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替关羽报仇?

关羽死后,蜀汉沉浸在一片悲痛、惶恐和不安中。

作为蜀汉老大刘备心中更是五味俱全。老二诸葛亮心情复杂,说不上是高兴呢还是高兴。

各国智囊集团更是纷纷对关羽的死,会给国际形势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此判断国际的风云变幻能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便拿出自己相应的对策。


那么当时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呢?

东吴,鲁肃去世,孙权想用从事中郎严畯接替鲁肃,督兵一万屯守陆口。

毕竟严畯是自己身边人吗,孙权对他比较了解,再说若论人品,严畯的确够格。

但严畯知道自己的本事,虽然他人都认可严畯,但严畯还是坚决推辞,甚至痛哭流涕,他说:“我只是一个朴素的书生,不懂军事。”

像这样对名利有自知之明的人的确不多。

见严畯意愿恳切,孙权于是任命左护军、虎威将军吕蒙兼任汉昌太守。

严畯不知道,正是他的坚决推辞,才致使三国的稳定局面被打破,以至于关羽后来蒙难。

而在蜀汉,北伐的刘备虽然任用老将黄忠打败并斩杀了夏侯渊,但又受到张郃、郭淮的抵抗,不能继续扩大战果而退回成都。

此战,刘备也算是颇有收获,于是对参加北伐的将士们以及朝廷的有功人员进行封赏,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其余臣僚都各有提升。

加官进爵是封建王朝常用的方法,就像是现在晋级一样,都涨一些工资,配一些标志,大家都皆大欢喜,反正这些官衔都是皇帝家的,皇帝只管往外批发就是。

升官发财本来是高兴的事,可偏偏有人不高兴,谁?关二爷!


身在江陵的关羽本来没有参加战斗,可为了照顾面子,在晋升职称方面,刘备还是把他二弟给捎上了,顺手提拔了一下级别,享受一下兵团级别的待遇,这是脸上增光的事,关羽为啥不高兴呢?

当刘备派使者、益州前部司马费诗敲锣打鼓给关羽送去印绶时,关羽听说黄忠地位与自己相等,不高兴了,他发怒说:“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

不知道关羽这格局为什么能封神?

见关羽不接受封赏,费诗心中对关羽这小心眼也有些鄙视,不过作为使者,要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费诗对关羽说:“开创王业者,各种类型都要用。

当年萧何、曹参是高祖少年时代的朋友,而陈平、韩信是后来从楚国逃亡投靠过来的,但是排座次的时候,韩信最高,从来没听说过萧何、曹参有什么怨言。

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之功尊崇黄忠,但是他内心有亲疏轻重,难道黄忠能跟您一样吗?

汉中王与您仍是一体,同悲喜,共祸福。

我认为,您不应该计较官号的高下,爵禄的多少。我只是一个使者,奉命行事,您不受拜,我回去复命汇报就是了。

我只是替您惋惜,恐怕您之后会后悔。”

关羽大受感动,即刻受拜。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价三国历史,对关羽评价说:

关羽是可用之才,但是没能用好而以至于败亡,是刘备骄纵他,这不是驾驭将领之道啊!

韩信说刘邦:“陛下能将将。”

能将将,则能取天下。

刘备就不善于将将了,刘备入蜀,带诸葛亮、张飞、赵云同行,而留关羽守江陵,因为他认为关羽可信而且有用。

为吴、蜀两国定下联盟大计的是诸葛亮,如果我为刘备设计,应该留诸葛亮率赵云、张飞守江陵,而自己带关羽入蜀。

留下关羽,却不知关羽恨吴国,激怒吴国,最后发展到孙权投降曹操,而鲁肃当初的一番苦心得不到实现……

关羽之殇,谁之祸?

赤壁之战的胜利,功劳在诸葛亮而不在关羽。关羽由此嫉妒诸葛亮,也忌恨与诸葛亮结盟的鲁肃。

因此,吴、蜀结成的盟约终究会被关羽破坏掉。

作为当时的忠厚仁者,鲁肃从战略大局出发并没有因为关羽的无礼而改变心意和战略,一方面以义理折服关羽,另一方面又平息孙权的愤怒,仍然希望吴蜀联合,共同抗曹。

鲁肃死后,吕蒙继任,吴国没有人再能去和关羽周旋,而诸葛亮也有难言之隐,在重兄弟之情的蜀汉,诸葛亮的国策被处处掣肘,当初的战略就这样毁掉了。

所以说:鲁肃之死,就是关羽之败、曹操之幸,而刘备就孤立了。

孙权曾经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

关羽不同意,还辱骂来使,孙权很愤怒。

关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了。

如果这门亲事能成,于国、于己都是一件好事,吴蜀联盟会更加牢固,天下会更加太平,可惜!

