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的犯人听到要“梳洗”会吓得大惊失色?

无论什么样的犯人,在监狱里都要经历非人的折磨和拷打!疏洗和流放几乎都是一的折磨人!经历过了,人已非人!早已形同行尸走肉!




因为梳洗大概是和凌迟一样恐怖的酷刑了刑,所谓的梳洗之刑,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所用的梳子并不是普通的梳子,其实是一把铁刷子,刷子全部都是由铁做成的。


行刑的过程是:先将犯人全部衣服退去,背部朝上,固定在铁板上。然后用滚烫的开水浇上去,反复几次,直到浇透。接着,刽子手用铁刷一下下地去刷犯人身上的皮肉,直到皮肉刷尽,露出白骨,受刑人往往等不到最后就气绝身亡而死了。

据悉这种刑罚的灵感来源于农村的开水拔毛杀猪之法,唯一不同的事,杀猪要先一刀毙命,而遭受梳洗之刑的犯人直接跳过了这一环节,其残酷可想而知。




“梳洗”这个词在我们今天代表多么美好的寓意,但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在古代“梳洗”是一种刑罚在很多版本的酷刑记录中,梳洗残忍也都是名列前茅。最早承受“梳洗”之刑类似的,应该要算是桓彦范。桓彦范早年曾受到狄仁杰的赏识,历任中央各级职务,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桓彦范和张柬之等几人发动神龙政变,扶持唐中宗上位,位列宰执。但可惜受到了武三思的诬陷,后期被贬出朝廷,但武三思仍然不放过桓彦范,命周利贞假传圣旨,将其杀死。周利贞为人凶残狠毒,在追上桓彦范,先命人将桓彦范绑起来,然后在竹槎之上拖行,桓彦范被拖的皮开肉绽,骨头都露出来,但仍还有一口气,被周利贞乱棍打死。至今在史书上读到这一段,仍然让人触目惊心。不过这仍然不算是“梳洗”之刑,只能算是类似,真正的“梳洗”之刑,据说是明代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发明的。总体步骤是,将人赤条条的剥光了,固定在木板上,然后用烧开的热水泼上去,类似的原理就和民间杀猪的时候泼热水一样,拿一把特制的铁刷子,不断的刷受刑者身上的皮肉,直到肉一丝丝的被掀开,露出骨头。在铁刷子刷的过程中,受刑人自然会痛苦难耐,类似惨烈程度,不逊色于凌迟,剧烈的疼痛使得犯人熬不到最后,就会气绝身亡。根据这个梳洗之法,明代后期有延伸出很多奇特的刑罚,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类似的还有“弹琵琶”,此弹琵琶非彼弹琵琶。《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曾经提到过这种刑罚,《明史》卷第37《刑法志》记载:“其最酷者曰琵琶,施刑之时,百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具体是将犯人剥光了,露出胸口的肋骨,然后拿尖刀来回弹拨,实际上就是剔骨。每次受刑的人都是痛不欲生,还不如直接死了痛快,其行刑的原理大致与梳洗相当,但是却比梳洗还残酷。东厂和锦衣卫在施行这种刑罚的时候,受刑人往往挨不了两三次,就直接认罪伏法,直接挨一刀死了好过一辈子受苦。不过史书记载,也有铁汉承受住了这样的酷刑,抵死不认的,比如东林党杨涟、左光斗等等,在狱中遭受非人折磨更多,但仍能坚持真理,其精神不由的让人感佩。




两个原因,一个是一些贵族死刑犯,在执行死刑之前会被允许“梳洗”,第二一个则是“梳洗”在明朝,其实是一个“酷刑”。

比起梳洗更让死刑犯泪目的是,在行刑前的“三餐”。

虽然死刑很残酷,但是古代中国对于“将死之人“却还是有些另类的宽容,譬如让他们在上路之前吃上一顿好饭菜,喜欢喝酒的更能喝到好酒,不让犯人饿着,更不让犯人吃得不好,心态好的犯人,也就欣然接受了。

还有另外一种,“贵族式”的待遇。

在古代,因为很多事情而一夜之间被“抄家”定罪的人不少,这些人一旦被定罪,那往往都是“死刑”,而且还要连坐家人,执法的逻辑也是残忍至极,但对于这些人,统治者会允许他们在上路之前“梳洗”,做个体面鬼。

