛怒之下,李渊将李建成召到仁智宫。李建成一见到李渊,就立马跪倒在地,不停叩拜。怒火中烧的李渊没有对李建成进行审问,便直接将他关押起来,然后召见了杨文干。

杨文干见李渊已知晓此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叛变。李渊随即召见李世民,命他亲自去征讨,并承诺,得胜回朝时,废李建成,立李世民为太子。

得到李渊的承诺后,李世民欣然领兵出征。可是,李世民的军队还没打到杨文干面前,杨文干就已经被部下斩杀,叛乱大军早已四散奔逃。

回朝后,李渊只字不提太子改立一事,只是斥责了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不睦,草草揭过。不仅如此,李渊在朝臣和妃嫔们的劝说下,将李建成放了出来,令其回京师养病

此次事件之后,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雪上加霜的是,李渊对李世民也不再充分信任,开始多加防卫。

此时的李渊已经窥探到了李世民的野心,为了保全太子,他决定将李世民放出长安,坐镇洛阳李世民明白,如果出了长安,离开政治中心,以后想要夺位就更难了。

可是,在李渊的劝说与安抚下,李世民还是决定去洛阳就藩。但是,此举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看来,无异于放虎归山,一旦李世民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诛杀李世民便难如登天。

于是,就在李世民准备出长安之际,李建成与李元吉面见李渊,痛陈了李世民前往洛阳的利弊,让李渊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大肆收买后宫妃嫔,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好话。不仅如此,他还企图收买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刺杀李世民,最终计划失败。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压后,李世民已经对父亲、兄弟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诛杀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

武德九年,边关告急,突厥进犯边境,李建成向李渊举荐李元吉为帅,出兵征讨,李渊欣然同意。

李元吉趁机请求,将秦王府的将领尉迟敬德、秦叔宝、段志玄、程知节等人归于他的麾下,听他指挥,还要求调集李世民的精兵,扩充自己的兵力,李渊也同意了。

得知此消息的李世民自知,已到了危急存亡之际,再不先下手为强,死的便是自己。于是,他即刻入宫,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惑乱后宫的罪行。

李世民称,李建成与李元吉时时加害自己,是想为窦建德、王世充报仇。话毕,李世民跪倒在地,痛哭不已。此时的李渊只得安抚道,此事关系重大,要亲自审问。

李渊一再偏袒李建成,让李世民的内心不再对父亲抱有期望,他连夜赶回秦王府,召见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商议实施他的大计。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黎明,李世民亲率天策府亲信部众在太极宫的北大门,玄武门外设伏,射杀了前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一下子,李渊就成了失去两名儿子的父亲,当他还没来得及从丧子的惊诧和错愕中回过神来,他的十一位皇孙也已经人头落地。

根据史料记载,六月初四这天午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李世民诛杀殆尽,并且全部被宗室除名。

一夜之间,兄弟阋墙,李渊同时失去了两个儿子和十一个孙子,经历了人世间被悲惨的事,没有人知道这位开国皇帝当时的内心想法。

那时的李渊也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走出太原,安分守己地做一个晋阳留守,那么一家老小是否还能在兵荒马乱之下,好好生活。


但是,历史不可改变,李渊走出了太原,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君主,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巅峰,那如今所承受的一切,就一定值得吗?

此时的李渊已经万念俱灰,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父亲,他已经无法掌控李世民的想法,但是他正在尝试着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

政变后的三天,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

令军国事务,不论大小,悉数委以太子处决。

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位,称太上皇,正式归政与李世民,开始了深居简出,清闲避世的生活。

03

晚年生活

成为大唐皇帝的李渊,也曾憧憬过当太上皇的悠闲生活,但是主动让位和被迫下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李世民虽然是李渊的儿子,但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让李渊还是颇有怨念。

虽然李世民已经通过兵变,得到了皇权,但是他对李渊依然是不放心的,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李渊曾经的旧臣,裴寂

贞观三年,裴寂受到和尚法雅的牵连,被罢免职务,遣送回老家,此时的裴寂已经六十岁高龄了,位极人臣,能够回到老家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但是,裴寂向李世民求情,想要留在长安城,因为这里还有他的老朋友李渊,他不忍心将李渊一个人扔在大唐后宫,孤独地生活着。

李世民深知裴寂的心思,驳回了裴寂的请求,并且训斥裴寂,不过是依傍太上皇的恩泽,才能坐上今天这个职位。

在位期间,不仅没有任何贡献,还给大唐带来许多弊政,让裴寂回老家就已经是开恩了。无奈之下的裴寂,只能告老还乡,远离长安城


李世民的做法让李渊再次感受到了危机感,深知自己这个太上皇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至此对于皇权更加没了心思。

虽然没有了权力,但是李渊迟迟不肯将专属于皇帝办公的太极宫让出来,依旧住在里面。李世民碍于李渊父亲的身份,不能步步紧逼,于是只能住在偏殿办公。

但是时间一长,李世民的心中也有怨气。贞观二年九月,旱灾频发,这在当时的人心中,肯定是与皇帝的功绩有很大关系的。

一天,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表示,太上皇所属的宫女太多,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粮食,所以积聚怨气,造成了旱灾。

