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为什么陪都是重庆而不是成都?

重庆被称为陪都,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总部位于重庆,因此得名。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在此后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重庆成为了抗战的指挥中心,也是国民政府和军队的主要所在地。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曾多次搬家,最初的总部位于南京,后来转移到了上海,但其核心政府机构和军队宿舍仍然位于重庆。因此,重庆成为了国民政府和军队的主要所在地,也被称为陪都。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之所以成为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中心,与重庆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具体可以参考下述原因:

1. 地理位置: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点,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成都相比,其地理位置更加优越。

2. 气候:重庆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农作物生长,也适合军事活动。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气候比较寒冷,适合农业生产。

3. 历史和文化背景:重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在抗战期间,重庆成为了中国国民政府和盟军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此外,重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重庆成为了重要的陪都和文化中心,而成都在当时相对于重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方面的劣势,无法与重庆匹敌。




对于一个政权来说,都城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都城选不好,政权好不了!

比如北宋因为定都在开封,没有任何天然障碍可以防守,结果就是靖康之乱时,金国骑兵浩浩荡荡打到开封城下,一把端了赵宋老巢,上百万宋军瞬间群龙无首,有人就说,北宋的灭亡就是都城没有选择好。

所以,对于都城定在哪里,一直是各方势力角逐的重要场所,从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南北政治团体就都城建立在南京还是北京,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后以袁世凯胜利而告终。

1927年一期北伐胜利,汪精卫想要定都武汉,蒋介石想要定都南京,双方再次发生激烈的交锋,短期来看,蒋介石下野,汪精卫到南京就职是汪精卫赢了;但是长期来看,蒋介石在获得江浙财阀的支撑后,不久就挤兑掉了汪精卫。

由此可见,定都的重要性,从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后,南京就是国民政府的都城。

然而,随着日本侵略步骤的临近,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淞沪抗战爆发(1932年,非1937年的淞沪会战),日本人挑起战端,想要借机发飙。

由于南京政府距离上海太近,一旦上海沦陷,南京根本就无力抵挡,所以,当时国民政府就已经有计划将国都西迁。

这个时候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可供选择的地方不多,除了东北已经沦陷,华北也岌岌可危,西南地区又处于军阀控制,中央政府思虑再三,最后迁到洛阳办公,以防止淞沪抗战升级,国民政府在南京被“斩首”。

当时蒋介石在日记写道:“余决心迁移洛阳,与日本长期作战……政府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作城下之盟” 。

于是,1932年3月5日,国民政府提出 “洛阳为行都”,“西安为陪都”的方针。

从这个方案中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是做了两个阶段的打算,一旦战事扩大,先迁到洛阳,洛阳告急再迁西安,虽然说计划有点草率,实行起来难度也很大,但是有胜于无,比什么计划都没有强一点。

虽然,经过西方国家的调解,日本也并未打算在刚刚侵略日本后就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因此于1932年底撤退,上海没了战事,南京威胁解除,又开始歌舞升平,洛阳的行都身份随即取消。

应该说,“洛阳+西安”这个计划是中国古代定都最委托的方案,然而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压根就没考虑这个方案,最后实施的却是“武汉+重庆”方案。

淞沪会战爆发后,蒋介石随即将国民政府迁移到武汉,将武汉设立为临时指挥中心,以做南京沦陷之中枢之用,武汉作为临时国度一直到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时,时间大多一年左右。

当然,在这个时间段,国民政府也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往重庆转移。

但是这里面要注意一点,1940年之前,武汉是临时政府,重庆只是行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都。

而到了1940年,汪精卫叛国投敌,成立汪伪政府,将南京作为伪国都,这样的话,蒋介石不得不将重庆提升为永久陪都,来与汪伪政府抗衡。

1937年11月12 日蒋介石宣布“以四川经两年余之部署,并于近日整顿军政完成,足为民族抗战复兴基地,乃定议迁都于重庆”。

很多人可能要问了,国民政府为何最后选择了“武汉+重庆”的方案,而没有选择“洛阳+西安”?

