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学聚会”中,很少看到体制内的人?

同学聚会就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各种炫耀,各种站位,看似表面你好我好大家好,其实从一开始就把每个人的心思袒露在所有人的面前,体制内混的好的,比如什么局长副局长之类的不屑于同学这个群体,自然不会参加,混的不好的又有自卑心理,比钱吧比不过,比地位吧也没什么地位。

大多数同学聚会其实已经把形形色色的阶级分得很清了,就像我,同学聚会永远是跟自己同类型的,收入差不多,家庭也差不多的,在一起没什么压力,大家都一样,聊的也是跟自己这个档次有关的话题,相对来说还是很轻松和谐的,故而就我们二十多个同学经常聚聚,单纯的为了相聚的快乐。

我的同学聚会里只有唯一个体制内的,女的,她算是一个县级单位的副职,能力超强,老公是副县级,这在我们小地方就是很大的官了,分析起来,跟人品也有很大关系,我这个女同学年轻时候吃了不少苦,硬是靠自己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她曾经说了一句话“同学是一辈子的关系,在学校时候大家都一样,我希望现在也一样,不要用什么身份地位来拉开距离”,每次聚会,她都会照顾到每一个到场的人,给足面子,也让人叫她小名,这样的人能不受欢迎吗?

还有一个同学男的,也是某局副局长,第一次去到聚会,架子大的吓人,几步路的地方,带个车还带个专职司机,进门后坐那里翘着二郎腿,一会儿指使司机去车里拿杯子,一会儿指使司机去车里拿烟,反正就怕同学不知道他有车有司机一样,就算聊天也是一副成功人士的嘴脸,什么“昨天跟某某县长一起吃饭,前天跟某某局长一起打牌”,好像圈子全是有钱有势的人,其实同学们都知道是咋回事,就那一次以后再也不通知他了,该显摆你就去你的圈子显摆,我们高攀不起。

当然,并不是所有体制内的都是这样的人,究其原因还是现在对于体制内的人有很多限制,比如不能去KTV不能去酒店,就连去农家乐都躲躲藏藏的,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自律,一般干部还相对要好一点,还有就是真的没有共同话题,同学聚会是个相对放松的休闲活动,越是普通越是轻松,而对于他们却还是要保持一本正经的模样,就算聊也聊不到一个话题,骨子里的优越感又不受大多数人的待见,慢慢的圈子就排斥在外了。




同学聚会,体制内的人很少参加,这是正常现象。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初中同学聚会,发生了两件很不开心、极不愉快的事,从那开始,我就发誓,绝不轻易参加任何形式的聚会。

2016年春节前两天, 那时我还在我们市直部门当办公室主任。临近春节,我请了几天年假提前回家过年。刚回到家,就接到一个同村的初中同学电话,说他们几个人商量计划大年初三在县城组织初中同学聚会。对于这种聚会,我是比较忌讳的。所以,一开始我是想尽各种办法推辞。这同学和我关系比较好,就一直解释,说初中毕业20来年,一直没有组织过聚会,届时还会请几个初中老师参加。我一听,有初中老师参加,其中也有对我比较关照的班主任。于是我答应下来参加这次聚会。同学又对我说,你是我们初中同学唯一一个在市直“当官”的同学,你来当这个筹备组主任吧。对于这个提议,我立即给予拒绝,筹备组成员也不行。但是我提议,聚会从大年初三中午饭开始,晚上7点半吃完晚饭结束,除去老师外,所有人都AA制。同学说,他们原来是计划晚上去KTV唱歌喝酒的。我说,大年初四我要回市里值班,晚上的活动就不参加了。随后,同学又打电话给我,说征求了几个老师和同学的电话,女同学喝酒也少,AA制的费用就是午饭和晚饭,每人先缴纳130元。

