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说“可汗”大点兵,这个可汗到底是指我方君主还是敌方君主?

诗与实与易。

有人也不懂啥事,便其去理解诗,并还使劲儿似地带着深情去读出来,有时挺有意思的。

他们的努力之吟诵呀?

似还找到了诗的境。

诶,有时有的诗的意境,心境,梦境及忆境,其在哪里呢?

在每一首诗之中么?

会在其号子里么?

汝要欲学诗。

自由诗呢?

有时其诗人也为:想得较多的吧?骈文呢?

……

汝要欲学诗。意得榷及准啵……别太在意其夸张了,好么?

1

战争啊,似也有变化的。




《木兰辞》: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辞》也叫《木兰诗》,从民间时期一直到现在,入选了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文课本,基本上每个中国人都学过这首诗,也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但是对于诗中的可汗一直没人能解释清楚到底是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木兰辞》的作者不知道是何人,只知道这首诗被收集在《乐府诗集》中;二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年代也不是很清楚,有说南北朝时期,也有说隋唐时期,最终也没有确定。

《木兰辞》

把最高统治者称为可汗,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称呼,唯二例外的就是隋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而唐太宗李世民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因为杨坚迫使东突厥臣服,而李世民征服了包括突厥在内的主要少数民族,但是可汗这个称呼最早是从鲜卑人开始的。

《资治通鉴》记载,鲜卑部族的一支索头部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称可汗了,大概对应着华夏秦朝灭亡之后的楚汉战争时期,索头部鲜卑部族的领袖拓跋毛建立了被后世称为“代国”的政权,拓跋毛就是后来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的拓跋氏的先祖。

到了南北朝时期,拓跋氏鲜卑部族首领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开始称帝,他也被称为北魏道武帝,这一年是公元398年,从此时起,北魏的最高统治者开始称皇帝,这是效仿了中原的政权形式

拓跋珪雕像

而在南北朝时期,明确将首领称为可汗的就是柔然,鲜卑人最初占领蒙古高原的时候,柔然人在鲜卑人更遥远的北方,等到鲜卑人入主中原的时候,柔然人就趁机占领了原来鲜卑人的地盘,也就是蒙古高原,这里最早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

柔然首领郁久闾社仑在公元402年统一了漠北各部,开始称可汗,可汗的称呼是“丘豆伐可汗”,他的名字叫“郁久闾社仑”,自此后世的柔然首领全部称可汗,直到公元555年灭亡为止。

花木兰所效忠的可汗肯定不是柔然可汗,因为从诗中的描述来看,花木兰参军赶赴战场,是先到黄河边上宿营,然后渡过黄河,来到了黑山,黑山是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杀虎山,然后从这里进入大漠,从这条路线来看,花木兰是从南往北走,推测她是住在黄河以南的地区,大概率是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花木兰代父从军

《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如果花木兰住在黄河以北,要到大漠去,根本不需要在黄河边上宿营,诗中还出现了燕山这个地名,燕山指的是燕然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这里已经是大漠的深处了,而且是当时柔然的核心地区。

从诗中描述来看,花木兰进军的方向还是从南往北,所以可以确定花木兰效忠的可汗不是柔然可汗,而有可能是柔然可汗的敌人,从进军路线来看,这摆明了是冲着柔然去的。

那么花木兰所效忠的可汗有没有可能是北魏皇帝呢?

北魏与柔然

当然有可能,北魏虽然改称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但是北魏的统治者可是游牧民族起家的鲜卑拓跋氏,早期北魏的主体是鲜卑人,很多鲜卑人仍然保留着之前的传统,称呼最高统治者为可汗,《木兰辞》的作者是鲜卑人也有可能。

再从花木兰进军的路线来看,这是一次北伐,北魏统治中原时期,曾经多次北伐,而最有名的一次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公元425年的北伐,因为在前一年,柔然可汗大檀率领6万骑兵攻打北魏,当时正值北魏处于新旧政权交接之时,刚刚即位年仅17岁的魏帝拓跋焘亲自率军击退了柔然大军。

为了彻底解决柔然的威胁,在第二年,拓跋焘再次发起倾国之兵,兵分五路北伐柔然,如果花木兰代父从军真实存在的话,很有可能是公元425年这一次北魏对柔然的全面战争,因为这一次战争打败了柔然,导致柔然由盛而衰,再也无力与北魏对抗。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公元429年,拓跋焘再次北伐并大败柔然,北魏军队一直追击柔然到今蒙古国吐沁河一带,此战之后,北魏控制了整个蒙古高原,2年后,柔然残部臣服于北魏,战争结束,所以花木兰才能解除兵役,回到家乡。

