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如果宋江不招安,会不会成为一方诸侯?

宋江就算不招安,也不会成为一方诸侯。第一,宋江上位之后,梁山越发壮大,壮大到有些扎眼,已经引起朝廷注意了。面对如此大的隐患,统治者必定欲除之而后快。

第二,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方诸侯至少要有比较正面的社会道德形象。而梁山好汉的“社会形象”非常差,如此将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宋江的人格魅力

宋江,字公明,人送外号“及时雨”,原本是山东郓城县的一名押司,有人就疑惑了,他为何会落草为寇呢?

这一切起源于宋江怒杀阎婆惜,他因为这场人命官司丢了工作不说,还不得不逃亡,这不逃不知道,一逃吓一跳!

在整个逃亡的过程中,宋江发现自己竟然有如此高的声望。

其中有很多事要是换一个人碰上,那肯定死好几回了,但是搁到自己身上,只要一报出自己的姓名“宋江”,就立马就转危为安。

正是如此,他成了梁山的老大,但故事的转折,宋江魅力的“滑铁卢”也是从这开始的……

宋江坐上了头把交椅之后没多久,他就干了一件让众兄弟很不愉快的事。

那一天众兄弟齐聚一堂,吃吃喝喝地好不快活。正在此时,宋江老大哥诗兴大发,他写了首诗,谱成了曲,准备来助助兴、搞搞气氛,结果气氛没搞成,反而搞砸了,怎么回事呢?

正是因为他的诗里边有这么一句,“愿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意思是:我宋江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皇帝能够赶紧来一道诏书,赶紧把我们这群好汉给收编了,真要有这么一天,我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这句词一出来,武松立马就不干了,酒碗一摔说道:“今天要招安,明天也要招安,把兄弟们的心都冷了!”

好好的兄弟聚会愣变成了“大型社死现场”,场面一度很尴尬!

不过从武松的话里边,我们不难得到这么一个信息,宋江当了老大之后,几乎就忙活了一件事了,那就是招安。


宋江招安前准备

事实上也真是这样,我们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么宋江当了老大之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改名字,先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紧接着又搞起了室外装潢,挂上“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

这忠是对谁忠?“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又该怎么理解呀?咱们来听听宋江的说法:

“忠义堂前也竖起了‘替天行道’杏黄大旗,替天行道为的是保国安民,只图打家劫舍,破府克州,杀来杀去,何日是个终了!人生一世,何以安身立命?我等梁山好汉,怎就不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留一个忠君报国的美名?”

这样看来,这个忠不是对宋江忠,而是对皇帝忠诚,对朝廷忠;替天行道,这个“天”为天子,替天行道就是替君行道

说白了,宋江还是替朝廷办事,替皇帝分忧,难怪武松会有那样的反应呢?宋老大的工作重心还真是招安,那么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要招安呢?


宋江急于招安的背景

首先得从他的个人经历说起,跟其他主动来投奔梁山的好汉不同,宋江和林冲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具体怎么回事呢?

还得从他背上杀人罪名开始逃亡说起,当时他虽然发现自己在道上混得开,但是他并没有下定决心落草为寇

因为宋江虽然有命案在身,但是大宋律法当中,他这并非十恶不赦的大罪,他只要熬到朝廷因“有喜事”大赦那一天。

这样,宋江就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回到老家郓城和家人团聚,再找一个稳定工作,难道不比漂在道上香吗?

可是,他一旦上了梁山,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宋律法当中有一条叫做“亡命山泽,不从追唤者,以谋叛论”,谋叛可是十恶不赦里的头一条。

谋反在当时那是处以绞刑或者斩刑的,两者对比,宋江怎么会不知道选呢?他太明白了,那么宋江最后怎么还是上了梁山呢?

话说在外漂泊了一段时间,宋江接到家中老父亲一封信,一时之间动了情,决定回家一趟,结果草率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宋江被官府逮着了,知县老爷判他刺配江州

就这么着,宋江“喜提”脸上赐字一副和江州之旅一趟,那这里为什么要用“喜提”两个字呢?

