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会喜欢颜回?

儒家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颜回的那个脑回路,还真不是一般人的构造——你跟他讲了一,他就能知道十。你看看现在的老师,有哪个不喜欢这样的学生?

最初孔子也没觉得颜回有多聪明,相反还觉得颜回有点儿愚钝。可是孔子也万万没想到啊,颜回一拍起老师的马屁来,立马就甩开师兄弟们十八条街。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翻译成白话就没啥意思了,咂摸一下其中的滋味就行啦。同样都是马屁,那也得看境界、看意境。把众弟子吹捧孔子的话儿都扒拉出来,立马就彰显出颜回的境界来了。你说孔子不喜欢别人拍他马屁,那是因为你拍得不够水准。

孔子要是就因为这个而喜欢颜回,那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也就没啥区别了。德、智、体、美、劳,孔子最看中的就是德,至于能力啥的其实还都是次要的。

那个冉求,经济学专业的奇才。就因为帮着季氏敛财,孔子立刻对其他弟子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冉求不是我的弟子啦,大家一起去敲着鼓骂他吧!

由此可见,孔子对弟子的道德要求有多高。而颜回这个弟子,处处符合孔子对道德的要求。这个颜回,那可是孔子的招牌弟子啊。就算是不喜欢,那也得捧啊!

孔子喜欢颜回,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颜回穷,恰好孔子也不富裕啊。看看咱们现在的学生,有钱没钱的都特别喜欢炫耀、攀比,也就知道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了。你真觉得一个穷老师会喜欢一个爱摆阔的学生?有也是巴结,冲的还是他爹。

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一个弟子,处处符合孔子要求,却万万没有想到啊——颜回在二十九岁那年,头发就全都白了,等到了三十二岁时就死了。孔子就变得更喜欢对别人念叨颜回了。

这就像是曹冲和曹植。曹冲死得早,曹操时不时就想起曹冲的各种好;曹植活着,曹操逐渐从喜欢变成了不喜欢。孔子喜欢颜回,道理其实也就和这个差不多。

说起颜回死得早,还有一件事儿得说说: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领着弟子们自助游,在匡地那个地方被人给围住了。孔子立刻“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估计施展的是凌波微步,反正是甩下颜回就跑了。

颜回最后一个跑了回来。孔子一见到颜回就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回立刻怼道:老师您都还活着呢,我怎么敢先死呢?”

孔子当时只是跟颜回开了个玩笑,没想到却是一语成谶了。不知道孔子想起这事儿的时候,会不会打自己一耳光:都怪我这乌鸦嘴!




【安得使予多暇日,重读古人寄来书】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我的作品,敬请关注@寄暇噱公




谢邀!二十年多年前,我曾研究过创造工学。一般来说,没有创造力的人都比较乖巧或听话。如颜回就是这类的典型,所以比较受到人们喜爱。还有孔子和颜回都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人,都不具备逆思反进的思维能力。很多时候,有逆思反进能力的人,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他们不爱讨好别人,同时也不合群。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颜回,字子渊,也称颜渊。颜回确实是孔子喜欢的学生。题主问“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按照《论语》内容的先后来回答,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理由。




一、喜欢颜回的大智若愚。

《论语•为政》这样写道: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终日,他从来就没有疑问和不同意见。退回去自己思考,也足以很好发挥,颜回也不愚笨。’”

这是在《论语》中,孔子第一次评价颜回。从“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回的大智若愚是非常赞许的。




二、喜欢颜回的聪明睿智。

1、通过他人的口体现颜回的聪明睿智。

(1)《论语•公冶长》中的评价。

《论语•公冶长》这样写道: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而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强些?’子贡回答说:‘我哪里能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情就能推知十件事情,我听到一件事情只能推知两件事情。’孔子说:‘不如颜回,我和你都不如颜回。’”

孔子是个很好的老师。他本来对颜回的聪明睿智是发自内心地赞许的,可又想从自己的学生那里得到证明,就有了上面的一幕。子贡的话,正和孔子的心意,因此,才有了“弗如也,吾与如弗如也”这样的话。

(2)《论语•述而》中的评价。

《论语•述而》这样写道: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就做起来,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来做。’

“子路说;‘老师若是率领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呢?’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凭着双脚去渡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一道共事的。(要找的话)一定是那些遇到事情有警惕之心,善于谋虑能够成事的人。’”

在这里,孔子把颜回和自己相提并论,觉得只有他和颜回才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聪明睿智之人。这样聪明睿智的学生,孔子能不发自内心地喜欢吗?!孔子为有这样聪明睿智的学生而自豪!

