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王朝末年,为何明末军阀割据没那么严重?

明末军阀割据相对较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中央政权的相对稳定性:明朝虽然在晚期面临了政治腐败、财政危机和社会动荡等问题,但总体上中央政权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明朝政府在地方设立官员,建立完善的行政体系,对地方自治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以确保中央政权的统一性。
  2. 文官集团的强大力量:明朝注重培养文官,文官集团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明朝时期,文官普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行政经验,他们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维护政权的稳定。
  3. 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明朝晚期尽管存在一些农民起义和社会矛盾,如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起义,但这些起义并没有像后来的军阀割据那样形成大规模的军事割据势力。明朝的社会矛盾相对较为缓和,这也有助于遏制军阀割据的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明末军阀割据相对较轻,但这并不代表明朝在晚期没有面临其他严重问题。政治腐败、财政危机、外族入侵和社会动荡等因素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这个问题不错。明末之所以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军阀割据大致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明末缺乏军阀发育的土壤,以至于军阀化比较迟缓,形成军阀的底蕴确实差。第二、清军来势汹汹,明代各地镇将还没正式在某个地盘上扎根,就被清军团灭,也缺乏变成军阀的时间。下面就这两点展开论述:

‬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对武将权力限制极其严格,军阀化速度相对迟缓。

众所周知,军阀的形成是需要时间来发酵的,某位军将要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完全掌握当地的人事权、财权、行政权是要长时间消化的,消灭地方上中央影响力的存在有一个相对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地盘。就比如说,唐代的魏博镇也是田承嗣数年经营才站稳脚跟的。

而军将之所以能攫取当地的各种权力最后形成地方军阀,是以中央政府乏力为前提的。典型如唐朝,由于在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威权堕地,才有了藩镇割据的土壤,在中央政府长时间无法恢复权威的情况下,各镇将领豪强通过初期发育,互相吞噬,以至于强藩猛镇一个接一个应运而生,最后打出了几个非常牛的军阀,如唐末经过100多年的酝酿,整出了个五代十国,感觉和养蛊一样。

但是明朝的情况不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分权体制非常已经非常完善了,以文制武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所谓“分布调度,理饷程功,总督事也;缮边防,固城守,实行伍,辑士民,巡抚事也;明间谍,谨烽堠,精教练,严约束,勒部曲,审机宜,料敌制胜,总兵事也;慎出纳,给饷以时,户部分司事也”

《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总督主征集官兵,指受方略;巡抚主督理军务,措置粮饷;总兵主设法教练,身亲战阵。至于有司,责在保安地方,固守城隍。






在这种体制下,方面统帅,即全军总指挥是做为文官的总督、处置粮饷的是做为文官的巡抚、军饷来源于中央,最高武官总兵只是一个负责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根本没有调兵遣将、统筹全局的职能,别说与当地财权、人事权沾边,就连在兵权上都被拆的相当零碎,不少地区的总兵自己也是空降的流官,根本就没有做到兵归将有这个当军阀的最基本条件,这个体制本来就是惩唐朝藩镇割据而设的,绝对不允许有唐末节度使这么牛的存在。

这个体制维持了有明一代200多年稳定,长时间遏制了如唐朝安史之乱后军将暴走局面,哪怕是在崇祯十六年,就是明朝灭亡的前一年,明廷还有拿出10多万军队与李自成会战的能力,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算是历代王朝之最了。直到北京被攻破,明代中央政府覆灭,进入南明,军阀化才全面抬头。

清廷:明朝这个制度特别好,谁用谁知道。

‬清军入关后,由于军事实力过于强势,南明时期各种军阀化的武将由于实力太过垃圾,几乎被迅速消灭,还没发育完成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根本原因。

在明廷覆灭后,南方各个势力拥戴明朝宗室纷纷成立互不统属的若干政权,这也是后世所谓的南明,在这一时期军阀势力是遍地开花的,因为这些小朝廷早就失去了压制武将的实力,甚至弘光朝廷还议设四镇来屏藩南京,对抗清朝,在万般无奈之下还助推了军阀化一把,史可法的《议设四镇疏》里已经很明确了。文如下,弘光朝廷给了四镇如下权力。

《明季南略·卷一》:一切军民皆听统辖,州县有司皆听节制,营卫原存旧兵,皆听归并整理,所辖各将,听督师荐举提用。荒芜田土,皆听开垦。山泽有利,皆听开采。仍许各于境内招商收税,以供军前买马置器之用。每镇额兵三万人,岁供本色米二十万,折色银四十万,悉听各属自行征取。所取中原城池,即归统辖。




就问这难道不是鼓励军阀化么?正如当时的前商丘令所言史可法是“仿唐宋节度招讨之制”来设立四镇的。唐朝所谓节度使是啥德行,想必大家都懂吧?如果没有外力来干涉,四镇加左良玉部一定跨入军阀的行列。

但是,好死不死,清军来了。此时的清廷实力更为强大,既有原来满、蒙、汉八旗军和外藩蒙古的老家底,全部占领关外、华北、山西等地后,还吸收了明朝在辽东和北方的边军。顺治二年三月,多铎率军5万左右南下讨伐弘光政权,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四镇迅速土崩瓦解。五月,弘光政权覆灭,清廷收编四镇降兵238000多人,左梦庚部投降阿济格也被清廷收编。至此,埋葬了四镇和左良玉部割据一方的企图。