因为在当时的宋江看来,这真的不是什么坏事。

一是自己杀人一案总算了结,发配不是大事,心里头石头落了地,以后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二是知县老爷网开一面,判得不重,发配江州,只要多带点钱打点,再加上自己的朋友,受不了多大罪。

所以对于这个判罚,宋江欣然接受,屁颠屁颠就上路了。

从这么一个细节就能看得出来,宋江本人是宁愿受刑也不太愿意落草,可是接下来的剧情并没有按照宋江本人的意愿发展。

宋江在江州安心伏法,有一天跑到一个酒楼里喝酒,结果喝大了,这酒品还不行,在人家酒楼粉墙上涂鸦题诗一首。

本来这顶多就是一个毁坏他人财物的罪,赔点钱道个歉也就拉倒了。

可是谁知道宋江写什么不好,他来了这么几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考进士没考上,就说自己不考了,要推翻朝廷,史上的“黄巢起义”,说的就是他。

接下来从后面的情形来看,宋江其实就是喝酒喝大了,于是就开始发泄不满了。

他哪里想到本来这个顶多是怀才不遇,朝廷没有重视他这个人才,然而就是这一行为,被当地一个叫黄文炳的人给盯上了。

黄大人一看这诗是不依不饶,最后逐渐就发展到要了结宋江,最后没有办法,还是晁盖等人劫法场把宋江给救了。

那么,写反诗大闹法场,事情闹到这个份上,这宋江军真的是一丁点儿退路都没有了,只能跟着晁盖一块儿上梁山。

所以,宋江还真是被命运推上梁山的,而其实他骨子里边那还是“主流价值观”。

他的反诗里边还有一首《西江月》,头一句是这么写的,“自幼曾攻经史”。说明宋江他本人从小是受儒家的传统教育成长起来的。

而在儒家的传统观念“礼教”思想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读书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

不难想象,在那个年代进入体制内为朝廷所用,一定是宋江心中永远的“白月光”,这就是为什么他一心想要被招安。


宋江执意招安背后的考量

当然了,他执意促成招安,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他还是为兄弟们考虑的,真心想为兄弟们找到一条“光明之路”。

那他是怎么考虑的呢?招安又是否是一条正确的路呢?看宋江怎么说的:

“如今大宋外有辽邦虎视,内有草寇谋反,梁山好汉只有顺应天意,报效朝廷才是正路,宋江不才,出身小吏。但拳拳报国之心始终不敢懈怠,我实在不想让梁山兄弟们当一辈子强盗,落下千载骂名,只要我坐着第一把交椅,就要为梁山谋一条好的出路!”

那宋江为兄弟们谋划的这条出路——招安,真的好吗?

从结果来看,恐怕不大好,在宋江最后一番操作后,朝廷终于对梁山打开了大门,梁山泊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之后,宋江就带着兄弟们开启了为皇帝四处奔波的征讨,先是征辽,而后四处剿灭各地起义的队伍。

梁山最后一次替朝廷出征是征浙江方腊,这个时候《水浒传》的故事就走到尾生了。

这一仗虽然胜了,但却是惨胜,梁山好汉108人最后只活下来33人。

而这些人当中,宋江曾经最要好的“小老弟”武松,决定出家。

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小旋风”柴进等人虽然不愿意跟宋江撕破脸皮,但是他们也不愿意跟着他继续混了,最后挥手说再见。

坚持招安的宋江本人最终“获赠”朝廷毒酒一杯,一命呜呼……

原本,这群这好汉们在山林之中逍遥快活,可是接受招安之后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所以,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不应该走这条路呀!

有人疑惑,不走这条还能走哪条路,梁山的好汉还有比接受招安更好的路走吗?咱们来分析分析。

宋江上位后,梁山越发地壮大,壮大到有些扎眼,已经引起朝廷注意了。

此时,摆在梁山的好汉面前的出路基本就是三条:

第一条:梁山好汉蜗居梁山、逍遥自在;

第二条:改朝换代,宋江的“铁杆小弟”李逵的发言,“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第三条:宋江的选择——招安,咱们一条条来分析。

第一条,蜗居梁山、保持现状,可能吗?原著中宋江、燕青等人曾经透露过,梁山最辉煌时大概有十万多人,抛开夸张成分,减半来算,五万多人也不少。

那么多人想要霸占梁山逍遥快活,他们就算想,当朝皇帝也不会答应,面对如此大的隐患,统治者必定欲除之而后快

可是一旦要正面刚,虽说打过几仗,梁山泊也占了上风,但是架不住朝廷训练的是正规军,梁山毕竟还是“杂牌军”。

这两者相较,答案显而易见,第一条路不可取,不可能走得长远。

有人可能不服,“那梁山好汉会进步呀,他们也可以继续壮大,壮大到可以跟朝廷正面刚,甚至取而代之呀!”

