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北伐战争初期,北伐军的规模非常有限,远低于北洋军阀的兵力。北伐军最初声称有10多万士兵,但实际兵力不到10万人。据李宗仁回忆,实际兵力只有7、8万人、只有5万人可用之兵、相比之下,北洋军阀的兵力相当大,吴佩孚有20万士兵,孙传芳有22万,张作霖有35万。此外,军阀子弟私兵等作战力量也很大,北伐军在面对百万总兵力敌人时显得十分不利。因此,在战争开始前,舆论普遍对北伐军不乐观,甚至北伐军士兵自己也缺乏足够的信心。我不能回答你的问题涉及敏感内容。

然而,战斗结束后,北伐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但7、八个月后,扫定长江以南,“真的不是意料之中的”。


北伐军,为什么能取胜?为什么胜得这么快?

兵力对比没那么悬殊:不该忘记的“战友”

除上述兵力外,当时还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西北冯玉祥。

冯玉祥是个大人物,他常年与吴佩孚、张作霖作战,是最强大的军阀之一。

1926年左右,他开始投身革命阵营。三月,他去苏联学习;五月,加入国民党;十月,五原誓师加入北伐。

冯玉祥的实力很强,虽然五原誓师时兵力5万,但很快就联合起了西北军20万!

冯玉祥成为“战友”,对北伐意义重大。

首先,双方的实力发生了变化。

南北革命军加起来达到30万,与对手的兵力差距缩小到1:2左右。

与此同时,冯玉祥在西北起兵,与南方北伐军形成呼应,使吴佩孚陷入南北攻击局面。

在当时的军阀看来,冯玉祥是比南方北伐军更具威胁性的对手。因此,主要部队优先考虑冯,客观上为北伐军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北伐军成功地打破了各种战略

北伐战争前,北伐军明确了作战目标:北伐军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他们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就这样,其他中小军阀,原本只是想割据一地,没有问鼎之心,所以,原本持观望态度。

北伐军明确以吴孙张为目标,既能避免中小军阀“误判”,又能赢得他们的支持!

事实上,贵州军阀袁祖明和王天培只有在北伐军占领湖南后才加入国民革命军。远离四川的刘翔和刘文辉也通电谴责吴佩孚!

北伐军还采取了各种打破吴孙张的策略。


北伐前,众将对进军方略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每个人都采取了加仑将军的建议:每个人都被打破了!

因此,北伐军在打击吴佩孚时,与孙传芳、张作霖作斗争。

在攻击吴佩孚时,国民政府要求孙传芳与吴佩孚划清界限,以承认其“五省总司令”的地位。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与张作霖谈判,表示要建立反对吴佩孚的联盟。

在这些接触中,自然不可能真正达成一致。然而,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孙传芳、张作霖也罢免了,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并不乐观,更不相信国民革命军能迅速击败吴佩孚。

因此,尽管他们都是“反赤联盟”,但他们也很高兴看到国民革命军削弱了吴佩孚。

因此,当吴佩孚实力雄厚时,他们坐观北伐军与吴佩孚作战,不支持。

吴佩孚输了吗?墙倒了,大家都推了!张作霖直接把吴佩孚的老巢河南拿下···




十万北伐军之所以能打败七十万北洋军,是因为北伐军的真实数目并不止十万人,而北洋军虽然确实有七十万人,但是北洋军却一点都不团结。因此,真实的北伐战争,其过程是反反复复的,并非是想象中的摧枯拉朽式的,一边倒式的战争。



先讲一下北伐战争之前的背景。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广东革命政府的内部分成了左、右两派。后来有一些人意识到了内斗是很愚蠢的,毕竟北洋军阀这个大敌都还未除,革命党自己却内斗,这不是在做亲着痛仇者快的事情么?

于是,最后大家坐下来开会,达成了一个正确的共识:咱们先北伐,先打倒了北洋军阀之后再说。

与之同时,北洋军阀方面也是内讧不断,各派军阀之间相互打,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首先是吴佩孚,他是最二的。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吴佩孚被冯玉祥给坑了,其部的十几万精锐全部被消灭。因此吴佩孚在湖北东山再起后,便号召北洋系联合剿冯。他的这一号召,立马得到了张作霖和阎锡山的响应。