后清廷进军湖南,湖南的何腾蛟让当地的大小军阀势力组成十三镇,也毫无意外的被清廷迅速打崩,像其中一个实力颇强的军阀刘承胤简直就是来搞笑的。具体过程如下:

清军来前,先吹一波:“我兵多,他(清军)决不敢该。”

然后,清军:“爷来了。”

结果:“承胤与部下密议投降”,还想捉住永历帝当投名状。这……”




所以,明末那些军阀还没来得及发育成熟,就被清军扫平了,既然扫平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军阀割据了。

我要特别吐槽一下,明末那些个军阀相比于其他时期由于发育不足,和唐末、五代十国那些军阀从军队质量到个人素质完全不能相比。就比如说唐代魏博镇的田承嗣,他在自己的地盘上“修缮兵甲,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人家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有经营能力的。不仅如此,战斗力还都挺强,像后唐在灭掉后梁之前,李嗣源三千骑兵大破契丹万人。可以这么说五代十国能够出头的军阀们不是民政能力强大,就是军事能力强悍。而明末大部分军阀面对清军既没有战斗力,也几乎没有对属地的经营能力,究竟是些啥牛鬼蛇神?






所以,明末之所以军阀化程度低,一是因为受到了制度的长期限制发育不完全,战斗力特别差。二是因为清军特别强势,在他们成为长期割据的军阀之前,迅速被消灭。所以,军阀割据才没那么严重。

引用文献:《旧唐书》、《旧五代史》、《明季南略》、《明经世文编》、《明史纪事本末》、《鹿樵纪闻》




自从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弄出个“土木堡之变”之后,明初显赫一时的武将功勋集团突然间人才凋落了,明朝政府的执政大权落入到文官集团的囊中。


文官集团一掌权,自然不会给武将们翻身的机会。

在文官集团的操纵之下,明朝中后期逐步形成了“以文节武”的政治制度,文官好似主子一般高高在上,武将则像奴仆一样垂首听命。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戚继光等著名将领,为了保住职位,也得百般讨好权相张居正等文官,不然的话,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

明朝中后期,武将们大都以能够成为朝廷执政文官的门下奴才而沾沾自喜,而文官集团要是想收拾哪个武将,则是手到擒来的小事而已。



到了明朝末年,明军中真正掌握大权的人,依然是文官集团中的精英分子,例如孙承宗、袁崇焕、孙传庭、洪承畴等人。

当然,明末时候,由于满清的不断侵犯,武将们有了崛起的苗头。但是,政治经验极其丰富的文官集团毫不手软,对这种苗头痛下杀手。袁崇焕擅杀大将毛文龙、孙传庭计杀将领贺人龙,就是其中两个有名的例子。


随着形势的发展,清军已是不可战胜,农民起义军的力量也发展壮大起来,明朝的统治已走到了尽头。

当文官集团失去了自己的精英人物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人之后,武将集团中的左良玉、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等逐渐有了军阀的气象。

可惜的是,左良玉等人生不逢时,他们先是成为李自成农民军的手下败将,接着又要面对野战能力顶一流的满洲八旗兵,这就导致了左良玉等人根本就没有成为割据军阀的机会。


结语:无论是李自成大顺政权,还是方兴未艾的满清朝廷,二者的军事力量都很强大,又都是立志要一统天下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割据军阀的出现是根本不可能的。




军阀割据是有条件的。

首先是地方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比如利用地方的财政用于经营地方,还可以拥有相对灵活的募兵权限,能够招募军队服务于地方。

这样的措施是统治阶级不可能给予的,除非是统治核心发生大问题,或者是统治核心给予的授权,否则,如此作为就等同于拥兵自重,很容易招来统治核心的讨伐。

汉朝之所以群雄割据,很大程度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同统治核心产生了对立,加上黄巾起义撼动了统治核心的基础,导致统治核心被大幅度削弱掌控地方的能力,地方势力趁机坐大;

唐朝更是建立在统治核心的授权,节度使制度和藩镇制度就是统治核心给予地方合法营建地方势力的制度,导致后来的军阀割据,比如西夏就是源于唐朝的节度使,辽国便是昔日唐朝的一个契丹藩镇;

近代的军阀割据亦是如此,曾国藩便是军阀割据的源头,他之所以能够建立湘军,无非就是清王朝无法对抗太平天国,这和汉王朝时期,汉王朝无力对抗黄巾起义一般,只能寄希望于地方自救,允许大臣利用地方财政招募乡勇对付太平军,所以曾国藩的出现便是打破清王朝统治核心对天下,包括地方的绝对控制。

后来湘军是解散了,但李鸿章顶替了曾国藩,他举办洋务运动,大搞新军建设,哪怕是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了,但地方新军却成为了对抗清王朝统治核心的最坚决的力量,可也是如此,这些地方军也是近代史上的军阀割据的产物。

明王朝不一样啊,它的统治核心一直存在,直至突然灭亡,一点也没有给地方任何反应和缓冲时间,导致地方为了争夺皇权的继承权而陷入了内斗,加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了这些作精,所以呢,作精们还来不及成长为地方的军阀便扼杀了。




因为自从清军自入关后,有包括吴三桂在内的7个明朝投降将领助力,使清军推进的速度很快,南明各路军队根本就不是清军的对手,基本都被打的落花流水,根本就不具备军阀割据条件和能力,所以明末军阀割据不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明末   军阀   藩镇   明朝   王朝   总兵   节度使   清廷   文官   武将   唐朝   政权   核心   能力   地方   集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