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根据淞沪会战的过程和结果推断,这场仗没有机会打赢。

1,蒋介石进退失据。日军武器装备、战斗意志全面占优。在平原开阔地带,和陆海空全面优势的日军死磕,无疑是战略失误,结果是,39万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首都南京门户大开。

2,毛泽东战略思想。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纵观日军在中国战场遭受的重大损失,几乎都是在山地,比如平型关、雁门关、台儿庄、长沙、常德等等。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巷战的巅峰。350万人生死绞杀在一起,苏联以伤亡200万人的代价,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

同样,如果淞沪会战,把日寇放进上海城,开展巷战,那么结局肯定不一样。

稍微有点意思的是常德保卫战,日军进入巷战,也就捞不到多少好处,占不到多少便宜。可惜,竟然没有后援,以至于失败。

4,阿富汗抗击美军。塔利班在阿富汗大山里游刃有余,美军在阿富汗大山里大炮打蚊子,20年,塔利班越战越勇,美军只能狼狈逃窜。

美军最害怕什么?单兵武器。比如肩扛式导弹,火箭筒、甚至路边炸弹。

不得不佩服美军的活学活用。俄乌战争,美国忙不迭支援乌克兰大量单兵武器,打得俄军焦头烂额。

5,军队历史的顶峰。上甘岭战役。以弱胜强。法宝有两个,一是毛泽东思想武装,中国人民志愿军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二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比如坑道战、冷枪冷跑运动等等。

6,必须警惕美军。也就是所谓刺猬战术,想开展巷战。那么好吧,格杀勿论,打得一片废墟。我想,封锁、围困都是犯罪,应该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突然袭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独毒们没有拿起武器、扫把之前就解决问题。




没有机会打赢的。

实力差距很大,不是人命可以填的。

70万国军面对30万倭军,因为有城市巷战做依托,才取得了击毙击伤4万左右的日军,自身却损失29万,其中光退出上海的过程就损失10万人。

中国军队作战英勇,但陆海空都是处于劣势之下,作战又是在中国土地上,倭国没有任何顾忌,肆意使用重火力。

其实,从原本计划说,攻击上海日军的设定目的是吸引华北日军,避免日军自华北平原直下武汉,随后就该后撤国防线。

血肉淞沪打得艰苦,整团整营损失,等于20万精锐大多死于炮火炸弹,又没有达到拔掉上海日军,同时沉船封锁长江歼灭日军舰队的计划。




输在不该发起这场战役。

说来搞笑,国民党在抗战中的所谓22次大会战中,淞沪会战是唯一一次由国民党发起的,可惜还是错的。




1937年的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以来中日双方的首次大规模主力会战。此战,国军将士顽强奋战三个月,给日军造成了较大的杀伤。

但淞沪会战,最终还是以国军的失利告终,并且国军此战伤亡将近30万人,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那么此战,国军到底输在哪呢?

一、国军从头到尾都没有效发挥兵力上的优势

在三个月的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先后投入的兵力达到了80余万人,日军也先后投入兵力达到20万。表面上看,国军的兵力是日军的4倍。但实际上,一方面这几十万国军是先后赶赴战场的;另一方面,淞沪战场面积太过狭小,那么部队也无法一次性全部展开。

这就导致了淞沪战场上的国军只能采取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也就是逐次使用兵力。

二、中日两军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海空军没必要比较了,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没有可比性。

就拿双方相对接近的陆军装备来说,国军的装备与日本陆军的差距依旧不小。就拿装备最精良的德式师来说,也仅仅是单兵武器略强于日军,而重火力依旧与日军相差甚大。当然,淞沪战场的国军也有少量的重武器,但是对于几十万之众的军队来说,装备率太低,对整个战场的影响很有限。

而德式师以外的国军,连单兵武器的优势都无法确保。

三、淞沪战场的地形易攻难守

整个淞沪地区的地形基本都是海拔在两米以下的冲积平原,无险可守。国军往往在平地上用沙袋堆起简易的防御工事,这种防御工事在日军的炮火轰击下很容易被摧毁;或者直接挖战壕,但是由于淞沪地区的地下水位很浅,战壕往往挖个一米多深,地下水就冒了出来。

由于无险可守,国军在火力上的劣势体现得更为明显。

四、战术失误多

会战期间,国军的战斗意志令人敬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晰地看到国军在战术上存在着许多失误。

首先,淞沪会战是国军第一次各军兵种协同作战,而配合的效果很不理想。步兵逼坦克冲锋,又不给予支援,导致国军为数不多的轻型坦克被日军悉数击毁;而失去坦克的掩护后,步兵又被日军的火力大量杀伤。

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营的部队拥挤在一条街上,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惨剧。

而最大的失误则来自会战尾声那极端混乱无序的撤退。几十万军队,拥挤在几条公路上,毫无组织地溃退。在日军的追击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撤退的国军部队伤亡达10万人,占到整个淞沪会战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日军在追击途中的损失微乎其微。

小结: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实力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淞沪地区无险可守,国军此战基本没什么取胜机会,但是如果战术上能够降低无谓的失误,至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国军自身的伤亡。

(全文完)




1937年的淞沪会战输在实力上,这场仗没机会打赢的。

很多历史书上说“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被迫还击。其实,真实的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试图将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军赶下黄浦江。

战争前,蒋介石召见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问他有没有把握打赢,张治中告诉他必须有海军和空军的有力配合。确实,要阻止日军登陆必须要依托海军和空军,但当时的中国的空军实力很弱,海军战力基本为零。不过蒋介石决心要把上海的日军赶走,淞沪会战还是打响了。

8月13日,中国步兵还没发动进攻,中国空军率先出动,本来要将停留在武汉的日军舰队炸掉,但由于汉奸告密,只炸沉了一艘日本商船。在那个时候,中国没有自己独立的重工业,所以飞机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从性能上说并不落后但却打一架少一架,自开战一个月后,中国这边空军力量就撑不住了。

在缺乏空军和海军的配合下,国军在开战初期取得一些小胜利后,日本援军一到就撑不住了,被迫转入防守状态。当时国军最精锐的是第36、87、88这三支德械师,一个步兵师满员状态是一万三千多人,出征时只有九千多人,而且没有兵役制,能把地方的保安团补充进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到南京战只能补充壮丁);而日本一个师团满员一万五千多人,战时达到两万多人,并且有完整的兵役制,即使有重大伤亡,也能补充预备士兵和后备役士兵,战斗力不会有太大的下滑。

另外是战术问题。进入十月中旬,白崇禧认为不能总是防守,应该再一次主动出击,不过当时中央军已经没有主动出击的力量了,于是白崇禧让刚刚赶到上海的桂军三个师全部用于一线,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战线太长,没留预备队,结果日军一个冲击就把桂军阵型冲散了。当时桂军是地方部队实力最强的,但日军只用了三天就把桂军打残了,桂系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虽然淞沪战败了,但国民政府把日军主力吸引到了上海,为持久抗战打下了基础,日本也因此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潭,一步步走上军国败亡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塔利班   阿富汗   巷战   国军   日本   兵力   日军   伤亡   上海   空军   中国   美军   战术   战场   实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