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黄伯韬呢?

黄伯韬是中国国民党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中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曾经担任过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为中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从军人的角度来看,黄伯韬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具有深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在战场上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指挥部队。他还注重士兵的训练和保障,关心部队的生活和福利,深得士兵的爱戴和尊重。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黄伯韬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在国共内战期间一直坚持反对蒋介石的“围剿”政策,主张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为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曾经提出过“联共抗日、联共建国”的主张,呼吁国共两党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从人格的角度来看,黄伯韬是一位正直、勇敢和忠诚的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受任何诱惑和压力的影响。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从不谋求个人的荣誉和地位,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综上所述,黄伯韬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的贡献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发展。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1948年12月初,黄百韬的棺材被送到了南京,蒋介石为这个战死的国民党兵团司令举行了“公祭。”蒋介石还下令,让在南京的所有部门都要派出代表参加,所以“公祭”的规格还是很高的。


为了表示体恤,蒋介石让南京国防部给黄百韬的家属发了五万元的金圆券,可是金圆券在10月就已经崩了,12月的金圆券已经开启了“一日数跌”的模式,黄百韬的家属拿到的这点金圆券,如果不马上花掉,到了第二年的2月,也就够买一碗面了。

黄百韬,1900年9月9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是广东梅县(今梅州梅江区),他早年是北洋政府江苏督军李纯手下的传令兵,由于为人机警且任劳任怨,所以李纯很喜欢黄百韬,将自己的贴身婢女送给了黄百韬为妻。


李纯对黄百韬是很不错的,后来又送他去金陵军官学校学习。1920年10月11日夜,李纯突然暴死督军署内,督军由齐燮元接任。虽然北洋政府宣称李纯是自杀,但是其中疑点重重,被人暗杀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黄百韬从军校毕业后,靠山李纯已死,所以他的只得去齐燮元的部队当排长,期间升迁的很慢,到了1925年也不过是个连长。1925年,奉军张宗昌率部进攻江苏,黄百韬在战斗中被俘,不过这却成了黄百韬的一个机遇。原来张宗昌当年在金陵军官学校当过教育团的团长。张宗昌非常高兴的收留了黄百韬,并将其当成亲信,毕竟两人有师生之谊。在张宗昌的手下,黄百韬就擢升得快多了,北伐前已经是张宗昌手下大将徐源泉部的一个旅长了。


二次北伐中,张宗昌的部队损失殆尽,黄百韬跟着徐源泉向蒋介石投降。蒋介石为了收编拉拢这些杂牌,让黄百韬去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黄百韬陆大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掌握部队。抗战初期,他被派到各处当参谋之类的职务,比如去第六战区的长官部当参谋处长,去军委会当高参。


黄百韬出身北洋,在国民党中是没有靠山的,不过此人非常刻苦,也善于表现,在军委会期间得到了军政部长何应钦的赏识,在1941年时将其调到第三战区,给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当参谋长。顾祝同和何应钦关系一般,对空降的黄百韬很不满,不过黄百韬极力隐忍,对顾祝同极为恭敬。时间一长,顾祝同觉得黄百韬这个人蛮不错啊,到了1944年,顾祝同推荐黄百韬去25军当军长,也算是对黄百韬良好表现的一种奖励。


黄百韬对这个军长的职务非常看重,此后但凡作战,总是处处争先,表现的非常卖力,一个杂牌奖励能为蒋介石如此卖命,也是极为少见的。


1946年初,黄百韬带着25军积极的参与了对解放区的进攻,不久后,25军改称为整编25师。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被全歼,师长张灵甫战死,一时间引起一片哗然。在孟良崮战役中,整编25师是参与救援整编74师的部队之一。战后,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准备惩处一两个救援不力的将领,而杂牌出身的黄百韬自然就成了完美的背锅者。


黄百韬从顾祝同处得知蒋介石将要处理自己,他干脆直接去找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把孟良崮战败的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说责任由他一人承担。无论黄百韬是真心想要一人承担,还是以退为进,反正结果很好,汤恩伯感动得一塌糊涂。在军事会议上,汤恩伯极力为黄百韬开脱,大骂张灵甫骄横跋扈,不听调遣。黄百韬也在会上作了一个多小时的发言,声泪俱下,说自己的整编25师伤亡近万。