关羽缺乏的是胸怀天下的大格局。

孙权攻打合肥(曹操的地盘)的时候,关羽瞅准时机去攻打樊城,曹仁命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屯驻樊城北进行抵抗。


关羽利用当时的大雨,掘汉水水淹于禁的军队,擒获于禁和庞德,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关羽取得了胜利,一时间威震四方。陆浑县孙狼率领农民起义,杀死县主簿,依附关羽。

关羽授给孙狼将印,并给他补充兵员,让他回去继续作战。

于是自许县以南都响应关羽。

曹操见关羽势大,竟胆怯了,商议要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

时任丞相军司马的司马懿对曹操说:“于禁之败,是因为洪水,不是战斗之失,对国家大计也没有造成很大损害。

孙权和刘备表面亲密,实际上疏远,关羽得志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可派人劝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将江南封给孙权,则樊城之围自然解除。”

司马懿是明白人,对吴蜀之间的微妙关系分析得很细致,特别是对人性的分析到位。

其实,一部历史往往就是“人性”的演绎。

当初的时候,鲁肃曾经劝孙权,因为曹操的存在,应该拉拢关羽,和他同仇敌忾,共同抗曹,不能失了双方和气。

等吕蒙接替鲁肃屯驻陆口,认为关羽是个枭雄,对东吴有兼并之心,又居于长江上游,目前和平之势难以长久 ,于是对孙权言说:“如今令征虏将军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机动部队一万在长江上下游弋,哪里有敌人就去哪里,我在前据襄阳,如此,何须担忧曹操!何须依靠关羽!

况且关羽君臣仗恃他们的诈术和武力,所在之处都反复无常,不能把他们当心腹对待。

如今关羽之所以没有向东攻击不过是因为至尊您的圣明,还有我吕蒙我这样的大将在。

如果我们现在不攻打他,等我们死了,谁还治得了他呢?”

孙权说:“我们先取徐州,再图关羽,如何?”


吕蒙说:“如今曹操远在河北,镇抚幽州、冀州,还顾不上东边,徐州守兵自然不足为虑,去了就能攻下来。

但是,徐州地势平坦,四通八达,骑兵往来驰骋,我们今日取徐州,曹操大军十天就到,我们留七八万人来守,也未必守得住。

不如攻取关羽,全据长江,国力会更强,也更容易防守。”

孙权同意。

因为鲁肃的去世,吴国联蜀的“国策”都改变了,这种改变其实加速了吴、蜀的灭亡,如同两个对弈者,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鲁肃下棋观全局,吕蒙对弈三两步。

别以为关羽取得了胜利就真的胜利了,这时候他的危险已经靠近了!

因为得到了于禁的几万兵马,关羽增加了负担,导致粮食不足,于是,关羽夺取了孙权在湘关的储备粮。

这之前,孙权已经调兵遣将,撤回在陆口的吕蒙,准备找合适的机会对关羽动手了,关羽的抢粮行为让孙权有了征讨关羽的口实和决心。

孙权任命孙皎和吕蒙为左右大都督,吕蒙对孙权说:“主公如果觉得孙皎有能力,就用他;如果认为我有能力,就用我。

当初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督兵攻打江陵,虽然决策权归周瑜,但是程普自恃老将,况且两人都是都督,并不与周瑜和睦,几乎败坏国事,这正是前车之鉴。”

孙权醒悟,向吕蒙道歉说:“就以卿为大都督,命孙皎为后备军。”


孙权写信给曹操,说自愿征讨关羽,为国效力,并请曹操不要泄露消息,让关羽有了防备。

曹操问群臣的意见,大部分都说应该保密。

谋士董昭说:“军事崇尚权变 关键是合乎利益。应该答应孙权保密,但实际又要把消息泄露出去。

关羽听说孙权打过来,如果回师自护,那樊城之围就解除了,对我们有利。

而且可以让他们两家相争,我们坐待其敝。如果我们保守秘密,让孙权得手,不是上计。

现在被关羽包围圈里的将士不知道外面有救兵,每天算着粮食快吃完了,心怀恐惧,如果生出别的心思来,那样就会生出祸端,从这方面讲,也是泄露消息为好。

再说关羽为人强悍,自以为城池守备坚固,他一定不会马上退兵。”