大年初三11点,午饭过后,大家在饭店里聊天打牌。一个连名字我都记不起来的同学对我说,请我帮他一个忙。原来,他家正在修建的新房,没有得到镇政府的批准,要被政府强行拆除,负责拆除的副镇长刚好是我在乡镇工作时的老同事。我离开乡镇5年了,从来没有因为私事找过镇里的老同事。但同学既然开口,也不想驳他面。于是就打电话向老同事副镇长了解情况。老同事副镇长说,他家前几年已经修了新的住宅,面积还很大,这次又是新建,肯定违规了,肯定是要依法依规被拆除的。我当场对同学作了解释,他脸色铁青走开了。

晚饭时,新来了一个同学参加,据说是个玩社会的。由于我中午喝得比较多,我就对大家说,我酒量有限,晚上我就少喝点,明天一早还要开车回市里值班,请大家多多包涵。几位老师也为我求了情。虽然说是少喝,其实也喝了不少,但是没醉。就在聚会快结束时,这个新来的同学大声说,今天晚上谁喝得最少,晚上就请大家去KTV唱歌。大家一致看着我,我毫无准备地看着大家说,明早真有事,我就不去了,大家都喝得比较多,还是早一点回家休息吧。这个同学不依不饶说,那你发个大红包给我们。面对这样的场合,有时真的很难辩解,于是我发了一个200块的红包在同学群里。晚饭结束后,我就打滴滴回家了。然而,剩下的大概10个同学又去了KTV唱歌喝酒。

说到这里,大家以为结束了,其实事情才刚刚开始。当天晚上回到家后,我就直接睡觉了。第二天一早我刚准备开车返回市里,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说,昨晚去KTV唱歌喝酒的一个同学喝醉酒骑摩托车出车祸,当场死亡。说实在的,当时吓得两腿发软,幸好我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微信群里的聚会公告,也在我的提议下,取消了了KTV活动,还要求大家自身安全自负。后来,公安局询问了这次聚会的筹备组所有成员,查看微信群公告内容。最后的法院的判决是:参加KTV活动的另外9名同学,每人赔偿死者5万元

这次聚会引来的事情还没有结束。找我说情不要拆除他新建住宅的同学,拿2万元现金送给母亲,要我母亲转达他的愿望,我母亲怎么推脱都不行。拿到这2万元,我母亲立马打电话跟我说。我立即打电话给这位同学说,我妈会当着你家人的面把钱返还你,你以后不要做这种事了,违规建筑的事,我真的帮不了你。我打的电话,也录了音,留作洗清自己的证据。后来,这位同学的违规建筑,还是被拆除了。


参加一次聚会,发生了两件差一点使自己身陷囹圄的事情。教训极为深刻,从那次聚会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只要有10人以上参加的同学聚会,无论是初中同学、高中同学,还是大学同学,都一律不参加。

体制内编制人员,为什么不愿意参加这些同学聚会,主要原因是毕业多年,大家各方面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层次、文明素养、个人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大,加之同学之间见多年未曾见面,大家相互不太了解,即使坐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特别是作风改进越来越深入,管理越来越严格的今天,编制人员不参加同学聚会,主要有五个顾忌


第一个顾忌:怕引火烧身。

就像我经历的事情一样。参加聚会,难免要斛光交错、推杯换盏,有些身体不好的人,或者嗜酒如命的人难免会喝多了、喝醉了,甚至有些人还会斗酒。喝醉的出了事故,参加人员肯定是脱不了干系的。


第二个顾忌:怕请托办事。

编制人员,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和人脉关系相对要多一些。参加同学聚会,一听说你是某某局的,难免会请托你帮忙办一些事。这些事是合法合规的还好办,关键是很多请托的事都是违法违规的,拒绝也不是不拒绝也不是。帮忙呢,违法违规。不帮呢,肯定会招来一些道德绑架。


第三个顾忌:怕误入歧途。

参加聚会的同学,素质层次不齐,大学以上同学还好一些,高中以下的都是三教九流,什么行业的人都有。特别是一些混社会上的同学,聚会结束后,可能带你去KTV、去美容院、洗脚店等,顺便找个人陪陪你,一不小心就误入歧途,被公安逮个正着。这方面出事的人,还真不少,我们市直单位就有2个被抓现行,最后被开除了。


