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为什么出塞,是自愿还是被迫?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说法: 1. 自愿出塞:一些历史文献记记载王昭君当时是自愿出塞的,她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帮助汉朝解决当时匈奴的侵扰问题。 2. 政治婚姻:有一种说法认为,王昭君原本是汉朝的一位宫女,后来被汉武帝选为了他的妃子,是进行政治婚姻的一个环节。而出塞一事也是作为政治婚姻的一部分,目的是稳定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3. 投降匈奴:也有一些历史文献中记载,王昭君是被匈奴俘虏后,才被迫嫁给了匈奴的王公,后来又帮助汉朝向匈奴投降,这样才得以回到汉朝。 无论是哪种说法,王昭君出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当时的匈奴频繁侵扰汉朝边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朝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政治婚姻和投降等。出塞一事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边境问题,维护汉朝的稳定。




王昭君的丈夫英年早逝,其子复株累单于逼迫继母王昭君下嫁给他,王昭君恼羞成怒:“你这样做,违背人伦纲常,禽兽不如!”她向朝廷上书,请求归国,汉成帝却毫不留情地命她入乡随俗。王昭君失望至极,被迫嫁给复株累单于,并生下了两个女儿。



江南水乡,钦选南郡第一美人

王昭君,南郡秭归人。父名王襄,公元前1世纪初,她出生在江南水乡。

王昭君自幼伶俐,勤奋好学,貌美如花,深受父母的喜爱。父亲在家门前为她修了一座望月楼,让她在楼上读书作画,弹琴歌舞,刺绣梳妆。

她曾在望月楼上焚香合掌,虔诚地向月亮娘娘求来“神灯”,赶走黄龙,同姐妹们一起掘了7天7夜,掘成一个泉井,使乡亲们喝上了甘泉。

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3年)春,朝廷派来的选美使者到了南郡秭归县,颁下一道圣旨:凡年龄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未婚女子,3天后由家人送往县衙。人选的,随钦差同去京城,送进后宫。落选的,由家人领回。

寻常百姓家,只求骨肉团聚,不再分离。有女孩的人家纷纷给女儿择夫婚配。有些人家找不到合适的,竟在路上拦截年轻的后生,硬抢回家招赘。有的怕被官府追究,在半夜三更把女儿嫁走。

三天后,未婚的年轻女子由家人陪同,来到县衙。钦差竟挑不到漂亮的,只发现几个稍有姿色的,但却目不识丁,举止粗俗。这样的人选人宫去,说不定自己会获罪人狱。

秭归县令陈和说:“大人,宝坪村的王嫱还未到。”

“王嫱出身怎样?”

“回大人,王嫱是书香门第,其父王襄曾任谒者令,长期在胡地为官,后来弃官经商。

“传宝坪村乡官来见!”钦差说。宝坪村的老乡官来到,跪下叩头。

县令陈和说:“本县向你,你要从实招来。

“是”

“王嫱如何?”

“王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温柔贤淑,而她的容貌百里也难挑一!“老乡官知隐瞒不住,说了实话。

钦差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上略有笑容,对县令说:“王襄是本地官宦,你我当登门拜见,看看王嫱的容貌。”

几年来,王襄夫妇早已访遍四乡八村,实在找不到与女儿般配的。如今女儿都17岁了,还挑肥拣瘦,真愁坏了他们。万一女儿死活不肯进宫,该怎么办呢?王襄和夫人在家惶惶不安时,家人跑进屋说:钦差大人和县令到府上拜访了。

王襄连忙让夫人回避,整理衣帽,跑出门迎接。

钦差说:“令爱王嫱为什么不去应选?”

“在钦命下达的前一天,小女出门省亲,至今未曾归来,望大人恕罪。”

钦差问:“令爱什么时候回来?”

“不会很长,已经派人到她姨母家去接

第二天下午,王嫱和两个哥哥回家了。钦差看到王嫱,不觉大吃一惊。

“这是小女王嫱,字昭君。”



“王昭君听令,本钦差选你为南郡第一美人,速速告别家人,三天后随本钦差进京复旨!