2、通过颜回自己的话体现他的聪明睿智。

《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回答说:‘老师您在,我怎么敢死?’”

通过这段叙写,把颜回聪明睿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聪明睿智的学生孔子能不喜欢吗?!




三、喜欢颜回的谦虚谨慎。

《论语•公冶长》这样写道: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其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子路站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用,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我希望不矜夸自己的优点,不突出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让老年人安逸,让朋友信任,让年轻人有所怀念。’”

在这里,虽然没有叙写孔子对子路、颜渊志向的评价,但是,他对子路和颜渊的志向是肯定、赞许的。颜回说的“愿无伐善,无施劳”,就是他谦虚谨慎精神的最好体现。

四、喜欢颜回的久存仁心。

《论语•雍也》这样写道: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其他的人只是偶尔记着罢了。’”

这次,孔子没有再和他的学生一块讨论,直接把他对颜回久存仁心的赞许表达了出来。同时还把颜回和其他人做了比较,进一步对颜回予以充分肯定。

“仁”,是孔子特别看中的,在《论语》中他多次讲“仁”的问题。




五、喜欢颜回的以苦为乐。

《论语•雍也》这样写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多么有修养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多么有修养啊,颜回!’”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是绝对不可以的。孔子对颜回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大加赞扬,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六、喜欢颜回的尊敬老师。

1、颜回自己的话,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子罕》这样写道: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夫子循循人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里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喟然长叹说:‘(老师之道)仰看越发觉得高尚,钻研越发觉得深奥。看着就在眼前,忽然就又到后面了。老师由浅入深诱导我们,用文献丰富我们的学识,用礼数约束我们的行为,即使想要停止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我的才能,仿佛已经能卓然独立。虽然想要继续向前,却又无从入手。’”

在这里,孔子虽然没有出面,但是,他对颜回的这段话是一定会听到的。从这段话中,孔子一定会感悟到颜回对师道的尊敬、对老师的尊敬。这样的学生,孔子能不喜欢吗?!

2、孔子的话,表现出颜回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子罕》这样写道: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与他说话而始终不懈怠的,就是颜回吧!’”

在这里,通过孔子的话,把颜回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十分恰当贴切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学生,老师能不喜欢吗?!!




七、喜欢颜回的优秀品德。

《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随从我在陈国、蔡国的人,都不在我身边了。。’长于德行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长于口才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长于文献典籍的有:子游,子夏。”

在这里,在谈到“德行”的时候,文中把颜回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这样品德高尚的学生,孔子怎么能够不喜欢呢?!

八、喜欢颜回的勤奋好学。

1、通过孔子的话体现颜回的勤奋好学。

《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季康子问道:‘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名叫颜回的最好学,只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了。’”

孔子是主张“学而不厌”的,他对“好学”的颜回发自内心地赞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这样的好学生“不幸短命死”,他是万分惋惜的。

2、通过颜回自己的话体现他的勤奋好学。

《论语•颜渊》这样写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合乎礼道就是仁。一旦某一天做到了,天下就会归服于仁。’

“颜渊说:‘请问具体细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遵循这话吧。’”

通过这段话,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颜回勤奋好学的特点。在知道了什么是“克己复礼为仁”之后,他又进一步向老师请教“其目”。正是在颜回这样的追问之下,孔子才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细目告诉了他。这样好学的学生,孔子能不喜欢吗?!

《论语•卫灵公》这样写道: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说:‘实行夏历,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是韶乐和武乐。放弃郑国音乐,远离小人。郑国音乐糜曼失度,小人危险。’”

正是由于颜回的向孔子请教,才从孔子口中听到了这一大段“治国之道”。




虽然孔子非常喜欢颜回,但是,对他的缺点也会婉转地提出批评。

如《论语•子罕》这样写道: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里,对颜回不知劳逸结合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如:《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

这里,对颜回不对老师提出任何意见建议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总之,孔子对颜回是非常喜欢的。这一点,更能够从孔子的言行中体现出来。《论语•先进》这样写道:“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苦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谢悟空邀!

