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国内普遍不重视歌手的创作能力?

一个幼师网红喊两个小时的 “挖呀挖呀挖”,可以抵一个作词作曲专业人士一辈子的收入。




因为作曲知识成本高回报小,华语乐坛处于声乐崛起的时期,没有发展到作曲、作词阶段

方大同:“欧美是没有所谓创作歌手的说法,所有的职业歌手都具有基本的创作思维”。

一个音乐市场、音乐国家的发展是有历程的,我们华语音乐发展其实不过四十年,当下所处的状态是一个抄袭时代结束,原创时代朝着声乐专业化的过渡期,还没有发展到作曲、作词、编曲大众化音乐人的阶段。

就目前而言,导致国内普遍不重视歌手的创作能力缘由主要是:对于歌手而言,作曲的知识过于昂贵、门槛过高,而回报很少,无法形成实用的市场技能。我国作曲知识的普及性依旧很低,大众学习作曲的门槛非常高,而商业作曲又被少数人垄断,基于作曲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被资本卡住脖子,作曲的利润有限,远远不如声乐和偶像卖脸。市场是一切的源动力,要想重视创作,必须具有基本的职业中坚市场。

林俊杰、陶喆、王力宏四人的优秀,其实在欧美是比较寻常的,因为林俊杰、陶喆、王力宏三个人都是外国人,两个美国,一个新加坡自小受到了完全体的欧美音乐知识和音乐环境。只有周杰伦这个怪才,是源于天赋和儿时古典音乐的熏陶异军突起,所以周杰伦的个例,惊艳并不能当做华语乐坛20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原创创作时代,其实到目前为止,华语音乐的发展依旧是初期阶段朝着专业化进步的道路上。

音乐创作的门槛是很高的,这种门槛主要是音乐创作的知识和音乐创作的环境成本。对于当下的市场,音乐创作的知识主要停留在套路和弦的网络传播上,一般的作曲课会集中去讲如何让一个零基础的创作者去学会套路和弦的使用,而在套路和弦的使用过程之中,大部分的零基础人员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的色彩培养和缺乏进阶知识,大部分人是利用简谱数字的排列组合方式来完成作曲的。

我们整体的社会作曲认知,还处在一个普及套路和弦的过程,甚至于掌握最基础的套路和弦在今天就是少数人的红利。这种情况,作曲的质量显然是较为初级的,这是主要导致商业歌手不重视创作能力的核心。而实际上一些说唱歌手、有留学、出国学习经验的歌手,他们的创作能力都会远远超过内地歌手,比如万妮达、邓紫棋、梁博等人。这进一步说明了商业音乐环境的追求差异,华语市场追求商业化效果,品质其次。欧美相反。

以下,从作曲的核心知识来表明创作对于歌手而言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创作歌手的乐感要求:器乐五年起步,声乐五年起步;

所有的创作型歌手的入门要求是同一个——乐器,核心是钢琴(键盘)和吉他。不会乐器的歌手,通常都是非创作型歌手,当然也存在一些简谱作曲的现象级歌手,比如许嵩、薛之谦。但是整体的音乐品质很难获得成熟主流认可,比如金曲奖之类的专业奖项。

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创作歌手一定要会乐器?而且他们学习乐器基本上都是从小开始,五年起步,普遍在十年以上?答案是两个字:乐感;学一门乐器的时间越长,对于音乐的理解就越深刻,对于音乐制作的和音审美就越准确,进而对于音乐表达情绪的共情效果就越娴熟。这是创作的核心动力。

乐器对于作曲的帮助地位,就如同语言对于我们生活的帮助,乐器就是音乐创作者的声带。那这个就有意思了,歌手的吃饭家伙普遍是声乐,声乐同样也是五年起步,十年小成的领域。如果一个歌手想要成为创作歌手,那么他起码需要在声乐和器乐同时进步,才有机会成为创作歌手。而当下华语音乐市场的比例是这样的:

声乐-非科班出身的业余/兴趣职业歌手占比:85%(四大天王等所有的香港歌手,绝大部分TW歌手都是业余出身);

声乐-非科班但有声乐培训的职业歌手占比:15%(邓丽君、林俊杰、张杰等人);

声乐-科班职业歌手占比:5%(汪峰、那英、单依纯等);

这里的科班我们统一包括一切的音乐专业(作曲、声乐、器乐、电脑工程),即使如此拥有科班教育的音乐歌手依旧是非常少,近几年单依纯、黄霄云、周菲戈等人算是不错了,一年总有几个可圈可点的科班生,这还是得益于华语音乐的发展,流行声乐进入了大学声乐系。教育才是一切动力。可是流行作曲系、爵士作曲还没有成为大学的专业,而且我们没有类似伯克利这种品质叫好的音乐私立大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一看职业歌手之中拥有器乐学习经历的歌手占比有多少:

  • 没有乐器能力的职业歌手占比:95%(四大天王、单依纯、周菲戈等);
  • 拿起乐器做大调伴奏,或者能假弹和稀泥的职业歌手占比:3%(任贤齐、谢霆锋、韩红等);
  • 娴熟掌握一门乐器五年之上的歌手占比:2%(周杰伦、李荣浩、邓紫棋、陶喆等);

拥有乐器能力的声乐专科生,几乎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当这种中创作歌手概率交叉,那就是我们大学音乐教育培养的拥有系统学习的创作型人才基本要求概率,就是2%乘以3%的万分之六的概念。职业歌手之中的万分之六,这等于是六千万分之一概率。

所以本质上,还是因为音乐教育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是教育、培训对于音乐创作的忽视,和音乐创作门槛过高的社会艺术发展滞后问题。周杰伦收徒吗?不收徒,世面上可有任何一个歌手在教学其他歌手如何作曲?没有。人才稀少之下最关键的核心就浮出水面——知识回报率极低。

音乐创作的知识回报率极低;

当满足基本的声乐训练,器乐坚持后,要想成为一个拥有基本作曲能力的歌手,还需要以下知识:

1:基础乐理;

2:和声学;

3:流行曲风实践;

基础乐理这个比较好解决,对于歌手而言,声乐和器乐只要唱多了,其实可以自学完成,没有可以快速上手,即使是薛之谦不懂五线谱,他的节奏、音准、调式也都是合格的。

整整遏制音乐创作人才极少的核心知识是和声学和流行曲风实践,和声学这个东西他真的需要老师教学传道受业解惑,几乎很少自学的创作者可以拥有自学的和声学知识,因为和声学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自学的上限。这也就意味着和声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他基本上没有培训的可能,任何基于和声学的培训都是片面和不赚钱。他需要背靠大学音乐教育的推广,才能实现知识的普及。

基本上我国不存在一个歌手愿意为了作曲而去找和声学的培训,更愿意找快速见效的速成班,而往往这种速成班又是会植入很多上限思维,和声学的普及在音乐之中,目前的主力是编曲人士通过自媒体的方式来完成普及。

而和声学他又无法快速投入生产,只能以基础知识传播,因为流行作曲的最终归路是——曲风实践,和声学的知识传播到实践又是一个长线。曲风实践又是一个老大难的长线投资,有可能是没有任何回报的长线投资。作曲的时间无比长,比声乐、器乐都要长,而且的回报是没有保底的。

换句话说,我们市场的流行作曲领域,没有形成可以大量、批次生产中坚作曲专业人员的基础教育能力,全是无为而治,自然发展,这显然是很难形成优质人才的培养。


整体而言,歌手的创作能力,对于当下的华语音乐市场是不现实的。目前可以做好声乐向的国内新生代歌手培养就非常不错了,等声乐歌手开始饱和后,自然作曲、作词人才需求增大,十年一个阶段会形成进步的。




所以就是大量翻唱日本欧美的作品




源于中国社会价值观不正。一切源于社会资源分配。本来艺术文明,一切核心在于创造,如肖邦才是音乐顶流,而中国偏偏把会弹的好肖邦作品郎朗,李云迪之类当顶流。’我不是说郎朗不行。只是他不是核心。是优秀,但离日本那个谁创作巜原故乡风景》是差十辈子,可中国社会却不这样认为,在社会名气,财富分配,社会地位,作曲,作词人远远不如一歌手,一演奏者。是极其可悲的。这可悲现状,有国内一部分人才,但不是天才,占高位造成的。举个例子,那英可以称华语乐坛大姐大,可以轻视刀朗。那英肯定是人才,可她不会作词作曲。刀朗待遇还算好,自创自唱,可更多创作人没有自己唱,啥也没有。而一首歌或一首曲,创作重要性占百分九十八,唱的,演奏占百分之二,一首好歌曲,中国至少可以找出十万人唱的不比那英差的,只是每个人风格有差异,并不代表艺术水平高低。而十三亿人一年,十年末必能创作一首好作品,如前百年中国共有二首半音乐作品可称名曲,巜二泉映月》,《梁祝》,巜赛马》。可见创作之艰辛,和伟大。我不是说歌手没有才华,如果你们把名气,财富,地位给那英之类是十万元,那么你们应该给阿炳之类一万倍也不分。可阿炳之类在现实中很落魄,阿炳就是活生生例子。解放前一样,当今也一样。中国重视过原创者吗?




不是不重视,而是无能为力。象刀郎这样能作能唱的,少之又少。单项专业人才多,多项全才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能力   歌手   华语   科班   声学   器乐   声乐   套路   乐器   音乐创作   重视   核心   感觉   职业   知识   国内   财经   市场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