蒋介石听了汤恩伯、黄百韬的”肺腑之言“后,也是有点小感动,于是只给了黄百韬一个”撤职留任“的处分。有了这次经历之后,黄百韬是变得更为小心翼翼,对下达的命令总是积极得去执行,说句实话,当时的国军将领要都有黄百韬的这种积极性,也不至于败得那样快了。


在解放战争中,黄百韬可以说是蒋介石一个极有力的”打手“,参与了诸多战役,1948年6月,区寿年的第七兵团被解放军全歼。同年7月,在顾祝同的大力举荐下,蒋介石将粤军余汉谋系统的63,64军与25军合编为第七兵团,黄百韬任司令官。第七兵团之后划归徐州“剿总”,“剿总”司令是刘峙这个“长腿将军”。

在电视剧《大决战》中,刘峙对黄百韬极为看不起,似乎两人关系很僵,实际上刘峙最大的问题是能力不足,至于人品倒没有电视剧中刻画的那样不堪,他和黄百韬的关系还不错。


郭汝瑰曾回忆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黄百韬和刘峙在一块吃饭,黄百韬说:“刘长官,你也太没有担当了,还不如让白长官(白崇禧)来。”刘峙则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总统一步步提拔的,不能和白健生比啊。“


从郭汝瑰的讲述可以看出,黄百韬为人谨慎,却可以大胆地调侃刘峙,而刘峙居然还不生气,还耐心解释,这也反映了两人的上下级关系处的还行。至于电视剧中,黄百韬在顾祝同面前说刘峙的不是,这是不符合历史不符合黄百韬性格的,说刘峙是猪的也不是黄百韬,坊间传闻是邱清泉说的。


正因为黄百韬处处谨慎,对蒋介石有”愚忠“思想,这也造成了他的悲剧。因为,如果是黄埔将领当兵团司令,大抵上是不会等44军从海州撤退的,但是黄百韬不得不等,因为这是蒋介石的命令。黄百韬太清楚自己的身份了,他能当兵团司令,靠的就是能打仗和所谓的”忠心“,他不是黄埔生,也不是浙江人,他只能无条件服从。


在黄百韬死后,蒋介石还不忘挖掘其剩余价值,印制了大量的”黄百韬纪念册“,空投给其他被围困的国军。被包围的国军官兵以为是食物,捡起来一看是纪念册,无不大骂。据说,在黄百韬葬礼上,蒋介石悲伤地说:”黄埔精神不死“,这话流传很广,但是不知真假,如果是真的,恐怕蒋介石是另有所指了。




近年来,网络上居然有人给黄百韬戴上了“抗日名将”的帽子,着实匪夷所思,作为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第52师为基干),隶属于第三战区的第25军在1938年武汉会战以后,只参加过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两次大型会战。而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在抗战期间的表现,本来就乏善可陈,他不过是对老蒋特别忠诚而已,军事上毫无建树可言。




先复习一下战役爆发时间,第二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9月打响的,第25军属于跨战区支援第九战区作战,也就是意思意思,因为第二次长沙会战薛岳其实败了,所以第25军也不可能有什么上佳表现。而浙赣会战爆发于1942年5月,期间顾祝同丧师失地,不仅丢了浙东赣东南的机场群,连长官部都被日本人撵得四处乱跑,难道第25军就力挽狂澜了?


即便如此,第25军的抗日历程也跟黄百韬没啥关系,注意,他是1943年10月5日调任第25军中将军长的。之前作为顾祝同的参谋长,除了对付新四军的作战计划制订的还凑合,其它所有参谋业务均是一塌糊涂,道理很简单,既然第三战区在1941年以后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对日战绩,那么无论是作为参谋长和部队长,黄百韬都不应该列入“抗日名将”的范畴,资格在哪?




到抗日战争后期,顾祝同基本就是在东南一隅维持局面“坐等胜利”,反正日军对于浙西赣南的山区也没啥兴趣,再后来升任“赣州行营主任”,准备对日受降摘桃子了。而黄百韬在此期间,只完成了对第25军的部队整训和人事调整,并没有在对日反攻中出什么力,倒是把该军打造成为服从自己的基本部队,抗战胜利后改制为整编第25师,装备也是以受降而来的日械为主。


所以对黄百韬的第一个评价,应该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是必须要说清楚的。整25师从苏北和苏中战役开始,就是我华中野战军和后来华东野战军的大敌,包括孟良崮战役、胶东战役、南麻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等等,由于整25师作战积极卖力,粟裕将军每每视其为重要对手。比如孟良崮战役积极增援张灵甫的是他,南麻战役拼命增援胡琏的也是他,在豫东挽救了区兵团残部的还是他。



