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不杀了李渊?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文臣武将。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秦叔宝等。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至今也被后人津津乐道。但是李世民的上位史,却又被人诟病。毁誉参半。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太子党李元吉。最终被李渊立为太子。登基成帝。玄武门之变可以对外宣称自保。可以拿别人逼他来做遮羞布。但是太上皇李渊,他绝对是不能杀的。首先建成,元吉,死后,就没有对他帝位构成威胁的,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图曾杀戮。最核心的是中国以孝治天下。抛开李渊是太上皇的身份。那是他亲爹。他敢杀吗?一旦杀了。全国老百姓背后不得骂死他。而史书上又该如何形容他呢?弑父杀弟?而同时呢,如果他一旦开了这个头,后世子孙有样学样。没准他都有可能被自己儿子给搞死。所以李渊他不想杀,也敢杀!!




李渊皇帝有四皇子,分别是长(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四子李元霸。

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条好汉,在状元赛中遭雷击而亡。

太子建成和三弟元吉甚好,与南征北战的二弟世民不和。恐李世民战功赫赫,威胁他的太子地位,他采用诬陷的手段,逼得世民造反,发生了玄武门兵变。世民兵多将广,建成元吉一起身亡。

李渊获悉后痛惜不已,无奈禅让了皇位于世民。

按照封建社会继承法则,秦王李世民弑兄杀弟,属篡权不规行为,应和秦二世胡亥,隋朝杨广同样罪过。为后人所不齿。但他勤政,治国有方,出了个“贞观之治”。赢得了民心,取得了后人的谅解。

李世民所要的是皇位,不是他爹的老命,他再杀李渊还有天理吗![我想静静][呲牙]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看到全副武装的尉迟恭时,当场开始了一段影帝级表演,才躲过一劫。

事发当天,李渊正在和几个重臣在皇宫里一个内湖中泛舟。

突然远远望见尉迟恭风风火火地赶来,而且全副武装,李渊当场大惊,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是谁在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

是时,高祖泛舟于海池。太宗命敬德侍卫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旧唐书》

注意,李渊说出的这两句话,是重点!

第一句:今天是谁在作乱?

很明显,他已经知道有人在作乱,皇宫就那么大,在宫里那么多人砍杀,喊杀声、刀枪撞击声等,肯定是惊动了李渊。

而李渊为什么会事发之后,在内湖泛舟,而且还是和几个重臣一起?很可能是知道了皇宫变乱,和几个重臣商议对策,而商议的地点就在湖面上。

我比较奇怪的是,李渊在变乱发生后,选择以泛舟为名,和几个重臣在湖面上商议,却没有做出任何能第一时间阻止两方厮杀的举动。

要知道,李渊当时是皇帝,可以随时调动禁军阻止,但他选择了泛舟?

也许事发太突然,调兵已经来不及,也许有别的原因吧。

咱们言归正传,李渊的第二句话:你来这想干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尉迟恭全副武装,手持兵器,竟然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而且李渊已经知道变乱发生,此时尉迟恭带着兵器过来,很让人怀疑他此来的动机啊。

因此,李渊内心是极其震惊的,他有理由担心尉迟恭来这是不是要干掉自己?

但随即,尉迟恭的回应让他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只见尉迟恭答道:秦王因为太子、齐王作乱,带兵将其诛杀,怕乱兵惊扰了陛下,所以派我来保护陛下!

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旧唐书》

李渊悬着的心放下来,是因为确认了自己没有生命危险,但尉迟恭说是“保护”自己?

事已至此,这种话换做是你,能信吗?

作为父亲,知道儿子们自相残杀的消息,虽然内心极其震惊、愤怒、难过,但李渊不愧是老狐狸,多年的官场斗争到举兵反隋,他能坐到这个位置,是不简单的。

于是,李渊强忍着一切情绪,当场开始了一段影帝级的表演!

只见李渊脸上突然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表演功底深厚啊)对着尉迟恭点点头。

然后对身边的裴寂意味深长地说道:没想到今天竟然发生了这种事,该如何是好?

不等裴寂回答,旁边的萧瑀、陈叔达看到这场面,连忙说:

李建成罪有应得,李世民建国有功,可将其封为太子,并将国事交给李世民全权处理,就不会有事了。

这两位仁兄很明显是很识时务的,尉迟恭带着兵,全副武装地来到这里,大家都明白该说什么话,做什么决定。

李渊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为了避免挨上一刀,他开始了第二段影帝级表演。

当场对萧瑀等人说了一段违心话:说得好,这也是我平素的心愿呐!