孔子为何喜欢颜回?

一个字:乖!

二个字:听话!

四个字:唯命是从!

孔子的学生里,有许多真正的人才,子路,子贡,冉求,可都比不过一事无成的颜回。

混仕途,混职场,没有本事根本不叫事,只要你能体贴上意,领会意图,紧跟领导的脚步,捍卫领导的尊严,那么你就是完美的榜样,楷模,标杆。

孔子也不能免俗,所以孔子一旦当了官,要么被人玩死,要么被下属蒙骗。

而作为上位者,并不需要人才,因为从来不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当奴才,愿意当奴才,所以奴才具有稀缺性。

把橄榄枝抛出来,当你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抢到手里。

什么纵横家子贡,忠勇无双的子路,执行为王的冉求,与时俱进的卜商,都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因为他们都不够贴心,唯独颜回式的人物。

不曾保家卫国,不曾发展民生,不曾专研科技,也不曾行侠仗义,更不曾解危救困,他唯一做到持之以恒的就是将领导的言行编成名人名言,然后大力推广领导的光辉形象,让更多的人尊重领导,相信领导,完美地维护了领导的权威。让领导从人变成神,从转瞬即逝升华为不朽。

这些事,子路子贡之流焉能做到?

把目光拉回到现实,这种人还少么?不需要调查研究,也不需要实地走访,至于什么药品口罩的数量根本不在乎。

只要坚决执行领导的决策就可以了。




因为颜回得到了孔子的真传。

也不能这么说,应该说颜回达到了孔子所推崇的“仁”的境界,是所有弟子中唯一的一个所以孔子赞美他!

你要看懂《论语》别用传统的思想去看,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乃至佛家思想是相通的。他在教导人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中,蕴含着内在修行的功夫!什么功夫?仁,这个境界!也可以叫道体,也可以说佛心。一样的!

我给你逐条解释尽量简洁:

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我整天对颜回讲学,他不发表一点不同意见,像个愚笨的人。可是等他回去,自己琢磨,也有所发挥,可见他并不愚笨。

这说明什么?颜回善于思考,并且尊师重道。把所学的一切拿来反省自身,对照反思,修正改进。

2.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闻一知十,什么境界?差不多要到一通百通了!孔子自愧不如,其实不是不如,是赞扬颜回的智慧和修为。

什么叫“闻一知十”就是你说一个点,他可以想到整个面乃至由面组成的立体,甚至把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排列组合都推演出来了。

再简单点说,他看见了荷塘水面的涟漪,就知道了未来天空中要有飓风。这叫“飓风始于萍末”对吧!这是啥功夫?未卜先知了!咋做到的?孔子的后代解释了“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你看颜回的功夫境界可了得?

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这个品行就高了,不迁怒于人,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人的行为由内心指导,而能做到这样的人,内心修养何其高?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功夫境界了,在这个境界里的乐,外人怎可知?再高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了!

5.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重点来了,三月不违仁。刚才说了“仁”是一个境界。能见仁见道的人,俗称开悟了。开悟了以后还能行住坐卧不离道不违仁,这就了不得了!这样一个境界的人,拿佛法来讲是登地菩萨了。至少是不退转了!你说孔子能不赞美他吗?能不喜欢他吗?

你从这个角度去看《论语》你就全看懂了!你把《论语》还当做是一本只是教礼数的书去看,就太小瞧他了。圣人之所以为圣,自然有他圣的道理。

只不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不知道哦,是知道了不说。为什么?离人太远了!孔子是站在人道的角度,教导世人如何从自身的言谈举止出发,去做人做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修正自己的错误的语言行为!以此来达到修心养性,转变习气,逐步进入“仁”的境界。这就是儒行!

人都没做好,谈仙佛就太远了!

换句话讲,如果完成人格了,那不就是至人,真人了吗!殊途同归,见仁见性见道!

所以《论语》也是一本大修行书!

颜回真修实证,安贫乐道,见仁见智,

此乃孔子的真弟子!怎不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孔子   仁心   克己复礼   聪明睿智   论语   喜欢   现代汉语   志向   好学   弟子   尊敬   境界   领导   老师   财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