为什么黄百韬如此卖力成为蒋军中的另类呢?无它,因为他并非黄埔嫡系出身,属于北伐期间投靠国民革命军的军阀部队将领,虽然曾经选送陆军大学进修,在蒋军系统中仍然属于“中央军旁系”,类似这样的将领,如果不找个靠山并且卖力表现,是很难获得重用乃至于执掌兵权的。黄百韬靠上的是顾祝同,从整编师长、临时兵团司令到第七兵团司令,一路晋升不仅是因为“内战内行”,也因为顾祝同的庇佑,否则孟良崮战后早就被处理了。


个人对黄百韬的第二个评价是“同行的衬托”,在中原逐鹿和淮海大战期间,蒋军各机动兵团司令或观望不前、或保存实力、或指挥失当,战斗意志极差,经常在优势兵力下被华野各个击破。除了邱清泉这个“邱疯子”还算努力之外,孙元良、李弥、刘汝明、李延年等兵团司令都是明哲保身的滑头将领,互相之间的战术配合可谓垃圾,因此,基本能够执行上司命令的黄百韬,就“矬子里拔大个”成为异类。




邱清泉就特别看不上老黄,豫东战役后黄百韬获青天白日勋章并晋升第七兵团司令,而战役中救援区兵团、黄兵团的主力其实是整编第五军,所以被忽视了的邱清泉大为不爽,直接撩挑子不干回老家了。如果黄百韬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强悍,眼高于顶的邱疯子也不用这么耍态度了,骨子里面还是不认可的,在战术的机敏和“将在外”这两个层面,他的确不如邱清泉和胡琏。


比如淮海战役打响时,第七兵团在新安镇曾经滞留了致命的48小时,以等待李延年绥区部队的前来汇合,在华东野战军正在大举南下并且已经歼灭杂牌军一部的情况下,10余万人马在新安镇坐等是非常愚蠢的决定,主要就是因为黄百韬不敢违抗顾祝同的命令,因为后者亲自来徐州督战和传令,这要是邱清泉或者胡琏,早就不管不顾跑路了。另外,第七兵团10余万大军行将西渡运河,黄百韬甚至没有想到提前架桥,这是什么参谋水平和指挥能力?




所谓同行的衬托,也包括黄百韬相对不那么靡烂,在蒋军高级将领绝大多数腐败不堪的时期,黄百韬不嫖不赌,甚至不参加徐州剿总举办的舞会,确实要好于邱疯子等人,恐怕这也是网络上过高评价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可问题是,这是基本的军人本色,我华野和中野的许多兵团司令、纵队司令,要比蒋军将领们年轻许多,个个操守俱佳,黄百韬的做派只能算本份,有什么值得特别夸耀的?


第三个评价,是黄百韬不过是“蒋家王朝的殉葬品”,到死也没有得到过绝对信任,孟良崮战役的后续就不赘述了,鲜为人知的是,即便是南麻战后,胡琏仍然跑到陈诚那里告状,说黄百韬行动迟缓作战不力,请求陈诚“上奏”严惩,可见黄埔系将领从来就没有接纳过黄百韬这个老广。幸好顾祝同提前得到消息,暗示负责调查的“总统府战地视察组”不要难为黄百韬,这才又躲过一劫。



抗战时期黄百韬是“顽南事变”的元凶之一,对新四军那是有血债的;在1948年在盐南战役中,整25师与其他三个整编师合围苏北我军的2纵、11纵和12纵,造成我军较大伤亡,韦司令率部突围而出,盐南各县多遭蒋军蹂躏,群众生命和财产蒙受重大损失,所以黄百韬在解放战争期间也是有血债的,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可以用“蒋军悍将”来形容和评价,但是盲目吹嘘就不合适了。


黄埔系不待见他,老蒋则是在无人可用时利用他,给他仨瓜俩枣就感动的不行,豫东战后受奖后,黄百韬感激涕零逢人就说:“国家厚我,领袖厚我,有死而已”,最后果然就死在了战场上,然而由于他的顽抗,华东野战军伤亡40000余人,而第七兵团也被毙伤60000余人,一场血战下来总共有十万人的伤亡,冥顽不化的黄百韬没有责任吗?