朝臣将矛头直指李渊,李渊十分错愕,但是此举却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表扬,于是为了顺应天意,李世民下旨,将太极宫的大部分宫女都放出宫去,以示皇帝恩泽。


李渊身边瞬间失去了许多伺候的人,望着这空荡荡的宫殿,李渊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压力,他也明白了自己儿子的意思。

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宫。

就这样,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居住

实际上,弘义宫是李渊为李世民准备的住处,但是随着李渊的搬入,这里正式更名为了大安宫,这也成为了李世民与李渊皇权交接最重要的标志。

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随着李渊搬出太极宫,也稍稍有了缓和,李世民也深知李渊不会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于是对于父子关系,也开始尽力修补。

或许是知道大势已去,李渊也安心地做起了太上皇,在大安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亦或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丧子之痛,李渊在当太上皇的九年时间里,陆陆续续生了30个孩子。


李渊这么能生,也给李世民带去了许多烦恼,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可以做爷爷了,但是,还冒出了这么多弟弟妹妹,使得皇室的辈分十分的混乱,但他也无可奈何。

而此时的李渊就在大安宫中,尽心尽力地抚养自己的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两耳不闻窗外事。

据说,李世民曾经派大臣到大安宫中给李渊送珍馐美味,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不懂礼节。李渊让他对大臣行礼,但是李元名却说,大臣是自己二哥家的奴才,不用行礼。

李世民听说这件事情后,不但没有对李元名惩戒,反而称赞他不愧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对后来的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宽容,也让他与李渊的关系,稍微有了点缓和。

李渊的这些孩子们虽然都与皇位无缘,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尽管李世民尽量地善待了他们,但还是有人举兵谋反,李世民也只能忍痛杀之。


而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可能要数李渊的小儿子,李元婴。李元婴得到了李渊很好的教养,长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文人齐聚府上。

有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一直都很防范这些皇子,于是再三思量之下,将李元婴封为滕王,将他远离长安城。

李元婴离开长安之后,也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做着自己的风流王爷,每日以文会友,尤其是李世民去世期间,也依旧宴请宾客,这让刚继位的李治十分恼火。

但是碍于叔叔的辈分,李治只能将他贬到了苏州,过了一年又贬到了洪州,李元婴不管被贬去哪里,都毫不介意,还在洪州修建了一座阁楼,用来会客交友。

这座阁楼就是后世著名的滕王阁,阁楼竣工后,他便邀请好友前往观赏。多年后,诗人王勃路过此地,成就了后世传颂的《滕王阁序》,也是让现代中学生十分头疼了。

也正是因为此事,李元婴再次被李治斥责,削去了他的滕王之位,再次贬到了滁州,继续他的潇洒生活。由此可见,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对待李渊的这些儿子们都是十分宽容的。


而让李世民与李渊关系回归正途的,还是李世民在与突厥的战斗中取得大胜,了却了李渊多年的心愿。

李渊对于李世民诛兄杀弟这件事上,一直耿耿于怀,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之情也在慢慢修复,但是李渊心中一直存在心结。

在李世民大败突厥,生擒了颉利可汗之后,李渊彻底原谅了李世民,原谅之余,他还异常高兴,邀请了李世民与王公贵族,还有朝廷大臣,一起在凌烟阁举办了宴会。

宴会上,李渊弹奏琵琶助兴,李世民则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之后,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彻底恢复了。

自此之后,李世民便邀请李渊参加各种宴会,每逢佳节,都会带着长孙皇后与孩子们到大安宫中与李渊团聚。

此时的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再也没有以皇帝的身份自居,而是以儿子的身份尽孝于李渊的身边,而李渊也因为与李世民关系的缓和,逐渐拥有了幸福的晚年。


04

最后

公元635年,时年71岁的李渊,走完了自己难以名状的一生。临终之前,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帝王,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

在遗诏中,李渊留下了最后的心愿。

既殡之后,其服轻重,悉从汉制,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

很多人都记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大唐的繁荣,却极少有人记得李渊这位开国皇帝,在隋朝末年的乱世中,群雄并起。

李渊虽然已经年近半百,但是他不失为一位斗志昂扬,壮心不已的果敢领袖。他不仅重新统一了全国,更是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他的武德之治,他曾经的辉煌,都不该被历史的洪流湮灭!




李世民并没有逼李渊下台。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太子,并下令诛杀10个侄儿。李渊痛心疾首,撂下一句狠话,然后宣布退位。谁也没想到,数年后,李渊的这句狠话居然应验了。

事实上,李世民能发动玄武门之变,最应该怪罪的人,就是李渊。

在民间的传说中,李渊一直平庸无能,而李世民在隋末群雄逐鹿中立下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但事实上,李建成的功劳也不小,否则也当不上太子。

而唐高祖李渊,同样是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

隋末时局动荡,战乱不休,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但最终却是李渊笑到了最后。

而从晋阳起兵到开辟大唐江山,李渊只用了1年时间。

这是什么概念?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秦始皇从登上皇位到一统天下,用了10年;刘邦从见到秦始皇南巡到开辟汉朝,用了10年;刘备扎根西蜀,用了33年;朱元璋开辟明朝,用了16年。

而李渊,只用了1年。

李渊的低调沉稳、含蓄内敛,并非胆小怕事。

在当时动乱的时局下,越早举兵反而容易被针对,而李渊从举兵之日开始,就锋芒毕露,占据长安城,成为最后的赢家,你敢说这是个庸碌无为的人?