王嫱听到圣旨,难过地跌坐在地。两个哥哥毫无办法,傻傻地望向了爹爹。

王襄佯装点头微笑,眼里却满含热泪。在后堂中,夫人正在寻死寻活。

乡亲们知道王嫱被选为南郡第一美人后,全都为王家骨肉即将分离而悲伤。

钦差走后,乡亲们纷纷来看她,给予安慰。平时几位要好的姐妹拉着她的手痛哭失声。这样哭闹到了三更以后,王家人才有机会讲话。

王襄一家人彻夜难眠。王襄叮嘱女儿该注意的事情。女儿生在胡地,长在秭归,性情刚烈,后宫佳丽勾心斗角之事在所难免,女儿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东方渐渐发亮了,王襄让大家快快休息,明天好送女儿。王嫱回到闺房,无论如何都睡不着,一天之间,生活竟发生了巨变,简直让她不敢相信。

昨天,她还与两个哥哥在路上骑马奔驰,高兴不已。现在,却要远离父母,被送往长安了。京城繁华,若在平时,她还会央求父亲,带自己去长安玩呢。

但现在,却觉得长安是那样的阴森恐怖,夺去她的幸福,对未来的憧憬也变成了泡影。一人宫门深似海啊,她想到了年迈的父母、亲爱的哥哥和姐妹以及朝夕相处的乡亲们。

她实在太困了,在千思万想中睡着了。

中午,一辆华美的马车停在村口。王嫱向家人及乡亲们惜别,回头观望,这是她的家乡呀,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流。

这里是她多年没有离开过的家呀,这里有她上山嬉戏的乐趣,有与姐妹们游玩的乐趣。眼前的乡亲们,他们对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更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三天后,王嫱和其他女子一起,坐船顺江而下,到达江陵。待其他郡的民女集中后,由陆路北上,自襄阳折向西北,取道蓝田,到达长安城。

长安城位于关中中部渭河南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长安城由汉朝历代皇帝修建而成,由于北部受到渭河河道的制约,除了城东墙比较直外,西、南、北三面都有弯曲,长安城又称“斗城”。

长安城,东、西、南、北四面均有三个城门,每个城门建有高大的城楼,下边有三条通道,以相经纬,道路平整。城内有八条大街,贯通全城,中间是皇道,两旁是供官吏和百姓行走的大道。

未央宫、长乐宫和桂宫三大宫殿群,面积庞大。城西有建章宫,其规模庞大,金碧辉煌。

长安城中有居民区、市场、作坊、蛮夷官邸及无数官署,还有三庙、九陌、十六桥等,繁华无比。



掖廷宫在未央宫殿群里面,是汉初三大宫之一,专供婕好以下的宫女居住。里面有淡丹景台、云光殿、九华殿、鸣銮殿、开襟阁、临池观等,景色迷人。

王嫱和几位姐妹被安排在掖廷宫东面的一间房子住下,掖廷令史衡之认为“嫱”字太生僻,把王嫱的名字改为王昭君。

史衡之在召见姑娘们时,被王昭君手上的绿玉手镯吸引住了。王昭君并不知道,只是照例给他献上10两银子。

一天,史衡之派人来到昭君房中,把意思含蓄地说了一遍。昭君犯难了:这双玉镯,是上好的和田美玉打造,通体碧绿,晶莹无瑕,是父亲用千金从胡商那里买到的。临行时,母亲把它传给自己,见物如见母。唉,要是他喜欢别的东西就好了。

昭君取下两件首饰,又包了10两银子,托人送给史衡之,答应以后再有馈赠。其他姑娘凑了30两银子,交给昭君。

史衡之心中一肚子的不快,骂道:“既然昭君不给面子,我也不会让她痛快的。”

一天晚上,二更刚过,皇上的贴身侍从周祥来了。

“周大人,不知宣召哪家美人?”史衡之令问。

“可有从秭归来的王昭君?”周祥问。

史衡之说:“不巧得很,王昭君水土不服,饮食减少。她还长了一身恶疮,浑身发痒,手指缝中流脓。”

周祥说:“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大人快进来看看,我也奇怪呢。”

“算了,改天吧。”周祥打起灯笼,走了。

姑娘们住在掖廷,盼望皇上召见,希望早承恩露。后宫佳丽成千上万,汉元帝没有时间亲自过目,便让画工毛延寿把美人画成图形送到御前,亲自挑选喜爱的过夜。毛延寿的画技高超,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



有的宫女给毛延寿送些厚礼,不久就能得到宣召。那些不知道送礼的宫女,只要毛延寿手歪那么一点点,就会老死掖廷。

轮到给昭君她们画像了。每人准备了十两银子,作为润笔之费。毛延寿来到掖廷,为待召的宫女们作画。一连画了几个,毛延寿都不满意。只好为她们掩饰几笔,别让元帝太失望了。

昭君来到毛延寿跟前,施礼下拜,说:“官女王昭君,见过丹青师傅!

