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简单来说就是,在曹操亲征河北期间,刘表、刘备以及孙权三人很忙,忙到腾不出手来去偷袭曹操。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又花了足足七年的时间,才算是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并将冀、青、幽、并四州收入囊中。

加上随后的北征乌桓,最终实现了统一北方。

而在这数年时间里,曹操均是带兵远征,且多次出征时间在半年以上,这才有了尽收冀、青、幽、并四州的辉煌战果。

不过,环顾当时的天下,也是群雄环伺,尤其是刘备、孙权,以及荆州的刘表,这些人都距离曹操的大本营相当之近。

并且,他们对于曹操亲自远征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在此期间,趁着曹操后方空虚,来一个奇袭曹操大本营,不失为一个妙计。

如果操作得当,必然会让曹操损失惨重,最起码,也会减缓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阻止他成为一个巨无霸。

但是,这三人并没有这么做,也没有针对在这方面的什么大动作,最终还是让曹操耗时七年,顺利拿下了冀、青、幽、并四州。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这三人各自有各自必须要解决的事情。

而等终于他们忙完之后,转过头才发现,曹操已经搞定了河北,因此,只能是任由机会从眼前滑走。

至于三人都在忙什么,我们结合曹操远征的时间线,一个一个来说。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这一年,袁绍不听许攸献计偷袭许都,同时许攸因家眷在河北犯法被抓而心生怨恨,于是,许攸一跺脚,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闻许攸来投,跣足出迎,深受感动的许攸向曹操献计,偷袭袁绍粮草重地乌巢。

最终,曹操仅用五千步骑,乔装打扮后成功袭击了乌巢,袁绍手下大将淳于琼战死,其看护的粮草辎重也尽被曹操烧毁。

乌巢的失守,给袁绍军造成巨大震动,不仅张郃、高览两员大将也归降了曹操,同时,袁绍反偷袭不成,还被彻底击溃。

最终,袁绍仅带八百人,仓皇弃军逃回河北,这就标志着,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

而在同一年,荆州的刘表正忙着平定内部叛乱。

自公元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后,经过他多方理顺当时士族关系,同时积极促成荆州八郡地区稳定,最终在荆州形成了一个相对中原来说,比较安全的势力范围。

而这也吸引了大批为躲避战乱的士民前来投奔,比如诸葛亮一家就是在此期间来到荆州的。

不过,刘表麾下也不全都对他死心塌地,当时其部将长沙太守张羡,历来就与刘表不和,因此在官渡之战爆发后,张羡就率长沙、零陵、桂阳以及武陵等郡公开反叛刘表。

并且,张羡还曾派使节前去与曹操见面,不过曹操由于分身乏术,所以只能是口头上予以了支持。

所以,张羡只得与刘表进行死磕,好在张羡用兵有方,让刘表久攻不克。

但最终,也就是在公元200年,张羡病死,其子上位,这下刘表算是瞧准了机会,最终攻克长沙,又拿下零陵、桂阳等地。

同时,也是在这一年,刘表与交州牧张津之间又闹起了矛盾,双方也是打的热火朝天。

另外,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夕,刘表曾和据守南阳的张绣联合攻打曹操,但由于刘表多疑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在曹操攻打张绣时,他迟迟不肯发兵救援,最终导致张绣归降了曹操。

张绣一归降,荆州的门户大开,随时都有被曹操进攻的可能。

就在刘表因为这个问题而发愁之际,官渡之战爆发,算是间接性的挽救了刘表一次。

而在官渡之战之初,袁绍曾请刘表相助,但刘表却表面答应,背地里按兵不动,目的是试图坐观袁、曹两家成败,然后得渔翁之利。

总的来说就是,在官渡之战爆发的当年,即公元200年,刘表很忙,一方面忙着平定张羡的叛乱,另一方面则忙着打交州的张津,同时还和袁绍进行了接洽,做出了“坐山观虎斗”的决定。

而这一年的刘备,过的相当艰辛。

当年春天,衣带诏事件爆发,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并屯兵小沛,恼恨于刘备的曹操,亲提大军来征,三下五除二,就将刘备击败。

此战,刘备仓皇逃走,关羽被曹操所擒。

之后,刘备投奔至袁绍处,适逢当时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起义,以响应袁绍,借此机会,刘备向袁绍提出建议,让他带兵去汝南与刘辟会合,以从后方牵制曹操。

经过权衡,袁绍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但在刘备刚上路没多久,得知消息的曹操派出曹仁袭击刘备,最终,打的刘备再次溃败,只能灰溜溜的返回袁绍处。