这就是咱们说的第二条路了,接着分析一下,历史上的确有很多成功改朝换代的“草根人物”,比如说刘邦朱元璋,宋江能借鉴这些人的成功经验吗?

个人认为绝无可能,毕竟想要改朝换代需要具备的条件太多了,比如要有比较正面的社会道德形象。

刘邦、朱元璋等人虽说是“草根”,可是宋江是草寇,梁山好汉很多人的过往可以说劣迹斑斑。

比如,其中手段凶狠毒辣、杀戮最多的要数李逵,四柳村的狄小姐,不过是情郎幽会,却被李逵砍做四段。

还有扈三娘家,原本已经投降,李逵依然将他们全家杀得只剩下扈成。

还有,李逵劫法场,排排头砍将过去,根本就不分好赖。

再比如智多星吴用,他在《水浒传》里的人设是军师,主要负责拉人头,宋江看中谁了,拉他入伙,吴用就是出主意之人。

而出的都是毒计,将他诓过来,其中就有骗杀小孩、诬陷别人题反诗等等,这些都不是好汉行径

还有,梁山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打家劫舍,虽说是劫富济贫,劫富也是劫,这也是土匪行径,当时网上有一句神评论:

“这梁山泊哪里是什么好汉聚集地,根本就是酒鬼、无赖、小人、逃犯、投机分子的集中营”

确实,这些人的“社会形象”非常差,就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梁山好汉还想要走第二条道路,但是过去洗不白,成功率很低,所以说第一条路是不靠谱的,第二条路是走不通的

那就只剩这第三条路了,这就是为什么宋江要坚持招安的原因了,他想要给自己这些兄弟们,包括他本人“洗白白”,寻一条普通人或者说正常人的出路。

但是想要洗白哪有这么容易,只能用一句老话来赠给他,“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所以,梁山好汉的结局是一开始就注定了,根本与选择没有关系,宋江就算不招安,也不会成为一方诸侯。




宋江如果不接受招安,梁山熬不过两年,很多人都以为宋江是出于私心才接受朝廷招安,事实上宋江这么做其实是在保全一众梁山好汉,要不然以区区水泊梁山,要想对抗朝廷大军,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北宋末年的两次农民起义,位于南方的方腊起义不管从起义规模还是影响力上,都要大大强于宋江的水泊梁山。方腊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他几日之内便聚众达数万人,不仅从者如云,而且攻城陷池所向披靡,起义军的势力范围至浙皖苏,还自号圣公,建元“永乐”,这些都是梁山义军所不及的。方腊义军最鼎盛时据有州县达几十座,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可谓是威震东南,天下震骇。

然而方腊义军虽如此势盛,但依然仅仅维持了两年,便在北宋精锐之师的围剿之下走向失败。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以童贯、谭稹为率,率领十五万精锐之师奔赴浙江平乱,官军毕竟是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要打败这些几乎完全由农民组成的起义军完全不在话下,很快的,杭州便沦陷,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老家,宋军集中优势兵力将方腊藏匿的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围的水泄不通,这一年的四月方腊藏匿之地被宋军发现,方腊及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被械送京师后惨遭处决,义军七万多人被杀。持续一年多,震动江南,占据六州数十县的方腊起义最终在北宋正规军的围剿下宣告失败。



《水浒传》是严重夸大了梁山义军的实力,把宋江领导下的梁山义军宣传成上可平定辽国,下能镇压方腊,而事实上梁山义军远非同时期的江南方腊义军可比。而朝廷数次征讨梁山起义,童贯、高俅率领朝廷大军皆不能胜也是严重违背历史。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领导的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

当然如果从《水浒传》的描述角度出发,梁山起义的规模显然就毫不弱于方腊起义了。如果宋江在梁山义军最强盛的时候不选择招安,能否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呢?