毛延寿感到眼前一亮,说:“不敢当,请姑娘坐好。”

毛延寿不知她肯不肯出大价钱,他先画了昭君的秀发,又画了脸庞,耳朵、鼻子、嘴巴,画完之后。毛延寿感到失望,突然,昭君用手在袖子中摸着什么。毛延寿大喜,她果然聪明。没想到,昭君拿出《楚辞》来,聚精会神地读书。只剩最后的几笔了,毛延寿说:“姑娘,快画完了,你看像不像?”

昭君惊呆了,要是剩下的几笔画完,还不知会美到什么程度呢?她问:“师傅,这是我吗?“

“是!是!最后几笔点睛后,姑娘就会成为天下第一美人了。俗话说‘一点千金'啊!”

毛延寿竟公然索贿,昭君觉得自己受了污辱。她相信,就算毛延寿不刻意润色,她也会让皇帝看中的。她说:“只可惜我没有千金,师傅还是如实画吧。”

毛延寿说:“没有关系,日后再给也不晚嘛!这可关系到姑娘的命运,要想好呀!”

昭君说:“师傅,昭君告辞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毛延寿真是气坏了,几年来,在掖廷里,哪个宫女不对他笑脸相迎,奉迎还来不及,谁敢在他面前顶嘴。王昭君一个乡村丫头,竟敢如此无礼,不仅不给供奉,还当众羞辱自己。毛延寿紧盯着王昭君的背影,当众骂

道:“臭丫头,整死你!”



一天后,元帝一张张地翻着画像。看了几张,都感到有些扫兴。当他拿起昭君的画像时,多看了几眼:只见鼻子、嘴巴,无不可人,但一双眼睛却晦涩呆痴。右眼角和左眉之上,各长一颗黑痣。

“毛延寿!”元帝喝道。

“臣在。”

“昭君长得什么样?”

“陛下,面貌亦可评断人心,她的眼角和眉上的两颗痣,让人不得不防啊!”

“这两颗痣是怎么回事?”元帝问。

“这左眉上的痣,名为淫痣。男子长此痣,定是阴险欺诈之徒。女子长此痣,则为人尽可夫之流。”

元帝问:“那右眼上的痣呢?”

“白虎痣,白虎主凶,女人长此痣则主刑杀!

“好了!好了!”元帝把昭君的图像扔掉,继续看其他图像。

琵琶声幽,弹得众人纷纷落泪

匈奴是北国的古老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逐水草迁徙,尚武好斗,贵壮贱弱。父死,儿子以其后母为妾。男人死后,其妻归其他兄弟所有。

汉朝和匈奴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汉族和匈奴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汉宣帝初年,匈奴居住的地区多次发生灾害,人畜死亡严重,再加上匈奴贵族内部争权夺利,战乱四起。混战的结果,仅剩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割据南北,继续争战。在汉军的援助下,呼韩邪单于赶跑了郅支单于。

呼韩邪单于意识到部族已经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只有归附汉朝,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呼韩邪单于率领本族百姓南迁,向汉称臣。在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他把儿子铢娄渠堂送到长安,作为人质。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来到甘泉宫朝见汉宣帝,受到宣帝的隆重接待。宣帝赐给他很多宝贵的礼物,送行时,又赐钱20万,黄金20斤,衣被77件,丝绸8000匹、棉絮6000斤等等。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来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

汉元帝即位,命云中、五原等郡拨给匈奴两万斛粮食,供匈奴百姓食用。此时,郅支单于向西搬到康居。呼韩邪单于的势力壮大,搬回匈奴故地。在呼韩邪单于的治理下,匈奴的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军歼灭了郅支单于。匈奴各部纷纷赶来归顺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目睹中原的强盛富庶,羡慕汉朝的文明礼仪,又看到汉朝军队的庞大,认为只有继续与汉朝保持友好,匈奴才能壮大。这时,呼韩邪单于的王后去世,想娶汉族女子为王后,巩固结盟关系。