究其原因,就是洛阳和西安这套方案不可行,在1932年淞沪会战之时,洛阳位置还相对靠内,那是因为东北虽然沦陷,华北还没完全丢失,等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华北的统治基本崩盘,不要说日军,蒋介石就连宋哲元都摆不平,所以只能向更后方靠。

西安是蒋介石重点布局的地方,作为关中之地,历来是易守难攻之地,是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地方。

但是问题是,西安从唐朝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后面的朝代几乎放弃了西安,究其原因,西安地理位置虽然好,屏障很多,但是交通欠发达,结果就是一个大监狱,把都城定在这里,等于把自己封闭到这里。

事实上,蒋介石也摆不平西北的各路军阀,西安曾是冯玉祥西北军的老巢,虽然1930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干垮了冯玉祥,但是西北军的余脉尚在,不服老蒋的人很多,这也是为啥1936年老蒋在这里被少帅和杨虎城发动兵变给扣押了。

那么,为什么蒋介石能够把国都定在重庆呢?

位于四川的重庆,在战略地理位置上是相当优秀的,安史之乱时,李隆基连长安都不要了,也要跑到蜀地去避难,看重的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相比于关中之地来说,四川地盘够大,物资丰富,简直好的不能再好,另一方面四川与西北能够联系上,从而打通与苏联的通道;也能够从西南与东南亚联系上,从而与欧美国家取得联系。

很多同学要问了,既然四川这么好,为国民政府在1932年淞沪抗战的时候,却没有这个打算呢?

老蒋在1937年宣布迁都重庆时曾说,“以四川经两年之部署”,可以看出,蒋介石真正开始准备迁都的时候,是在1935年时就开始着手准备,因为在此之前,中央军想把势力延伸到四川,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混战就从来没有停过,一直到30年代,四川内部军阀混战已经白热化,形成最有影响力的刘湘部和刘文辉部。

刘湘为了夺取四川的控制权,提出了“拥蒋统川”的口号,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刘湘又收拢了邓锡侯和田颂尧两部,最终形成对刘文辉的绝对优势。

一直到1933年,刘湘与刘文辉的二刘大战结束,刘湘胜出,蒋介石也有机会介入四川事务的机会。

当然,真正染指四川则是借助“围剿”红军,1935年红军在长征时所到之处,就是中央军追赶之处,蒋介石趁机收编各路军阀。

在1935年老蒋曾两次入川视察,1936年又去一次,表面上“剿匪”,实则是为了染指四川的权力。

在四川视察期间,蒋介石一再表示:“就四川地位而言,是我们中华民国立国的根据地。”“ 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四川为抗战唯一的根据地。”

很多同学又要问了,既然都决定选择四川,为何没有选择成都,而选择了重庆?(重庆直辖前归属四川)毕竟,成都比重庆还靠内陆,相比之下应该更安全啊!

在很多关于民国时期的资料中,都认为重庆是比成都更繁华的都城,在各种民国时期城市排名榜单中,如果选出10个,除了常规的上海、南京、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城市外,重庆几乎都入榜,而成都大概率是15名开外。

以此为原因,认为到重庆比到成都更有抗战基础,其实这是不对的,重庆地理位置的确比成都强,但是就城市规模而言,重庆未必比成都强,重庆之所以排名高,是因为民国政府把陪都定在这里,导致人口大量涌入。

在1933年,重庆人口只有28万,而同年的程度已经达到44万,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重庆人口达到47万,程度人口则达到了51万。

由此可见,在民国前期成都的影响力是比重庆要强的多的。

我认为蒋介石以重庆为陪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重庆作为沿江城市,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也很发达,成都人口虽多,但是相对闭塞,国民政府迁都大多依靠水路运输,运到重庆还能借助河运,再往成都就得完全依靠陆路了,压力太大。

其次,从战略角度来说,重庆扼守四川盆地的东面入口,是“蜀道难”的第一关,这里如果守不住,那么四川盆地也没得守。

重庆号称“山城”,主要原因是地势复杂,山石坚硬,多雾,有利于防止空袭。

相比之下,成都就是一马平川了,当初邓艾进入四川盆地,刘禅就投降,跟成都不能守也有着重大的原因。

最后,也是根本性的,那就是政治上的因素,1933年二刘大战后,虽然刘湘取胜成为“四川王”,但是却并没有完全铲除四川的军阀,基本上,刘湘占据川东,重庆是其大本营,而刘文辉则占据川西,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毕竟之前在西安的时候已经吃过亏,这一次不能再有疏忽了啊!