为什么张作霖和阎锡山要响应呢?当时的张作霖和阎锡山,也比吴佩孚好不到哪去。张作霖在打败吴佩孚后,他与和冯玉祥也有矛盾。当时的情况是张作霖实力略强,冯玉祥的实力稍弱。冯玉祥为了扳倒张作霖,便再次暗中下黑手,拉拢了直系的孙传芳,让他在南方起兵驱逐张作霖的势力。

孙传芳在得到冯玉祥的暗示之后,暗中联合陈调元,二人在江南大败张作霖的奉军,并全歼奉系三个主力师,成功的控制了江浙皖赣闽五省,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有二十万之众,但是其实都是临时扩充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而且,孙传芳只是名义上的五省总司令,其实这五个省,都各自的省督军

因为被孙传芳这么一干,张作霖在南方吃了大亏。于是,奉系的势力迅速向北回缩,退到了河北一带。岂不料,冯玉祥还有坑张作霖的第二套方案。他在鼓动孙传芳倒奉的同时,还同时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反奉。

到了1925年的年底,郭松龄和冯玉祥开始的合伙的坑张作霖。

郭松龄带兵出关,直取奉天。而冯玉祥则乘机挥师向东,直取河北和平津,把自己的战线推进到了山海关一线。

此时的张作霖,惨不忍睹,他当时连下野的打算都有了。后来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他才平定了郭松龄叛乱。但经此一战,奉军的精锐也内耗的差不多了。

张作霖受次大辱,他怎么可能不找冯玉祥报仇雪恨呢?!至于阎锡山,他之所以也要反对冯玉祥,是因为张作霖退出关外后,冯玉祥的势力控制了陕西、绥远、河北、河南等几省。只要看地图就明白了,冯玉祥已经将山西省给团团围住。为了自保,阎锡山便选择了与张作霖和吴佩孚合作,三家一起联合打倒冯玉祥。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了“讨赤联军”。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大举进攻。国民军不敌北洋军和晋系联军的夹攻,被迫放弃了北京,撤至南口预设阵地防守。这一下,北方开始了四个月的大混战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北伐军在广东誓师北伐之前,当时的北洋军其实也很惨

吴佩孚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是起码有一半都是新兵,没什么战斗力;

孙传芳虽然也有二十万大军,但是有一半以上也都是新兵,难堪大用;

张作霖虽然有三十五万大军,但是张作霖被冯玉祥和郭松龄坑的太惨了,最能打的奉系精锐部队,在奉系内战中,都给耗的差不多了。

并且最最关键的是:北伐军誓师时,当时冯玉祥才是众矢之的,吴佩孚和张作霖都在合伙揍冯玉祥。尤其是吴佩孚这个死脑筋,他就是认准了打冯玉祥,蔑视的认为广东北伐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对湖南省的防御不做任何有效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北伐军第一站要先攻吴佩孚的原因)

到了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北伐军正式北上时,吴佩孚的精锐主力还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后院起火了他还不知道。

于是,北伐军也就只用了两个月,就直接拿下了只有北洋军乌合之众把守的湖南省,兵峰直指湖北!

需要注意的是,北伐军誓师时,虽然只有十万人,但是拿下湖南后,北伐军就地吸收投降的北洋军,再加上北伐军的扩充。当时的北伐军兵力,实际上已经不止十万人了

而吴佩孚由于失策,先丢了湖南,后来又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时,损失惨重。到了他返回湖北与北伐军交战时,他手上的兵力最多也就十万人。这也就是说:吴佩孚与北伐军在湖北决战时,他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

并且,吴佩孚与北伐军干仗时,张作霖和孙传芳都不去救他!他们两人都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再去摘桃子,所以他都不去支援吴佩孚,对湖北的战局采取观望态度

这个时候的吴佩孚,他是以湖北一省的兵力单挑拥有了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北伐军,他要不输都见了鬼了!



后来,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将湖北省会武昌团团包围。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便率领余部逃到了河南。准备找河南督军靳云鹗借兵反扑。结果同为直系的靳云鹗拒不出兵,他反而直接派人缴了吴佩孚部队的械,逼走了吴佩孚。

在这种尴尬情况下,吴佩孚根本就无力反攻湖北。所以吴佩孚这一系,与其说是被北伐军打败的,倒不如说是自己的人不团结,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吴佩孚被消灭后,就轮到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他跟吴佩孚一样,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大万,坐拥东南五省。但事实上,他的政治根基非常浅薄。这一点前面也提过,孙传芳统治的五个省,每省各有督军。虽然名义上听他指挥,然而各省的督军在背地里却是各怀鬼胎。