结果肯定是不能,两宋三百多年,共发生过大大小小数百次农民起义,但无一次起义能对宋朝政权构成威胁,而且所有的起义最后都有失败告终,北宋初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规模比梁山起义大的多,几乎占有西川一半之地,最后还不是被北宋派来的大军所剿灭。

宋江最初聚众36人在梁山泊起义,后来投奔者越来越多,队伍壮大到108好汉,但其中有不少浑水摸鱼、投机取巧者,108汉里面真正能打能拼的其实并不多,要不然也不至于在征方腊时一下子折损了几十员好汉。梁山真正的实力存疑,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失败,很大原因还在于宋军自己轻敌冒进,宋军真正的实力不可小嘘,正规军攻打由农民组成的义军,吃亏的肯定是宋江一伙。



宋江义军的主要根据地五百里水泊梁山看着是个不错的地儿,事实上并不安全,宋军凭借高船和精锐的水军,很容易把宋江一伙困死在梁山,因此梁山并非宋江等人优越的根据地,据守水泊梁山更非长久之计。而北宋朝廷更不允许这一支义军的长久存在与朝廷分庭抗礼,必然会加上力量予以征讨剿灭。

因此可以说宋江即便不招安,其结果也是一样的,反而会加速梁山义军的覆灭。而历史上宋徽宗确实有意招降宋江等人,结果招到了宋江的拒绝,于是朝廷继续派兵镇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军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宋江从沭阳乘船逃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这年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宣告失败。




宋江和梁山如果不招安,别说成为一方诸侯了,撑不了几年就会被灭掉。

首先,如果宋江不招安,最有可能成为什么类型的一方诸侯?

古代所谓一方诸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诸侯国、藩王国,是朝廷分封的。

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汉朝分封的藩王国,唐朝的藩镇实际上也属于这种。

都是一些独立小王国,朝廷承认,但是未必能完全控制住。

另一种是自立为王的诸侯,跟朝廷是对立状态。

比如秦朝末年六国贵族反秦,各自建立的诸侯国。

其实,历代大一统王朝末年那些农民起义军,割据土地,建立政权,都属于这种一方诸侯。

汉、隋、唐、元、明这些朝代末年,到处是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割据诸侯国。

这类诸侯国,朝廷不承认,全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跟朝廷是对立状态,朝廷还会派兵镇压。

如果宋江想成为一方诸侯,只能成为后一种。

因为北宋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分封藩国的情况,更没有藩镇的情况,北宋朝廷不可能承认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国。

所以,梁山和宋江,只能拼出一条血路,他们啸聚山林,以梁山为根据地,打家劫舍,到处抢劫粮食、财物、人马,算是开了个头,有了个基础。

然而,真正成为一方诸侯,梁山和宋江他们还差得远。

其次,真正的一方诸侯,至少有三个标准,宋江治理下的梁山,只符合其中一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有兵马和粮草。

成为一方诸侯,你没有兵马粮草,早就被灭了,兵马粮草是基础,当然,没有粮草有钱也行。

宋江和梁山泊只有这一条标准做到了。

实际上,梁山泊也称得上兵强马壮了。

不说宋江和卢俊义算得上合格的军事首领,吴用朱武算得上二流军师,单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里的武将,也已经非常可观了。

梁山的五虎上将,除了秦明,关胜、林冲、呼延灼、董平等人在整个大宋朝的武将里,也是佼佼者。

更何况八骠骑里也有几个人才,像花荣,仔细研究他出场那段文字,绝对是个帅才,有勇有谋。

此外,杨志、索超、武松、鲁智深等等这些人,冲锋陷阵也是很牛,梁山攻城略地并非难事。

所以,梁山和宋江,依靠着梁山的人马,绝对有成为一方诸侯的基础。

第二个标准,占领土地、城池、人口,这一条梁山和宋江就不符合。

成为一方诸侯,为什么要占领土地、城池、人口呢?

