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何攻不下长沙?

在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南方崛起,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大规模内战。长沙城,这个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成为了太平军和清朝军队争夺的焦点。为什么太平军无法攻下长沙呢?以下是我为您创作的文章:


首先,太平军的战略和战术安排存在一些问题。在攻打长沙的过程中,太平军过于依赖迅速攻城和大规模正面作战,这使得清朝军队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调集援军和加强防御。同时,太平军未能有效地利用其数量优势,对清朝军队进行持续的袭扰和围困,从而削弱了对手的战斗力。


其次,长沙城的防卫力量强大。清朝军队在长沙城内建立了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并配备了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此外,清朝军队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湘江和浏阳河,阻止太平军的陆上和水上进攻。


再次,太平军面临着严重的后勤保障问题。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和频繁的移动,太平军的后勤补给逐渐枯竭。缺乏足够的粮食、药品和弹药等资源,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相比之下,清朝军队则拥有稳定的后方支持和充足的资源供应,这使得他们在战争中更具优势。


最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对太平军的攻势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沙地区的气候潮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这对于来自南方的太平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长时间的战斗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太平军的士兵们疲惫不堪,疾病流行,战斗力大幅下降。


综上所述,太平军无法攻下长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战略和战术安排不当、长沙城防卫力量强大、后勤保障不足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适应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尽管他们一度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但是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占领长沙,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军攻长沙之战,双方打得都很不错。

此战中,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左宗棠等人都表现得不错;袭击战、伏击战、地道战、攻城战、撤退战更是打得精彩纷呈。

太平军几次好机会没把握住,加之一些战术尚未殝成熟,最终未能拿下长沙。

防御薄弱的长沙城

当时的长沙城防,非常薄弱。

由于承平日久,长沙城池多年不修,加之1839年的大洪水,城墙已多处坍塌。“草潮门已无门,洞城不能关,城垛全无”。

同时,长沙也正处于人事变动的空档期。

新巡抚张亮基还未到任,已经要被调离的骆秉章虽仍在长沙,但已不便多问军务。由于太平军进犯的风险急剧加大,大清遂临时把正在湖南老家的前湖北巡抚罗绕典帮办湖南军务。

可是,罗绕典初来乍到,做事顾虑颇多。

比如:罗绕典发现南门外有许多高屋民房,这些民房是攻城方的天然掩护,必须拆除。

可是,由于高屋民房的业主非富即贵,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罗绕典也不敢“强拆”。

长沙城防设施破败,罗绕典不敢完全依赖城墙,遂企图建立外围防线。

可是,当时的长沙的兵力只有“兵3000,勇3000”,欲扩大防御纵深,谈何容易?

阴沟翻船,错失第一次良机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长沙烂城,一攻即破”,湖南天地会的兄弟把消息告诉了洪秀全。

正在桂林城下一筹莫展的洪秀全眼前一亮,遂定计奔袭长沙。

1852年5月,太平军攻占全州后,走水路,沿湘江北上,直扑湖南。

当时,正值夏季,水涨,船速快,而从全州沿河北上,沿途的永州、衡州、长沙均防御薄弱,太平军一旦“跑起来”,将迅速兵临长沙,而当时的长沙很难抵抗。

可是,信心满满的太平军出家门没几步,就阴沟翻船了。

蓑衣渡,江忠源设伏,大败太平军。

太平军损失惨重:冯云山牺牲,太平军被打得“兵不满万”,并损失了所有的船只。

其实,江忠源的伏兵只有千人,而蓑衣渡这种“急转弯”的地形又是非常明显的伏击地形,以太平军兵力之盛,杨秀清用兵之能,如果太平军稍微谨慎一点,不是不可能避免这样的挫折。

阴沟翻船,太平军只得暂时放弃取长沙的念头,从陆路转入湘南,再图发展。

如此,清军得到了宝贵的时间,得以抓紧时间修缮城墙,调动军队。

基本正确却有瑕疵的分兵

进入湘南后,太平军发展势头不错。

洪秀全再次确认了长沙防御薄弱的消息,而郴州地区的天地会众也自告奋勇,愿为向导,洪秀全遂再次起意攻长沙。

洪秀全、杨秀清留在郴州,继续主持扩军事宜,以萧朝贵率3000精锐急袭长沙。

当时,郴州地区的群众踊跃参军,太平军扩军形势非常好。而且,郴、桂地区的矿工,擅长地道、爆破,是非常稀缺的工兵资源。

同时,长沙城防虽依然薄弱,但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太平军要取长沙,就要尽快。

因此,分兵,同时照顾了扩军和袭长沙两个需求,是基本合理的。

可是,分兵的配置,颇有问题。

既然太平军希望袭取长沙,当然是要争取一鼓而破!