所以说,黄百韬忠诚的是老蒋和顾祝同个人,并没有什么民族大义,也是封建愚忠思想的受害者,自然也就成为老蒋的马前卒和“蒋家王朝的殉葬品”。第七兵团组建时,黄百韬保举的第25军军长都不能被“国防部”通过,只能任用关系一般的黄埔五期陈士章,而在淮海战役打响时,划归七兵团指挥的第100军自恃嫡系(整83师),多次要求脱离黄百韬的指挥,就这样的派系倾轧和互相排斥,很多时候黄百韬完全是一厢情愿罢了。


黄百韬毙命后,尸体被偷运回南京,老蒋在追悼会上竟然宣称“黄埔精神不死”,众皆哗然,因为黄百韬跟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扯不上一毛钱关系,哪来的什么黄埔精神?白崇禧幸灾乐祸,私下里解释说:黄埔精神——不死,言外之意,死了的才肯定不是黄埔生。





怎样评价黄百韬?“孤臣死忠”四个字就够了。评价一个人不能走极端,捧上天不行,贬的一无是处也不行。黄百韬在国军将领中是一个另类,没有沾染国军将领的恶习,就是一个职业军人。黄百韬并非黄埔出身,早年给直系高级将领李纯当传令兵。

黄百韬为人机警,善于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深得李纯喜爱,以致于将自家心爱的婢女许配给黄百韬为妻,可想而知黄百韬的能力。黄百韬在妻子的运作下,得以进入李纯主办的金陵军官教导团第五期,结识了金陵军官教导团团长张宗昌,也算是有了师生之谊。

张宗昌攻占江苏后,黄百韬便转投其麾下,没有多久就成为了最年轻的旅长。1926年7月,蒋介石率师北伐,张宗昌很快就被打垮。于是,黄百韬就脱离张宗昌,投入蒋介石麾下。由于,黄百韬是杂牌出身,一直被蒋介石打压。

1936年,黄百韬迎来了一个转折: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结业后,黄百韬先后在冯玉祥第六战区、鹿钟麟冀察战区做参谋长。后来,黄百韬因笔杆子过硬得到何应钦赏识,推荐到了顾祝同手下当参谋长。

顾祝同在抗日战争时期虽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可并没有什么建树。黄百韬是没有军权的参谋,也就决定其在抗战期间没什么作为。1941年1月,黄百韬伙同顾祝同一手炮制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黄百韬一无地盘,二无军权,属于可有可无的人,顾祝同并不怎么信任他,更别说蒋介石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臣”。1943年10月,黄百韬因肃贪过猛,触及顾祝同利益,被下放到了25军。顾祝同接手之后,便大刀阔斧的整饬军纪紧抓训练,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很快就成为了国军序列中的一面旗帜。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黄百韬逐渐得到蒋介石、顾祝同的信任,开始独当一面。黄百韬先后与黄百韬与粟裕在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中四次交手,虽然尽皆兵败可没少给粟裕制造麻烦。黄百韬特别是碾庄战役,黄百韬所率第七兵让粟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关键的是,第七兵团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杂嫡混搭”部队:

第25军由黔军改编的中央军旁系部队,属于黄百韬的练兵样品。1944年,黄百韬就担任25军军长,严格训练之余,并换装了半美械装备。

第63军、64军都是粤军部队,脱胎自北伐期间留守广东的粤军;

第44军是川军部队,自解放战争开打后,内受嫡系中央军排挤,外受解放军接连打击,士气低落战斗力低迷;

第100军,前身是李天霞担任师长的整编83师,属于装备精良的中央军。然而,李天霞治兵不力,令其成为疏第7兵团“装备最好、战力最差”的军。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第七兵团都不是理想主力部队,可仍然让粟裕部付出了6万多人的伤亡,几占淮海战役我军伤亡的一半,战损比达到了1:1。

粟裕对黄百韬做出了中肯评价:一个值得尊敬的军人,但尊敬归尊敬,战场就是战场,这是宿命。粟裕不否认黄百韬的军人素养与职业操守,面对多年宿敌一朝毙命,也算是惺惺相惜。

上升到历史高度,黄百韬是蒋家王朝的殉葬品。黄百韬临死之际说道:“我想不通,死不瞑目”,还是停留在军事层面反思自己的失败,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淮海战役胜利的背后是人民的选择。倘若要说黄百韬是抗日名将,上文已经介绍到了,并没有什么出众成绩,称其为“蒋军悍将”还是比较妥当的。




1948年11月19日,我军准备发起对黄百韬兵团的总攻。

粟裕走到队列前,进行动员:黄百韬是很凶恶的敌人,他是我们华野的死对头。他是皖南事变的刽子手,我们有多少先烈倒在他的屠刀下!他对山东、苏北人民也犯下了累累血债。同志们呐,千万死难烈士沉冤等待我们去洗雪。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心如刀绞,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歼灭黄百韬,我们就给淮海战役的全局争取了主动权!