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到长安,向元帝提出求婚。呼韩邪单于发誓,娶过去的女子便是王后。对此,元帝又喜又忧。喜的是匈奴愿意巩固友好的关系。

忧的是元帝只有一女,年仅十六,从小溺爱娇惯。把她嫁给40多岁的匈奴单于,她不肯答应,太后也不答应,就连自己也舍不得。以女儿的蛮横,无益于汉匈关系的加深。和亲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会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元帝把诸王的女儿在脑海中过了一下,也找不到合适的,不是婚嫁了,就是太小。

元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呼韩邪单于乃是一片诚意,不能拒绝他。



“陛下,”中书令石显说,“臣想起一个主意。

“说吧。”

“掖廷那么多宫女,何不选一位,赐其公主封号。”

“也要宫女自己愿意才行,否则,心怀怨恨,对我朝不利呀!”说完,元帝下旨到掖廷:愿意和亲者自行请行。

昭君和大多数宫女住在掖廷,年复一年地打发着寂寞的日子。春去秋来,已经五年了。昭君犹如笼中鸟、缸中鱼,本来是受皇帝玩弄的,却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等待她的只有一条路一一元帝驾崩后,她去看守元帝陵园。

多少个夜晚,她被史书上忠臣义士的光辉事迹所吸引,对昏君权奸误国害民的倒行逆施而愤恨。一次,她曾因背诵屈原的诗篇,联想起诗人悲愤投江而死,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有时候,她还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美好的神话中得到启发,引起她很多遐想。

昭君对这种死气沉沉的宫廷生活无比仇恨,来时只听父亲说过妃嫔争宠的残酷斗争,却没想到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今天,昭君和众宫女接到了元帝下达的和亲圣旨。大汉王朝边境的不安定使昭君神伤忧虑,她决心挺身而出,反正在这冷宫里不受待见,此处不留姐,自有留姐处,为了和平,姐去!

三月,美丽的昭君被册封为公主,她在偌大的金殿跪拜谢恩。大殿上面端坐着汉元帝。他两眼发直,怔怔地呆坐着,为几年来没有发现此等佳丽而痛惜!

新婚之夜,宫灯耀眼、红烛高烧、玉屏闪光、锦帐生春。两旁环侍着如花似玉的宫女,使昭君宛如置身于仙境。能娶到如此娇嫩美丽的汉家女子,呼韩邪单于心中暗喜。

呼韩邪单于身穿汉服,头戴翼善冠,身穿柘黄袍,足登六合靴。昭君款款向前下跪,呼韩邪单于轻轻以手相搀,一夜缠绵。

第二天,元帝问昭君出塞前有何要求。昭君只求回故乡一趟,看望家人和乡亲们。元帝特命内廷侍官护送昭君回乡,与亲人诀别。



昭君回到家,爬上了黄龙山,登上了小时候玩耍的望月楼,抚摸家门对面的仙人塔,又跑到常年汲水的楠木井旁。一草一木,都让她想起往事,难分难舍。

昭君回乡后,半个月的省亲时间一晃就到了。这时,香溪河两岸,桃花盛开了,红艳艳一片,如流云,似彩霞,飘向远方。

望着这丹霞般的桃林,昭君想起小时候同村里孩子们在桃林中嬉游的情景,想起同村姊妹们在春耕的劳动生活,不禁泪如泉涌,感慨万端。

昭君要动身了。昭君的亲属和乡亲们簇拥着她,穿过桃花林,走出宝坪村,来到香溪河畔。一路上,千树桃花也像是被昭君悲壮的离别打动了,都纷纷扬扬地往下落。顿时,昭君的头发上,乡亲们的肩上,河边昭君乘坐的龙头雕花木船上,都落满了一层桃花瓣,红艳艳、水鲜鲜,像是和昭君洒泪告别一般。

昭君不禁泪如雨下,望着情意缠绵的桃花,说:“双亲大人,日后女儿不能给二老养老送终,还望二老多保重。”昭君跪在河岸,王襄夫妇扶起昭君,让她放心前去,别担心。

在亲人的叮嘱声中,昭君登上了龙头雕花木船,顺流而下。家人和乡亲们穿过桃林,挥手相送,祝她一路走好。昭君挥动手帕,不停地挥手。船过了珍珠潭,箭一般地向下游驶去。青山遮住了昭君的视线,她在船上弹奏琵琶,呜咽不已。一路上,琵琶声幽怨动人,弹得众人纷纷落泪。