心态不好的,看到好饭菜和听到梳洗,那么就要崩溃了,因为这就是死刑了,没有第二种可能,而心态好的,就是坦然面对了,世事很多都没有办法解释,一切只能说是有因有果,终有其道理。

梳洗,本来就是一个很常见的生活动词,放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

可随着社会类目的增多,古人们的生活也是多样化起来,有的时候,为了避免“晦气”,一些明显的丑话倒是不细说了,而且还要“美化”,这是文化礼仪所决定的,譬如一些过世了,就说是羽化了、成仙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牢狱里的“好话”也多了起来。

最著名的便是“上路了”,这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在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渲染里,希望便是踏上另一条路,所谓否极泰来,这个“路”自然也是更好的路,虽然被诉者还是要付出生命,但外人听来,却是好得很多。

梳洗也是一样的道理,被用来“美化”了。

古代有犯人,男女皆有,一般底层的囚犯,都是粗鄙为主,几乎没有什么仪式感便安排出去“砍头”,所以有些人只会说“上路”了,但对于一些女犯人而言,“梳洗”却是委婉得多,以及更好听。

除了女性犯人以外,贵族受刑者更是数不胜数,一般来说,烂掉的船板犹有三颗钉,一些朝廷王公大臣下狱之后,假若真的要被执行死刑,那么也是要被这些卒吏厚待的,他们不能出言不逊,不然地话,也还是逃不过贵族的清算。

因此“梳洗”,也是告知这类人“死到临头”的一种方式,这种委婉,也是“看人下菜”的,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特色确实存在,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另类的“黑话”,譬如有狱卒说了一句“该梳洗了”,那么这个犯人倒真的是前途未卜了。

而这样的变化也在推进着,直到明朝,“梳洗”又开始变了。

明朝的开国太祖是朱元璋,朱元璋出身平民百姓,但是实行“律法”却是特别严厉,比法家还要骇人,譬如朱元璋弄出来的著名的“纸刑”,用打湿的纸张来覆盖犯人的面部,让犯人痛苦挣扎而死。

本文所聊到的“梳洗”,也被朱元璋赋予了新的含义。

不知道为何,朱元璋喜欢把杀猪、羊、牛这些事情和“梳洗”结合起来。

在以前,不管是牛羊猪还是什么别的动物,一旦要被“宰杀”,那么都要“烫皮”,原因就和处理鸡、鸭毛的原因一样,为的是减少表面的污垢,其次便是为了“口感更好”,但就是这么一个不出格的决定,却让朱元璋“出格”了。

朱元璋时代,他重新定义了“梳洗”的意思。

梳洗更像是被朱元璋所形容的,梳理别人的皮毛,再洗干净难以除掉的外表。

但这一切用到了“人”的身上,那么就不一样了,这就变成了“残忍”的代名词了。

而朱元璋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把这件事说得好听,但该懂的人,一看就能明白个中深意。

之所以能制造这种刑罚,还是在乎洪武初年的“贪官污吏”过多所致。

朱元璋虽然是个残酷的皇帝,但出发点未必是残暴的,他出身自平民百姓,对于贪官污吏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十分痛恨厌恶,也知道自己的悲哀命运,多数都是这类人造成的,本以为他当了皇帝后,这种现象会变少,谁知道还是没变。

于是朱元璋成立了“锦衣卫”,为的就是监察百官,平时有没有行不轨之事,有没有贪污受贿,而锦衣卫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先斩后奏”的权力,并且在当时,有着“私刑”的习惯,在朱棣时候被称为“北镇抚司”,让人闻风丧胆。

“梳洗”之刑,就大量诞生于锦衣卫的私刑中,因为梳洗之刑太过残忍,又迥异于凌迟,没有什么正当的名号,这个刑法不是“正刑”。

在捕捉到犯人后,甭管是皇亲还是国戚,假如是块“硬骨头”,那么就要来“梳洗”之刑了,在“梳洗”的时候,先把犯人固定在一个大铁床、大铁架上,然后旁边烧开一锅水,准备好勺子等器材,就开始“行刑”了。

一勺沸水一勺沸水地淋在犯人身上,犯人会大声嘶吼,但这还不算完,淋烫了的部位,还会继续淋烫,一直导致皮肤破败,血肉脱落,说白点,就是把人的身体部位用开水“烫熟”、“烫烂”,这就是“梳洗”之刑。

