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同样是不屑于人情世故,为什么胡宗宪说高翰文不适合做官,却不说海瑞不适合做官?

胡宗宪不告诉海瑞人情世故的真相,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想利用海瑞,相反,他可能是出于对海瑞的尊重和信任,认为海瑞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道德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现实中的政治斗争。

首先,胡宗宪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当然明白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但是,他和高翰文、海瑞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高翰文是他的女婿,他自然希望高翰文能够有所作为,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高翰文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是否适合做官。而海瑞则是一个清廉正直、不畏权贵的人,他的品质和勇气是值得赞赏的。

其次,胡宗宪认为高翰文不适合做官,主要是因为高翰文过于理想主义,对政治现实的认识不够深刻。高翰文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实施新政,就能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而海瑞则不同,他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不会轻易妥协或屈服于权势。

最后,胡宗宪之所以没有告诉海瑞人情世故的真相,可能是因为他认为海瑞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道德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现实中的政治斗争。而且,在那个时代,像海瑞这样的人是很难在官场中立足的。

所以,胡宗宪不告诉海瑞人情世故的真相,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想利用海瑞。相反,他可能是出于对海瑞的尊重和信任,认为海瑞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道德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现实中的政治斗争。




其他因素不提了,这里面有三个核心因素,决定了胡宗宪这样做。

第一,海瑞是认清现实忠于理想的实干家,高翰文是不懂现实、空有理想的理论派。

这个非常明显,海瑞一直在基层做事,任知县前只是个学谕,但位卑未敢忘国忧,依然敢上书陈弊,才被谭纶、张居正、裕王看中,委以重任,而他见惯民间疾苦,知道政策施行在底层是怎么沦为豪强剥削百姓的利器的,所以他做事有理有法有据,能做事敢成事不怕事。

高翰文就不同了,他出身名门望族,十指不沾阳春水,读书有成做了几年翰林,擅长的是书斋高谈、庭下清议,“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就是不知下情、自说自话的理想作品,而且他不知世途险恶,一个美人计就差点让他身败名裂。这样不通实务、不擅机变、不知民情的人,在当时清流、严党互相攻击的朝政下,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局势也不允许他慢慢做事、慢慢成长,因为他已经卷进了漩涡的中心。

第二,海瑞社会关系简单,兴趣简单,不容易被掣肘, 而高翰文关系复杂,个人爱好较多,太容易被压制。

海瑞幼年丧父,只有母亲、妻女这些简单的社会关系,他个人也欲望简单、清廉为政,没有什么嗜好去占用他的精力,也不会因为嗜好而被别人攻击。高翰文就不同了,他是出身大族、才华横溢、少年入仕前途可期,精通音律可谓风流才子,这样的人几乎是所有人都羡慕和向往的人生赢家。可以做好官、有政声、升品阶、成大员,但不能用这样的人去做大事!因为他的家族人脉,会拖累他改变旧制的步伐,他之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太多的个人爱好,会被人利用和攻击,他基本上在第一轮攻击中必然倒下。

到杭州后的表现也证实了,高翰文根本不适合待在政治权力的中心,那不是他的主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区别则是,海瑞背后有裕王,严党只敢暗地阴他,明面上谁都动不了他,高翰文不是严党的人却被严党支持利用,他会被清流攻击而严党也会随时抛弃他。

海瑞无党,他不是清流的人,对徐阶高拱张居正谭伦等人并非没有看法,但因为是储君启用的人,没有人敢不给“未来天子”面子,只要海瑞不说打倒裕王的话,谁也不敢动裕王的人,动裕王的人就是不给裕王面子,除了嘉靖,没有人敢这样做。所以海瑞闹得再凶,只要他自己不作奸犯科,保持一身清正,再不被官场所不容,也没人敢碰这个红线。

高翰文也无党,他只是入仕后在翰林院读书,徐阶高拱张居正都在翰林院呆过,他们并没有拉拢高翰文,严嵩严世蕃就更不用说了,翰林院的书生他们没有兴趣。只是因为高翰文脑洞大开的拿出了理论文章“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正好符合严嵩严世蕃的思路,才被他们抓来扛到前面去当靶子和傀儡。但是正因为高翰文不是清流和严党的人,所以他必然被两派所不容,清流会攻击这不符合实际的政策,严党也随时准备让高翰文去挡子弹、堵抢眼,真出了官逼民反的事,往高翰文身上一推拉倒。