比如,福建和浙江两省,就非常反感孙传芳的统治,一直都有自治倾向。当北伐军一路东进之时,两省的本土军队望风迎降,直接就向北伐军倒戈了。浙江的本土派,浙江自治运动领袖夏超,甚至直接举兵谋反,接应北伐军进入浙江。于是,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孙传芳军,就这么直接崩溃了。

孙传芳见闽浙两省完蛋了,便把自己的主力压在江西,准备在北伐军进逼南昌的时,与北伐军展开决战。结果仗还没开打,孙传芳的长江海军就开始与北伐军秘密媾和,战场倒戈了。



后来,孙传芳精心准备的南昌决战,果然不出意料的以大败收场。而这一大败后,孙传芳在江南地区也就完全站不住了!当时他手上虽然还有江苏、安徽两省的机动部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北伐军已经控制了六个省,现在的实力对比是:北伐军以六个省的优势,削他区区两个省,北伐军把他吊起来打都可以

其实说老实话,如果北洋军阀当时能够联合起来,他们实力还是很强的!冯玉祥手握二十几万大军,还不是被他们给群殴了。然而搞笑的是,北伐军北伐时,他们却是不管谁挨北伐军的打,其它两派就是不去救,坐视盟友被北伐军消灭。等到北伐军逐一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后,已经坐拥八省之地!下辖的武装编制多达二十几个军,兵力高达三十万之众。区区北洋系,已经不在话下了。

所以说,吴佩孚和孙传芳被打垮。主要是他们不团结,被北伐军分而击破。并且,他们的实力被严重夸大了。这两人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其实精锐不多。而北伐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实力不可小觑。当北伐军陆续拿下吴孙两人的地盘后,自己的实力也在随之加强。最后,双方的实力差距发生了倒转

强者变成了北伐军,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北洋军反倒变成了弱者。

之后,北伐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也就是著名的宁汉分裂。张作霖的奉系乘机南下,武装支援孙传芳。当孙传芳有了张作霖的支持后,北洋军和北伐军的实力再次被拉平

不过这个时候,天平再次向北伐军倾斜。两股有生力量的加入,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再次压过了北洋军。什么力量呢?就是冯玉祥和阎锡山这对冤家。

冯玉祥被北洋联军打垮后,直接就去了苏联找援助。等到北伐军誓师后,他就从苏联立马赶回了西北老家,并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整顿军队,改组军队,于1926年9月在绥远的五原誓师,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响应北伐。

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凭空又增加了二十万兵力!

在冯玉祥宣布加入北伐军后,阎锡山也宣布加入国民国民军,山西全省响应北伐。十万晋系盖头换脸,也高举了青天白日旗

这个时候的实力对比,是以蒋介石和李宗仁为首的两广北伐军,和以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北伐国民革命军,四派人马一起围殴张作霖和孙传芳

这四派人打张作霖,不是吊着打么?

所以总的来说,北伐战争并不是想象中的十万人马对抗七十万大军。双方真实的实力对比没有数据上展示的那么悬殊。虽然北伐军在早期面对吴佩孚和孙传芳时,兵力上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北伐军一边打,一遍慢慢补强,兵力是随着战争增加的。而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兵力是越打越少,最后全部被北伐军消灭。

最后等到张作霖登场时,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完全压倒张作霖了。于是二次北伐时,北伐军在兵力完全吊打张作霖。奉系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就败退回东北,根本不堪一击。

另外,北伐军相比于北洋军,还有两个很大的优势。这两个优势是装备和信仰

北伐军的的装备水平,整体上比北洋军好太多了。按照当时苏联顾问的统计:北伐军约十万人,装备有九百多支机关枪;北洋军高达七十万,却只有一千多支机枪

北伐军是拧成一股绳,而北洋军却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好比北伐军是一个拳头,北洋军是五根手指头。手指头戳人戳不疼,但一拳头过去立马能把手指头打骨折

而信仰优势,这个是北伐军独有的,北洋军完全没有。

当北伐军在北上后,利用基层党员,不断的在新占领的省份宣传革命,扩充实力,可谓是越打越强。而北洋军阀仍然是清朝时期的那种老套路,先用巨资砸出一支军队,然后就没有任何的预备兵员了。军队一旦打没了就没了,没有二次武装的能力

这种军队,被日本人戏称一次性军队……

而北伐军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军队损失了随时刻可以补。新扩编的部队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鼓动,兵源没有问题,素质方面也没有问题。这样的进军队,才是近代化军队。