赴塞外,如此美丽的大草原

建昭六年四月(公元前33年)的一天,昭君头戴红暖兜,身穿红斗篷,追随呼韩邪单于出塞,沿途百姓赶来看热闹。呼朝邪单于得到昭君后,封王昭君为“宁胡阙氏(王后)。

出塞的路途虽然遥远,但昭君的心中却感到无比快乐。她遇平原登毡车,遇山路,骑战马,过沙漠,骑骆驼。一路上,有呼韩邪单于陪伴,旅途愉快。

此时已经凌晨四点多了,游玩一天的昭君兴奋得早早起床,为了观赏这美丽的草原,她轻轻地走出金帐。

漆黑的夜空里,东方遥远的天际间有无数颗星星明亮地眨着眼。星光闪烁着,正在唤醒沉睡的草原。草原显得十分安静。一会儿草原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但仍然笼罩在寂静的黑色中,这时的草原景色宛如一幅色彩淡雅的油画。

昭君越看越爱看,不禁看得人迷了。

约过了一个多时辰,骄阳在天空升起,硕大的太阳好像与草原的感情很深,由桔红色变成了金红色,整个草原被照成光芒一片。太阳东升,阳光照耀着大草原。一会儿,辽阔的苍穹由淡蓝色变为蔚蓝色。五彩朝霞变成了白色的云朵。白天,一个崭新的大草原,告别了黑暗,裸露在昭君面前。



“太好了,如此美丽的大草原!”昭君依依不舍地看着草原,如痴如醉。

“王后,到了匈奴都城,我天天带你看草原!”不知什么时候,呼韩邪单于竟从背后出现了。

昭君投入怀抱,“大王,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的都城呀?”

“不,应该是我们的都城,一个美丽的都城。”

昭君笑道:“对,是我们的,一个充满繁荣太平的新国家。”说完,她的脸上绽出了笑容。

半夜,昭君从睡梦中醒来,她看到金帐外白茫茫一片。眼前的月光,很像故乡宝坪村冬晨的凝霜。昭君一点倦意都没有了。她披上绣袍,走出金帐,夜空十分明朗,寒意袭人但空气清新。月光格外皎白,格外迷人。

经过长途旅行,昭君与呼韩邪单于一行终于到达匈奴都城五原。

“塞外女神”,阴山巅峰上最美的雪莲花

昭君到达五原城,与呼韩邪单于举行了匈奴式的婚礼。

当她满怀热情开始新生活时,她发现,匈奴人对她十分友好,充满了敬意。

心地善良的昭君与匈奴人一起住穹庐,披毡裘,食畜肉,饮熏酪。渐渐的,大臣、妃子们开始亲近她,热情好客的匈奴百姓称美丽的王后为“塞外女神”。

昭君亲自教匈奴妇女纺纱织布,缝衣绣花,锄草种地。她经常接济贫苦的百姓,学说胡语、唱胡歌。呼韩邪单于上书元帝,称赞昭君。昭君爱弹带来的琵琶,倾诉思乡之情。呼韩邪单于对她精心照料,百般温存。

第二年,草原出现了严重的灾害。狂风怒号,久旱不雨,水草大片枯死,牛羊一群群地饿死,牧民们极度恐慌。

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的感情深厚,再加上汉天子对他的恩德,他非常宠信昭君。只是由于深重的灾难,使他整天劳碌,渐渐疏远了昭君。

一天夜里,昭君愁眉不展,坐在毡帐里弹起琵琶。夜已很深,昭君仍在苦苦思索着。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毡帐外只有饥民的痛苦呻吟。昭君心里很难过,恨不得替牧民们受苦。昭君联想起家乡的水草,想出了治灾的办法,用她的聪明才智使牧民们生活重新安定起来。

从此,匈奴人民更加爱戴她了,把她比作阴山巅峰上最美的花,把她比作夜空的明月。昭君所到之处,都是欢声笑语。

呼韩邪单于不再奔波于灾区了,又搬回到昭君的毡帐中重续旧梦。

不久,昭君生下一个王子,呼韩邪单于欣喜若狂,给王子取名伊屠智牙师,即右目逐王。呼韩邪单于派使者赶到长安,向汉朝报喜。



如果幸福就此延续,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能恩爱相守一生,相信王昭君内心的哀怨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幸福会一天比一天增多,可事实却总是与理想相背而行!