不久,官渡之战正式爆发,而刘备看袁绍实在是志大才疏,又听不进意见,就有了离开之意。

最终,他以连结刘表为由,又一次离开了袁绍,并前往汝南,准备投奔刘表。

也就是说,在公元200年这一年,刘备基本上出于寄人篱下的地步,连个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自然也就不可能对曹操有所动作。

还是在这一年,孙权正忙着继位。

当年年初,十九岁的孙权曾跟随哥哥孙策攻打庐江,之后随军东进豫章,讨伐江夏太守黄祖,最终见证了孙策成功拿下庐江、豫章二郡。

但在二郡拿下之后,本想偷袭许都,借机迎回汉献帝的孙策,却在丹徒山遭人行刺,身受重伤,并于当年年中去世。

孙策临终之际,经过权衡,最终决定,将江东托付给了弟弟孙权。

这么一来,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的孙权,就不得不接过这个沉甸甸的责任,除了心中满怀失去哥哥悲痛之外,他还得面对当时江东错综复杂的形势。

因此,这个时候的孙权,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去对曹操有什么动作。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

这一年,曹操的主要动作,是继续对袁绍进行打击,因此,当年曹操又一次亲征,击败了驻守在仓亭的袁绍军队。

此战,算是袁绍在官渡失败之后进行的一次战略反击,但可惜其意图被曹操谋士郭嘉识破,所以最终其再次失败。

而在这一年,刘表和刘备都很忙。

第一,是继续与交州牧张津交战,由于张津固守城池,因此双方陷入苦战之中,刘表也未能取得太大战果。

第二件事,是刘表又发兵一万,攻伐西鄂,虽说西鄂县长杜袭拼死抵抗,但奈何寡不敌众,最终让刘表成功拿下西鄂。

而第三件事,则是迎接刘备到来。

刘备从袁绍处离开后,先到汝南,联合了黄巾余党龚都,集结数千人,期间曹操曾派蔡阳来攻,但刘备击杀了蔡阳,算是扳回了一局。

击杀蔡阳后,刘备便前去投奔刘表,当时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待以厚礼,同时安排他驻扎新野。

刘表此举,说白了,就是想让刘备当自己北边的防护盾而已。

至于这一年的孙权,刚刚继承大位的他,正在头疼下面的叛乱,当时江东可以说是相当不稳定,不仅有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另外,孙家宗室孙辅、孙暠又暗中通敌曹操,企图夺权。

更要命的是,豫章、会稽等地的山越人也在蠢蠢欲动。

因此,这一年的孙权,精力完全在料理内部事务上面,自然就不可能对曹操有所动作,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是想想而已。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建安七年,袁绍病逝,曹操挥师北上,攻打袁绍子袁谭、袁尚,并连胜数场,并在当年九月,第一次攻打邺城。

随后,曹操又在建安八年、建安九年先后两次攻打邺城,最终在建安九年的七月,成功将邺城拿下。

自这一年起,曹操把据点由许都迁往邺城,政令军队均由此处。

之后,在建安十年,曹操又以负约为名,发兵攻灭袁谭,而随着袁谭被攻灭,标志着冀、青二州被曹操收入囊中。

拿下冀、青二州之后,曹操又在当年的四月,以及建安十一年的年初,分别拿下了幽州以及并州。

这么一来,冀、青、幽、并四州,就全被曹操掌控。

而接下来,曹操的动作就是征讨乌桓,而他征讨乌桓结束之际,已经是建安十二年八月,在取得巨大胜利之后,曹操回师。

而在这几年中,刘表、刘备和孙权,同样还是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先说刘表,自迎接刘备到来后,由于荆州豪杰听闻刘备到来,便纷纷前来归附,这就又引得刘表疑心病发作。

因此,刘表在这几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提防刘备。

另外,在袁绍死后,刘表也曾写信给袁氏兄弟,希望能和他们一起联手抗击曹操,但由于刘表之前“坐山观虎斗”的恶名在外,加上袁氏兄弟内部正斗的欢,所以压根就没搭理刘表。

期间,刘表也曾因手下谋士劝说,有想归顺曹操玩的意思,甚至还派了韩嵩前去曹营,探究虚实。

结果这个韩嵩被曹操策反,回来后劝刘表把儿子送到曹操那里当人质,这就惹得刘表大怒,几乎杀了韩嵩,因此归顺之事也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刘表的老对手张津不慎被部下杀害,而刘表得知后,趁机派遣部下前往交州,并成功把势力范围拓展于此。

但即便如此,刘表也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刘备曾建议刘表,让他趁着曹操远征柳城之际偷袭许都,但刘表一来是对刘备不信任,二来也失去了进取之心,所以最终选择了拒绝。