第四个顾忌:怕违反规定。

现在,公务员管理比较严格,出台了不少规定措施。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要求更加严格。一般不允许参加各种形式的同学会,也不允许接受相关同学的请吃安排。所以,有一定级别、比较自律的公务员,对参加任何形式的同学聚会,都是比较忌讳的,也是从心里比较抵触的。


第五个顾忌:怕被耍套路。

现在的人,都比较精明。耍起手段、玩起套路来,部分公务员根本不是这些同学的对手。特别是一些生意人,看见你是政府机关的人,就怂恿你投资他的生意,什么包赚不赔,什么返还率30%,什么1次投资3年返本5年赚翻天。我们市直机关曾经就有一同事,被搞P2P的同学说服,带动全家人员,借了30多万,全部投资了200万元,最后该P2P暴雷了,200万元血本无归。该同事伤心不已,最后还得卖了房子还欠别人的钱,媳妇也和他离婚。真是妻离子散啊!

综上,对于编制内人员,和纯真友谊的同学吃个便饭、聊聊天,完全是可以参加的,毕竟有良好纯洁感情的同学也不多,一般也就3-4个。但对于那些以班级参加的同学聚会,无论是小学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我都建议最好不要参加。

聚会有风险,参加需谨慎。




我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战友聚会:为什么?理由以下,一,我是体制内,职务有点高。二,我不喝酒不抽烟,怕别人说我清高。三,我没有必要参加这些聚会,怕人说我显摆。四,我与同学也好,战友也好,真正有来往的就那么5一6人。我也挺关照他们。五,几乎我请他们来聚会,他们的家人一起来,没有压力,不会破坏规矩,费用我一个人承担。这些同学与战友都了解我的,大家彼此之间有较深的感情很溶洽。而且大家都都是高情商的人。六,省的惹下麻烦,我们之间不拍照不录音,不晒照片。而且是约好下次聚会的时间,地点。




简单说,被收入高的人瞧不起;被底层的人求办事,通常还办不了。自讨没趣。又不能像混社会的那样胡吹,随便许诺,事后和没说过一样。所以,不去最好。




这里说两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现在“体制内”的人并没有优越感,不是瞧不起同学,而是怕同学瞧不起。

为什么呢,从工资收入看,在“体制内”的同学,他们工资也只够保证温饱,如今不像友友说的那样有各种“灰色收入”。据不完全统计,现行针对“体制内”制定出台、颁布执行的廉政纪律、制度、监督监管条例多达两千余个,这些纪律、制度共同枳密了一张很大的“网”,如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体制内”有些吃拿卡要,不收手、不收敛者,结果贪污犯罪,一失足成千古恨,并关进监狱蹲大牢。试想,有多少人还敢铤而走险?反过来,由于“体制内”的同学工资水平与大家的收入差不多,在同学之中,有些做生意成功的,他们的年收入相当于“体制内”的几倍、十几倍,令“体制内”的人感到惭愧,他们为保面子就不来参加同学会了。

另一种情况是“体制内”的同学头上戴着“紧箍咒”,这个紧箍咒就是工作和生活纪律,不是他们不想参加同学会,是不敢参加。

“体制内”的同学相信“学而优则仕”。他们为了不让仕途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在仕途上有希望的同学慎独慎行,可能会不来参加同学会,而是选择在小范围内找同学宴叙。所以,对“体制内”的同学不参加同学会,不是他们瞧不起同学,而是他们有苦衷。

总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毕业后大家立身的环境变化了,不在体制内的和“体制内”的同学,在处世之道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正常的。个人认为,如果同学会有不能来参加的,不应指责和评价,理解才是!(完)

[比心][比心][比心]码字不易,请多指教和关注一下吧![害羞][害羞][害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体制   市里   同学会   年初   晚饭   司机   同事   很大   晚上   聚会   初中   同学   老师   人员   电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