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要在《倚天屠龙记》中故意抹黑朱元璋?

朱元璋本来就心狠手辣,建立大明朝后肆意诛杀功臣,还随意杀大臣,也算不上摸黑。




这要从金庸的家族说起。

金庸原名查良镛,属海宁查家。而海宁查家曾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其家族与清王室的关系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说得完的。当然更有人直接说金庸是满人,具体是不是,我也没做过考证。

但您看完《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鹿鼎记》,《书剑恩仇录》您就会发现,康熙、乾隆是英明的,有一定的人性化的,也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人物,而崇祯和朱元璋则要么昏庸,要么阴险,反正让人不能接受。当然雍正也被黑的很厉害,这与隆科多案有关。所以说金庸的小说大多是扬清而抑明的。

至于您问金庸为什么要在《倚天屠龙记》中故意抹黑朱元璋,我想一是小说剧情发展的需要,其次也与作者的个人情感有关,每个作者都有一定的个人喜爱偏向的,这是正常现象。




1

那里抹黑朱元璋了?

《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最大的黑点,大约是设计逼走张无忌,然后利用明教建立了大明王朝,最后他虽然追杀明教教众,还不得不给自己的王朝取个明字。

明教被朱元璋列为邪教,到了明朝中叶成了神秘教派,魔教。

大约在金庸小说中的朱元璋的所谓黑点就是这些了吧。

这算是故意抹黑朱元璋吗?



应该不是,金庸只不过描写了朱元璋对权利攫取和渴望而已。



有人说张无忌有这个人物有小明王韩林儿的影子,看看历史上朱元璋是怎么对待韩林儿的,大约我们就能释然,相比于历史上的明教教主,张无忌的被朱元璋算计,但是,最后朱元璋还是放了他一码,已经很仁慈了。

金庸在倚天后记中写道:

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 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 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 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

这三个条件朱元璋都有,张无忌显然一个都不具备,如果的张无忌这明教教主继续当下去下去,大约他会被朱元璋玩死。金庸给了张无忌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给赵敏画眉和周芷若暧昧,也算享了齐人之福。

朱元璋囚禁张无忌,但是朱元璋也知道张无忌能逃,也给他留足了后路。


所以比起历史上诛杀大臣时候的狠厉的朱元璋来说,这时候的朱元璋只是有权力欲而已不算黑,金庸也没有抹黑他,只是依照历史上朱元璋的性格,给他设计了逼走了张无忌的情节而已。

如果历史上朱元璋真的有这么一位顶头上司,他只会做的更绝。


2


这个问答下的大v萨老师把金庸黑的外焦里嫩,说金庸之所以黑朱元璋,是因为其远祖查继佐就是康熙年间《明史》案的告密者,还靠着这次告密发了大财,作为查继佐的后代,金庸的屁股当然坐歪了,当然黑朱元璋了:


按照族谱记载,金庸先生的伯太公就是这个査继佐。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自己的先祖做了满清异族的奴才,汉奸,不惜残害自己同胞以换取荣华富贵,后代难道去骂自己的祖宗?
这就是金庸奇怪态度的根本原因。

这有罪推论有点像当年曾静找到陕甘总督岳中琪说:你是岳飞的二十一孙,你必须要反清,来咱俩联联手起兵灭清吧。


这种人说轻了叫书生意气,其实就是蠢。


好几百年前的查继佐能影响数百年后金庸对一个王朝一个皇帝的判断?


查继佐曾经被邀请编写过《明史》的几个片段,后来《明史》案发,查继佐被抓进监狱,几个月后放出,对于他能够被放出来,有过两个猜测,一个是他揭发了一些明史的黑材料,作为交换条件被朝廷宽大为怀的放过了。另外一个猜测就是他早年间资助过的一位赌徒叫吴六奇,后来这哥们发迹,屡获升迁,明史案爆出的这一年他已经贵为从一品的太子太保,吴六奇感念查继佐的恩德,救了他。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采信了这种说法。


查继佐被放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不是明史的主要著者,只是写了一些片段,而且他还是江左名人,清廷考虑到他的影响力对他宽大处理了。


其实比起查继佐金庸的另外一位祖先是受文字狱冲击很严重,差点导致灭族,从这里看,金庸应该恨大清才对啊。


这次文字狱在民间比明史案还著名,这就是是雍正年间著名的维民所止案,主角查嗣庭。

查嗣庭是金庸远祖查升的堂兄,如果当年雍正对维民所止案牵涉稍广,大约我们今天就看不到金庸武侠了,也不会在这儿闲得蛋疼的讨论金庸是不是黑朱元璋了。


说金庸黑明朝皇帝,是这些年一些明粉的套路之一,但是萨大神把这些话照单全收的黑一遍金庸,我觉的和当年曾静要岳中琪出兵反清有一拼。



文:薛白袍




金庸没有在《倚天屠龙记》中故意抹黑朱元璋。且听初晓儿说来:

一、所谓《倚天屠龙记》中抹黑朱元璋说法的来源。

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明教总坛由教主张无忌统领,部下有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旗主。

五行旗等于是明教总坛的亲兵卫队和特种部队。而总坛下属的明教野战部队,首领是韩林儿,部下有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将领,率领明教野战部队转战全国。

在明教已经基本取得了全面胜利,到了将取元朝政权而代之,建立新的王朝之时。朱元璋想摘取胜利果实,当新王朝的皇帝,但是有两个人地位在他之上,一个是教主张无忌,一个是韩林儿。于是朱元璋布了一个一箭双雕之局。

这个一箭双雕之局就是:

伪造通敌信件,买通韩林儿的亲兵向徐达、常遇春揭发栽赃韩林儿。再在酒里下迷药迷翻张无忌,把张无忌放在自己隔壁的房子里。等到徐达、常遇春二人向朱元璋报告韩林儿通敌,张无忌正好醒来听到他们的部分对话。

三人的对话中,朱元璋和徐常二人一起,商量除掉这个“小贼”,以免后患。

殊不知徐达、常遇春和张无忌都落入了朱元璋的算计之中。徐达、常遇春口中的“小贼”指的是韩林儿,张无忌耳中听到的“小贼”是自己,而朱元璋心中的“小贼”,既是韩林儿又是张无忌。

徐达、常遇春都是张无忌的知心好友,张无忌听到他们三人的密谋,顿时万念俱灰:朱元璋与自己并无私交,但徐达、常遇春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不堪,可见人心凉薄!于是留下一封书信,把教主之位让给了杨逍,携赵敏黯然离去。

张无忌离去,朱元璋除掉了他最忌惮的大敌。以通敌罪处死了韩林儿,如愿以偿地登皇帝位,建立了明朝。

二、《倚天屠龙记》里,展现的只是朱元璋的政治权谋,并没有抹黑朱元璋。

《倚天屠龙记》里,韩林儿近乎于明教总坛与野战部队相连接的一个人物。并无战功。在前方冲锋陷阵的首领是朱元璋。

朱元璋想当皇帝,主要是忌惮张无忌,因为朱元璋只是明教的下级将帅,明教教主是张无忌。灭掉元朝以后,能理所当然当新政权的皇帝,非张无忌莫属。

而张无忌这个人没有丝毫政治野心。金庸先生说,“张无忌事事都要靠别人推一把。”。

张无忌连当明教教主都是出于无奈,是明教正处于分崩离析,内忧外患之时,明教上下人众硬生生把他推上教主之位的。

明教大兴,假如朱元璋没有用计策激张无忌离去,张无忌也会功成身退的,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朱元璋只是把张无忌离开明教的时间提前了而已。

张无忌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和做法,并不能代表有争夺皇位野心和做法的朱元璋就是错误的。朱元璋的一石二鸟之计,恰好反映了他高超的政治权谋,并没有抹黑朱元璋。

三、历史上的朱元璋,本就是一代枭雄,他登上皇帝宝座,也并非没有使用政治权谋。《倚天屠龙记》没有抹黑朱元璋。

赵翼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张廷玉说:“元之末季,群雄蜂起。……韩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

朱元璋彻底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王朝以前,韩林儿已经建国大宋,年号龙凤。朱元璋“奉龙凤为正朔”,也就是以韩林儿的大宋年号为年号,打着韩林儿的大宋旗号,号令群雄。其实质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区别并不太大。

历史上没有张无忌这个人,所以,小说里朱元璋对付张无忌,就是历史上的朱元璋对付韩林儿。不同之处,只是历史上利用韩林儿,韩林儿只能任凭朱元璋肆意妄为。小说里朱元璋对付张无忌,是利用了张无忌宅心仁厚,旨在推翻元朝统治而没有政治野心。

由此可见,小说与历史比较,也没有抹黑朱元璋。




《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倒没有黑朱元璋,只是把历史上的朱元璋,权术、腹黑的一面全部展现了出来,把朱元璋在创业初期对人才的渴望、对百姓友好的仁慈一面给覆盖了。

当然,小说毕竟只是小说,如果把小说当历史,这是不对的。但小说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情感倾斜,出于对于自己书中主角的过于偏爱,但又不能改变历史的情况下,那么沿着历史的主要脉络,借小说之名,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一些颠覆性的塑造,这也是文人惯用的写作手法!