终于,在建安十二年,刘表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其死后,儿子刘琮继位,而在刘琮继位不久,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料理完北方的曹操挥师南下,在荆州士大夫的劝说之下,刘琮开城投降。

至此,刘表辛苦在荆州打下的基业,彻底玩完。

而在这几年中,刘备有一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用“荒废”来形容。

投奔刘表之后,因荆州豪杰纷纷前来投奔,遂引起刘表猜疑,因此刘备就一直未曾得到重用,仅仅是在新野驻军。

到了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也就是袁绍去世那年,刘表有心趁乱搞事情,但他本人却不出马,反而派了刘备带军北上。

刘表的意思很简单,要是刘备能占据几个城池,那为最好,真要是占不了,也能给曹操搞点破坏,即便是被曹军击败了,那也是刘备运气不好。

总之,就是他刘表没啥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寄人篱下的刘备不得不听命,带着兵力行至叶县,而曹操这边,自然也不可能毫无防备,夏侯惇、于禁率军抵挡,最终两军相拒于博望坡。

之后,刘备用诱敌深入之计,吸引夏侯惇进入包围圈,成功将其伏击,但由于曹军后援来救,加上刘备兵力不多,最终也只能就此散去。

回军之后,刘备在荆州足足度过了五年的“荒废时光”,在此期间,已经年至五旬的他,自觉老之将至却未曾建立功业,因此就发出了“髀肉之叹”。

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晋书》

到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此时曹操已经拿下冀、青、幽、并四州,并开始远征乌桓,刘备便向刘表建议,不如趁此机会偷袭许都,但刘表拒不采纳。

同样是在这一年,刘备的人生,总算迎来了一个转机,他在徐庶的介绍下,得以前往隆中,通过三顾茅庐的至诚,请诸葛亮出山,并且,诸葛亮也献上了《隆中对》。

另外,刘表也是在当年去世,临终之际,曾有心将荆州托付给刘备,但刘备不忍,故而选择了拒绝。

而接下来的一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是曹操大军南下,不知刘琮已然献城投降的刘备,无奈之下携十余万民众渡江了。

总的来说,从袁绍去世的建安七年,到刘备携民渡江的建安十三年,刘备在此期间,除了一个博望坡之战,以及请诸葛亮出山外,并没有什么动作。

倒不是他不想,但奈何当时他寄人篱下,实力不济,纵然有心想对曹操做点什么,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后再说孙权。

这几年的孙权,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平定江东各处叛乱,以及与江东的士族豪强较劲上。

江东本身只有五郡,而孙策一死,立时就反了四个,分别是庐江、丹阳、豫章以及会稽。

这些都让孙权头大如斗,但也只能耐着性子一点一点解决,不仅要解决这些,同时还要兼顾内部,反正是够孙权忙活的。

好在当时的孙权不似他年老时那么昏庸,知道知人善用,在启用了一大批能臣之后,同时又修复了与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最终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而等到孙权彻底击杀黄祖,吞并江夏郡大部时,时间已经到了建安十三年,距离曹操大军南下,也就只剩不到半年的时间。

半年之后,三国历史上的另一场大型战役“赤壁之战”,也拉开了帷幕。

所以,在这几年里,孙权是因为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稳定内部,解决内部问题上,所以,他是不具备对曹操有所动作的可能的。

毕竟,攘外必先安内,这是老理儿。

总结:

在曹操平定河北,并最终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期间,他的几个对手,如刘表、刘备、孙权,之所以没有在他背后搞偷袭,主要的原因,就是三人很忙。

其中,刘表忙着到处搞事情,刘备则忙着跑路,而孙权则是忙着料理内部问题,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抽身。

所以,纵然知道当时偷袭曹操大本营是个划算的买卖,但奈何时局不凑巧,有实力的不敢打,敢打的又没时间,有时间的又没实力,于是,曹操就这样极为“幸运”的完成了北方统一,最终成为一个巨无霸军阀。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七年时间平定才消化掉袁绍的幽、并、青、冀四州。在这七年的消化期,环伺在曹操周围的军阀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最后让曹操顺利的拿下河北四州,成为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大军阀。

那么,像刘备、刘表、孙权这些军阀为什么不在曹操北上期间乘机偷袭曹操呢?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这七年中,他们也很忙,他们也要消化处理自己内部问题。等到他们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后,曹操也差不多消化掉河北了。



先说刘备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官渡之战爆发的前夕,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被人检举揭发。由于刘备也是衣带诏参与人,于是曹操亲自带兵问候了刘备全家,并将他从徐州给碾到了袁绍那里。