另外,相对于其他军阀来说,刘湘的觉悟也很高,不但积极欢迎中央军入川,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刘湘就通电全国,呼吁进行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率领川军出川抗日。

当时刘湘身体条件已经很差,依然带病上前线,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病逝。

在临时的时候,刘湘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可以说,在淞沪抗战开始后,蒋介石就已经在谋划迁都事宜,但是能够选择的地方不是太多,刘湘对中央的支持,使得国民政府能够有一个最优的选择!




不要怂、跟我上,这就是原因。既然不要怂,那就不能入蜀,入蜀就代表你怂了;既然跟我上,那就立足重庆,随时准备杀出去、收复失地。

日本全面侵华,这就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吊打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所以,国民政府肯定扛不住。但是,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利的契机。

1936年西安事变,国共两党随即完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整合。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立即强力硬怼,准备全面作战。

之前的日本政府,军部要多左有多左,内阁要多怂有多怂。但是,1937年却出幺蛾子了。近卫文麿近卫文磨当上了日本首相。这家伙不是左的问题,而是一盆泼在马路上的水,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愚蠢的坑。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像个首相,近卫文磨表现得比军部还军部。所以,当时的日本情况就是:军部一直左,而内阁比军部还左。



七七事变之后,近卫文麿近卫文磨立即彪悍到疯狂,大手一挥就向中国华北增兵三个师团。这时候的国民政府,也不惯着鬼子了,严令北平自治政府不许和鬼子谈判,同时从南京派出部队开赴华北。

发现中国一反常态的硬,集体向左的日本,立即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派出了70万部队从东北、华北和华东三个方向进攻中国。按照日本军部的设计,只需要在三个月,中国肯定投降。

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输。但农业国根本扛不住工业国的进攻。所以,国民政府被打得一塌糊涂,只能向内陆撤退。



1937年,国民政府发布了“迁都重庆宣言”:此后将以最广大的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必死之决心……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这是啥意思?意思是死磕到底、决不投降,近代中国已经受够了屈辱。

当时,虽说要迁都重庆,但中国的政府机关和主要兵力却集中在武汉。武汉是全面抗战的第二线。这就是决心,也是态度。但凡有可能,当时的国民政府要强硬到底,跟鬼子死磕。

但日本也强硬到底了,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从南京杀到了武汉。在武汉广州会战开打之后,国民政府就是再不愿意,也得迁都重庆了。



1938年7月,国名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驻武汉各党政军开始撤离武汉,向重庆转移;8月4日,驻武汉各机关全部迁至重庆; 12月8日,蒋介石及其侍从及幕僚人员飞抵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完成迁都重庆。1940年8月15日,当时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确定重庆为永久陪都。

但是,迁都重庆,日本人就不会进攻了吗?根本就不可能。鬼子的目标是什么?全部占领中国,这就有点儿扯淡了。因为中国太大,鬼子还没有修炼出这么好的胃口。

关键是日本的主要国策是北上派和整体派之争。一派要北上打苏联,极端地仇共反苏;一派是把美英法苏捆在一起打,左到无底线。但无论是北上派思路还是整体派思路,都要求避免陷入中国战场。甚至,日本还希望联合中国一起赶走白鬼子,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

这不是挺好的吗?你非要全面侵华干什么?完全是因为愚蠢和固执。当时的近卫内阁天天开会,争论的焦点是:到底是北上打苏联还是南下打英美。日本必须定下个基本国策。但这个国策死活定不下来。吵够了就问一下中国咋还不投降,真讨厌,增兵。于是,日本就一直在中国死磕。



所以,日本的目标是国民政府投降。但是,怎么才能迫使中国投降呢?方案就是增兵,手段就是打。于是,即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本也不会停止进攻。

1938年到1943年秋,总共五年半的时间里,重庆就遭受了近万架次日本飞机和两万枚炸弹的轰炸,两万多人伤亡、一万七千多幢房屋损毁。

但是,国民政府始终不离开重庆。那么,除了重庆之外,就没有更好的陪都选择了吗?

当然有,那就是成都。



从决定退守开始,国民政府就在成都和重庆之间进行了艰难的抉择。表面上看,成都的安全环境要比重庆要好得多,城市的基础设施也非常齐备。但是,国民政府最后还是决定迁都重庆。即便一直生活在日机的轰炸下,也没有放弃重庆。

这是为什么?