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打旧时代的军队,这要是打不赢,都是活见鬼了。




北伐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北伐,而是一次各方力量你争我夺、纵横交错、几番角逐之后才获得胜利,所以,胜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北伐军力量其实十分强大

其实北伐军远远不止十万,如果说北洋军阀有90万之众。那么北伐军应该也最少保持在80万人左右(冯玉祥40万左右,阎锡山30万左右,蒋介石10万),而且队伍还不断扩大和收编其他军队。

大部分人在说北伐军的时候,都以为只有蒋介石的部队是北伐军,其实冯玉祥和阎锡山也是北伐军的组成部分。

冯玉祥和阎锡山“劣迹斑斑”,但是阎锡山本身就是同盟会身份掌管山西政权,即使后来依附于北洋政府,也从来都没有进入北洋军阀;冯玉祥的事情我讲过很多次了,1926年的行程我再说一次吧,冯玉祥3月份到苏联考察,5月份到达莫斯科并且加入国民党,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拉起了一支40万人左右的队伍。苏联给予冯玉祥的援助丝毫不比给广州的少。可以说,苏联支持冯玉祥就是要冯玉祥参加北伐。

第二,北伐军主力军实力强劲

北伐军的核心力量比较强大,这批军队都是以桂系和粤系军阀为基础,绝大部分士兵和指挥官都在黄埔军校经过培训,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作战理论都很丰富。地方军阀相对于北洋军阀更能打仗,北洋军阀一直就有淮军的“基因”,一打仗就跑,地方军阀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你若不能打硬仗,早就被淘汰了,后来在抗日战场表现比较好的桂系军阀和川军都是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坚持到最后的。

而且这批军队拿的都是当时苏联援助的最先进的武器,可以说,同等人数交战,没有哪只队伍能打过当时的北伐军。

第三,北洋军阀内部不合,而北伐时机刚刚好

北洋军阀自从袁世凯死后为了主导北洋政府从1916年到1926年北伐之际,十年之间内斗不断,从1916年到1920年都是皖系的段祺瑞执政,到1920年直皖大战后,直系打败皖系,直系的冯国璋和曹锟相继执政,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直系又被奉系打败。在激烈的斗争中使北洋军阀不合,不能统一对抗北伐军,早在皖系执政时期,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就主张武力统一南方,但是由于各方矛盾,最后失败。

其中,三大系又不断分裂,奉系出现直鲁联军的张宗昌,直系除了吴佩孚又出现了东南五省联军的孙传芳。

到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就剩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三大主要军阀,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惨败还没有喘过来气,而孙传芳则刚刚称霸东南,还没有站住脚,在北伐的时候,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打张作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而在北伐军打击吴佩孚的过程中,同为直系出身的孙传芳竟然不救,可见北洋军阀离心离德到什么地步。

当然,要说北伐军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我党的支持,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尤其是党员起了先锋模范的作用,算了编不下去了。




这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第一是列强持续对民国进行武器禁运,造成吴佩孚、孙传芳部武器弹药缺乏;第二方面是苏联对国民党进行了大量军火援助,使得北伐军在火力上远远强于北洋吴佩孚、孙传芳部;第三个原因北伐军是用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军队,他们拿出了对外敌作战的精神对待北洋军阀,而北洋军阀还是以之前北洋系统内斗的方式对待北伐军;第四,北洋系统内部分裂,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各个坐山观虎斗,被北伐军各个击破。


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这三方面原因是如何影响了北伐战争的走向的。


第一、列强对民国进行武器禁运


1919年5月5日,也就是五四运动次日,北京外交团领衔(英国)公使代表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沙俄八国政府照会中国北京政府外交部,声明由于中国南北尚未统一,各友邦反对重滋战端,故在中国成立为各省承认之统一政府前,将约束其国民,禁止向中国输入“军火及制造军火之器料”。


照会还提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驻华公使亦有赞成。其后,列强便不顾北京政府提出的外交抗议,径自管束其国民,令之不得将军火售予中国人。


虽然该禁售协议有很多空子可钻,比如“制造军火之器料”并没有详细列明,非禁运国(德国、捷克)也可以向当时民国输送武器和器材,但是毕竟这几个主要列强对华武器禁运造成了军火在中国价格飞涨。1920年在青岛,一颗步枪子弹竟然卖到了0.63两白银的高价,而在1924年上海,一支法制左轮手枪及百粒子弹能卖150元,是法国马赛原价的十九倍半。