因为要维持一方诸侯的势力,必须得跟朝廷对抗,就得养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

要养一支强大的军队,就要有人,有钱,有粮,一句话,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经济产出来支撑军队。

没有土地、城池、人口,怎么种粮食,怎么收税、怎么养兵?更别提其他方面的生产了,比如打造兵器盔甲、买卖车马、打造战船等等。

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占有土地,人口都跑了,没有人口,怎么种地生产粮食,没有粮食怎么养军队?没有强大的军队,朝廷立马发兵把你灭了。

梁山和宋江不可能成为一方诸侯,就在这里,因为宋江这伙人,根本就没想过占领土地、城池、人口。

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带着兄弟们着实打了几场大仗,比如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为救柴进打破高唐州、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兵打大名府、宋公明夜打曾头市、为救史进打破东平府等等。

宋江打这些地方,不单纯地为救几个兄弟,去了就是抢粮食、抢钱财、抢人马的。

梁山周围方圆八百里都是水泊,无法种地,光靠打鱼吃鱼,能喂饱几个人?

兄弟们一个个嚷嚷着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不靠抢,难道靠周边的百姓交税?还是靠周边的官府上贡?

所以,只要宋江不占领土地、城池、人口,梁山和宋江成不了一方诸侯。

因为你偶尔抢一次,老百姓认了,你年年都抢,老百姓还活不活了?

老百姓活不下去,要么离开这里,要么帮助朝廷剿灭你。

你嘴上说替天行道,只抢官府的,不抢老百姓的,可是官府的财产和粮食,不还是老百姓上交的吗?

第三个标准,有一套制度,梁山和宋江离这个更远了,简直不沾边。

古代任何的农民起义或者反王们,只有形成制度的,最终才能持续成为一方诸侯,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很容易就完蛋了。

梁山泊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制度,除了一句替天行道的口号,还有半军事化的山寨管理外,啥都没有。

这能持久吗?这容易使人心涣散。

先不说管理上不行的问题,单单是不是接受招安的问题,梁山泊内部就一百单八个人有一百单八个心思。

有同意招安的,比如宋江吴用卢俊义和那帮朝廷投降的武官,有不同意招安的,比如二龙山三巨头武松、鲁智深、杨志等等,有模棱两可墙头草的比如林冲、燕青等人,有不想招安想继续做山大王的,比如阮氏三雄、李俊江州帮的人,有啥都不管爱咋地咋地的比如李逵这种人。

没有形成制度,梁山虽然是宋江作为寨主带头大哥说了算,但是兄弟们不顾情面,真的反对他,他也是无可奈何的。

更别提其他的了,如果想成为一方诸侯,就要占领土地、城池、人口,就要管理地方的百姓、治安、税赋、科举、官吏、贸易、经济、对外关系,等等,事儿多着呢。

就算你把赵官家那一套照搬过来,不也得有人才吗?

就梁山上那帮大汉、流氓、强盗,他们懂个屁啊。

所以我说梁山和宋江离一方诸侯还早着呢。

梁山既然不能成为一方诸侯,迟早会被灭掉的

梁山唯一的优势是兵强马壮,可这也是仅有的优势,我说它迟早被灭,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头领宋江没有大局观,二是没有占领土地、城池、人口。

梁山本来就有点人心涣散,全靠兄弟情分维持着,这就需要一个有大局观的领导。

可惜的是,宋江不是这种人,他本来就是一个文墨小吏,一心想的是招安,根本没完全为兄弟们着想。

如果他为兄弟们着想,完全可以像方腊一样,攻城略地,成为真正的一方诸侯,这样朝廷对你忌惮,才会保证兄弟们的未来,因为这样才能跟朝廷谈判,筹码才大。

退一步讲,就算没有成为一方诸侯,至少应该在梁山周边,占领几个城池,保持一个基本持久的经济来源,最主要的是粮食来源。

水浒传里,由于宋江和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主角光环,所以可以三败高俅。

别忘了,这是在你的主场玩的,朝廷又是派了高俅这等没军事能力的主将挂帅。

如果宋徽宗真的听得进忠言,集结一部分兵力,派几个真正的有战略能力的武将带兵,梁山泊撑不了多久。

比如,朝廷可以搞坚壁清野,派兵围了这个水泊子。

附近的百姓秋收夏收后,直接把粮食运到外府外省,周边府县按需分配粮食,严格控制粮食的进出。

不出半年,就让梁山泊的好汉们饿死,因为他们无粮可抢了。

宋江和方腊不同,方腊是实实在在的一方诸侯,甚至占领了浙江、江苏、安徽、江西这些鱼米之乡,朝廷没法对方腊玩坚壁清野。

总结:宋江和梁山如果不招安,别说成为一方诸侯了,撑不了几年就会被灭掉。




宋江一伙,如果拒不招安,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情地打击,梁山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曾经纵横山东地面的梁山好汉,就此成为了朝廷的“走狗”,最终在宋朝的驱虎吞狼之计下,死伤惨重。

梁山从此成为历史!