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夏,呼韩邪单于病逝。

冬季,漫漫长夜十分难熬,昭君走出毡帐,寒星闪烁。昭君抱着琵琶,如泣如诉的琵琶声在黑夜中回响。昭君吟唱《怨旷思惟歌》,歌声如泣如诉,断人心肠:

秋木萋萎,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

即得升云,游倚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抑冗,不得颉颃。

虽得美食,心有徊徨。

我独伊河,改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決決。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夜深了,昭君回到了毡帐。

按照胡俗,昭君必须嫁给新单于。从小生活在汉朝的王昭君,对匈奴的婚姻习俗自然是不了解和无法接受的,丈夫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曾请求想要回到故乡。那时候是汉成帝执政,但他拒绝了王昭君的请求。王昭君失望至极,被迫嫁给复株累单于。

虽然王昭君最初是被迫接受了这门婚姻,但事实上她的第二段婚姻同样是幸福的。

完婚后,复株累单于对昭君体贴阿入微,昭君为他生下两女。大女儿名云,嫁给右骨都侯须卜当,即须卜公主;小女儿虹,嫁给当于氏,即当于公主。

五月的夜,人头攒动,匈奴百姓正在过求雪节。夜里,风越来越大,央杂着大片鹅毛般的雪花,不停地呼啸。多年来,草原只是飘洒几瓣雪花,从没有见过如此瑞雪。

善良的匈奴百姓忘情地追逐风雪,忘了寒冷,冒着刺骨寒风欣赏难得的瑞雪。从中央的金帐中走出身着胡服的昭君,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向前拥去,一睹女神的容颜。昭君微笑着向百姓们表达最诚挚的祝福,愿瑞雪给草原带来好运。接着,她与能歌善舞的百姓又跳又唱。

复株累单于在昭君的协助下,将匈奴治理成处处水草丰美的好地方,辽阔无际的大草原上,牧笛传天际,牛羊卧草底。勤劳勇敢的匈奴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昭君指挥汉族木匠们建造简易的砖房,发现了很多清泉。这些泉既能喂养牛羊,又能食用和灌概良田。

匈奴人将一口最甘美的泉命名为昭君泉,永久纪念。

昭君从大汉王朝要来的许多菜种、果苗、药材也得到培植,草原上到处焕发着生机。

精美的瓷器、药材和铁器等中原运来,纷纷出现在草原百姓家中,匈奴人学习了冶铁、制服饰、医疗等技术。



在昭君的倡导下,匈奴人学会了用驼绒织地毯、织布、制衣服。

昭君来到草原后,匈奴的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汉匈贸易频繁,两国百姓和平相处。

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正月,复株累单于到长安朝拜,汉朝赐他锦缯帛二万匹,絮二万斤。

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病逝,年仅33岁的昭君从此寡居。

此后的20多年中,昭君将全部精力投人到匈奴的农牧业发展上。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为匈奴贡献一生的昭君闭上了美丽的双眼。流传至今的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达770多首。

昭君死后,其子孙继续为汉匈友好而努力,自昭君出塞的竟宁元年起,40年来两国一直友好,直到王莽篡汉后撕毁盟约。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南20里左右的大青山脚下,每年到了“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惟独昭君墓的草仍保持青色,因此史书称其为青家。在草原人民心中,她是带来幸福安宁的女神,民族友好的象征。此外,在草原上还有十几个昭君墓,可见匈奴人对昭君的感情之深,人们都认为昭君埋在自己的家乡。



王昭君,一个为追求爱情而远走天涯的美人儿,把悲苦与相思放进心里,让自己的爱情花在人世间一直盛开,绚丽而又盛大。来到边塞的她,被两个匈奴王深深地爱着,为她烹饪人间美食,为她写尽人世繁华。王昭君,这个心里怀着大爱与小爱的美人儿,更是把汉朝文化传遍了匈奴的角角落落,促进了当时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和兴旺。在中华名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四大美人”组合,乃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四人。除貂蝉几乎没有史料佐证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之外,其他三人都有一段凄婉的故事,而让后人一再为之叹息。

王昭君是因和亲匈奴而闻名天下的。当然,派她和亲,是朝廷和皇帝的决定,她去与不去,是没有自愿与不自愿的选择自由的,自愿也得去,不自愿也得去。不过,古今小说戏剧中的王昭君,与历史上的王昭君,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王昭君不是小说中单于兴兵来夺的,而是单于主动来请求汉帝赐予的。