刘备在袁绍那里待了一个月后,恰逢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刘辟叛乱,起兵呼应袁绍。于是刘备便向袁绍建议,说自己可以带兵去汝南与刘辟会合,从后方牵制曹操。袁绍同意了刘备的建议,便让他带兵去了汝南。

然而,曹操也得知了这一信息,他派遣曹仁在中途偷袭刘备。刘备打不过曹仁,就又灰溜溜的回到了袁绍那里。

不久后,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双方陷入拉锯战。刘备见袁绍乃志大才疏之人,料定他不能成大事,就以南联荆州刘表为借口,再次提出请求,让袁绍派自己到汝南联合黄巾军的余党龚都等人,在曹操后方搞破坏。

这一次袁绍又同意了,并且由于曹操的主力都被牵制在了官渡,刘备也顺利的通过了曹操的地盘,到了汝南郡。



关于汝南郡的地理位置,可以看上图。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地处豫州南部。汝南的南面是荆州的南阳郡,西面是颍川郡,当时汉献帝就在颍川郡的许都。如果汝南有失,曹操的后方就危险了。

当时,曹操在官渡前线,无暇操心刘备。就只派了一个叫蔡阳的部将去打刘备。然而蔡阳哪里是刘备的对手?汝南一战,蔡阳以及他所率部队被刘备一战全歼。

建安六年(公元201 年),曹操在打赢了官渡之战后,北面的压力骤减。他预料袁绍短时间不会兴兵南下,便迅速调兵南下讨伐刘备。刘备见曹操亲征,就来开了汝南郡,转往荆州投奔了刘表。

刘表见刘备前来,非常高兴,他亲自到襄阳郊外迎接刘备,以上宾之礼待之。并且还把荆州的新野划给刘备当防区,让他在新野驻守,替自己防御曹操。



建安七年(公元202 年),袁绍病死。很快他病死的消息就传开了。曹操和刘表在得知这一信息后,纷纷开始调兵遣将。

曹操的计划是,将自己的主力北调,打算吞并河北四州。

刘表的计划是,乘曹操的主力北调,派刘备去搞点破坏。

刘备在受到刘表的指示后,带军北上,攻打叶县。曹操见刘备犯境,急令夏侯惇、于禁和李典率军抵挡。刘备见曹军势大,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假装退兵,并在中途设下伏兵。李典在追击途中觉得有诈,就劝夏侯惇退兵。但是夏侯惇不听,结果就被刘备打了一个伏击,死伤惨重。幸好李典及时赶来增援,刘备的兵力又不多,知道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就退军了。

这一战后,刘备名声大噪,很多荆州的豪杰都前往新野归附刘备。这一下,就引起刘表的猜疑了。刘表暗中派人提防刘备,限制他在荆州的发展。

又过了三年,曹操在河北屡破袁谭、袁熙和袁尚三兄弟。刘备凭借自己的眼光,料到曹操必然会吞并河北。便向刘表提出,趁曹操进攻乌桓时,咱们出兵偷袭许都,对曹操施压,让他分兵,减轻袁氏兄弟的压力。但是刘表防着刘备,没有采纳这个意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 年),刘备在荆州虚度了五年光阴后,经旁人指点,前往隆中拜访了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

而此时,曹操已经吞并了河北四州,正在磨刀霍霍,准备杀向荆州!

再说刘表


刘表这个人,看似是个老实之人,没有什么野心。但是其实,他这个老头子坏的很,野心一点都不比刘备、曹操小。

当时,刘表除了北面的曹操不敢惹之外,东面的交州、南面的交州、西面的益州,刘表基本打了一个遍。

在东线的扬州,刘表与袁术争夺扬州豫章郡的控制权。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孙策崛起后,开始与刘表在荆州江夏郡交战。

在南线的交州,刘表与交州刺史张津经常大打出手,张津死后,刘表还私下派零陵人赖恭去接替交州刺史的位置。后来交州的苍梧太守史璜死了,刘表又派吴巨去接任苍梧太守。交州人对刘表,敢怒不敢言。

在西线的益州,由于刘表上报朝廷刘焉曾经制造违禁用品,于是刘璋派遣赵韪对刘表进行防备,还计划主动进攻刘表。

不过,益州有天险庇护,交州太偏僻,扬州在孙策平江东后,势力大涨。刘表在这三个方向的扩张,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最终,刘表的目光又回到了北方。回到了曹操的身上。