曹操说:“善!”即刻让徐晃把孙权的书信分别射进城里以及关羽营中。

城中士兵得到消息,士气百倍。

而关羽果然犹豫不决。

三国的看点就在这里,互相侵轧,互相利用,为了各自的利益又百般算计,一如现在的世界形势,看看谁更能沉得住气,世界在变,唯我不变,见招拆招,不要中招就好。



吕蒙到了浔阳,在船中埋伏精兵,派穿百姓衣服的人摇橹,其他人穿着商人的服装,昼夜兼行。

关羽所设置的江边瞭望哨兵全部被抓获捆绑。

关羽留守的将军麋芳、士仁一向不满关羽轻视自己。

关羽出征的时候,麋芳、士仁因为供应军资不力,关羽扬言:“等我回来收拾你们!”

这让麋芳、士仁很恐惧。

于是吕蒙派骑都尉虞翻给士仁写信,陈说利害,士仁收到书信立刻投降,随后士仁又到南郡,劝说麋芳出城投降。

吕蒙进入江陵,从监狱放出于禁,并俘虏了了关羽及将士们的家属。

吕蒙抚慰俘虏们,并下令:“不得侵犯民家求取财物。”

关羽被曹魏和孙吴联合打击下,自知势孤力穷,于是向西,坐保麦城。

孙权派人招降,关羽假意投降,在城上插满幡旗,树立假人,然后秘密逃走,军队解散,只有十几个骑兵跟着。

关羽败走麦城,宛如当年项羽的四面楚歌。

孙权早已料到关羽的逃跑路线,派朱然、潘璋截断他的逃亡之路。

潘璋帐下的马忠在章乡捕获关羽及其子关平,将其斩首,平定荆州。

当初的万人敌关羽,死得太窝囊了!

所谓骄兵必败,这个被后世封神“威震华夏”的关二爷,在当时的乱世,他的每一个念头,每一步举措,都已被人拿捏得死死的,只有他不知道而已,从威震华夏到束手就擒的转换就是这么快!

所以做人要保持谦卑、低调,保持敬畏,保持谨慎戒惧,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脆弱的,表面越强大的人内心深处更脆弱,只不过刚强之下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而已!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吕蒙平定荆州,就是这一法则的完美演绎。

他和关羽并没有正面交战,就像是捡拾网中之鱼一样,把关羽父子给擒了。

一开始是“伐交”,论外交战,关羽根本没有外交,鲁肃活着的时候,为了大局,就像是“哄孩子”般对关羽忍让、纵容、娇惯,盛气凌人的关羽竟对孙权为儿子的求婚说出了“虎女岂可配犬子?”(《三国演义》语)这样的话来,可见其跋扈到何种地步?

那么关羽的女儿能配谁呢?要知道刘备的儿子刘禅可是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难道关羽的女儿只能配神仙?

就是关羽的骄狂得罪了所有的人,这里也应该包括刘备,刘备对这个“英雄”的二弟也只是敬而远之。

诸葛亮制订的联吴抗曹大计,被关羽搞成了欺吴打曹,结果被他逼成了曹吴联手,把他给办了。

“伐谋”就是伐掉他的智谋,关羽领兵打仗是有韬略的,他能水淹于禁的七军,并且招降于禁,但他缺乏统筹兼顾的大谋略,只懂点军事,完全不懂政治。

吕蒙伐谋就是伐掉关羽的战斗意志,包括招降了他后方的守城将士,善待包括关羽在内的所有将士家眷亲属,如此一来,谁都不想打仗了。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关羽的部队自己就瓦解了。

看后来只有数百骑跟着他跑路,就知道他领兵是多么的垃圾了!

关羽死后,三国的稳定局面被打破,刘备置天下大义而不顾,一意孤行的要为拜把子兄弟关羽报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的蜀汉注定要走不远。

当时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的智囊们竟都没想到刘备的眼光如此短浅,以至于得出的大数据与真实情况截然相反。

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上天要一个统一的天下来改变分裂局面了。

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说:纵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曹丕、刘备各自称帝,历史进入“三国”时代!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到洛阳,正月二十三,曹操去世。

当时魏太子曹丕在邺城,闻讯后军中骚动。

群僚想学秦始皇等死后秘不发丧之策略,他们担心曹操其他儿子会捷足先登。

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事不可保密,于是发丧。又有人建议说应该撤换各郡的守将,全部换成曹氏老家的沛国谯县人。

魏郡太守徐宣厉声说:“如今远近一统,人人心怀孝忠之志,为什么要专用谯县、沛国人,伤守卫城池将士的心呢?”

