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刚办的手机号,亲戚朋友都不知道,催收却能立马知道?

催收公司可能会使用各种手段来获取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解释:


1. 数据泄露:催收公司可能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到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从黑市上购买数据或者利用网络漏洞来获取信息。


2. 数据共享:亲戚朋友可能在某些场合下提供了您的手机号码给第三方机构,比如与之共同办理过业务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这些机构可能会将您的信息出售给催收公司。


3. 数据分析:催收公司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算法,从公开渠道或其他来源获取到您的相关信息,进而推测出您的手机号码。


4. 社交网络:亲戚朋友可能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您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而催收公司通过网络爬虫等技术抓取了这些信息。


此外,催收公司还可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手段,通过电话调查、网络搜寻等方式来获取特定个人的联系信息。然而,具体情况可能因地区和个体而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催收公司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可能涉及侵犯隐私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如果您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或滥用,建议及时向当地执法机关举报并寻求帮助。




这个很简单,方法有很多。

有一次我跟一个做过催收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他们是如何查找欠款人联系方式的,一般情况下欠款人一旦没有能力还款就会遭到催收公司的“光顾”,要么电话轰炸,要么登门要账,因此很多人受不了这种骚扰,时间长了就会选择换电话号码,但不管你怎么换,他总能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你,原因就是催收查找欠款人的联系方式有很多。

1、通过社保和公积金app,帮你注册,然后登录后查找联系方式。

2、通过电信运营商宽带app,尤其是X通平台,知道身份证号码和安装宽带的地址门牌号就能登录,从而找到宽带绑定的电话号码,甚至是小号也能找到。

3、电动车登记平台查询,这个也很简单,知道身份证号码和所在城市就能查到绑定的手机号。

4、水电煤气管理平台。知道地址的话可以拨打这些生活缴费平台,通过各种话术套取欠款人联系方式。

5、健康码。知道欠款人身份信息后可以代办健康码,健康码就有不完整的电话号码,一般会隐藏中间四位,然后通过软件筛选出可能的电话,用支付宝一个个测试,因为支付宝转账功能就能看到对方的真实姓名,从而判断该电话号码是不是欠款人的。

6、电话询问。以欠款人朋友的身份给村居委、家人、亲友、单位等打电话询问欠款人的最新联系方式。

7、大数据信息修复。银行一般会跟三大电信运营商有信息修复的业务,当失联的欠款人办理了新的电话号码,运营商会定期向银行发送信修数据,银行再提供给催收公司。

8、买信息。这种情况很普遍,催收有专门的渠道搞到欠款人信息,全家人的联系方式都能搞到。




作为一名软件技术人员,根据你的描述,我能想到的以下几个可能:

1.手机app泄密

如今手机app技术更新,已经可以直接向系统读取sim卡的号码了,有的手机会有个授权过程,需要用户手动点击,但有的人会在无意中就点击了同意。而且不排除有的手里根本就不征求用户的同意。只要app读取到了手里号码,上传到服务器,基本也就等同于公之于众


2.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想隐匿自己的身份几乎不可能。只要你使用过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等,操作过上面的app,你的操作数据都会被大数据记录。比如通过你的网购记录,通话记录,浏览记录,综合分析,很快就能把你查个底朝天。


3.运营商或者中间商泄密

如今的互联网行业规则就是,有效手机号等同于金钱,好多做广告之类的公司,会有偿向各类机构,运营商买入有效手机号和用户信息,其中可能就包含你的。但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4.催收公司有后台可操作

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催收公司,会和一些平台联手,他们有功能强大的后台直接可以查询到你的手机号码。就比如第2点说到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有很多这样的大数据平台,输入你的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把你所有的信息全部搜刮出来。




因为他们是一伙滴,搭起通讯这条桥梁更好的为催收及电诈团伙服务是他们赚钱的隐性渠道。




手机号和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的几种常见原因:

  1. 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你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操作,就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黑客攻击、恶意软件或网络钓鱼等方式窃取。
  2. 个人隐私泄露: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上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个人信息,那么就有可能被人恶意利用。
  3. 信息泄露:个人信息的泄露也可能是由于公司或机构的信息安全问题所致,这些信息安全漏洞可能来自于管理不严格、技术不足、人员疏忽等原因。
  4. 电话销售:有些电话销售公司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到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进行骚扰性的电话推销或者诈骗。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尽可能减少在公共场所上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和个人信息,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和连接不安全的WiFi,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做好个人信息的加密和备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手机号   欠款   手机号码   亲戚朋友   电话号码   联系方式   原因   机构   银行   电话   数据   财经   平台   技术   网络   公司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