建安元年(公元196 年),凉州军阀张济进攻刘表,结果被荆州兵射死。随后张济的侄子张绣继承了军队指挥权。他主动与刘表合作,愿意帮刘表镇守荆州北大门南阳,抵御曹操的南侵。然而,刘表对张绣一点也不信任,时时都防着他。

建安二年(公元197 年),曹操征南阳,刘表这个坏老头子故意不发兵增援,导致张绣只能孤军应战。不过好在当时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娘,有点得意忘形,结果中了贾诩的诡计,连折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贴身卫士典韦,大败而归。

搞笑的是,当张绣反击曹操时,刘表的援军居然就来了。你们说巧不巧?后来张绣和贾诩都看出了刘表的自私本性,便在曹操第三次征南阳时,索性就举兵投降了。

张绣投降后,荆州的南阳郡被曹操占去了一大半,荆州南部六郡的门户大开。刘表感到势单力薄,每天晚上做梦都怕曹操会来揍自己。不过好在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后,逃到荆州避难。

刘表一看,张绣的替代者来了。于是大开城门迎接,并把新野划给刘备,其实就是利用刘备防曹操,拿刘备当肉盾而已。



那么官渡之战时,刘表为什么就不敢主动挑战曹操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曹操势大,刘表他是真的惹不起;另一方面,荆州后院起火,他自顾不暇,也确实没有精力派兵去打曹操。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刘表本想派兵北上支持袁绍。岂不料有个叫桓阶的人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叛乱,响应曹操。于是,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立时就谋反了。

荆州有七个郡(见上图),其中南阳郡的大部分被曹操占去了,不在刘表手里;东面的江夏郡也没全占,被孙策占了一部分;张羡造反时又策动了三郡造反,刘表几乎失去了一半的地盘,势力大挫。

为了挽回颓势,刘表连年进攻张羡。结果每次都被打得大败,后来是张羡死了,叛军群龙无首,刘表才平定这场叛乱。

等到张羡被平定后,袁绍也死了。刘表曾经写信劝过袁谭、袁尚兄弟,希望他们能够联手抗曹,自己也会出一份力。结果袁氏兄弟压根不鸟刘表,继续相互攻击对方,最后被曹操逐一击破。

再后来,刘表也死心了。虽然刘备曾经建议他偷袭许昌,但是刘表不信任刘备,错失了这个最后的机会。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曹操在平定河北后,兴兵南下,刘表病死在曹操南下荆州的前夕。他死后,刘琮继位。在荆州一票大士族的极力劝说下,刘琮开城投降。刘表在荆州的基业也就玩完了。



最后是孙权

跟刘备、刘表想比,孙权是最累的。

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孙策病死。他临死前,貌似给孙权留下了一个稳固基业。但是其实,当时的江东六郡一点也不稳!

孙策时期,他在背叛袁术自立后,虽然拿下了江东六郡,成为江东王。但是孙策实际上只是孙氏一族的盟主,在孙氏一族中,充满了宗族矛盾。并且孙策在平江东时,杀了不少江东的豪强,比如陆逊的叔叔。因此孙氏一族和豪强关系的也非常紧张。

孙权继位后,江东五郡立时就反了四郡。这些叛乱的人里面,有庐陵太守孙辅、孙暠等宗族成员,也有庐江太守李术这类江东大士族。另外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也遭杀害,豫章、会稽等郡的数万山越任也伺机作乱。孙权为了平息这些叛乱,整整花了三年时间。

多插一句,说一个跟文学有关的内容。著名的《孔雀东南飞》里面,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就是孙权平息江东叛乱的那几年。当时庐江太守李术叛乱,孙权派大军去平叛。叛军和吴军这一来二去,少不了会祸害百姓。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可怜鸳鸯,纵然是不死于殉情,最后也必然是死在混战的战火中。

再说回孙权。他在平息叛乱后,还要继续与豪强斗争,平定扬州各处的豪强山贼。等到孙权基本搞定江东时,此时离曹操南下已经只有半年时间了。

当曹操南下后,那些表面上顺从孙权的江东豪族全部出来唱反调,劝孙权投降。估计孙权当时的内心都崩溃了。辛辛苦苦奋斗了七年,本以为江东大定,结果到头了还是一场梦。幸亏后来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否则孙权与刘琮的下场是一样的。

最后以时间线做一个总结: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对峙于官渡;刘备先在河北,后到汝南;刘表本想出兵,但是后院起火;孙权临危受命,江东四郡谋反。