黄百韬,确实是一个凶恶的敌人,一个华野的死对头。

“四无”

手握强兵的国军将领,多是有“靠山”的。

他们或是出身黄埔,以“校长”为靠山,或是以陈诚、何应钦等大佬为靠山;或是出身桂系等强势军阀,以派系为靠山。

黄百韬,则是少有的“四无人员”:无派、无系、无根基、无靠山。

早年,他是北洋军李纯的传令兵,后来又投靠了张宗昌,直到1928年才加入国民革命军,可谓杂牌中的杂牌。

作为杂牌军将领,投蒋后他被解除兵权,到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

杂牌就是杂牌,此后,黄百韬的仕途一度非常坎坷。

抗战爆发时,跟他资历相近的将领都已成为军长,甚至司令官级别的实权人物,而黄百韬却一直是参谋长。

而且,他这个参谋长一天到晚被调来调去。他先是被分配到冯玉祥的6战区,后又被分配到了鹿钟麟的晋察战区,到处打转转。

可以说,“四无”的出身,使黄百韬早期的仕途非常坎坷。

直到他的一篇军事论文得到何应钦赏识,被何推荐给顾祝同作三战区参谋长,黄百韬才开始脱颖而出。

抗战表现

抗战时期,黄百韬担任过几个战区的参谋工作,又长时间在三战区担任参谋长,后又被任命为25军军长。

由于这段经历,黄百韬被很多朋友认为是“抗日名将”。

怎么说呢···黄百韬确实参加了抗日战争,确实打了鬼子。

不过,整个抗战期间,黄百韬最出名的“业绩”,是“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刽子手是上官云相,而“幕后军师”,则是黄百韬。

或许是其政治立场被认为“可靠”,出身杂牌的黄百韬逐渐被赋予实际兵权。

此后,他历任41师师长、25军军长等职。

黄百韬带兵打仗确实有一套。

1943年10月,他接任25军军长。

25军所属部队来自川军、中央军、东北军,派系复杂,贪腐严重。

黄百韬严肃军纪,常深入连队与士兵同甘共苦,使该军的战斗力得到了相当提升。

尤其是其夜战、近战能力,胜过普通国军。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认为:黄百韬军队的战斗力,在徐州系统国军中属于“中等偏上”。这对于并非出身嫡系,没有得到特别厚待的军队来说已经殊为不易了。

与粟裕所部初次交手:失败的“围魏救赵”

解放战争中,黄百韬第一次与粟裕所部交手,是在著名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中。

当时,黄百韬奉命从扬州出发,攻击邵伯镇。

李默庵的想法是:粟裕必救“邵伯”,黄百韬的进攻可以达到调动粟裕,“围魏救赵”的效果。

然而,粟裕怎么会上当?