李渊称帝以后,全国还没统一,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主要负责学习治国理政,而李世民则被派出去打仗,彻底铲除了唐王朝的威胁。

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的兵权开始日益膨胀。

李渊是个好父亲,但不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打完仗以后,他论功行赏,不仅给了李世民和太子一样的待遇,还封他为“天策上将”,准许他建立自己的权力体系,而且还给了他很多铸钱炉,允许他自己印钱。

这是什么概念?

常年在外打仗,李世民身边本就聚集一大批开国功臣,自从被封“天策上将”以后,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都归顺秦王府。

自此以后,李世民成了太子最大的威胁。

一个有才华的人,既有兵权,又有名将,还有财权,如果是你,你反不反?

反正,李世民是反了,而且大获全胜。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当时,李渊召集李世民3兄弟进宫,是为了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然而,他没等来自己的儿子,只等来外面杀声一片。此后,尉迟恭身穿铠甲,手持长矛,满身血污地冲了进来……

按照道理,古代大臣见到皇帝,别说身穿铠甲了,就是手拿武器也不行。

尉迟恭美其名曰“护驾”,但李渊又不是傻子,自然什么都明白了。

而尉迟恭的话,也说得很明白:为了陛下的安全,请把兵权全部交给秦王。

(《资治通鉴》记载:“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自此以后,李渊手里彻底没了兵权,而拿了兵权的李世民,倒也没逼父亲让位,他只让李渊立自己为太子,于是乎,3天以后,李世民就成了大唐名正言顺的太子。

此后,李渊下旨“赦免”李世民的“罪”,并对外宣称:所有事情,先向太子汇报,再向自己汇报。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李世民已经成了实际上的皇帝。(当然,他并没有逼李渊下台。)

为了彻底去除隐患,李世民下令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一共10人,分别是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和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此时的李渊,痛失2子,不愿再失去10个孙儿,便苦苦哀求李世民。

李世民心软了,都答应了,结果旁边一个谋士突然说:“殿下岂不闻淮南王刘安故事乎?”

此话一出,李世民顿时如临大敌,不顾父亲哀求,直接下令赶尽杀绝。

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的故事,发生在汉文帝时期。

当时,汉文帝刘恒即位,但他的亲弟弟刘长不服气,多次僭越。

刘恒对这个弟弟很忍让,但是,他没想到,刘长居然想要谋反。

在古代,谋反是大罪,株连九族都不算过分,但是刘恒心软,不忍心杀死弟弟,只判了个流放。然而,养尊处优的刘长在路上就死了,据说是绝食而死。

刘长去世后,刘恒很难过,便立了刘长8岁的儿子刘安为淮南王。

这个刘安,一直把刘恒视为杀父凶手,处心积虑想要谋反,最终被汉武帝赐死。

谋士提到淮南王刘安,其实就是提醒李世民,他和这些孩子有杀父之仇,如果不处理掉,日后必然有大隐患。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的做法并没有问题,虽然有些残忍,可是李渊根本接受不了。

他对着李世民怒吼:“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

此后,李渊心灰意冷,将皇位主动让给李世民,自己当起了养尊处优但不问世事的太上皇。

当然,此时的他也走投无路,毕竟孙子全死了,自己这一脉就只剩下李世民了。

李渊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一时气话,数年后,却真的应验了。

或者说,李渊给唐王朝开了个不好的头,此后唐王朝的皇帝更迭,都鲜血淋漓。

李世民一共生了14个儿子,善终的只有2个,剩下的,除了3个夭折外,9个人都死于非命:皇位争夺里死了4个,谋反死了2个,武则天杀了3个。

总结

其实,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就已经成了实际上的皇帝,而李渊也根本没有了反抗的余地。

对于李渊而言,李世民已经成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就算他不退位,也无法掌权,还不如自己识趣一点,当个不问世事的太上皇,免得有性命之忧。

对于李世民而言,杀兄的名声已经很不好听了,不如和父亲一起上演一场“父子情深”,反正实际权力已经到手,也无需逼迫父亲退位。

回到问题本身,李世民并没有逼李渊下台。玄武门之变后,他被立为了太子,开始掌管朝政。2个月后,李渊主动退位,李世民才成了大唐的皇帝。

至于李世民为何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可以概括为8个字:军权在手,将士归心!

果然,不管什么朝代,“枪杆子里出政权”总是没错的。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渊病殁,享年71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 。

值得一提的是,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才23岁。

你23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秦王   淮南   太极   太上皇   大唐   王朝   武德   长安   皇位   大安   太子   皇帝   权力   父亲   儿子   财经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