这也是宋江最为人诟病的一点。那么,梁山好汉如果不接受招安会如何?能否裂土封疆,成为一方诸侯?只能说,想多了!

一、梁山缺乏战略支持

历史上任何成就帝王霸业的,一定会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给养、兵器、服装等等。

例如秦朝的关口地区、韩国的宜阳铁山、楚国的千里沃野,齐国的盐铁之利,至少要占一样。梁山有什么?

梁山号称水泊,其实就是芦苇荡中一处易守难攻之地!首先无法解决的就是粮草问题。他们解决粮草的方式是抢!

梁山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四处征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粮草问题。梁山弹丸之地,根本无法解决粮草问题,好汉们总不能天天吃鱼吧?就算天天吃鱼,水洼子里能有多少钱?

梁山要生存,只有以战养战,抢夺粮草!如果朝廷狠下心来,迁移周边百姓、坚壁清野,梁山能够支持多久?只怕饿得连刀都提不起来了,还怎么打仗

除了粮草之后,医药、服装、盔甲、兵器,梁山哪样能够自给自足?只要断了梁山的给养,没几天梁山就陷入绝境了!

二、梁山缺乏群众基础

梁山泊的口号是替天行道,行的是什么道?是像李逵那样大杀无辜?还是攻城掠寨烧杀抢掠?

杀得周边百姓对梁山谈之色变!杀得周边豪强地主对梁山恨之入骨!这样人人惧怕、避之不及的梁山,哪有什么群众基础?

要成就一番霸业,必须深得民心才有可能,老百姓支持你,你才有纵横天下的底气,你才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敌人势力那么强大、生存条件那么恶劣、给养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能够生存、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老百姓的支持。

梁山自以为替天行道,却给周边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要养活梁山这样一个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武装集团,需要多少老百姓的血汗?

而朝廷征讨梁山,又给周边的老百姓造成了多大的负担和骚扰?

梁山好汉打进州城烧杀抢掠,老百姓能不对他们恨之入骨吗?

梁山占地为王,导致商路断绝、百业俱废、农业萧条,这是替天行道吗?

没有群众基础的梁山泊,根本不可能发展壮大。维持现有的局面已经难能可贵了!

三、梁山泊内部矛盾重重

一个组织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共同的理想、目标和纲领,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团体才会有凝聚力。

梁山内部,却是各怀异心、各有所求。

从人员构成来看,他们分成了数个错综复杂、相互纠葛的小团伙、小山头。

以宋江、吴用、李逵等梁山嫡系,以鲁智深、武松、杨志以及外围的林冲组成的三山派;以公孙胜、刘唐等为主的元老派,还有杜迁、宋万等王伦旧部。

此外,还有金大坚、安道全、乐和等专业技术人员。有时迁、段景住等”边缘派“,以李俊、童威、童猛为主的水军派。

而其中势力最大的,却是卢俊义、关胜、呼延灼、花荣等朝廷的投降派。

每一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会考虑未来的路怎么走!

当外界有压力时,他们为了生存可以共抗朝廷,但是矛盾是永远无法消除的。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紧密地、长久地团结在一起!

结语: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决定了梁山最好的出路就是被朝廷招安,大家重新回到体制内!

只有在体制内,他们才有安全感。

此外,梁山缺乏争霸天下、吞并宇内的远大理想,更缺少那种能够放眼天下四海的将才、帅才和超级谋士!

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确实红红火火,可这就是他们的极限了!宋江正是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才积极寻求接受招安。金盆洗手、退出江湖,重回体制,对梁山来讲,是最好的出路!宋江的选择并没有错。

又有谁知道宋江的无奈呢?

一别两宽,各自安生,梁山好汉,各有各的归宿,各有各的未来!