长沙城防再破,毕竟也是长沙,3000人,能一鼓而破吗?

萧朝贵的奔袭:精彩绝伦+空门不进,错失第二次良机。

萧朝贵,真的差点做到了!

在太平军攻占郴州后的第三天,萧朝贵即领军出征。

萧朝贵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政治、组织才能。

仅20天时间,太平军即连克永兴、安仁、攸县、醴陵,完成了从郴州到长沙长达600里的长距离奔袭。

而且,萧朝贵在快速进军中,不忘发展队伍,他从所克地区,获取了大量的红药(火药)、粮秣,并吸纳了天地会等武装力量,兵力增加到近万人。

萧朝贵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还记得罗绕典设置的三道防线吗?

萧朝贵的速度太快了。清军设在跳马涧的第一道防线还未完工,萧朝贵即已突破!

罗绕典的第二道防线,在石马铺——金盆岭。

驻扎于此的陕军没有与太平军作战的经验,既未修防御,也未做充分准备。

萧朝贵以轻兵诱敌,以一场速战速决的歼灭战,歼灭了城外清军!

萧朝贵风驰电掣的袭击,很快为自己迎来了一次“打空门”的机会!

由于清军准备不足,当时太平军攻过来时,南门尚未关闭,大门洞开!

可惜,太平军将士居然认错了门···他们把一座高楼认为城门,打了过去,耽误了时间。

一来一去间,门关上了。

空门不进,萧朝贵只得重新组织,转入攻坚。

不久,萧朝贵不幸中弹牺牲,攻城战陷入低潮。

土攻经验不足,错失第三次良机。

萧朝贵死后,洪秀全、杨秀清亲率大军抵达战场。

同样,外围清军也跟了过来。

而大清的新巡抚张亮基终于到了。他和幕僚左宗棠等人缒城而上。

此时,长沙内外,太平军大约3万多,清军大约5万(大部分在城外),太平军以兵力弱的一方围攻长沙,形势已不利。

同时,或许因为萧朝贵突然死去给先头部队指挥系统带来的混乱,太平军主力抵达后未得到充分引导,未抢占要地蔡公坟。

由于未能抢占蔡公坟,太平军只能被局限于城南一带作战,兵力不易展开,对攻城带来了不利影响。

不过,洪秀全、杨秀清并不慌张,他们把以前罗绕典那些未用上的工事拿来用,抵抗外围清军;同时,石达开以一波风骚的跑位,控制橘子洲等地,渡过湘江,为太平军获取粮草、退路。

随后,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地道上!

太平军的工程兵还真不是盖的,很快,连续组织了3次地道攻势。他们炸开了口子,使太平军获得了极佳的破城机会。

可是,此时太平军虽有了工程兵队伍,但土攻组织的经验不足。

他们在完成爆破,炸开口子后,往往只是一窝蜂往狭窄的突破口里涌,其他方向都没有进攻。

如此,清军得以集中力量于狭窄的口子与太平军作战,击退太平军。

与此同时,左宗棠的谋略,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左宗棠在风水堪舆、阴阳地势方面颇有研究。

他在各个方位放置水缸,并召集城中盲人(听力好),“听”地道,以提前判断、破坏太平军的地道,降低太平军的穴地效率。

2、急智。

当太平军爆破成功后,左宗棠颁令:“市民只要朝口子扔一块砖头,不管砸没砸着人,都有重赏”!

因此,突破口的太平军往往遭到清军反击,市民砖头双重攻击,很难得手。

如此,太平军三次土攻全部失败!

转移

前有坚城难克,后有清军陆续增强,太平军被迫转移。

太平军使人诈降,诈称太平军已经挖地道到了天心阁,引起清军紧张。

随后,就在清军将领将注意力集中于排查城内地道时,太平军顺利转移。

直到太平军转移后数日,清军才恍然大悟!

如此,在最后阶段,太平军以他们出色的谋略,在数万清军眼皮底下顺利“消失”了。


总的来说,长沙之战,太平军不乏亮点。

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政才能和谋略。

从入湖南时的兵不满万到围攻长沙81日,这本身就表明了当时太平军的勃勃生机。

可是,太平军在战略、战术上仍有许多不成熟之处。

分兵袭长沙,本无可厚非,但只分兵3000,颇有轻敌之嫌。

向导使用制度未健全。这使太平军未能抓住南门未关的机遇破城,后又未抢占蔡公坟,使攻城受限。

土攻经验不足。这使太平军虽然3次完成爆破,但均无法破城。

后来太平军吸取了部分教训。杨秀清整理了完善、细致的向导制度,而太平军的土攻战术也在不断总结、学习中进一步成熟,在后来打武昌、南京时均立下奇功。

同样,对面的长沙守军,也表现出独特的霸蛮气质;而左宗棠等人也因其谋略、担当,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

以湖南为基地的清军,与太平军之间,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拉力赛!