于是,此建议被废止。唉!有些人真能添乱!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建议早拜嗣君,以镇万国,并命群臣退出朝堂,动员禁卫,准备丧事。

群臣认为,曹丕即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命。

尚书陈矫说:“大王薨逝在外,天下惶惧,太子应该割哀继位。况且曹彰在洛阳,如果那边生变,则社稷危矣!”

于是即刻准备即位大典,一天之内准备齐全。

第二天一早,以王后的命令,曹丕即魏王位,大赦。

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奉诏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

二月二十一日,葬曹操于邺城以西的高陵。

邺城是曹操204年封魏王后的王都。

曹丕不满足于仅仅只是一个魏王,这家伙开始谋划夺权了。

在其授意下,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上表劝其以魏代汉,说“魏当代汉,图谶预言已经非常多了。”

群臣见有人带头于是纷纷上表劝魏王顺应天人之望。


不知道老天是怎么显示这件事的,既然是天意,干嘛只让曹魏三世后就玩完了?

曹丕煞有其事地不同意,真能装!

十月十三日,汉献帝告祠高庙,派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

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在封国境内仍使用汉朝历法,用天子礼乐。

山阳公将自己的两个女儿献给曹丕为嫔妃。

真有意思,当初曹操把两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如今汉献帝又送给曹丕两个女儿,那时候的女人难道是商品吗?要知道,你们这样做差辈分了!

曹丕称帝后,消息传到刘备这里,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于是刘备为汉献帝发丧,穿孝服,尊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在没有弄清楚消息真假的情况下刘备这样做,显然是有想法的。

众人揣测刘备的想法,竞相说祥瑞,劝刘备称帝。

恭喜你们猜对了,刘备也是这样想的,汉献帝死没死放一边,称帝才是刘备的一大快事。

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前部司马费诗上书说:“殿下因为曹操父子胁迫皇上,篡夺汉室,所以才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

如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为帝,恐怕人心疑惑。


当初汉高祖和楚王有约,先入关者封王。等到高祖先入咸阳,俘获子婴,尚且推辞谦让。

如今殿下还没出自家大门,难道就要自立为帝吗?

愚臣实在不建议殿下这样做。”

刘备见费诗这样说,不高兴了,将他贬为永昌从事。

费诗就是文章上面派去劝关羽接受诏封的那一位。

无疑,费诗的建议是正确的,但他忽略了人性,刘备称帝这事连诸葛亮都懒得管,你何必惹刘老大不高兴呢?

221年四月六日,刘备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称帝,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刘备起初先依靠公孙瓒,又依靠陶谦,与人抢地盘争战,他既没有参与诛董卓的谋划,也没有愤慨曹操、袁绍要篡汉,要扑灭这些“乱臣贼子”来光复汉室。

后来刘备奉衣带诏起兵,但是分了荆州,得了益州,就把讨贼兴汉的大业忘记了。

曹操做魏王,那时候汉献帝还在位,刘备就自称汉中王了;曹丕称帝,他也称帝了。

汉献帝没死,他就发丧,他这是欲盖弥彰,觉得献帝死了对他更有利!

费诗从大义、大局出发进谏,就被他贬官,这是与贼不共戴天,还是与狼共舞?

他打的旗号是“光复汉室”,其实,只不过和诸葛亮来了一个狼狈为奸为自己谋福利而已。怪不得《厚黑学》上把他描述的“又厚又黑”,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令人发指的是,刘备即皇帝位后,并没有以汉室子孙的名义向亡我汉室的曹丕射出一支箭,反而在即位三个月之后,就急着举伐吴之师。

孙权当时在名义上还是汉朝的骠骑将军、荆州牧,他并没有代汉称王。

而刘备为了关羽之怨,淫兵以逞“公报私仇”,刘备的志向由此可见一斑,不过是乘时自王而已,这样的中山靖王之后真是枉为汉室子孙啊!

刘备会不会为了关羽出兵报复孙权?曹丕曾经下诏让群臣商议,曹魏要运用大数据,拿出自己的对策!