有一部民间通俗小说《昭君和番》,历代戏剧又改编为又名《王昭君》《美人图》《汉宫秋》《昭君出塞》《和番记》等等。小说和戏里,王昭君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后宫,元帝命宫廷画师毛延寿为各地选来的美女画像,昭君本是绝色美女,毛延寿向王家索要重贿,昭君却自恃美丽,拒绝行贿,毛延寿便在昭君画像的眼睛下画了一个黑点,还对元帝说昭君有泪痣,不祥。昭君因此未被元帝注意,冷落一旁。

一次偶然的机会,元帝见到了昭君,发现她不但没有泪痣,还是一位绝代佳人,便大为宠幸。因毛延寿在画像中索贿,问其欺君之罪。毛延寿带着昭君的画像逃到了匈奴,将画献给匈奴单于,煽动单于发兵来夺王昭君。匈奴兵马侵入了汉朝,汉军无法抵挡,京师被围,汉朝求和之时,单于点名要以昭君作为退兵的条件。

元帝虽爱昭君,但国家有难,哪里还顾得上爱?只好将昭君送给了单于,昭君因此随匈奴单于北去,到达大黑河时,不堪其辱的昭君投水自杀,昭君成了誓死捍卫贞节的女英雄,以至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因此,在传说中,昭君“出塞”是极不情愿的,她以死抗争。

后人因昭君的悲惨遭遇而以诗表达同情,元人王思廉《昭君出塞图》曰:“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这是指责汉室无能,最后要靠一个女人来拯救江山,以至凄风苦雨,伤心欲绝。

然而,在历史上,昭君出塞要温情得多。班固《汉书·匈奴传》载:“竟宁元年(前33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备边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阙氏,生一男,伊屠知牙斯,为日逐王。”

可见,王昭君出塞,是匈奴单于向元帝请求的结果。而且,王昭君出塞后,不但没有自杀,反而为匈奴单于生下了儿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自愿的。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宫女本身只是女仆,待遇不高,身份低下,其实是被禁闭在宫内,除非皇上开恩才能在很大年龄的时候释放出去。

宫女唯一的出头就是被皇帝重新,成为妃子。

然而,汉元帝从年轻时候就体弱多病,只活到42岁就死了。

汉元帝病死的时间,仅仅是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之后几个月。

而历史记载,汉元帝还不到40岁,满嘴牙齿就已经脱落,说明他未老先衰,还可能有很多疾病。

而王昭君是在汉元帝37岁时候入宫的,当时皇帝已经身体很弱,病恹恹的,根本不可能去重新宫女。就算汉元帝好色,当时身体情况也不允许再去搞女色。

所以,王昭君其实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所以嫁给呼韩邪单于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归属。

呼韩邪是著名的大单于,权势很大。而且匈奴的女人地位比较高,很多时候妇女甚至可以执政掌握权力,所以王昭君嫁给单于也是相当不错的。

其实,如果王昭君不是嫁给呼韩邪,她只是一个无名宫女而已,今天根本没有人知道王昭君是谁。

不过话说回来,王昭君的运气真的不好。

她嫁给呼韩邪之后才2年,生育了1子,呼韩邪就因病去世了。根据匈奴风俗,她应该嫁给继任单于,也就是呼韩邪的儿子。

但在汉人看来,一个女人嫁给父亲又嫁给儿子,岂不是乱伦。所以王昭君希望带着儿子回到汉朝,然而汉成帝认为这样会破坏匈奴和汉人关系,命令王昭君尊重匈奴的风俗。

王昭君当时只有20岁,只能嫁给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絫若鞮单于,又生育了2个女儿。

复株絫若鞮单于和王昭君结婚后11年,也是因病去世,弟弟搜谐若鞮单于继任单于,对于王昭君还是很不错的。

王昭君却也没有活多久,在5年后去世,当时也就36岁。

不过汉代医疗太差,人的寿命很难说的,比如霍去病也就20多岁就死了。

王昭君死后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对于四大美女,国人一向对她们兴趣很大,会给她们编排许多故事。比如说貂蝉,现在基本可以证实是一个文学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西施的存在也有很多疑点,很有可能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王昭君和杨玉环是有正史记载的真实历史人物,不过关于她们的故事,也经过了许多加工演绎。拿王昭君来说,正史上记载并不多。下面就把王昭君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都说一说,从历史形象来看,看不出王昭君出塞是自愿还是被迫,而从文学形象来看,王昭君出塞显然是被迫的。