胡宗宪就是清流眼中的严党,严世蕃口中的叛徒,而胡宗宪在初见海瑞读诗明志的时候说过,他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只边塞苦,岂为妻子谋”,说白了就是忠君爱国,一心-平定倭寇,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做事的人,但是因为派系的纷争, 让胡宗宪夹在中间难做,平倭这样的军国大事也被人掣肘。

以胡宗宪之能尚且如此,高翰文这样也想做事却没能力的人,在江浙待着无疑是死路一条。所以胡宗宪才劝高翰文急流勇退。




如果把大明王朝比作公司,高翰文就像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满腹书生气,脱离现实制定策略。“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针,在理论上是没错的,但高翰文忽略了浙江本地的实际状况。教员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刚毕业且有才的学生,进入公司以后,也极容易成为背锅侠。

高瀚文在杭州知府上任前,曾做过四年的翰林院编修。这像极了从象牙塔中刚毕业的热血青年。由于缺乏对浙江当地情况以及官场规则的了解,致使其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案,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严党及清流派对于这一点都心知肚明。严党希望的是让高瀚文做背锅侠顶下罪责,以免伤害到严党的核心利益。清流派希望借此机会,以高瀚文做为突破口,一举搬倒严党。在以“思危,思退,思变”为官场主流哲学的大明王朝,相信高瀚文也曾考虑过上任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在其认知层面想好了种种对策。但其最大的错误是无法看到整个事件的底层逻辑,仅仅在其个人认知层面实现了逻辑自洽。

我们从上帝视角来分析,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本质目的是为嘉靖皇帝捞私房钱,满足皇室的奢靡生活。而浙江各级官员及其幕后严党希望利用这一政策大捞特捞。这件事情唯一平安过渡的方案是让浙江富户以不太低的价格从底层老百姓那里买田。换句话说,就是让浙江官老爷们少贪点,把部分银子上交给嘉靖。但这样就动了严党及其党羽的利益。高瀚文最后没挂,仅仅是弃官从商,替代沈一石的角色为皇家卖命,是因为其在上任前遇到了老成谋国的胡宗宪。

而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刚进入公司肯定是满腔热情,希望能在公司中大展宏图。但对于公司的整体状况却不甚了解。如果刚进公司,就被委以重任的话,大概率是被当做背锅侠了。比如说,老总可能已对下属中某些可能造成威胁的团队感到不满了,但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无法直接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通过招聘小白进入公司,让其在团队中起到鲶鱼效应或引起团队之间的冲突,让老总采取措施时,可以进退有据。所以,当萌新小白们进入公司后,在对公司没有完全了解之前,尽量不要接责任过于重大的任务。先在公司内猥琐发育,等真正了解公司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公司所需技术能力之后,再考虑如何逐步接手重要任务。

海瑞不同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基层工作能力。尽管都是县级以下的小官,但海瑞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也有宏大的报国之志。从就任淳安知县与郑必昌/何茂才斗智斗勇,到逆鳞上疏直批嘉靖,我们可以看出,海瑞不仅忠勇,而且极具谋略。每一件事的分寸把握,都是恰到好处。但由于海瑞以国家朝廷民生为目的的恰到好处,偏偏正是严党/清流派/嘉靖的痛处。海瑞在官场中,以大明律为基准,全部采用阳谋处事,这种官员能被重用,是百姓之福,也是王朝可延续的保证。

尽管海瑞类型的人,在现实中肯定也会经受各种压力,但抱着悲悯苍生,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宗旨,以及其对付各方势力的霹雳手段和剑走偏锋而成事的方式,以至刚至阳处于官场之中,就像是乌云密布的天空中漏出的一缕阳光。其实,我们最缺的还是胡宗宪式的大佬。一方面忧国忧民,一方面游走于各方势力,为老百姓做些实事。




电视剧中 抛开胡宗宪说不说,按事实讲,海瑞做官完全没问题,而高翰文完全不行。海瑞深知官场黑暗,深谙各种人情世故,但是他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视钱财如粪土,并且不畏强权,直击一切问题的根源—嘉靖,海瑞是不想做贪官,而不是不适合做官。反观高翰文,就一多情才子傻白甜,不懂官场各种潜规则,更不知人心险恶,出山第一件差事,办的一塌糊涂,自己就成了贪官—贪色,这种人完全就是官场鱼肉,所以胡宗宪说他不适合做官是很准确的。




听到广陵散就拔不动腿。玩儿心不退,或说有嗜好就有软肋,有软肋就不能“无欲则刚”,不刚又不屑人情,找死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大明   王朝   人情世故   翰林院   软肋   嘉靖   清流   社会关系   流派   浙江   官场   老百姓   政治斗争   勇气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