有海外称王的,有归隐佛门的,有回乡终老的,有浪迹天涯的!只留下梁山的传说。

一杯浊酒话梁山,一场大梦好个秋!




宋江要成为一方诸侯,也不是没可能。只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方面都稍逊一些。

第一,我们先看800里水泊梁山这块区域,他是黄河在山东境内漫流而成,随着黄河的旱季和雨季会随时扩大面积或缩小面积。可以说是“为寇易,立国难。”


宋朝虽弱确实当时世界最大之经济体。在宋朝之内成立一个国中之国也不是没可能,西夏就是个典型的实例。

而西夏能成为西夏,最主要的是它的地理优势,他扼守河西走廊,南通川藏,北接蒙古,使北宋对他用兵压力巨大,要同时考虑三方之势力。

无奈之下北宋也只好作罢,而且北宋向来就愿意花钱,不愿用兵。(能花钱摆平的事?为什么非要去打仗)

所以西夏当以立国。

我们再来看水浒传号称的八百里梁山泊,它的位置在泰山之西南,聊城与济宁之间。古代是大野泽的一部分,到了宋代因为黄河泛滥导致这里形成了足够分量的八百里水泊梁山。

东面有泰山之阻隔,北西南三面是一马平川之平原,德州,聊城,菏泽,济宁四市围困之最低处。“国土利与上,而四方移。”

也就是说国家或者老百姓盖房子,要选择地址比较高的位置,不能选择四周最低洼的位置。更何况立国呢?所以水泊梁山这个位置只能成为贼寇的蜗居地点,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中心。

第二,再讨论一下水浒传里的人和。宋江出身刀笔吏,吴用自称为智多星。其余100多人上至将军 员外,下至平民走卒鱼贩强盗,各色人等应有尽有,鱼龙混杂。


这些人在一起也的确形成了水浒传社区。虽然挑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但是他们对国计民生并不感兴趣,而是随时准备了到处去打架。然后再把打架的对手通化,入伙梁山泊然后接着一起打架。

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一定是以国计民生为主的,百姓各司其职,各行各业井然有序循环往复。能给老百姓提供持续的生产,生活,经营的良性循环的稳定。这才是国之本。

军队,政府只是维持这一稳定的必然工具而已。整个水浒传里的108将的确人才济济,但是他们不具备国家机器的运转能力。所以梁山泊上的好汉想拥戴宋江成为一代诸侯,还相差甚远。

第三,我们再考量一下天时,大宋虽然被金兵的入侵分为北宋和南宋。地域面积也不是最广大的,但是它是中国封建帝制立国最长的国家315年。


朋友们可能会质疑,怎么可能两宋朝是中国最长?不应该是两汉吗? 对不起真的不是两汉。因为两汉被王莽篡政隔断了15年,而且刘秀建立东汉,与刘邦当时建立西汉的正统宗亲已经相距甚远,可以说东汉是一个新的国家。

而宋高宗赵构与北宋的正统皇族是一脉相承而来,所以两宋是立国最久的帝制国家。

还有就是北宋的市井繁华,又何只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相较于各个朝代,两宋的市民老百姓活的是比较惬意和舒适的。更有宋仁宗皇帝之名言“只要朕不折腾,老百姓就能尽情的折腾。”真是有大爱精神的皇帝呀!

大家都知道北宋败与“冗兵 冗官”和“新旧党挣”说白了就是给军队和官员很高的薪水,给老百姓提供最稳定的局面发展经济和生产。

清明上河图大家都不陌生吧?那热闹繁荣的市井,店铺的老板将商品都摆在了大街上,这是严重的侵街经营。如果是现在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会上门来罚款了吧!可是这在宋代是非常合理的,皇帝出行为了不打扰街道上店铺的经营,自觉的减少了仪仗。这样的皇帝老百姓还愿意去提着脑袋造反吗?

不是金兵贪梦的铁蹄,忽必烈愿羡的眼神,两宋会在普天同庆,钱清海晏的国泰民安中 更长久一些吧。

所以综上所述 宋江在那个历史背景之下是很难成为一代诸侯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李逵   诸侯   水浒传   梁山   替天行道   粮草   城池   宋朝   北宋   朝廷   好汉   水浒   老百姓   粮食   皇帝   人口   财经   宋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