陪都定在重庆,就是在保持战斗意志,告诉全国人民:政府没怂。中国绝不投降、决不妥协,但有机会就会杀出重庆、收复失地。从重庆出来就是武汉,国民政府相当于守在了最前沿,随时都能够向沦陷区发动进攻。

而定都成都就麻烦了。蜀地天然就是一个偏安之地,凭着三峡和秦岭天险,蜀地易守难攻。这的确更安全了。但你也别想出来。所以,国民政府只要迁都成都,就是在告诉全国人民:我们怂了,不想打了,偏安一隅就行了。

那日本人为什么死活也拿不下重庆呢?一个是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了,无法集中;一个是国共两党在敌后战场遍地开花,也没让日本闲着;一个是重庆位于险峻的巴蜀之地,地图上看着近在咫尺,实际却险隔重重。

但最关键的还是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中国从巴黎和会到全面抗日,基本完成了民族主义的转型。这时候的中国已经不是帝国时代的大清政府,而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国家。帝国国家打仗,要钱;民族国家打仗,要命。而日本恰恰忽略了中国的这种转变,一直把中国当成大清来对待。此时的中国,从政府到人民都拿出了死战到底的精神。政府定死重庆不退、人民死战到底顽强。国共两党也保持了高度的团结,一致对外、共御外辱。所以,从迁都重庆到抗战结束,日本人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无力一窥山城究竟。但重庆也遭受了巨大的代价,重庆军民长期生活在惨烈的轰炸之下。而大轰炸之下的重庆,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中国不会向日本屈服。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一瞅这问题,估计十个有九个半的小伙伴,心里头就已经有答案了:“不就是易守难攻吗?这还有啥好拿出来问的。”

咋说呢?这答案对了一多半吧!不是全部!有兴趣的小伙伴听俺给大家伙唠叨唠叨这事。

这么说吧,最开始挑选配都的时候,重庆连个候选资格都没有,上不了灶连锅沿都碰不到的存在,当时就没瞧上,不过成都到是榜上有名,是候选之一。

为嘛呢?毕竟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你提四川不提成都,这肯定过分,而重庆虽然也在四川,但本身是成都的下级单位,老大都没有说话,你个小老弟蹦出来这显然不合适,所以就没有划拉到名单上。

那么为什么会把四川划拉到候选名单。

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四川就是过去的蜀地。

一说蜀地,了解历史的小伙伴立马就明白了,这块就是个盆地,天然的牢笼。

当年项羽和刘邦把秦朝灭了之后,项羽胳膊粗把刘邦的牙给撅折了,一脚丫子给踹到了这地当汉中王,所白了把蜀道一掐吧,在给关中这块上把锁,刘邦就被关到了笼子里头。

刘邦出不来,其实项羽想要进去也费劲。刘邦又是明修栈道,又是暗度陈仓的玩了好几把阴的这才骗过了项羽,冲出了蜀地。

当然这是过去的事了,但也说明一点,四川这地历来险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自古以来,打蜀地这块称王也好称霸也行,最终夺取天下的一准没他的份。

盆地吗?他不仅易守难攻,还有一个绰号叫天府之国,成都平原那可是粮食产区,也富裕,一般人也没那斗志跑出去争强好胜,毕竟有吃有喝还安全。

这也是为嘛,成都能够榜上有名的根本原因。

毕竟那会,小鬼子戴个屁帘帽子,扛着三八大盖祸祸了大半个大华夏,想要把这战事继续打下去,必须有一个好地守着才成。

那么为嘛成都没上去,榜上无名的重庆反而后来者居上成为了配都呢?

首先一点重庆比成都更加的险要。

最简单的说,有重庆人龇着牙说他们家住28层。

“滚!俺信你个鬼!”一开他们家窗户,明明就是一条大马路,大公交小汽车顶着个屁股就跟眼前过。

可您到另一个窗户跟前就会发现,这小子说的实话,就是这么惊恐。

他们那的扶梯,丫整个就是一隧道,杵上头两分半才能走一趟,这是扶梯吗?

像俺这种蹲里边,都憋的慌。

所以重庆整个就是建在山头上的,两栋楼说是邻居,其实是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的距离。

也就是说,易守难攻那的说重庆,成都压根就靠不上去。

成都您要搁地图上一瞅,这地压根就是一平原,最大的优势出了城,平平整整一望无际种地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是据城而守,别想了。

搁过去那家把成都当做政治中心,最终都要被掀翻,那还是冷兵器时代,民国那会这都热兵器了,大炮一架还真就尴尬,而且飞机丢的炸弹不比大炮威力小。

咱别的不说,重庆挨了近七年的轰炸,楞是挺下来了,你让成都试试,真就变成废墟,这都没啥好疑问的。

而且从历史上咱也能看出来,成都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一点防护能力,更加别说扭转乾坤了,就重庆这块别的不说当年元朝打到这里,打了数十年,我自巍然不动,所以险峻还得看咱大重庆。

再说重庆这嘎达还集中了很多从全国各地迁徙过来的工厂,有了工厂咱才能挺住,也就是说重庆比成都要好很多的,起码抗揍,谁让咱的工业不如人呢?