这样高昂的价格,使得北洋军阀军队装备更新换代速度大大降低了,除了奉系在这段时间大力发展军工业外,其他北洋军阀对装备更新换代要求很低,比如直系军阀就坐视自己控制下的汉阳兵工厂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大量被张作霖挖走。


当然,受武器禁运影响的不止北洋军阀,类似南方陈炯明、桂系这样的军阀同样受影响,比如桂系参加北伐时一个军只有三门火炮,而陈炯明更是窘迫到“用一串纸炮置在洋铁箱内封闭后引纸线燃”冒充机关枪来阻挡国民党军的进攻。


北伐军


因为禁运导致的火力缺乏,尤其缺乏重武器对北伐战争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影响到了解放战争。


由于北伐军的对手火力贫瘠,因此,基于“兰切斯特火力方程”的“人海冲锋”在北伐时期大量使用,白崇禧就精于此道,结果在淞沪抗战时想对日本人故技重施,结果一天之内报销了桂系6个师,白崇禧心疼的连日不吃东西。


“白崇禧作为一位备受世人瞩目的军事专家,却只是凭借着自己过去内战时期的经验,便贸然做出了进攻的决定——内战时期,双方火力都不是很强,勇敢的冲锋不但往往可以奏效,甚至有时候还可以令敌人不战自溃……


甚至1947年,陈毅在总结己方的不足时也谈到,当时华野还流行使用北伐时期的“人海战术”:“……这表现了我们的英勇,也说明了我们战术战斗的蠢笨与落后,伤亡很大,否则伤亡是可以减少的。直到现在,我们仍保持北伐时期的战术,采用波浪式的集体冲锋。”


从白崇禧和陈毅的总结来看,我们可以确定,北伐时由于北洋军阀火力贫瘠,北伐军经常性采取“波浪式的集体冲锋”战术。


第二、苏联对北伐军的军火支援


前面说了,由于当时西方列强、日本都在“军火禁售”协议上签字了,所以列强对北洋军阀几乎采取放任态度:有本事有钱的,你能搞来军火,我们可以不管(张作霖),但是想让我们支援,办不到。


而苏联恰好是非禁运国,于是苏联可以名正言顺对北伐军进行军火援助,根据相关统计,黄埔军校开办时,苏联一次性送来了十支小手枪,八千支完全有刺刀的俄国式步枪,每枪有五百发子弹。


1925年苏联一次运到广州的军火就值56.4万卢布,1926年又将各种军火分四批运到广州,第一批日造来福枪四千支,子弹四百万发,军刀一千把;第二批,苏造来福枪九千支,子弹三百万发;第三批机关枪四十挺,子弹袋四千个,大炮十二门,炮弹一千发;第四批,来福枪五千支,子弹五百万发,机关枪五十挺,大炮十二门。为解决军校经费困难,苏俄政府还资助现金200万卢布。



即使清党后,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假如没有苏联的物质援助,就不可能有黄埔军校,也就不会有东征和北伐的胜利”。


正如之前所说,北洋吴佩孚、孙传芳部无不缺少军火,饱受武器禁运之苦;而北伐军完全称得上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而且并不缺少重武器;而反观北伐军的敌人,吴佩孚号称“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麾下军队号称三十万,然而他三十万大军所拥有的火炮数量和桂系相当,也就是说最少三门,最多不超过八门。


第三、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北伐军和旧式北洋军


北伐军是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是建立起来的军队,今天大家都知道黄埔军校在军事技能上的培训确实是乏善可陈,比如徐向前元帅就说过黄埔军校没教什么东西,就走正步、放枪什么的,但是,黄埔军校厉害在于它是近代第一所向学生有意识灌输民族主义的军校。


用社科院近代所所长汪朝光教授的话说“黄埔军校毕业出来,少将以上的军官较少投降日本,说他完全靠纪律的约束也不尽然,这跟他整个氛围他有关联……强调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这种民族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军官也许在军事技术上逊色于北洋军阀,但是在牺牲精神上那是远远胜过了,不要以为“人海战术”谁都能玩,没有敢于牺牲的基层军官,是玩不了“人海战术”的。