众臣根据自己的判断,大都说道:“蜀不过是一个小国,名将就一个关羽,关羽一死,国内忧惧,不会出兵。”

这也应了那句“蜀中无大将”的话,看来作为刘备以及他的重要谋士诸葛亮,都没有高瞻远瞩的格局,事必亲躬,缺乏对后续力量的发现和培养,以至于后继乏人。

唯独侍中刘晔与众人见识不同,他分析说:“蜀虽然地小国弱,但刘备要以威武自强,势必出动大军,以示力量绰绰有余。

况且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同父子关羽死了,刘备如果不能兴兵复仇,对于情义的有始有终,就有亏欠了。”

刘晔,又一个能看透人性这步棋的高手,从他的分析来看,蜀汉的国策就是“江湖”,刘备的格局就是“古惑仔”。

诸葛亮只不过是依附于刘备这棵树上的藤蔓,借势爬得更高些而已。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只不过符合大众的价值观,所以才使平民阶层推崇备至,以至于到了清朝,雍正皇帝更是利用关羽的“义”,把他奉若神明,用来实现他的“愚民政策”,以便于满清的统治。


孙权向曹魏称臣,谦卑地奉上奏章,并将于禁等送还。

群臣都表示祝贺,唯独刘晔说:“孙权无故求降,一定是内部遇见了紧急的事。

孙权之前袭击杀关羽,刘备一定会兴大兵报复。

外有强敌,众心不安,又担心我们乘人之危,所以献地求降,一来阻止我们出兵,二来假借我们之援,让自己安心,让刘备怀疑罢了。

如今天下三分,我们十有七八。吴、蜀各保一州,靠着山高水险,有事则相互救援,这是小国之利。

如今他们自相攻伐,这是天要亡他们。我们应该大举兴师,径直渡江攻击。

蜀攻其外,我袭其内,不过十天半月,吴国就亡了。

吴国一亡,蜀国势孤,就算分吴国一半给蜀,他也不能久存,更何况他得到的只是边沿,我们得到东吴本土呢?”

刘晔这计策真狠,如果曹丕能听,三国相持的局面肯定会缩短几十年,但作为天真烂漫,喜欢舞文弄墨欣赏美女的魏文帝没有听,他认为人家来降,我们反而去攻打,这样让天下人耻笑。

说真的,曹丕你想多了,连你老爹的零头都不如。

刘晔见曹丕没有远见卓识,进一步说道:“蜀远而吴近,我们要是单独伐吴,必定会缠斗不止。

如今刘备盛怒,兴兵击吴,如果听说我们也伐吴,知道吴国必亡,他一定高兴,定会进兵与我们争相割取吴地,而不会改变主意。”

曹丕不听,接受吴国投降。


情商很高的曹丕,在治国安邦大业方面等同于一个“傻子”。

孙权的投降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他最终的目的当然也是称王称霸。

刘备如约开始行动了,在这段历史阶段里,那个汉相诸葛亮的存在感等于零,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反正这时候的诸葛亮名不副实,反而是赵云力劝刘备:

“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先灭魏,孙权自然臣服。如今曹操虽死,其子曹丕篡国,我们应该在民心对魏不满之时,早图关中,居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凶逆,关东义士必然带着粮食,策马以迎王师。

不应该放下魏国而先与吴国交战。兵势一交,短期不能决出胜负,这不是上策。”

赵云是蜀汉的唯一明白人,这个包括在《三国演义》中毫无缺陷的上将军,可惜跟错了人,以大格局服务于“势力小人”,也是赵云一生的悲哀!

当时蜀汉进谏的臣子很多,刘备都不听。

广汉的平民秦宓上书陈述天时,说出师必定无利,竟被刘备投进监狱。

天让其亡,必使其狂。这句话用在此时的刘备身上一点都不过。

刘备亲自率军进攻孙权,孙权派使者向刘备求和。

在吴国任职的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也向刘备陈说利害,刘备不听,一定要荡灭吴国而后快。

刘备派将军吴班、冯习攻破孙权部将李异、刘阿等于巫县,进兵秭归,大军有四万多人。

孙权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帅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率五万人抵御蜀汉的军队。


蜀军从巫峡建平连营一直到夷陵界,设立数十个军营,以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督,从222年正月与吴军对峙,到六月还没有决战。

此刻,好像在等一个契机。

吴军将士数次请战,陆逊不许。

到了闰六月的时候,陆逊将要进攻,诸将都说:“要进攻刘备,应该在当初他刚来时就打,如今他入境五六百里,对峙七八个月,进攻必然不能获利。”

陆逊说:“刘备狡猾、经验丰富,大军刚来的时候,思虑精专,不能跟他硬拼。

如今他驻扎的时间久了,又占不到我们什么便宜,士兵疲惫,意气沮丧,束手无策,进击此寇,正在今日!”