但凡碰到此刑罚,都是生不如死,或者说也是有死无生,所以要不一听到“梳洗”就立马招了的犯人,要不就是已经做好死的准备,不管怎么说,这个刑法的确是让人“为之变色”、“闻之丧胆”的,不是摆明的死刑,但比死刑可怕。

在以往,贵族犯法,即便是要处死,都是有着“礼待”的传统的,但在明朝,且在有着锦衣卫类似的组织后,这些传统被打破,贵族们在严酷的刑罚面前毫无尊严,所幸的是,这种刑罚最初并不用在百姓身上,算是有着底线。

也是因为锦衣卫的残暴性,让洪武后期的朱元璋压力特别大,随着贪官被清理得越来越多,开国功臣也被“一一”翦除之后,朝中对私刑和锦衣卫的意见越来越大,以至于朱元璋只能取消掉锦衣卫,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组织,暂时下线。

但后来朱棣登基称帝后,因为朝堂力量的不集中和不稳定,加上当时在南京的大多数势力并不扶持他,所以他只能再次启动锦衣卫来控制场面,虽然没有明文记载,但有方孝孺被诛十族之事,可见梳洗之刑,还是有可能存在着的。

整一个明朝,严酷的刑罚并不少,一开始大多数只是针对士大夫官僚,但随着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些刑罚也下沉到了一些民间百姓身上,而这,也是大明失去民心的一个重要的根源。

当时和“梳洗”之刑并列残暴之名的,便是“凌迟”之刑,凌迟是世人皆知的残忍刑罚,把人的肉一块一块地剔除下来,以至于变成“人棍”,大明末的袁崇焕,正是受到此刑而死,据说袁崇焕被行刑时场面十分血腥,想必梳洗之刑也是如此。

所以在明朝,犯人听到“梳洗”会害怕,在某种程度上,凌迟都不及梳洗之刑来得可怕,毕竟凌迟的痛苦来得更快,而梳洗之刑才真的是折磨人,先摧毁心智,再毁灭生命,按照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大明的“严酷”,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梳洗两字看起来不痛不痒的,有什么可吓得大惊失色的?梳妆打扮好,洗的白白净净的出去遛哒逛街去不好吗?

你以为犯人有这待遇吗?答案很明显,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个梳洗是什么?直接揭晓谜底,这就是一种看似文雅的酷刑。

梳洗之刑是朱元璋根据前人酷刑改造发明的,《旧唐书》中记载着武三思曾经对桓彦范施以相似的刑罚,虽然具体过程和梳洗之刑不大一样,但也是将桓彦范按在竹槎上搓来搓去,一直搓到露出了骨头,这个时候桓彦范竟然没有断气,被武三思下令杖死了。

朱元璋出身平民,受尽元朝腐败官员的盘剥,父母饿死,最后连张裹尸的席子都没有,所以他对贪腐的官员十分憎恨。

待到他坐江山时,肯定不能惯着官员为非做歹,他治理贪官绝不留情,整这些酷刑就是给他们用的。

而且从这个刑罚来看,估计老朱是受了民间杀猪褪毛的启示。不知道大家见过农村杀猪的没?杀的过程自不必我多述,找准部位来一刀。

重点在褪猪毛上。先整一口大锅,烧上滚沸的开水,然后整一扇门板,把猪放上面,用水舀往猪身上浇开水,等烫的透透的,用刀刮或用铁刮子,就把猪毛褪干净了。

朱元璋结合武三思的刑罚和猪褪毛创造了梳洗之刑。死猪不怕开水烫,但是用在活人身上,残忍、痛苦、绝望的程度可想而知。

《圣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会先把犯人剥光衣服,然后固定在铁床上,用滚开的热水往其身上浇数遍,等皮肤烫的酥烂时,再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直到露出白骨,一般受刑之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

想想这种画面,能不颤栗吗?那种断气之前的生不如死,犯人只想来个痛快的,如果能给犯人来个立即斩首,犯人都能感谢你十八辈祖宗。

就这种刑罚,犯人听见能不大惊失色吗?何止是大惊失色,腿肚子早都转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明朝   犯人   私刑   锦衣卫   大惊失色   刷子   刑罚   皮肉   酷刑   琵琶   死刑   开水   贵族   残忍   类似   身上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