公元201年

袁绍败退河北,平息河北叛乱;曹操于河南按兵不动,观察袁绍,顺带赶走了刘备;刘备投靠表,寄身于新野;刘表忙于平叛;孙权也在平叛。

公元202年

袁绍病死,袁氏兄弟内讧;曹操决定起兵攻打河北;刘备乘机攻叶县,大破夏侯惇,但苦于兵少,最后退兵;刘表平息叛乱,但见刘备名声大噪,不再信任刘备;孙权继续在平叛。

公元203年

袁氏兄弟起兵互殴,曹操乘机出兵,攻陷了青州;刘备与刘表面和心不和;孙权继续在平定叛乱,但抽空发兵打了江夏郡。

公元204年

曹操攻破邺城,袁氏兄弟北逃;刘备感叹光阴似箭,自己一身志向无处施展;刘表写信给袁氏兄弟,但是没有鸟用;孙权结束平叛,但是孙权的弟弟丹杨太守翊被害,孙权开始对江东豪族动武。

公元205年

曹操基本平定河北,但是并州叛乱,曹操分兵平并州;袁氏兄弟逃亡乌桓,策动乌桓出兵攻曹。曹操发兵攻乌桓,取得大胜;刘备建议刘表在这个期间偷袭许昌,但被刘表否决。孙权继续对豪族与山越人动武。

公元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刘备、刘表混时间,孙权攻击山贼盘踞的麻屯和保屯,完全平定。

公元207年

袁尚、袁熙兄弟逃亡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杀死,公孙康将二袁的首级寄给曹操,河北大定;刘备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刘表混吃等死;孙权攻江夏郡。

公元208年

曹操兴兵南下,剑指荆州;刘备扶老携幼南逃襄阳,并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大事件;刘表于当年病死;孙权继续攻江夏,并杀死江夏太守黄祖。然而曹操南下,孙权只得捐弃前嫌,与刘备、刘琦合作,一起在赤壁大破曹操。

以上便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平定河北七年期间的所有大事件。从上叙述可以看出,曹操平定河北的过程很坎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备空有抗曹志向,但是实力不足;刘表在前期遇到了内部叛乱的问题,在平叛之后,也曾经想过联袁抗曹,但是最后不了了之;孙权相对来说最累,在这七年间,他几乎都在平定江东的内乱。在稳定江东后,孙权开始对荆州用兵,但是此时,曹操也开始对荆州用兵。于是,三国的历史就进入了一个大转折——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至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历经八年时间,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


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亲自率领军队征剿刘备,刘备得到消息后,知道以当时薄弱的兵力根本无法与曹操的大部队对战,因此决定不与曹操交手,率领将众投奔了荆州的刘表。刘表虽对刘备欢迎有加,以上宾之礼待,但是内心却对刘备起了戒备之心,而刘备虽然投靠刘表,但终不会对刘表尽心尽力,二人互相防备、互相牵制。因此在战事上都不有太大的作为。还是刘备屡次劝刘表出征与曹操对战,但刘表也深知当时的曹操取得了不少战役的胜利,士气正旺,只是象征性的回应刘备,并没有真正的做与曹操对战的打算。而刘备兵微将寡只能在许昌附近打一打小的战役,提升军心,不过战绩还是不错,曾用火攻大破夏侯惇的军队。当时刘表、刘备二人内心不团结,因此不可能选择以卵击石,自讨没趣。刘表更是无心与曹操争霸天下,又与江东长年交恶,所以更加不敢大举北上。刘表、刘备二人内心都在为自己今后如何争取更多的军事利益而做谋算。因此,不会有大的军事动作



再说一下孙权。孙权虽然手里的兵多将广,但在当时孙权年青,初登大位,内部乱事不断,好多人心有不服,自顾不暇,无心与曹操对战。虽然孙权曾经多次主动出兵围攻合肥,但是始终未能突破曹魏的防线。也大大挫伤了军队的士气,也就是说,孙权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军事作能力并不是很高。没有把握能与曹操大军为之一战。

在当时,曹操可以说军事上有着非常强悍的技能,并且率有三十余万的兵力,因此,不管是年青的孙权,还是颇有计谋的刘表、刘备深知自己都不能与士气正胜的曹操抗衡,因此他们都对曹操敬而远之,保存自己的实力,以谋更好的发展。




事实上,曹操平定河北的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之所以毫无作为,都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曹操一统北方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曹操一直东汉末年最强的势力,然而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曹操其实都是别人的小弟,天下间最强的势力一直是袁绍!

同演义中的志大才疏不同,正史中的袁绍,能力非常强!刚和董卓闹翻的时候,袁绍也没什么实力,但经过一番操作,他最终成功地拿下了北方四州,就连强悍的公孙瓒,也败在了袁绍手中,可见袁绍的强悍!徐州期间,曹操之所以能够击败强横一时的吕布,也是因为有袁绍的支持,若无袁绍,曹操早就被吕布打崩了。说白了,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乃是袁绍,曹操也不过是袁绍的小弟!而这一切,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发生了转变!