陆逊下令各持一把茅草,以火攻,拔下一营。

一战得胜,兵势大振,通率诸军同时进攻,连破四十余营。

刘备登上马鞍山,集结部队,四面环绕,陆逊督促诸军四面攻击,蜀军土崩瓦解,死以万计。

刘备大为羞愧,说:“我被陆逊折辱,岂非天意!”

哪里有什么天意,你所谓的天意不过都是人祸而已,是你给自己种下的祸端!

当初,曹丕听说蜀军连营七百余里,对群臣说:“刘备真是不懂军事,岂有七百里连营还能克敌的吗?‘在杂草丛生、地势平坦、潮湿低洼、地险阻塞的地方扎营,一定会被人所擒’,这是兵家大忌啊。孙权的捷报就要到了。”

七天之后,吴军击破刘备的捷报果然就到了。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刘备的死期也到了!

作为一个君主,刘备不顾国家利益,去迎合自己所谓的哥们义气,结果人财两丢。

这才是真正的三国史实,比之《三国演义》更揭露了人性的弱点。




谢谢邀请。



阿呆一直认为,刘备起兵给关羽报仇,只是个借口和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想一举拿下江东。

刘备自从汉中争夺成功,从曹操手里抢到了汉中,就一下子不一样了。

首先,益州、汉中在手,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四塞险要,易守难攻,这片土地稳当了。

其次,荆州原本是属于江东孙权的,也一直承诺过,拿下益州归还荆州的。从荆州进攻曹魏更方便快捷。如今,被孙权收了回去,相当于堵了刘备的门。



再就是,刘备在成都称帝后,整个蜀汉内部都起了大的思想变化。更多的人是希望偏安益州的。刘备其实也是这样。但大部分跟他从荆州过来的将士,是想杀回去的。

最根本的一点,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就非常膨胀了。能打败曹操,孙权自然不放在眼里了。

刘备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想一下子吃掉江东,再同曹操逐鹿中原。



关羽的死,只是个借口。打着为兄弟报仇的旗帜,是举的仁义之兵。毕竟,冮东是盟友,孙权是大舅哥。

关羽之死这个借口,给了刘备一个机会。所以他拒绝了孙权求和,拒绝了小利益,他要的是大利益,要的是整个江东。

刘备这时候是鼎盛时期,从长江顺流而下,从汉江顺流而下,均可以进攻东吴。是有可能一举臣服江东的。



可惜的是,刘备太膨胀了。想带着马良等一帮荆州派后起之秀,拿下江东,树立新的内部势力。

火烧连营,一把火让刘备的江东之梦,灰飞烟灭。

阿呆梦话,见笑了。




刘备伐吴并不是仅仅要为关羽报仇,更不是要占领东吴,他没这么大的野心,也没有这么好的胃口。刘备是大政治家,多年飘泊流浪、寄人篱下、抛妻别子,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这个做草鞋出身的皇帝,懂得珍惜,绝不会去为了关羽蜀之力找东吴赌国运。苍茫大地认为刘备伐吴的原因如下:



一、荆州作为未来的北伐基地,地位太重要了,刘备非夺回荆州不可。

刘备是和曹操煮梅论英雄时,被曹操盛赞为“天下英雄唯使抚与操耳"的豪杰之士,他有夺取天下的雄心。他深深地知道荆州对蜀汉的重要,早在他和孔明在隆中定下国策时达成共识:占据荆、益二州,扼守险阻,西和戎族,南抚夷越,东联孙权,天下有变时,派一上将率荆州军挺进宛县、洛阳,刘备亲率益州军出师秦川,以兴复汉室。现在关羽大意少兵失荆州,刘备不仅损兵失地,还失去了北伐的一个重要基地,他肯定会拼老命。



二、刘备、孔明都没有想到后来会有夷陵惨败。

据《三国志》,孔明并没有阻止刘备伐吴,只是刘备夷陵惨败后才长叹:要是法孝直(法正)在,即便不能阻止主公伐吴,也不至被烧得这么惨!

