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儿童青少年进行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通常分以下几个阶段发展:

1、婴儿期即意识到性别差异。

2、两岁左右:孩子开始意识到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生理差异。

3、在三岁生日之前:大多数孩子可以很容易地给自己贴上男孩或女孩的标签。

4、四岁时: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有稳定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孩子都倾向于对自己的性别有更清晰的认识。

1岁的孩子,能够隐约知道爸爸妈妈的性别不同,但对于性别问题并不清晰明了;到了3岁时,他/她通常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一般建议当孩子满3岁以后,对于异性的孩子,父母应适当回避,但题主所说的1岁孩子实在太小了,没有这个必要。




我是一位孩子的妈妈,目前孩子处于幼儿时期,所以,我针对我自己对孩子做过幼儿阶段性别认同相关的工作简单分享一下,大家如果觉得还不错,可以借鉴学习,做的不妥的地方,也欢迎探讨建议。

首先,孩子1.5岁开始,我会挑选讲述男女生不同的绘本,讲给孩子听。绘本可以把很多晦涩难懂的道理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通过绘本,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这些不同,包括身体器官的不同,还有男女思维方式,喜好等多维度的不同。

其次,孩子2-3岁开始,我会告诉女孩子,胸部和生殖器这些穿内衣的地方,属于个人隐私部位,除了父母(对于低幼儿童,暂不排除爸爸),去医院看病时必要时才可以让医生查看。其他人,其他场景,不可以向外人展示,做好个人隐私工作。同理,男孩也需要父母做好隐私常识的普及,及授予自我保护意识。

再次,在生活中,让女孩更多的跟随母亲,母亲首先要做孩子的榜样,母亲需要学会爱自己,为作为一位女性可以享受美丽事物,可以孕育神奇的生命感到骄傲自豪,那么她的女儿也会为自己是一位女性而感到骄傲自豪。同理,儿子需要更多的和父亲学习,如何果然坚毅,拥有男性特有的魅力。

最后,父母双方要努力经营两性关系及家庭关系。恩爱的父母,母亲温柔具有智慧,父亲和蔼并果敢坚毅,这些源于爱的源泉,都会如神奇的魔力,让身在其中的孩子体验身为男生或女生从未有过的认同自豪与喜悦。

综述,我认为幼儿时期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同,需要父母给予重视,结合科学知识及和谐的夫妻关系及良性的家庭关系共同塑造。

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之路与心得,与大家一起学习并进步。




“性别认同感”在我的理解里就是“男生有男生样”、“女生有女生样”。记得女儿初中时,孩儿爸的两个老同学(男)来访,中年人的对话往往离不开孩子,家里也有女儿的同学看着我家女儿感慨说孩子们都长大了,并夸我家女儿有她这个年龄该有的女孩儿样,听了这样的话我很安心,因为这是我刻意为之的结果,看来我的功夫没白费。

我没有养育男孩的经历,只说女孩吧。

女儿在婴儿期,我就经常和她说“你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婴儿服粉色居多,每天洗换的很干净,夸她是个“干净漂亮的小姑娘”。

女儿在幼儿期,外出穿着有裤装也有裙装,都是浅彩色系,回家换家居服,玩具除了毛绒系列就是芭比系列,洗澡是我帮她洗,换衣服也是我帮她换,我和她说女孩子背心内裤遮盖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碰,身体别的地方不愿意让别人碰就拒绝,稍微讲了下女孩儿和男孩儿的生理构造区别。

同时幼儿时期开始有意培养“站有站相,坐有坐样,吃饭讲礼仪,说话有礼貌,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行为规范。

这个时期幼儿园发生了一件事,有天接女儿回家她告诉我,她上厕所有个小男生进来了,她赶紧穿好裤子并赶他出去还告诉了老师。

我夸她做的对。

女儿上小学周一到周四穿校服,周五可以穿自己的衣服,记得那时她特别喜欢过夏天,因为她有很多漂亮的连衣裙。从小学开始女儿就留长发扎马尾一直到现在,那时为了节省时间,我把自己头发剪短,每天早上帮女儿梳头发扎头发,各式各样的辫套每天换。