《木兰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中也说了花木兰大概从军十二年左右,这与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战争的时间大致相同,所以花木兰所效忠的可汗很有可能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而且很可能是在公元424年这一年,柔然大举入侵北魏时开始征兵的,从征兵到开赴战争是需要时间的。

《北史列传》卷八十六:于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六月,车驾次于菟园水,去平城三千七百余里。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

北魏与柔然的战争

这里说的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柔然的路线,就是经过黑山的。此外,拓跋焘还到达燕然山,黑山和燕然山都是《木兰辞》中出现的地名,如果花木兰出征的路线没错的话,与拓跋焘北伐柔然的路线高度吻合,这就证明了花木兰是随拓跋焘一起出征的。

除此之外,《木兰辞》中的征兵方式也很特别,花木兰从军是自己花钱购置马匹、鞍鞯、笼头、马鞭,这种方式是典型的府兵制,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兵农合一,但是府兵制公认是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立的,这个时候的北魏早已经灭亡,当时北方草原上是突厥人,那么花木兰所效忠的可汗有没有可能是隋唐皇帝呢?

应该没有可能。

花木兰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虽然与突厥发生过战争,但很短暂,只有2~3年的大战,杨坚对付突厥的手段很高明,采用的是离间计,隋朝不断离间突厥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之间的矛盾,导致突厥分裂成东、西突厥,然后突厥就陷入内战,无力再对隋朝发动战争,隋朝没有对突厥进行过十年左右的战争,所以花木兰效忠的可汗不会是隋文帝杨坚。

况且杨坚的圣人可汗是突厥启民可汗称呼的,这个时候东突厥早已经臣服于隋朝了,双方没有战争,反而是突厥内部不断爆发战争,从这里也能看出花木兰效忠的可汗不可能是隋朝。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可能是花木兰效忠的可汗,唐朝时期虽然也有对突厥的战争,但是时间极为短暂,只用了两年就打败了东突厥,俘虏了其首领颉利可汗,灭亡了东突厥汗国,控制了整个漠北,然后唐朝开始向西北扩张,而不是北方,从时间上来,花木兰效忠不可能是天可汗李世民。




我们初读《木兰辞》的时候往往会对其中的“可汗”产生误会,觉得“可汗”的称呼应该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国王,一般都是中原王朝的对立国君主。例如古代的柔然、突厥、吐谷浑、高昌回鹘、铁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后流传到中亚、西亚的突厥系国家的君主也这样称呼。中原王朝君主没有这么称呼的,顿时就懵圈了,这木兰到底是哪国的?或者怀疑《木兰辞》中的可汗是不是敌对方的君主啊?!

可是我们接着往下读,“可汗大点兵”之后又出现了“可汗问所欲”,这木兰和可汗分明是一伙的。可是我们从小就知道木兰是女英雄,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女性心目中的偶像。那肯定是我们中国人,怎么和北方敌人成一伙的了!

实际上这是对历史的误会,也是我们对中国历史中南北朝时期没有印象的原因。南朝的《宋书》记载可汗鲜卑语称“可寒”,原意是一国之主之意。《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指代北朝皇帝。

其实当时的北朝指的就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5个朝代的总称。在南北朝时期,北朝一共有着5个朝代,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这5个朝代其实从北魏统一北方到隋文帝最后建立隋朝为止。在这个时候南方地区其实相对应的也出现了4个朝代,分别是宋朝、齐朝、两朝、以及陈朝,那么后来这几个朝代一起就被我们合称为是南北朝时期。

《木兰辞》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等诗句。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推算,《木兰辞》中的故事,应该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的战争。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

《木兰辞》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辞》产生于北朝后期。

  •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谢谢邀请!《木兰辞》又叫《木兰诗》,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首民歌,记述了传说中的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文中“可汗大点兵”,这个“可汗”,到底是我方君主,还是敌方君主?这是不可能理解为敌方君主的。文中“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意思是说,作天夜里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在许多征兵名册上,都有父亲的名字。首先明确木兰是我国北魏人,征兵在北魏征,可汗征兵“有爷名”,这就是说,这个“可汗”就是北魏的“可汗”。下文还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思是说,可汗问木兰需要什么(奖赏)?给个尚书郎可以吗?木兰说我什么也不要,希望骑上我的千里马,回到我的故乡,继续过我的农家生活。这里奖赏木兰的必然是我国北魏的可汗,敌方的可汗还奖赏木兰吗?