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资治通鉴》

尉迟恭表示十分开心,因为这老头挺识趣儿,非常配合,表演十分到位。

因此,他决定提第一个要求:请陛下降下手敕,命令一切军队均受秦王指挥。

想夺权,掌握枪杆子是最核心的一件事,而且此时南衙卫兵、北门羽林军以及东宫、齐王府、秦王府的将士还在混战。

还有那些太子府、齐王府的卫士,总有一些死忠粉,散落在各处玩命,想彻底扑灭,费时费力,而且无法将这些人彻底清理干净。

想制止这场混战,必须以李渊的名义,给李世民发动事变以合法性的定论,才能瓦解这帮人。

连皇帝都说了,李世民是合法的,李建成等人是非法夺权的,那还抵抗个啥?到时自然瓦解掉东宫和齐王府的抵抗。

但在李渊眼里,尉迟恭这个要求,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

这摆明了是要夺取兵权啊,但此刻的李渊,已经没得选了。

作为唐朝的影帝,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答应了,当场写下诏书,把兵权交给李世民,同时以皇帝的名义派人去太子府和齐王府安抚,劝他们放弃抵抗。

至此,玄武门事变终于宣告结束。

南衙、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敬德奏请降手敕,令诸军兵并受秦王处分,于是内外遂定。——《旧唐书》

李世民把活儿干完后,终于露面了,李渊也终于不用再抑制情绪强行表演。

此刻,父子二人见面,李渊没有笑容,只有一副面容憔悴的老父亲,虽然不用强颜欢笑,但语言上的表演还是需要的。

他抚摸着李世民说: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

所谓投杼之惑,来自于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离开。

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李渊说这句话想表达的是,自己因为之前受人蛊惑不相信李世民而感到愧疚的意思,而李世民则是痛哭流涕,跪而吮上乳。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资治通鉴》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其一,李渊在整个过程中十分配合、表演到位。

当尉迟恭全副武装出现在李渊面前时,他已经知道结果,李渊已经被尉迟恭控制,要是不听话,会有什么后果?

至少在李渊的角度,如果不听话,尉迟恭难保不干出过激的行为。

突然深陷危险之中,李渊为了自保,只能全程用影帝级的表演配合李世民演完这出戏。

其二,如果李渊不配合,李世民会不会杀李渊?

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李世民既没有必要也承担不起这个罪名。

首先,如果李渊不配合,尉迟恭是可以做到将李渊软禁的,至于接管兵权这事儿也有的是办法。

人都被控制了,写一份让李世民接管兵权的圣旨,盖个章,这是完全能做到的,同样的,圣旨上写什么内容,盖章这些,李世民都可以轻易做到。

所以,他没有必要杀李渊。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承担不起杀李渊的罪名!

杀兄弟还可以用李渊的名义给李世民合法化,比如李渊下圣旨,给玄武门事件定性,说明李建成是谋反,李世民是合法诛灭叛乱,这就是合法性。

有了合法性,杀兄弟这个罪名就不能成为罪名,最多上升到道德层面,而且在合法性加持下,道德谴责也不会很激烈。

可是一旦杀李渊,那性质就是“杀兄弑父”,属于大逆不道,李世民连洗的机会都没有了,即使洗也洗不干净的。

到时候他不仅会留下千古骂名,而且天下人心会不服,他要坐稳帝位只会更难,甚至演变出更多的杀戮。

因此,李世民没有杀李渊的动机和理由,父子情感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取得了成功,杀了哥哥李建成、李元吉,基本上控制了皇宫。在军事上李世民是强过他的其他兄弟等人的,隋朝末期,因隋炀帝的统治违背了他父亲隋文帝的治国理政的路线,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引起各地造反的势力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的李渊是太原的郡守,李世民便耸拥李渊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也起来造反,李渊虽再三犹豫,但还是听从了李世民的劝告,率兵造反,而且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可是,当李世民为推翻隋朝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巨大的功勋,李渊确未实行自己的承诺,立李建成为太子。但是李建成等其他兄弟在建立大唐之时,谁都没有李世民的功劳大,李建成也是知道的。李渊这样安排,无疑在他的儿子里面埋下了祸根。

在平定天下时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比李世民差,压不住李世民,便联合弟弟李元吉排挤李世民。这个时候的李渊知道自己已经错了,在儿子兄弟中造成了严重的矛盾,他又不好处理,优柔寡断,而且在朝中政令冲突,加速了儿子辈们的利害冲突。