粟裕转兵,突然攻击正由黄桥准备东进如皋的69师99旅。

李默庵紧急调海安的65师增援,结果65师的189旅和97旅又被分割于途中···

无奈之下,李默庵只得要求黄百韬抽调部队去救99旅。

黄百韬的救援部队还没到,99旅就覆灭了···

与此同时,黄百韬对邵伯的进攻也很不顺利。

邵伯地区河网纵横,兵力不易展开,黄百韬连攻3日没有效果,而99旅被歼的消息传来,黄百韬只得率军撤退了。

此战,黄百韬应该是打得很郁闷的。

该部作战任务,是要“围魏救赵”,调动粟裕,结果,没有调动粟裕,反而被粟裕所调动了。

所以,说黄百韬与粟裕交手是不合理的。

两人不是一个级别,跟粟裕交手的是黄百韬的领导们。

领导们被粟裕玩得团团转,黄也只好跟着团团转了···

孟良崮:最危险的敌人

孟良崮战役,国军主角是张灵甫的整编74师,而黄百韬的整编25师是最危险的敌人援军。

国军内部矛盾深,李天霞等人救援不愿尽力,唯黄百韬拼尽全力。

阻击黄百韬的作战,险象环生。

黄百韬有相当军事素养,曾派1个团参谋长寻找小路,绕过我军阻击阵地。

团参谋长率小部队侦察后发现,小路口约有1个班的我军把守,遂回去报告。

不过,回去的途中,该小部队被国军飞机误以为是穿插的我军,团参谋长被炸死,未能汇报,黄百韬未掌握情况,放弃迂回。

与此同时,黄百韬部对我阻击阵地的进攻也打得非常惨烈。

该部越过覆浮山、界牌一线,攻至离孟良崮只5公里的天马山。

距孟良崮一步之遥,黄百韬给张灵甫电话:最多1个小时,我就能到达!

而在进攻天马山的作战中,黄百韬部已经攻上山腰,我阻击部队华野1纵1师的4个团打得非常艰苦,伤亡极重。

恰此时,一支赶去支援进攻孟良崮的4纵10师28团3营从侧后路过。

1师师政委廖政国拦住该部,要求该部立刻支援天马山阻击战。

在认真思考后,3营决定加入天马山阻击作战。

最终,我军成功阻黄百韬于天马山,顺利歼整编74师。

在国军众将中,黄百韬是最尽力的一个,其攻击也一度给我军带来很大威胁。

然而,一边是各怀鬼胎的国军将领,一边是心存大局,冒违抗命令风险主动支援作战的我军将士,黄百韬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更令黄百韬郁闷的是:明明他就是作战最积极的一个。可是,战后,他还是被老蒋治罪,得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

南麻战役:粟裕吃亏

南麻战役,是我华野一次挫折。

此战,整编11师师长胡琏出尽了风头,而黄百韬也使粟裕印象深刻。

南麻受到攻击后,黄百韬奉命增援。

面对七纵的阻击,黄百韬采用3个营为1个冲击单位的滚动式战法。即在炮火掩护下,一批垮下来,一批立刻出动,持续不断,昼夜不停,轮番进攻。

自19日打到21日,黄百韬的25师突破七纵的家崮阵地。

21日夜,粟裕下令各纵队退出战斗,南麻战斗结束。

战后,粟裕批评阻援部队:可是我们打援的部队不大得力,在敌我兵力相等的情况下还阻不住他。

东奔西走:战术胜利无法发展成战略胜利

此后,黄百韬开始了一段跨度极大的征战。

其间,黄百韬在战术上赢得了不少胜利,但国军却始终无法将战术成果发展为战略胜利。

胶东扫荡战期间,黄百韬部在胶东连连进击,攻占烟台,切断了山东与东北的海上联络,缴获很多,给胶东部队带来较大损失。

然而,随着我军挺进大别山,发起战略反攻,黄百韬又被调到大别山战场作战。

在大别山期间,25师108旅在一对一的情况下,给我3纵9旅带来一定损失,9旅主动撤离。

其后,黄又被调到苏北战场,并在所谓“盐南大捷”中,给韦国清兵团带来比较严重的损失。

这段时间,黄百韬转战各地,仅就战术而言,成果不错,给我军带来一定困难。

但是,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国民党都无法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

豫东血战:个人“巅峰”