孔明知道:法正军事奇才,如由他随征,蜀军绝不会惨败。但法正已逝,自己搞后勤、搞运输、搞政权建设,忙得不可开交,分身无术,无法随征。

但刘备久历战阵,军事经验极为丰富。而且刘备所率是四海精锐,他和孔明都认为关羽败在轻敌,两面作战,兵力不足,内部糜芳、志仁和关羽不睦,投降断了关羽的生路。刘备倾全国之力,手下兵力八至十万,而且由能干的孔明负责后勤,应该是可以和孙权放手一搏的,东吴周瑜、鲁肃两员名帅己逝,陆逊等藉藉无名,退一万步说,即便收不回荆州,也不会大败。

三、关羽所部被曹魏、东吴联合全歼,不和孙权干一仗会严重动摇蜀汉的军心、人心。

关羽属万人敌,蜀汉第一名将,他父子被孙权生擒斩,张飞急于替关羽报仇,耍大牌,暴打手下,又被帐下将领张达、范强斩杀,两人竟带着张飞的头顺流而下投奔孙权,不和孙权干一架,对蜀汉上下也无法交代。人心散了,蜀汉也就完啦!

四、刘备在夷陵之战时已是壮士暮年,他知道阿斗有几把刷子,想替儿子夺回北伐的基地,他是中国式好父亲。

刘备伐吴,已六十左右,早至暮年,他也知道多年戎马生涯,生命早已过度透支,来日无多,他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想趁骨头还没有敲骨,夺回荆州。

五、刘备屡败屡战,精神可佳,但军事才能有限,《刘备传》!中说他一生历十五仗,只胜了三仗,但这三仗使得刘备信心满满。

先看看,哪几仗: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主要指挥者是周瑜);夺益州(法正、张松做内奸,法正出谋甚多;夺汉中(计谋尽出法正,耗退了曹操)。刘备对此三仗没有清醒是两次打败曹操,使他自信心爆棚!他对孙权等江东集体渺视了!

六、刘备以为:东吴擅长的是水战,陆战战力不是自己对手。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备要的并不是给关羽报仇,刘备要的是整个东吴。

当初关羽擅自北伐,将刘备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彻底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刘备带着张飞入川后,远在荆襄,统领十万荆州兵,掌握蜀军重要门户的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一向自视为蜀汉国柱的关羽,在荆州城里拥兵自重。

最终,人到暮年的关羽,不甘英雄平淡,不顾诸葛亮的三足鼎立大计,调动荆州水陆人马,向发起了足以改变三国形势的战争。

关羽的问题早就让刘备头疼了,现在,关羽擅自行动,刘备与诸葛亮便来了个将计就计,由着关羽去碰曹魏,制造矛盾。

计划本来是关羽死在曹操手中,刘备趁势发起北伐,当时的刘备是有这个实力的。只不过刘备的军队不能加入关羽挑起的这场战争,因为战争不该有关羽发起,关羽僭越了。

刘封为什么敢不救关羽?就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最高统治层刘备的明示:坐观关羽成败。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关羽最终并未落在曹魏手中,而是让东吴插了一杠,吕蒙不听孙权的,硬是杀了关羽。

这是一场充满了意外的战争。

面对这个最终结果,刘备决定改伐曹为灭吴,刘备有这个实力。

但是诸葛亮不同意,刘备不听,因为他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不能就这么算了。

于是,刘备率大军倾巢而出,这真是一场不吉的战争,国柱张飞未出师先出事了。

面对刘备的虎狼之师,孙权真的怕了,孙权要把荆州还给刘备,加上赔礼道歉,条件可以商量。

但是刘备一口回绝。这就是刘备的野心昭然了,如果是为关羽报仇,收回荆州,要些赔款就差不多了,但非得灭吴不可。

一个儿子能摔地上的人,不相信真的会为了什么人去拼上性命,能让刘备这么拼的,只有他一直追求的天下。

以上个人观点,非三国演义观点。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建安二十四年,对刘备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转折。这一年他拿下汉中,因拥有益州,及半个荆州,虽GDP总量不大,但是增速世界第一,便自我感觉良好,急着称王。称王,本无大碍,但是过于仓促!如何对团队封功行赏,虽然颇费周章,脑汁绞尽,还是留下隐患!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利益面前,集团内部高层出现分裂,老大与第一文臣诸葛亮、第一武臣关羽出现缝隙及不和谐!而这时自信心爆满的刘备,早已没有“桃园三结义”的义气及“三顾茅庐”的谦卑,十足一个当年卖草鞋的土豪秉性,觉得诸葛亮与关羽碍手碍脚,以为舍弃诸葛亮及关羽,他一样可以打天下!