打清朝开始,咱家的工业都被废了近三百年,想要追上去可不容易。

这些个瓶瓶罐罐你迁徙到成都能成吗?不成的,机器设备不抗炸的。

还有一条,作为一个配都你不可能把自己完全的封闭起来,你还得和外界要有联系。

成都的陆路不好走,小鬼子进不来,可重庆有河呀!

别的不说,重庆开埠历史上很著名,这事还是光绪年间的事,咱和大鼻子英国人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把重庆这块开成了商埠。

不仅如此这里还成立了海关,英国人掌管海关税务,一大波列强跑这地开领事馆,建立了一堆的国中之国,整个航运全被老外把持了。

百年屈辱,自己的地盘,自己的话还不管事?

哎!咱接着说。

所以重庆这块对外的联系还是很方便的,你看易守难攻,对外联系也是可以的,不会被人堵上了就没辙了。

东西不仅可以拉进来,还可以拉出去,这就可以盘活整个城市,不会成为一个真真的牢笼。

而且有水就好活人,毕竟一旦成立了配都,你可以想象得到,这里会承接多少人口居住,毕竟整个大华夏都没有一个安全的地了。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这么多人是撑不住的。

再有一点山城人民的好客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彪悍还是几分的。

事后证明也确实如此,山城在面对小鬼子的轰炸,硬生生的挺了过来,要知道就咱家那点子防空手段,跟没有也差不多了。

整个就是一挨炸的角色,就算是这样硬是把小鬼子弄哭了,费劲的跑道缅甸想要抄咱的后路,路没有抄成,反过来又去摸印度,毕竟那是咱的一个补给仓库,结果一个英帕尔战役因为没有粮食,给饿死了不少,你就别说打了。

那么还有原因吗?

有的,毕竟四川这块也是有军阀的,那会成都被四川军阀占据,你把这地设为配都这似乎有点不太合适,太乱了。

毕竟民国那会作为配都,各方势力鱼龙混杂本来就多,你这在来一个地头蛇,势必会让格局变的更加的复杂,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那么重庆在这个方面显然有着很大的优势,起码没啥地头蛇,局势总还算能压的住。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蒋先生抗战中在选择陪都时,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听从了一位据说是他当年的国师的建议,选重庆为陪都。这是我几年前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的,可惜后来那本小册子不见了。在网上查这样的信息也没有。


所以只是还依稀记得是这么回事:据说当年蒋先生的国民政府在南京即将沦陷时,不得不选择撤离南京时,只能顺着长江水路向着后方撤退。

那会的后方亦即是南京的西部的任何一个地方。因为当时确实是来的突然,确实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撤离计划的。

那会,走陆路会有很多困难,车辆行驶过程中难民的拥堵,围困还有可能遭受日本飞机的袭扰,所以最后选择了走水路。


这样从南京逆水而上,第一个稍微大点的地方武汉,宜昌。可是都离南京太近,正和日本进行作战的情况下,陪都离南京太近,显然不合适,就再向内地撤离,就到了山城重庆。

据说当年有一位蒋的国师私下给蒋出了个建议,好像这个人是陈布雷还是谁,具体反正是一个蒋的智囊。认为重庆的优势适合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临时陪都,一是长江上除了上海,南京和武汉后比较大的一个城市,又是进入西南的水路咽喉,

如果能够守住重庆,则四川也可安全,如果重庆一旦丢失,则一样可以长驱直入,四川则再无屏障,所以选择重庆比成都更好。


然后这个国师还给蒋先生说了守重庆比守成都更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更玄学了:成都的刘禅是被捉到后押到敌国去了的。而重庆的名字有重建而庆的寓意,所以不管怎么样,当年的蒋先生在选择了几处抗战陪都后,最终定下来了在重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陪都   成都   重庆   抗战时期   都城   华北   洛阳   国民政府   军阀   西安   南京   武汉   日本   蒋介石   鬼子   中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