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是在清政府积弱之时的揭竿而起,攻打长沙城虽然初战告捷,但是萧朝贵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兵开始,就一路摧枯拉朽,连连攻克600多座城池,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19世纪中叶的清政府积弱以久,内忧外患,整个社会已经出于末世征象,鸦片战争爆发后,更是在国外列强的威逼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这种大环境下,近代意义重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洪秀全对着天,对着地,对着白云发誓要起义,同时他扣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这次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中来。

1852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的第12年,悠悠岁月已经过去十几年,太平天国总指挥——天王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勇士们,从广西一直突围北上,一路杀入湖南,整个过程惊天动地,杀声震天。在短短两个多月,太平天国军众如烈火燎原,一路把腐朽给烧灼死去,永明、道州、江华、嘉禾等州县,尽入囊中。太平天国军勇在前面厮杀,清政府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一直在后面围追堵截,但是太平天国军师出有名,后来加入他们队伍的人猛增数万,本来这样的局面,怎么也算得上绝对优势,天时地利人和。

清政府以为他们会经过衡州北上,于是准备在湘南一带将他们一网打尽。但是洪秀全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而是直接攻打了长沙。西王萧朝贵奉洪秀全之命,带领1000余名太平军勇士奔袭长沙。在长沙城南的石马铺,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长沙之战的帷幕。

这次战役初战告捷,开端很好,绝对是高开收益,激战半日,就破营七八里,毙敌900余人,阵斩敌将两名,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击破城外守军,天平天国乘胜占领西湖桥和金鸡桥,占据制高点炮轰长沙城,虽然太平天国军士甚猛,但是毕竟人单力薄,守城的清兵甚多,集中兵力抵抗,一时也是僵持不下,清兵死守城门,做殊死抵抗,见久攻不下,萧朝贵身先士卒,举旗督战,不幸被炮弹打中,负伤牺牲。阵前牺牲主帅,人心必然跨掉,所以这萧朝贵的死,也让人心涣散。主帅已亡,清军副将邓绍良部趁机从湘潭开到长沙城外,像一把匕首插入太平天国军勇的背后。腹背受敌,攻城不利。

遭遇清政府的反抗,派重兵增援长沙,左宗棠临危受命,坐镇长沙

长沙城被太平军攻击,清政府焦急万分,立刻增援,派去的人已经到了四五万之多,这会要拼白刃战,估计都打不过,更何况政府军的武器装备不会比太平军差,这浩浩荡荡的军众,心理上都会有压倒之势,更何况真正的战斗了。

清政府进入长沙的时候,其军事力量已经加强,清政府也并不是一块软豆腐,等清政府的主力奔赴长沙的时候,萧朝贵已经牺牲,群龙无首,其战斗力已经大大削弱,再加上太平天国的主力军尚不在长沙城,攻城的只是一个小分队而已。

饶是太平天国军被围困,但是其英勇善战的品质尚存,也没有让清政府轻易消灭,毕竟当时他们所占有的地理位置有极大的优势,是长沙城的制高点。

洪秀全和杨秀清闻知长沙告急,紧急驰援长沙城,进入长沙城,与原部队汇合,开始了战斗,清军溃败。在情急之中,广西都督向荣启动旧存5000斤大炮,自天心阁上发动炮轰,太平军一时失去掩护。清军在长沙城顽固抵抗。后因增援部队不断集结,太平军腹背受敌,只能退回营帐。

翼王石达开西渡湘江,战争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河西战场还没有打下来,东岸的长沙城南太平军继续发动进攻。这时战神左宗棠出现了。

左宗棠在太平天国围攻长沙城时,临危受命,投入到保卫大清的江山的阵营里。他建从长沙富商黄冕、贺瑗、孙鼎臣、欧阳兆熊手中筹措白银12万两,用以安定军心,城墙缺口时,他急中生智,令用石块填缺口,并规定凡向缺口抛石一块赏钱一千文。顿时石块从各处飞来,砸死砸伤太平军无数。在金钱的利诱下,谁能不尽心尽力,虽然计谋不算高端,但是却非常有效果。