记得有段时间有个说法,说生个女儿就象拥有了一个可以精心装扮的洋娃娃,你可以尽情打扮她。

女儿在上初中后就没再穿过裙子,为了方便也为了安全,裤装全是牛仔裤,穿着整洁得体,言谈举止大方,给她在学校的形象加了不少分,班主任老师很信任器重她,她也在小干部的工作里得到不少锻炼。

高中的生活就是早出晚归的学习,其实无论男孩女孩,12岁以前是主要人格塑造期,过了这个年龄,内在人格基本定型了,除非自愿改变,突破的机会不多了。

女儿上大学后经常和我感慨,她看到室友不叠被子,东西乱放,白天躺在床上玩手机,吃饭叫外卖从不去食堂,垃圾堆在桌上等等行为习惯,彻底明白了妈妈常说的“女孩儿样”有多重要。

性别角色认同主要指的是对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就是所谓的男子气和女子气(来自百度百科)。




性别是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区别,而性别角色则是男女之间社会行为上的区别,即社会性别。性别完全是由遗传所决定的,而性别角色却主要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能否进入正常的性别角色,这对人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而性别角色的培养始于人之初,在达到性成熟期时,性别角色也基本固定,此时再行改造就困难了。

因此,父母要从小重视对孩子的性别教育,男孩子就应该意志坚强、性情豪爽、坚定自信、勇于献身、有泪不轻弹;女孩子就应该心地善良、温柔贤惠、感情丰富、礼貌谦让。当然,这种培养并非单纯的语言传授,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那么究竟该怎样做呢?

1.男女平等的性别教育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要从小灌输给他们男女平等的思想。男孩不比女孩尊贵,女孩也不比男孩卑微。而且从小就要做起,男孩不能蛮横、霸道,欺负女孩,女孩子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女孩就甘愿吃亏。

2性别定位的教育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性别定位的教育。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身体上有什么不同,在装扮上有哪些别,有哪些事情是女孩子可以做的,有哪些

是男孩子可以做的,都要教给孩子。这种教育是随时随地的,结合生活的。男孩子要教他勇敢、果断、刚强,女孩子要培养她多一些温柔、娴静。

3.及时纠正孩子的性别错位行为

有的父母可能觉得孩子还小,有点问题不必在意,这样是万万不可的。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重要的,童年的经历对成年后的性格乃至整个人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如果孩子的行为出现性别错位,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

青年的可教性大概在性欲勃发的时期即告结求。教育家们都深明此理,故常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他们或许也会接受精神分析成果的影响,而将教育的重点移至从哺乳期开始的幼儿时期。小孩多在四五岁即已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来的岁月不过是将这一时期埋藏下来的素质逐渐加以显意罢了。





您好,我是高级孕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羊驼妈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性别认同这方面,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性别意识。一般来讲2-6岁是孩子性别认同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接受到来自家长对其外形、角色的认同和引导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出现性别认同障碍,长大以后心里上的自我认同出现偏差。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慢慢建立。而真正形成这一意识是在孩子小学6-12岁时,这个时期父母应该做的就是树立孩子正确的性别差异化。有的家长可能生的是男孩,但是又偏偏比较喜欢女孩子,有可能就会给孩子打扮、穿着都偏向女性化。这样是绝对错误的,这样会给孩子造成男性角色认同不够。而导致以后性别认同困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正确的观点。孩子的行为通常是源于观察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和启示。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性别行为,在生活中要相互支持,相互认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适当的对他进行性别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在给孩子竖立正确性别认同教育时注意不能太“刻板”。比如非要求男孩要有男子气概、女孩要文静淑女等传统观念,尊重孩子先天的气质类型的差异,注重孩子优良个性的培养。只有孩子对自己性别感到满意,才会对同性性别有好感。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羊驼妈妈】。

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成长发育、家庭教育、母乳喂养、疾病护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性别   女孩儿   男孩子   青少年   女孩子   角色   时期   幼儿   家长   女儿   父母   母亲   男孩   阶段   妈妈   儿童   孩子   女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