所以说无论从哪方面,都可以断定这个“可汗”是我国北魏的君主,不是敌方的君主。从东晋到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君主都称呼可汗,北魏也是少数民族政权,当然称呼可汗。还有,有时为了用词不重复,就把天子称呼为可汗。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可汗问所欲”,这个“天子”和“可汗”就属于不重复使用的,意思是一样的。




问题:《木兰辞》说“可汗”大点兵?问题,这个可汗到底是指我方君主还是敌方君主?


前言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人,《木兰辞》诗中的可汗是北魏的皇帝。这位皇帝很可能就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的那个人。

一、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在开禧北伐之前,作为主战派人士被重新启用,安排到长江重镇京口任职。但是他对于南宋北伐的时机和军事力量表示怀疑,因此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出了质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佛狸bì 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书》说拓跋焘字佛狸伐,也有人说佛狸伐是拓跋焘的鲜卑语本名。总之,佛狸,指的就是北魏第三个皇帝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南征北战,统一了整个北方。是北魏最为勇武的皇帝之一。

拓跋焘是鲜卑人,可汗是古代鲜卑 、 柔然 、 突厥 、 回纥 、 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对于汉民族来说,北魏和金国一样都是异族。因此辛弃疾用拓跋焘的典故,意思是说,和北魏一样,如今沦陷金国的中原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了,甚至对异族君主进行祭拜。

二、北魏与柔然的五次主要战役

始光元年(424),在北魏北边崛起的柔然南下,六万骑兵入侵云中(北魏云中是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一带,不是山西大同),攻陷了北魏旧都盛乐。

盛乐是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如果记不住的话,留心一下便利店里有个品牌常常见到:蒙牛乳业。其总部就在盛乐。

如今的盛乐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鲜卑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

柔然在《北史》上的名字很可爱,叫作“蠕蠕rú“。

这年八月蠕蠕南侵被北魏击退,当年的十二月,拓跋焘北征蠕蠕,军队在柞山一带(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界)击溃蠕蠕,敌军向北逃窜。一个月后,始光二年(424)正月,北魏军队凯旋而归。

同年十月,拓跋焘再次北征,五路并进大漠深处追击蠕蠕。蠕蠕惊慌失措,再次北遁。

始光四年(427)秋七月,蠕蠕又一次进犯云中,听说拓跋焘西征大败赫连昌的消息,恐惧而逃。

神瞏二年(429)夏四月,皇帝再次北征。史书记载:

"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今甘肃省弱水),北度燕然山(杭爱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凡所俘虏及获畜产车庐,弥漫山泽,盖数百万"。

这次蠕蠕元气大伤,可汗大檀因遭惨败,愤悒病死。后来双方采取和亲之策,有了短暂的和平。

虽然后来柔然不断被分裂,甚至部分部落归顺了北魏,但是一直到北魏-534年灭亡,柔然依旧与北魏经常发生纷争。

从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的25年间,拓跋焘13次率军进攻柔然,

顽强的柔然经历了北魏、东西魏,一直到到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北方另一个崛起的政权突厥击溃了柔然,坚持了153年的柔然终于灭国。

三、花木兰参加的战争

木兰辞第9、10句写道: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这里的可汗,应该就是指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

木兰买完了装备以后,随军出征,这一段写道: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史·蠕蠕传》中,记载神瞏二年(429)拓跋焘北征柔然时写道:“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燕然山,即今天蒙古境内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估计是神瞏二年(429)北征柔然的战役。

这次战役,北魏取得了空前的大胜。柔然可汗大檀病死,其子吴提立,号敕连可汗。双方采取了和亲的政策,拓跋焘娶了大檀女儿,吴提娶了北魏的西海公主。

木兰辞中还写道: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根据史书记录猜测,花木兰大概在429年从军,439或者441年退役。

这个时期,拓跋焘攻灭胡夏、北燕、北凉,降伏山胡,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柔然。南面还两次击败南朝刘宋政权。

在木兰辞中,花木兰似乎只参加了北征,没有参加与南朝的战役: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这几句的描写,都是北方的战场。

结束语

北魏拓跋焘是一代雄主,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北驱柔然于漠北,南征刘宋饮马长江。木兰辞中的可汗与天子,都应该指这个北魏鲜卑皇帝。

当时北魏关陇贵族集团中有一个李氏家族,到了西魏时期,李氏家族的李虎为八柱国之一,封爵唐国公。李虎有一个孙子叫做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登基以后,也曾经被各族拥戴,接受过天可汗的称号。

@老街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木兰   可汗   君主   花木兰   黑山   燕山   中原   黄河   鲜卑   隋朝   突厥   北魏   敌方   南北朝   我方   时期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