太平天国的军士们攻打长沙城已经费劲心力,整整81天,既不能把清政府消灭了,也不能攻城,太平军觉得这样是空耗时间,所以决定放弃对长沙的攻击,转而撤出长沙城,一路北上,轰轰烈烈的长沙之战就此结束,历史上太平天国军攻打长沙就没有成功过,还曾遭遇到了曾国藩这个战神。

之所以久攻不下长沙城,一是有湘军顽强抵抗,二是长沙城不是太平军的主力战场,如果一味拖延时间,只会对自己更加不利

不管是北上的长沙之战,还是西征入湘打长沙,仿佛长沙就是太平军的魔咒,就从来没让他们顺意过。

那么为什么太平天国一到长沙就折戟而归呢?一是湘军集团在当地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并且是维护封建王朝的坚实堡垒,左宗棠、曾国藩等等当时可以算得上“经邦济世”之材。

从长沙之战来看,腹背受敌,久攻不下,主帅阵亡,这或许都是表面现象,究其原因,其实洪秀全并没有把长沙作为主战场,如果攻不下长沙城,久而恋战,对于后来的战争会延长时间,也不利于他北上。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在长沙立足,如果仅仅纠结于长沙之战,双方损失都不会减少,这是利弊权衡下的选择。

加上清政府对长沙投入的兵力和财力来看,如果洪秀全一味恋战长沙,主力一定受损,撤出长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长沙难打毋庸置疑,但是比起建立王朝这么大的事,长沙也不会作为最终的战场。

太平天国作为清朝的一支起义军,就像一记重锤打击在腐朽王朝的头顶,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传说还一直流传着。




在长沙城聚集了帮办大臣一位,巡抚两位,提督四位,总兵八位,还有副将等十几位,兵近五万,人数多于太平军,太平军当时人数是3万左右。太平军开展了地道战,而城中的左宗棠则召集盲人,放置水瓮,听地下的声音,提前判断,破坏地道。太平军3次进攻都失败了。


翼王石达开强渡湘江,抢收湘江西岸的阳湖晚稻作为军粮。在战略要地回龙潭筑垒,给围攻长沙的太平军留下了撤退道路。巡抚张亮基派兵攻取湘江中的水陆洲要地,结果中了石达开的埋伏。虽然石达开的局部战场占了上风,但是主战场上,既不能打败长沙城外的援军,又无法攻入长沙城内。如此僵持下去对太平军不利,于是太平军血战长沙81天,付出西王萧朝贵战死,数千将士阵亡的惨痛代价后,最终放弃攻占长沙的计划,转而向宁乡、益阳、岳州方向进军。




虽然得知长沙防守薄弱,但是肖朝贵带不到三千人确实太少了,但是肖朝贵的表现已经很出色了。随着肖朝贵战死,攻打长沙陷入苦战。此时洪秀全才带兵前来,当然之前没来也是为了恢复元气,扩展军力。在攻打长沙之前,已经损失惨重,南王战死。但是这次战略上失误,没有重视长沙,没有把长沙当成必打不可的城市,战略上的轻敌是失败的一大原因。


知太平军战术上也失误,没有占据战略要地蔡公坟,结果清军援兵赶到后将其占领,至此就将太平军隔绝于城南一地。曾国藩的机要幕僚赵烈文就认为:“长沙不陷,实赖此也”。在此战之后,太平军制定了完善的向导制度。攻打大城市的经验不足,太平军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后来攻打武昌和南京的时候就成功了。


各路援军到达后,长沙的防守力量本来就强于太平军。再加上左宗棠出谋划策,太平军的对手很厉害,最终无法取胜也正常。当肖朝贵站稳脚跟后,洪秀全主力大军没能及时跟进,给了清军调集援军的时间。当清军的兵力集结与长沙后,太平军基本没有赢的希望了。


太平军攻不下长沙是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前期经验不足,清军防守力量又很强大,打不下来也是正常。




长沙战役是太平军北上过程中的一场重大战役,起先只是由西王萧朝贵带领一支偏师乘湖南腹地清军防御薄弱,企图直取长沙,但由于刚开始进攻长沙的太平军兵力过于单薄,攻城过程中损失了西王萧朝贵,使长沙的攻势停滞了下来,随后清军不断调集重兵增援长沙,加固了长沙的城防。

之后太平军主力也陆续赶往了长沙,与清军展开了多次交战,经过近3个月的激战,最终天平军领导层认为不必在长沙继续与清军消耗,便撤围北上,长沙战役就此结束。

长沙战役的背景

公元1852年6月,太平军主力在广西全州突围之后,在蓑衣渡遭遇清军伏击,损失惨重,也失去了南王冯云山。

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带领太平军进入湖南,接连攻下了道州、永明、嘉禾、桂阳、郴州等州县,一时震动湖南。