如金庸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天龙八部》中,对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描述,就是历史的失真。他为了衬托萧峰的大仁大义,把一位坚持宋辽和平,崇尚汉家文化的大辽狼主,描写成一个弑血好杀,一意想要南下吞宋的野心家,但真实历史上的宋朝文人对耶律洪基的描述恰恰相反。

在位既久,颇知利害。与朝廷和好念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

话说回来,尽管金庸没有在《倚天屠龙记》中抹黑朱元璋,但金庸对明朝没有好感,并由此产生严重的偏见也是事实。

这种偏见的思想也在他的其他书中得以呈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碧血剑》和《鹿鼎记》。

在《碧血剑》中,崇祯帝被描述成一个昏庸、无能之人,大明官军犹如匪类,但事实上,崇祯帝除了性格上的自傲,自负,不善用人外,并没有显得多少昏庸;而明朝军队,如孙传庭的秦军、卢象升的天雄军、秦良玉的白杆军、曹变蛟的大同兵等等,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纪都是一流的。

《鹿鼎记》就更不要说了,康熙帝历史功绩不能否认,但书中借韦小宝之口,多次把康熙帝描述成“尧舜禹汤”,等同中国古代四大贤王,却把明朝皇帝自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崇祯帝,全部说成了昏君,还多次暗示明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样的失真是非常可怕的。

事实上,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就已经把宋朝政府扶持的,但还没有彻底形成体系化的社会福利机构进行了体系化,并形成了制度进行推广和贯彻,如收容孤老和残障人士的养济院,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惠民药局,提供免费公墓服务的漏泽园等等,这样的政府措施能说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国祚,都是黑暗吗?

何况,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成化新风、弘治中兴、万历中兴等,都是明朝君臣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创下的盛举。

《鹿鼎记》中除了对明朝统治者进行抹黑外,还对清初民间的那些反清义士,通过韦小宝的所见所闻,描述成一群不能成大器,只会尔虞我诈的愚蠢之人。

事实上,清初,从顺治到康熙中叶,民间的反清组织曾多次给予清军重创;而天地会反清举动,从康熙时期一直坚持到宣统三年的辛亥革命,如果这个组织的成员真的是蠢人,早就被清廷剿灭无数次了。

何况,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台湾林爽文起义,以及鸦片战争后的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至公元1861年)广西大成国起义、升平天国起义、厦门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都是天地会主导的。

而咸同时期的太平天国反清,天地会首领罗大纲等更是率众直接加入了太平军参与战斗。

以上种种,汪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即,金庸在描述和明朝相关的人或事时,只要是和明朝沾边的,无论对错是非,就习惯性抹黑,那问题在哪里呢?

就因为他是清初文字狱《明史案》的首位告发者査继佐的后人,他需要通过文字的力量,给自己的祖上进行清名,毕竟,告密这种事并不好听。

査继佐,就是《鹿鼎记》中的查伊璜,伊璜是査继佐的号。

明史案的原由非常简单,因为湖州富商庄廷鑨购买了一本没有完成的《明史》,然后广招名儒把崇祯朝的史料加了进去,完成了该书的编著,改名《明史辑略》。

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由其父庄允诚将书印刷、刊行,只是庄家父子犯了一个大错误,没有在此书中对清朝皇帝进行避讳,同时还站在明朝的立场去讲述这段历史,犯了大不敬之罪,如同谋反。

作为江浙大儒,查伊璜参与了此书的润笔和校对。

顺治十八年初,查伊璜在刊发的《明史辑略》中,看到自己的名字高悬在校对的第一个,又在书中发现了文字上的纰漏,大骇之下,第一个向官府告发此事。

同年七月,归安知县吴之荣不断越级告发,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注意,由此,清廷刑部满官罗多到湖州开始查处参与此书的人,查伊璜以第一个检举告发的,逃过了一劫,还获得了庄家巨额财富。

据说,查伊璜还因为“明史案”受到清朝统治者赏识,被抬入了汉军八旗,成为当时的统治利益阶层,而查家也由此成为海宁的名门望族!

“湖州庄廷鑨作明史,以查伊璜刻入校阅姓氏。伊璜知,即检举学道,发查存案。此年七月,归安知县吴之荣持书出首,累计伊璜,伊璜辨曰:[查继佑系杭州举人,不幸薄有微名,庄廷鑨遂将继佐刻入校阅。继佑一闻,即出检举,盖在庚子十月,吴之荣为庄廷鑨本县父母,其出首在辛丑七月。若以出首早为功,则继佑前之荣后,继佑之功当在之荣上;若以检举迟为罪,则继佑早而之荣迟,之荣罪不应在继佑之下。今之荣以罪受上赏,而继佑以功受显戮,则是非颠倒极矣!诸法台幸为参祥。] ”---《明史纪事本末》

需要顺嘴提一句,《鹿鼎记》中的广东将军吴六奇,和查伊璜是好友知交,被塑造成一位天地会打入清廷的卧底,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吴六奇,却是清廷镇压惠州一带反清势力的急先锋,也是清廷“迁海令”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为此可见,金庸美化清朝,抹黑明朝,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崇祯   雍正   海宁   湖州   明朝   王朝   天地会   清廷   明史   元朝   教主   皇帝   政治   财经   历史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