在统一了北方四州以后,袁绍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准备南下击败众诸侯,一统天下,而袁绍的第一个对手,便是曾经的小弟曹操!此时的曹操,虽然也占据了四州,但曹操所占的四州,久经战乱,民生凋敝,远远比不上袁绍所占的四州,所以相比之下,袁绍的实力要远远强于曹操,所以从双方一开始交手,袁绍就一直占据着上风!

虽然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曹操用兵极为厉害,多次击败袁绍,且最终赢下了官渡之战,但在正史记载中,曹操其实一直处于弱势,他甚至一度想退兵自守,要不是许攸临阵叛变,投靠了曹操,官渡之战将以袁绍的获胜而告终!

很多人都低估了许攸投敌给袁绍带来的危害,认为许攸投敌,只不过是献出了偷袭乌巢的计谋,然而事实上,许攸此次投敌,不仅将袁军的兵力部署情况,暗哨口令情况,乌巢粮仓位置,守卫情况全盘泄露了,而且还为曹操谋划了一条偷袭乌巢的捷径,使得曹操以五千轻骑竟然击败了乌巢的一万守军,可见许攸投敌的危害有多大!说白了,正是因为许攸的投敌,才使得袁军的军事情报被曹操完全获悉,才使得乌巢的粮草遭到曹操焚毁。

更为重要的是,乌巢粮仓被焚毁以后,张郃高览两人竟然也临阵投敌了,使得袁军士气彻底崩溃,自此官渡之战的胜负已分,曹操获得了大胜!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曹操也远远未能占据上风,因为袁绍的本土并未遭到攻击,他手下的四州仍然非常富庶。只要再等几年,袁绍照样可以拉起一支大军!

令人遗憾的是,袁绍太老了,没过两年就病逝了,而他一死,手下的儿子又开始闹分家,最终才让曹操钻了空子!然而即便是在袁绍阵营内部分裂的情况下,曹操仍然花了八年时间才彻底搞定北方,可见袁绍集团在北方是多么的强大,要是袁绍不死,要是袁绍内部不分离,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可以说,袁绍集团的强大远超众人想象,袁绍集团的覆灭乃是因为内部分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才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平定北方!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天下的诸侯那么多,为何他们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曹操统一北方?为何刘表刘备孙权这些枭雄不趁机偷袭曹操的后方?

事实上,刘表刘备孙权这些枭雄之所以眼睁睁地看着袁氏覆灭而毫无作为,主要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在现代网络中,总有人会问,别墅大平层那么好,为啥你要买楼房?奔驰宝马操控好又有面子,为啥你要买个几万块钱的车子?在古代,也有人曾问道,老百姓这么饿,为啥不吃肉?这种种的问题,都会令被问者想打人,要是我们实力足够强,我们怎么可能不吃肉,怎么可能不买奔驰宝马,怎么可能不住别墅大平层?我们之所以会做出选择,不就是因为我们实力不济吗?

同样的道理,曹操一统北方时,刘表、孙权、刘备等人为何会坐视不理,毫无作为,不就是因为他们实力不济吗?要是刘表、孙权、刘备等人的实力足够强,他们早就出兵北伐,抄曹操的老巢去了!所以说,很多问题的答案其实都非常简单,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认,我们之所以不采取看起来更完美的选择,完全是因为我们实力不济!

刘表,看起来是荆州之主,实力非常强大,然而细品起来,刘表其实也就是个空壳子而已!当年刘表单骑入荆州,没带任何人马就拿下了荆州,成为了荆州之主,被众人称赞,在大家看来,刘表的能力非常强大,然而这也从一方面说明,刘表背后并没有多少支撑,而缺乏支撑的刘表,注定无法成为荆州真正的主人!

表面上来看,刘表单骑平荆州,成功地搞定了那些不服从他的人,统一了荆州,但明眼人都知道,单靠刘表一人根本不可能搞定荆州所有的世家大族,这是现实,而不是玄幻剧情!东汉末年的大地上,世家大族是统治基础,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那就可以坐稳自己的位置,刘表之所以能够干掉那些不服从他的人,成功的成为“荆州之主”,正是因为他向另外一批世家大族投诚了!正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所以刘表才能成为表面上的“荆州之主”!