清军听闻太平军全力进入湖南,便集中主力在衡阳、郴州一带企图阻止太平军的继续北上,至此太平军主力在衡阳、郴州一带与清军对峙。

当时杨秀清得知湖南腹地清军防御空虚,便派出萧朝贵带领林凤翔、李开芳领兵1000多人北上进攻长沙,由此拉开了长沙战役的序幕。

长沙战役前期

9月11日,萧朝贵带兵到达长沙,首先他们攻占了石马铺,之后攻占了黄土岭、妙高峰,将清军逼入了长沙城内。在援军陆续赶到长沙之后,兵力达到4000人,萧朝贵连日攻城7天,此时长沙的守军大约有1万人左右,萧朝贵部与清军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始终没能拿下长沙城。

在9月12日萧朝贵在妙高峰亲自督战,不幸被炮弹集中重伤不治身亡。由此太平军向长沙城第一阶段的进攻结束,初期攻城受挫。

▲萧朝贵战死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长沙战役中后期

到了10月初,清军各路大军援救长沙,兵力达到了四五万人左右,包括清廷大员向荣、江忠源等人此时也齐聚长沙。集结了重兵的清军随即对城外的太平军展开了反攻,太平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仍然死守阵地,打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

在得知萧朝贵战死的消息后,洪秀全和杨秀清于9月24日带领太平军主力离开郴州,于10月5日抵达长沙,随即对长沙城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接连大败清军,将清军逼入长沙城内。

10月11日,太平军主力对长沙城展开了猛烈的攻城战,接连激战到10月15日未能攻克长沙。此时郴州方向的清廷部队也赶到了长沙,洪秀全、杨秀清对清军追兵发动了进攻但未能成功。

两次重大进攻均遭失利,此时在长沙城南的太平军遭遇了腹背由郴州方向赶来的清军追兵、长沙西南和长沙城南方向清军的堵截,三面受敌,形势比较危机。于是便由石达开于10月17日带兵西渡湘江,占领江中洲岛,进而攻占河西岳麓山大片区域,将东西连成一片,打破了清军的围堵。

眼见太平军在河西地区站稳脚跟,向荣又气又急,于10月30日亲率3000士兵奔袭太平军水陆要地,结果中了太平军埋伏,向荣仅以身免。此后长沙城内清军再也不敢出战。

在石达开占据河西之际,10月下旬到11月底,太平军连续对长沙展开了多次进攻。在攻城战中,太平军采用了挖地道的穴地攻城术,即将地道挖到城墙边埋上炸药,将长沙城南魁星楼和金鸡桥一带的城墙炸塌数处,太平军从缺口涌入城内,经过清军拼死抵抗被击退。当时左宗棠也在长沙城中,他为湖南巡抚张亮基担任幕僚,经过他的出谋划策,清军迅速从城中富商筹集大量银饷,稳定了军心。当城墙被太平军炸塌后,他急中生智规定向缺口抛一块石头赏钱一千文,顿时石块从各处飞到了缺口处,城墙上的清军用石块砸向太平军,造成太平军死伤无数。

▲长沙战役后期太平军攻城形势

撤围北上

此时太平军已在长沙激战81天,既不能歼灭城外的清军,也不能攻下城池,清军援军也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如果长期在此作战,则有全军被包围歼灭的风险。

鉴于当时太平军的战略目标是沿江东进,专取金陵的方阵,太平军利用暴雨天气,乘着夜色由龙回潭、金牛岭撤出了长沙城外,往北而去。

所以综合来说,当时太平军确实攻不下长沙。前期来说,虽然由西王萧朝贵带兵进攻长沙,但当时也是一支偏师,清军主力在衡阳和郴州一线力图阻挡太平军进入湖南,对于太平军的战略目标来说,他们要经湖南去往湖北,然后沿长江一路东进进入南京。萧朝贵一开始的目标是乘着清军空虚进攻长沙,如果能拿下最好,拿不下的话也能吸引清军主力从衡阳、郴州一线回撤,这样太平军主力就能顺利进入湖南。

只是在战役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就是西王萧朝贵战死在长沙城,由此引发了太平军主力抵达长沙城展开了更为猛烈的攻城战。经过数日的攻城确实当时攻不下长沙城,为了避免主力被清军包围,也为了实现进去南京的战略目标,太平军最终撤围北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太平天国   长沙   西王   太平军   湘江   郴州   巡抚   湖南   兵力   城外   城墙   战役   地道   主力   清政府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