李世民认为自己才是唐朝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和垫基人,是父亲李渊违背立自己为太子的诺言,认为定李建成为太子不合适,所以,与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猜忌日益严重。他们兄弟形成了两派,朝中的大臣也形成两派,都有朝中的重臣参加。这些情况李渊已经察觉,但是他没有出面制止和解决。而且李建成东宫中出现了内奸王晊,向李世民告密:“李建成向父亲李渊提出派李元吉率兵去突厥犯境的战斗,想借此控制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害李世民。”这样便促成了玄武门事变的事情发生了,李世民决定先发至人。在玄武门把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杀害了他们的众多儿子,并将他仍在宗籍中除名。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知道无力回天了,干脆把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

三天后(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并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9年9月4日),李渊退位为太上皇,让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唐太宗,第二年改贞观元年。

综上,玄武门事变成功以后,李渊步步让李世民掌权,直至将皇帝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李世民为什么会去杀李渊呢?即使是李渊有些错误,那也是一个父亲犯的错误而且后来更正了。李世民还是一个正人君子,而且深受中国的儒家影响,他怎么能做一个犯上作乱的人呢?




一、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干掉老大、老四,又派尉迟恭这个门神挟持了父皇李渊!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建成,尉迟恭射死李元吉,建成的干将冯翊、冯立,齐王府的薛万彻带着二千多人,正在攻打大门。大力士张公瑾一个人用身子顶着门,外面的人没能攻进来。守卫玄武门的敬君弘、吕世衡战死。东宫、齐王的士兵又要去攻打秦王府,形势火烧眉毛时,尉迟恭拎出了建成、元吉脑袋,大喊:奉旨讨伐二贼,这是他们的人头,你们还为谁卖命?两府官兵一见就一哄而散。

李家三兄弟肉搏时,李渊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尉迟恭全身披挂从岸边赶去,自报家门,直言:太子、齐王叛乱。已被秦王杀死了。秦王恐惊动陛下,特地派臣来护驾。



历史上的尉迟恭可不是老大粗,他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论武的他马槊纵横天下,论文的他政治上极为敏感、下手极为老辣。他这番话话中有话,秦王没接到你的旨意,已自作主张杀掉了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我通报给陛下,只不过给您点面子,你要不老实,您老就会步建成、元吉后尘,您老是明白人,您老看着办吧!您老如果不老实,我护驾立马变成绑架,您老的皇宫包括您老的这把骨头都捏在秦王和我手中!

二、李渊识时务,主动交权,秦王无需下杀手。

皇帝李渊和大臣裴寂、萧瑀、陈叔达等都已成最高级人质,他们都心照不宣,很识时务。尤其是李渊,三个成年儿子建成、元吉已死,何况世民功高盖世,不如交权,安度晚年吧!李渊和近臣们紧急磋商,决定立世民为太子。尉迟恭有条不紊: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接受秦王指挥。高祖乖乖照办。三天后,世民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当年八月,李渊又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彻底完成皇权交接。

三、在李渊服软情况下,世民再个杀手,就会使他的上位缺少合法性。

世民狠下杀手,已干掉哥哥、弟弟、十几个侄子。如无必要,他再弑父弑君,舆论对他不利。

世民杀太子、杀齐王,可以假借父皇的名义。父皇服软,成了自己的“提线木偶",正好使自己杀兄杀弟的恶行合法化,何必再弑君父?君父已在自己掌控之中,再弑君,就会使自己登基无法合法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又有房谋杜断,怎会下次蠢招,授人话柄呢?

四、毋庸置疑:如李渊不识事务,世民定会送他去见儿子建成、元吉。

如果李渊硬扛到底,世民已然两手沾满兄弟、侄子的鲜血,决不会手软少沾父亲一人的鲜血!在皇冠皇权面前,什么父子之情、兄弟之谊还不如一张擦屁股纸啊!当然,李世民决不会用宝剑,软禁几天,再弄个什么沉船事件之类的,让李渊不见血,成个失足老头就功德圆满!

您瞧!父亲李渊抚摸着世民的头,世民重回哺乳期,吮吸父皇的乳头,一组假的不能再假的恶心父子情深镜头!唯一真实的镜头是世民禁不住嚎啕大哭,他才暗自庆幸自己下手狠、下手快,终于先射死了建成、元吉,他在为杀死兄、弟、十几个侄子缓解心里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秦王   太上皇   东宫   兵权   重臣   高祖   全副武装   影帝   陛下   事变   太子   尉迟   皇帝   儿子   兄弟   财经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