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个普通地主的每日生活是怎样的?

古代地主阶级是指基于土地私有制,占有一定土地和生产资料,对农民进行剥削的社会阶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处于社会的顶层,享受了最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在古代,地主阶级也分为贵族地主和普通地主。贵族地主是统治阶级,拥有极其优厚的生活条件,普通地主则处于社会中等层级,他们的生活比贵族地主要好一些,但仍然比较艰苦。

一个普通地主的日常生活要看具体时代和地区,但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生活

普通地主大多拥有一定的家族和人口,他们的家庭生活以家族为中心。地主家族的成员在一起生活,彼此关心,互相帮助。地主们喜欢办家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聚餐。同时,地主的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也要办理,宴请客人,以示节日的喜庆或悲痛的哀思。

二、劳动生活

普通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或佃农,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地主们需要管理土地,调度佃农,监督奴隶的工作,以确保土地的投入和产出的顺利进行。此外,地主家也需要日常维护和保养,如修缮屋宇、清理庭院等。

三、文化生活

多数普通地主受到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不懂读书,也不知道写字,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地主们喜欢听戏曲、看书画、弹琴唱歌等,一些富裕的地主还有可能收藏名画、字画和文物等。并且,地主们也会为自己的子女挑选才艺出众的家庭教师,以期望能够培养出卓越的后代。

四、宗教生活

普通地主也需要遵守宗教规定,进行宗教活动。在古代,家族中常常有祖先的神龛,或在家中设有祖宗堂。每逢重要节日或家中有大事,地主们都会在这个地方祭祀祖先或神明,以祈求祖先和神明的保佑。

因此古代的普通地主的日常生活和一般人的差别不小,他们拥有良田、家财和仆人,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然而,地主们也需要忙碌的工作、宗教、文化等等,以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不说别人,说说俺家吧,奶奶说俺家有一百六十多亩田,那个时候都上农家肥,水稻收成底,一亩田也就收三四百斤粮食,家里有二个长工,一个照顾田地,一个放俺家的四条牛代做杂活,家里有一口十五亩左右大的水塘,天干时抗旱,平时养鱼,每当家里来客人时我爷爷就背着打渔网走塘埂上打一遍网,中午就有菜了(塘现在还在,每年过年时可以拉千把斤鱼大家分)家里因为每年可以收几万粮食所以就开了个烧酒坊,酒对外大量卖,自己家随便喝,俺爷爷每天早上起来吃的早餐是奶奶烙的油馍和稀饭汤,下饭菜是奶奶做的老咸菜也没有什么油,每年杀一百多斤的猪一到两条,二三十斤猪油全家十几口人吃一年,听奶奶说那时候俺太爷爷就知道省钱买田,一日三餐咸菜,青菜是主菜(来客人吋除外’,可见那个时候地主家买田买地也是自己刮牙花子从嘴上省下来的钱。




我家是山东的,听我母亲讲。她们村有一个周姓地主,家里到临近解放时攒下了280亩地,按照当时的政策,够得上大地主的成分。周家有四个儿子,加上老头算是五个壮劳力,前面三个儿子老头没让上学,三个儿子加老头一门心思在家务农,只有四儿子在县城读书,说是在中学就加入了地下党,中学毕业后跑到山里参加了八路军。到48年底,老四带着两个警卫员回到家乡。劝他爹娘和三个哥哥把地分给村里的穷人……一家人都不同意,特别是他父亲和大哥拼死反对……老四一看好说歹说就是说不通。突然从腰里拔出手枪,子弹上膛枪口顶上他大哥的脑壳问:咱家的地你们到底是分?还是不分?如果同意分,咱们还是一家人,如果不同意。我先一枪崩了你,从此咱就是两路人!

这时他爹“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声泪俱下的说:“儿啊~别人家的事咱不知道,咱家啥情况你不清楚?为了给你哥几个多攒点家业,每年秋收过后咱家都要开个家庭会,这是从俺爹那时候就兴下来的规矩。每年我都要问你们,今年收成还行,现在就问馁哥几个,咱明年是继续喝稀的还是吃稠的?如果喝稀的,咱家今年收的粮食卖了可以置二亩地。如果吃稠的,那明年咱家就买不了地了……馁哥几个都答应喝稀的。咱家的地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攒下的。记得不?馁隔壁二婶子家的鸡飞到咱墙头,馁爷爷拿土磕垃拽鸡,土磕垃扔到馁婶子家去了,他都心疼的吃不下饭……”

据说。后来周家的四儿子又来了几趟,给家里讲革命的道理和全国的形式。最后在临解放的前夜把地都分给了村里的穷人。解放后划成分。周家被划成开明地主,在后来的历次运动中都没有受到牵连……

(本回答属于原创作品)




俺们皖北小镇过去有一户地主,算一下跟我们家同宗,家里有百十亩地,早晨天不亮下地干活,一辈子舍不得吃穿攒够一亩地的钱买一亩地,后来划成分为地主,他家三个儿子我一直喊舅,有一年老大媳妇因为难产舍不得输血结果死去,后来他拉扯几个孩子修车子农具,老了自己近点杂货来回赶集买卖,全部是步行,一次跟儿媳妇生气,过了头发狠话说我也喝酒吃肉,一天一瓶啤酒吃半斤猪头肉,死后在床下翻出来折合四十多万的现金与借贷条子以及存折。老二到了三十多才找个寡妇结婚,开着杂货店,一辈子省吃俭用,饭店从来没去过,人家烧煤他就要邻居家不要的麦秸烧,记得馒头两毛的时候,他说这个自己蒸一个省八分,不抽烟不喝酒今年也七十多岁了前一段时间又买了两间商铺。老三一辈子也开杂货店,不知不觉的不停的买铺子,前几年不知道上了那跟筋了听说搞传销骗了几十万,省吃俭用,住的楼瓦雪片的,前一段时间晚上看他满大街捡商户丢弃的废纸包装袋,说实话他们一直本本分分的活着,从不乱花一分钱,想想他们的先人成为地主也是如此有中国人传统的勤俭自强,他家现在这一代依旧这样,每一个孩子不太与其他的人混一起吃喝,门事关系照处,就是没有看到他们吸烟喝酒玩牌,看到的依旧是不停忙碌,从他们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们的的先人的背影,我想这是我所了解的一户外婆家邻居地主。

听奶奶说,她陪嫁就有三里地的队伍,后来我爷爷一天输完所有的地吊死在村口,那一年我爸11岁四叔八岁,后来赶上土改,我家划为贫农,我爸哥四个全当了军人,根正苗红的贫苦大众。

时代与历史造就了一切命运。(真实的发生)




过去的普通地主本来就是靠省吃俭用存了一点钱,买了一些土地,耕牛及农具才够格当了地主,因为不算好富裕,生活也只是普普通通,相比之下,比纯粹的农民经济活便些,平时生活也要好些,特别是在灾害年间及每到粮食青黄不接之时不缺吃的,在穿着上要好点,如果是遇上了战乱,同样也是倒霉的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地主   佃农   婶子   古代   地主阶级   省吃俭用   祖先   粮食   爷爷   奶奶   宗教   家里   儿子   土地   家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