比如北伐贺胜桥一战,北伐军在失去地利的情况下,硬是欺负吴佩孚军火力贫瘠,用人命堆出来一个胜利,20世纪30年代,吴佩孚还在感叹北伐军基础军官不怕死精神。


反观北洋军阀,他们长期在一种低火力低烈度的战争环境里作战,战争胜利与其说取决于战场不如说取决于牌桌妓院,在这种环境下,北洋军阀军队作战几近儿戏。


第一次直皖战争,双方20万人交战一个月,伤亡才2000多人,但是这已经被英国驻华武官评价为辛亥之后惨烈第一的内战了;而在这次战争中,段祺瑞还公开下令不许部下用重炮对敌,“恐火力过猛,伤亡过重。”


之后,陈毅对北洋军阀混战闹剧也有评价“我说我军切不要像张勋的军队,他与段祺瑞打仗,打了三百多万发子弹,才打死二十八个人。


而当时英国公使的评价更加的直白“(北洋)基本上是一个对军事体制全然无知的和平的国家。”


一方是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新式军队,一方是把打仗视作“儿戏”,用三百多万发子弹打死二十八个人的旧式北洋军队,从战斗精神上说,北伐军碾压北洋军。


第四、苏联将军的指导和北洋的分裂


军事活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经验学,如果没有经历过,就算如何天才,也会吃苦头的,比如说白崇禧在淞沪战场一天就报销桂系6个师,这是因为白崇禧本身不聪明吗?不是,他“小诸葛”的名头不是假的,但是他确实严重缺乏近代战场经验,他把国内战争经验运用到近代战场就吃了大亏。


虽然布留赫尔元帅(加仑将军)被朱可夫元帅评价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现代战争”,但是他毕竟经历过一战、苏联卫国战争,他的水平指导北伐军是绰绰有余。


布留赫尔元帅(加仑将军)


北伐之初,国民党根本没有人指挥过几十万人参加的战争,根本不知道如何布置,最初作战计划竟然是8个师在两湖、6个师在江西、6个师在广东,这种近乎于胡闹的布置被布留赫尔元帅彻底否决了。


布留赫尔说服了北伐军上下,执行了他的新计划: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定三湘、规复武汉、与冯玉祥会师”,最初北伐军应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正确的计划可以事半功倍,北伐军正是按照布留赫尔的规划一步步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反观北洋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他们虽然号称团结一致对外,但是其实各自都有自己小算盘,看到友军被打败,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支援,而是赶紧吞并,比如吴佩孚被北伐军打败,退居河南的时候,张作霖不是想着去援助吴佩孚,而是第一时间让奉军进军河南,逼迫吴佩孚交出军队。这种四分五裂的联盟如何是北伐军的对手呢?


总而言之,天时地利人和、武器火力军心,北伐军每条都占优,而北洋军每一项都是负数,所以,北伐军打败北洋军阀不奇怪,被这样北洋军阀打败才奇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生和革命军人其实只有不到10万,另外还有和他一起作战的军阀,但不可靠。

相比起来,北洋军阀总兵力不下150万人,单单张作霖就有50万。

为什么能打赢呢?

一句话,革命军人和雇佣军的差别。

北洋军阀的士兵本质都是雇佣军,打仗第一是为了吃饭,第二是为了养家,第三是为了发财。

在北洋军阀时代,经常出现所谓的闹饷事件。也就是军阀拖欠军饷,被部下围攻甚至杀死。

彭德怀还是湘军时候,曾经回忆湘军出现全省范围的闹饷,从各地自发围攻长沙,杀死了好几个前来安抚的将军。

为什么?雇佣军就是为钱打仗,不给钱谁为你拼命,甚至还会要你的命。

这种部队没有任何信念,就算给钱,士兵也没傻到为了张大帅孙大帅去送命。

李宗仁回忆,曾经有2个军阀部队的团,在夜晚激烈对射,打了几万发子弹。

第二天天亮,发现竟然就打死了1个人,这个人还是被自己人误伤的。

这是干啥?

双方都知道夜战危险,搞不好就会送命,就放空枪应付应付大帅,做做样子。

而北伐军则不同。

黄埔系军人都要初中文化,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大专。他们都是有信念的知识分子,愿意为了统一国家,振兴民族而献身。

在北伐作战中,黄埔系伤亡率远远大于其他北伐军。而黄埔系的军官,排长、连长之类伤亡最高,因为他们打仗冲锋在前面,撤退在后面。

这样的部队,怎么能不打赢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北伐军   北洋军阀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   赫尔   黄埔军校   北洋   北洋军   苏联   作战   军阀   军火   兵力   军队   实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