说白了,刘表的背后站着一大批世家大族,他只不过是这些人推举出来的代理人而已!正是因为刘表的背后站着这么多世家大族,所以他在荆州没办法做到说一不二,也即是说,即便刘表有偷袭曹操的心思,只要这是世家大族不愿意,那么刘表的计划就没办法实施!事实上,在当年的那个环境下,荆州的世家大族是没有一点进取心的,因为无论谁来荆州,都必须得保障他们的利益!

对于刘表来说,曹操统一北方,势必南下危及到自己在荆州的地位,但是对于荆州的世家大族来说,曹操南下对他们也没啥危害,他最多把刘表给替换掉,要想统治荆州,还得靠这些荆州的世家大族!所以说,这些荆州世家大族是根本不想北伐攻打曹操的,毕竟兵马钱粮都得他们来掏。

简单来说,刘表并非没有眼界之人,他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也知道纵容曹操统一北方的后果,可问题是,他的实力太弱了,属于他自己的势力太少了,导致他根本没办法和曹操抗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表一死,其势力彻底土崩瓦解,荆州迅速易主,全面投降了曹操。

孙权,江东之主,表面上看起来实力也非常强大,然而事实上,他和刘表的境况差不了太多!孙家对于江东来说本来就是外来户,再加上孙策没有刘表的怀柔手段,所以江东的世家大族和孙家,势同水火,最终还引出了刺杀孙策之事。孙策死后,孙权上位,虽然他比孙策更加懂得怀柔的手段,但世家大族的本性无法改变,孙权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一统江东!

孙权上位之初,江东内部人心惶惶,不少孙家人甚至直接背叛了孙权,导致孙权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整合孙家内部。除了整合孙家,孙权还得和江东的世家大族周旋,毕竟双方有生死大仇,孙权不拿出点时间来缓和双方关系,他也很可能走上孙策的老路。这一来一去,时间就过去了,直到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才算是勉强地统一了江东内部,但这份统一,也仅仅是勉强而已!

对内,周瑜曾出兵抢夺大权,这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有周瑜在身边,孙权坐立难安。对外,江东世家大族表面和气,但背地里仍然不忠于孙权,对于这些人来说,孙权和曹操差不多,谁赢他们跟谁。在这种境况下,孙权怎么敢对曹操用兵?事实上,以江东世家大族的忠诚度来看,孙权只要敢前脚用兵,他们后脚就敢起事,捉拿孙权,换取荣华富贵!

本质上来说,孙权和刘表一样,也是实力不济,不足以稳定内部,所以他们只能坐视曹操荡平袁家,统一北方。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刘备,相比于孙权和刘表,刘备的实力更差,所以他也没办法出兵进攻曹操,影响大局。事实上,刘备和孙权的时来运转,都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正是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刘备才借机成势,孙权才腾出手来真正地整合江东内部,最终成为真正的江东之主!

结语

总的来说,曹操平定河北的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之所以毫无作为,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实力不行,没办法去掣肘曹操!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这是郭嘉建立的奇功。早在官渡之前,最有战略眼光的孙策就认识到,曹操非等闲之辈,是唯一能与孙策争天下的对手,所以计划在曹操还没发展大之前,与袁绍联手先除掉他,之后再干掉袁绍而统一天下。有细作报知曹操,曹大惊,找郭奉孝商议。郭加说主公放心,孙策此人有大缺点,好打猎,这事您就不用管了。结果没几天就假借家臣之手干掉了孙策。此事关乎曹操正在崛起的名声,正史和演义都很隐晦,我以前研究得出的结论。从最近电视剧《军师联盟》中也有郭加掌握特务组织的说法。孙策一死,孙权才19岁,战略眼光比他哥差了几条街。自己搞不明白,经人推荐找到智囊鲁肃,鲁肃给的战略不逊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可惜没诸葛亮出名。那就是先刘表,后中原,利用长江对曹操取守势。至于刘表,太老了没有进取心,空有人才集济而不能用。因此曹操才成事。

之前有一种说法:吴国只能守而不能攻,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吴是水军优势,离了长江就不好使了。二是吴的门阀热中于开疆拓土,连台湾都征过来了,南边远到越南,热中于打少数民族。只有孙策那种统帅才会让东吴具有狼性。三国的军事家,1曹操,2孙策,3刘备。其他如诸葛亮等,根本不入流。别让演义给忽悠了。

说起刘备的军事才能,放到三国也是一等一,烧博望,夺汉中,都是名战例。诸葛亮内政还行,论战例,除去后人伪造的,有么?还不如关羽水淹七军。诸葛亮战略思想还是有点,隆中对。七擒七纵还是用得马谡的计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河北   豫章   汝南   新野   庐江   太守   建安   荆州   乌桓   大族   叛乱   公元   世家   年间   实力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