打下益州与汉中后,按演义讲,刘备身边有七十五万军队,如此庞大的军队留在后方,拱卫蜀国京都,有点脑子进水!诸葛亮作为军师,肯定会指出,应当执行《隆中对》,派兵去荆州,然后北伐!但是刘备不听,以“称王”三军需要称贺为主题,将诸葛亮的建议按下不表!



诸葛亮一看,自己在军事上,被老大晾在一边,无可奈何,只好去管后勤行政!这项工作,的确唯有诸葛亮才能管好!一直到夷陵大战失败,刘备退守白帝城,才彻然悔悟,叫来诸葛亮进行托孤,诸葛亮才重回军事领导岗位!

在称王过程中,关羽直脾气,俨然与老大齐肩,乱点江山,弄得老大很没面子,刘备火冒三丈,却无处发火!毕竟有个“桃园三结义”的紧箍咒套在头上,不能一称王就拿自己的弟兄开刀,惹得天下人耻笑!但是,缺乏帝王韬略的刘备,又咽不下关羽干涉王位继承、将士封赏等帝王大事,心里便有了教训关羽的念头!

荆州是当时蜀国最大、最重要的前线。失去荆州的蜀国,就像折羽的雄鹰,变成一个边陲小国,理论上,无力染指中原!关羽所部,相当于孤军深入,三面环敌,后方支援,才是保证荆州安危的关键!想必诸葛亮早已有所提醒,身经百战的刘备对此也会心知肚明,但是,刘备得到益州后,未有将当年应急从荆州抽出的人马,及时返回荆州!除了军师诸葛亮,还有张飞与赵云,相当于荆州三分之二人马,全被刘备扣在益州,而留在荆州的关羽,仅有区区五六万人,包括警察治安部队!



荆州之危,诸葛亮是一肚数!他有点心阑,刘备暗地里修理关羽,竟然不惜拿江山做赌注!这一切,唯有使大刀读春秋的关公,不以为然!他看到汉中之役,黄忠马超都与自己平起平坐,求功心切,贸然发动进攻襄阳。初战大胜,刘备连个嘉奖令都没有,继续让自己的小舅子糜芳监视关羽,还将与关羽有矛盾的刘封孟达,安排在荆州附近,更有让关羽自作自受的意味!假如派张飞、赵云作为荆州后援,不仅关羽不会全军覆灭,甚至还有可能进攻许昌!可惜,一生只读一本书的关羽,根本不屑去琢磨刘备的心事,或者也未有拿刘备当老大,便莽撞地自顾自厮杀起来!

但是,出乎刘备意料的是,关羽出力太猛,遭遇的反作用力更大,由于没有后援,关羽被擒遇害,荆州尽失!刘备这才知道有点玩大了!但是一心想证明自己比诸葛亮伟大,少关羽也行,攘外必须安内的刘备,终于发“威”了!以为关羽报仇为口号,激发蜀将斗志,实现避魏伐吴大计!他一直筹谋,将将精兵留在益州,就等关羽战败退后!唯有丢掉荆州,才可以断掉诸葛亮“联吴抗魏”,实现自己的“弱肉强食”惯性!

人算不如天算。关羽与张飞惨死,诸葛亮与赵云力谏,这使骑虎难下的刘备,只能孤注一掷,挥师东去,八百里连营,号角震天!就像希特勒进攻苏联遭遇寒冷天气,在夏日酷暑烈日灸烤之下,连月征战的蜀军,战斗力稀释,加之后勤给养的脆弱,最后毁于一场大火,成名了一代名将陆逊,葬送了大蜀数十万精兵!崛起于火烧赤壁、陨落于火烧连营,或许苟且白帝城的刘备此时才明白,自己一生成败与大火有关,但是玩火,的的确确不是自己的强项!



桃园三结义,只能通行于江湖侠客义士,上不了政治台面!三顾茅庐,也只能流行于走投无路与病急乱投医阶段。当三分天下既成,刘备信心奇爆,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时候,诸葛亮与关羽依然踩着不变的步伐,以为是与刘备“一道来”,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团队裂痕,为新成立的蜀国,埋下了灭顶之祸!刘备一辈子未下过大棋,作为一代枭雄,一旦有实力,跃跃欲试,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棋力不够,赔了兄弟,冷了朋友,最后失败,也是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庞德   益州   蜀汉   江陵   东吴   汉中   荆州   汉室   蜀国   吴国   群臣   将士   将军   当初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