历史形象

历史上对于王昭君的记载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汉书》和《后汉书》中。

汉宣帝统治时期,开始对匈奴强硬起来,多次对匈奴用兵,等到汉元帝时期,匈奴被打得自己都乱起来了。其中呼韩邪单于被自己哥哥打着跑,于是就想投靠汉朝来保全自己。他跑到汉元帝那,说我愿意投靠你,给你当女婿,汉元帝自然很高兴,就把一个宫女王樯赐给了呼韩邪单于,王嫱就是王昭君了。这段《汉书》里是有着详细记载的: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樯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

关于王昭君,并没有多说,只是说她本名和字,是后宫的一名良家女子。按照这个意思应该是汉元帝没有临幸过的女人,不过对匈奴来说,临幸与否也是无所谓的。

到了匈奴地界以后,关于王昭君也没有很多记载,只是说她跟呼韩邪单于生活了三年,有个儿子。后来呼韩邪单于就病死了,留下王昭君孤儿寡母的。

当时匈奴有个风俗,就是老爹死了,儿子可以娶老爹的妻妾。王昭君那时候正是年轻貌美,又是汉天子所赐,自然是个香饽饽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继承了单于位子,为复株累单于,王昭君于是又成了复株累单于的老婆。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还生了两个女儿。关于这段,在《汉书》里也是有详细记载的:

复株累若鞮单于立,遣子右致卢儿王醯谐屠奴侯入侍,以且糜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复株累单于死后没两年,王昭君就去世了,关于她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在这里,看不出王昭君是自愿还是被迫的,不过王昭君和亲以后,她家里人也都跟着沾光了,她兄弟的两个儿子一个被封为和亲侯,一个被封为归德侯。王昭君的老爹还是没名没分的,她的两个侄子已经封侯当官了,这里面主要应该是依靠王昭君的功劳。说实话,一个女子背井离乡,去那匈奴苦寒之地,估计没几个人乐意的,不过去了匈奴以后,她是单于的夫人,被称为宁胡阏氏,可能比在汉宫做一个小宫女要强一些。如果从身后名的角度,如果没有这次和亲,可能没人知道王昭君是谁,但是通过这次和亲,王昭君流芳百世,也不枉此生了。

文学形象

历史上的王昭君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文学史上的王昭君就丰富多彩了,想想也是,连有可能是虚构的西施、貂蝉都有那么多故事,更何况真实存在的王昭君了。

关于王昭君最有名的一个传说就是跟一个画师毛延寿有关系了。传说王昭君是个天生的大美人,冠绝后宫,不过当时汉元帝是通过画像来选宫女的,很多宫女为了被皇帝临幸,就会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就把她们大大美化。而王昭君呢,她性子高洁,不屑于做这种事,于是毛延寿把她画得奇丑无比。后来呼韩邪单于来了称臣,汉元帝就假模假样给他选妃,把画像里最丑的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没想到见面那天,一下子发现王昭君是绝世美人,比他的妃子美多了,汉元帝大怒,可是没有办法了,已经答应呼韩邪单于了,只有忍痛割爱,然后杀了毛延寿。


这个故事是后世人演绎的,最早出现在《西京杂记》中,《西京杂记》是一部类似历史小说集的作品,关于它的作者和朝代有好几种说法,记录内容应该算不得真,不过看起来可要比正史有意思多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王昭君才大大有名。实际上,汉朝和亲的女子还挺多的,甚至有个专门的和亲政策,王昭君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后世文学作品演绎加工功不可没。

在这些故事里,人们都为王昭君抱不平,认为她是被画师毛延寿陷害了。在这种情况下,王昭君自然不愿意去和亲了,不过她只是一个小小宫女,命运无法自主,上面怎么安排,她也只能按照安排走了。

不过无论是历史形象还是文学形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王昭君为汉朝太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后世不少文人墨客都对王昭君推崇不已,赞美她的诗词层出不穷。比起历朝历代那么多藉藉无名的和亲的女子来,王昭君还是幸运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秭归   单于   昭君   都城   钦差   长安   汉朝   宫女   匈奴   公元前   乡亲   画像   草原   女儿   百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