1948年6月,豫东战役爆发。

黄百韬部,当时正奉命赶回山东,解救兖州,因豫东战事严峻,又被改派豫东战场。

7月2日,粟裕在歼区寿年兵团后,认为预期目标已经达到,部队连续作战,减员大,疲劳。下一步任务是组织部队胜利撤出战斗。

可是,当天下午,黄百韬部突破了中野11纵的防线,推进到距离龙王店仅20多里的帝丘店,并分兵继续进攻,中野11纵因伤亡过大被迫放弃了一些阵地。

黄百韬的威胁,使形势严峻起来。如果不能打击黄百韬,我军无法顺利撤出战场。

因此,粟裕决定:趁黄百韬尚未展开,给运动中的黄以歼灭性打击。

据说,当时,被捕的区寿年对粟裕说:你胃口太大了,将来要打败仗。粟裕以为然。

区寿年所说的“胃口太大”,就是粟裕此时还要歼黄百韬。

粟裕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为形势所逼,必须冒一定的风险。

帝丘店作战开始后,华野攻势迅速,黄百韬形势危险。

危急时刻,黄百韬亲自登上坦克,指挥三个营部队从帝丘店北门突出,发起反攻。

黄百韬的两个卫士附上,跟随黄的108旅团长也重伤,黄百韬仍然大喊口号,指挥部队拼命攻击。

到最危险的时候,黄百韬下令烧毁文件,枪杀俘虏,准备“为党国尽忠”。

然而,随着邱清泉部靠近,华野形势已不利。

粟裕下令:停止战斗,结束战役,各纵队向北转移。

此战,黄百韬部损失惨重,而我军也承受了相当损失。

战后,国军领导层极力吹捧黄百韬。

老蒋给黄百韬办法“青天白日勋章”,表彰黄百韬的功绩,何应钦更是说:“黄百韬真是一条好汉!”。

明明是一场败仗,黄百韬却抵达了个人声望巅峰。

其后,国军重编第7兵团,黄百韬成为兵团司令。

被困碾庄:坑!

黄百韬的覆灭,正是从成为兵团司令开始的。

刘峙连续下令:100军、44军统归黄百韬的7兵团指挥。黄百韬带着这两个军和第9绥靖区一起向徐州撤退。

黄百韬在新安镇等待第9绥靖区,并问刘峙:第9绥靖区什么时候到新安镇?我们何时撤退?

刘峙没有给与明确答复。

第9绥靖区的司令李延年也不知道撤退时间。

然而···有人知道了。

一个盐店经理找到李延年,说刘峙要他和李延年一起回徐州。

这时,李延年才知道自己要去徐州···

国民党自己的将领不知道安排,反而是长官的利益相关人先知道!

因此,浑然不知间,黄百韬已陷入危险。

在新安镇耽搁一段后,黄百韬渡河,抵达碾庄。

本欲继续撤退,但64军军长刘镇兴反对,争论没有结果,便停了下来,再等一天。

仅这一天,形势天翻地覆。

11月10日,华野除1部负责围歼63军外,其余部队全部渡河,追击黄百韬兵团。

原本在碾庄以西20里曹八集的李弥兵团接到撤退命令,不等黄百韬抵达就撤往徐州,使黄百韬成为一支孤军。

此时,黄百韬如果果断行军,华野可能还是来不及合围,但老蒋指示:黄百韬原地固守,其余各部夹击!

如此,黄百韬最终覆灭的碾庄战役开始了。

领导、下属、老板···黄百韬被坑了。

黄百韬临死前,曾表达了“三不解”: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为什么在新安镇不架浮桥?李弥既然以后要来救我,为什么当时要撤离曹八集?

覆灭

碾庄战役,黄百韬打得足够顽固了。

不久前,另一位名将王耀武,以10万大军守济南。

凭借坚城的王耀武只守了1周。

而黄百韬在碾庄以野战防御,死守了15天。

黄百韬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和地堡,预先设置了可以相互交叉的火力点。有的阵地被突破后,他们还可以从后面射击突入的我军。

在一些村落,他们利用民房修筑工事,几乎所有的墙角都有碉堡,碉堡上有4层射击孔,射击孔很小,很难封锁。而且,墙缝、门缝也都是机枪射击点。

粟裕的参谋们对他说:黄百韬真难打!100米宽的正面,20多挺机枪!

陶勇也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死硬的对手!

由于攻击进展缓慢,歼黄百韬的这段时间,是粟裕军事生涯中最为紧张的时刻。

最后,经过血战,我军歼灭了黄百韬兵团。

此战,敌我双方伤亡都在6万左右,基本相当。

从防御指挥角度说,黄百韬打得很顽固,给我军带来了相当麻烦。

只是,国军总体上的崩溃,非黄百韬一人所能扭转。


总的来说,黄百韬是一员悍将。

出身“四无”的黄百韬,没有靠山,也没有派系纠葛,每战都是比较积极的,而其身先士卒的作风,也为国军将领所罕见。

因此,黄百韬曾给我军带来过一些威胁。

不过,他失败的结局是注定的。

就军事而言,黄百韬每次作战,不是在仓促赴援,就是被围困挨打,在战略上处于“团团转”的被动位置。

就政治而言,他所效力的政府、军队派系林立、腐败不堪、不得人心,已经为人民所抛弃。

黄百韬虽勇猛善战,但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注定是要失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豫东   淮海战役   将领   新安   军长   战区   作战   参谋长   国军   我军   兵团   司令   蒋介石   国民党   战役   部队   评价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