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小偷越来越少了,是社会文明了还是转行了?

  • 社会治安越来越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完善,社会治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地公安机关加大了对盗窃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了破案率和惩处力度,让小偷无处藏身,无法逍遥法外。同时,社会公德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盗窃行为的反感和抵制也在增强,小偷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 移动支付盛行: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便利,人们出门时不再携带大量现金,而是通过手机扫码或者刷脸进行支付。这样一来,小偷的目标就大大减少了,即使偷到了钱包或者手机,也无法使用或者变现。而且,手机上还有防盗功能,可以远程锁定或者定位,让小偷无所遁形。
  • 监控设备普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监控设备已经遍布各个角落,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住所,都有摄像头或者报警器等安防设备。这样一来,小偷的行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威慑,一旦作案就很容易被发现和抓捕。
  • 工作机会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扩大,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多。只要愿意努力工作,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和收入。这样一来,小偷就没有必要冒险去偷窃了,而是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谋生。
  • 心理因素:有些小偷并不是因为贫困或者生活所迫而去偷窃,而是因为心理上有某种扭曲或者变态。他们可能享受偷窃的过程和刺激感,或者有某种强迫性的冲动。这种情况下,小偷可能需要接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才能改掉这种恶习。




现在的小偷太难了,以前偷个电视、冰箱、自行车可以卖几百元,非常容易。现在不行了,东西大搬走也费劲,最重要的是没人买了。以前偷个十块八块可以解决吃饭问题,现在都用手机支付钱了,偷不着现金。所以改行了!但溜门撬锁还是有的,好歹都有摄像头,瘾很快抓捕小偷!




现在的小偷真的很难,我家前几天平房进了小偷,小偷实在没啥可偷的,把我刚买的一兜橘子偷跑了,大的家电不敢偷,值钱的金银首饰又很少,现金也不多,手机偷了都有定位,因此小偷很有可能会是21世纪第一个消失的“手艺人”。

我家邻居是警察,他说以前总能抓到小偷,如今别说小偷了,打仗斗殴的人都少了,但是邻里邻居的争吵却多了很多,因此警察更多的都是维护邻里邻居之间争吵的关系,做调节用,不像以前总有丢东西的事件发生,他总结一下,小偷越来越少的原因就这么几点。

‬第一,监控多


不知道别的城市,我们城市可谓是步步都是监控,去年我妈早上起来没事,就打车来的我家,那是凌晨4点左右,冬天,外面刮着大风下着雪,我妈以往就是溜达来我家,毕竟不是很远,当锻炼了,但是那天有点冷,她就打车过来的,打车的时候发现车座上有一个手机,是一个挺破的安卓手机,我妈心想等着失主联系她的时候,就让失主自己过来取,然后把手机扔到了我家茶几上,就做饭遛狗了,然后收拾完就忘了这个手机,人下楼了。

结果当天我因为有事,下夜班没回家,手机失主是一个学生,上午发现手机丢了以后,就打电话,没人接,就报警了,结果我妈几点做的出租车,什么路线,到的那里,进的哪个单元都知道,只是不知道楼道里是谁家。

然后整个楼道里都贴上了传单,说手机是孩子的,里面有学习资料什么的,我回家了以后才看到,手机都让失主打没电关机了,还是我给我妈打的电话,问清了事实。

我所在的城市,每个小区每栋楼的楼头都有监控,一栋楼四个,将整个楼都照得清清楚楚,我们整个城市都是如此,路不拾遗虽然做不到,但是丢了东西或者有什么事故,肯定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作案人,而我相信这只不过是我一个城市的缩影,如今整个国家应该如此,路上遍布的监控让小偷无所遁形,因此小偷少了很多,转行了。

‬第二,现金少

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过真正的钱了,如今钱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数字”,和有钱人的数字不同,我的钱是数字化了,都在网络里…

相信现在像我一样的人很多,很久没见到或者没摸过现金了,平时的生活中出门都是手机支付,不管是几毛几分还是几百几千,随手的瞬间就能支付成功,外国一个教授来到中国,都为中国的数字支付赶到震惊,因为乞讨的人,都提供扫码支付。

现金少了,支付又都需要密码,而且即便不用密码,钱支付出去也能找到去向,偷钱已经不现实了。

‬第三,人们安全意识提高

记得以前,丢东西的家庭不是门窗没关好,就是家里长期没有人,值钱的东西呢也都不存放起来,只是在家里轻微地隐藏一下就算了。

如今很多人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值钱的东西不是存在银行就是放在家里的保险柜,或者是直接随身携带在身上,不想以前不设防,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而大的东西,如冰箱彩电,小偷都不会偷,毕竟都是监控,这么大的东西抱着大摇大摆地走,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就被发现的,再一个现在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以前冰箱彩电都得上万,二手也能值钱,如今65的4k电视二手也就1000多块,还大不好运输。

‬第四,风气变好了

记得我小时候,我妈告诉我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一定不要声张,就是偷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声张,毕竟小偷都是团伙作案,他们很容易报复别人。

可是如今社会风气变了,人们不再只是顾着自己,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基本上“人人喊打”,有就知道我们这边有个小偷东窗事发,在公交车上偷东西的时候被人当场抓住,打个半死。

如今这种人人勇于争先阻止违法行为的情况越来越多,小偷不仅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偷东西,还要冒着被揍的“生命危险”去偷东西,结果就是得不偿失,因此小偷慢慢也就越来越少了。

‬第五,小偷是门手艺,肯吃苦学习的人不多了

这么说,可能有些人心里有些不忿,但是小偷确实是一门手艺。

古时候的小偷技术是由师傅传授而来的,师傅通过自己的“毕生所学”来教导徒弟,主要教授两部分“功夫”,即手通和眼通。

手法主要就是对于手法上的练习,古时候教导小偷学生,是抓一把黄豆撒在地上,让徒弟捡起,慢慢地捡起来的速度越来越快,就会训练手指的“功夫”。

手指上的功夫训练非常简单,在装满米的米缸中放上铜钱,让徒弟去夹,时间长手指就会变得异常灵活。

眼通的训练就是训练徒弟的眼力,师傅会在自己的口袋中装钱,然后从徒弟的身前走过,让徒弟分辨钱放在了哪个兜里,刚开始徒弟很难分辨出在哪个兜,时间长了以后就很容易分辨了,眼通也就训练完成了。

不过这些只不过是小儿科,也就是小偷的“入门手艺”,师傅还会教学徒一些更加高深的技术,如掉包,遮挡,计谋,“开口”等等。

古时候的小偷属于“下九流”之一,虽然不入流,但是也有自己的传承和帮派,学徒多是家里贫穷之辈,如今别说孩子不肯吃苦了,就是能做几个人体向上的孩子都不多,家里都当宝一样,谁还能吃苦练习这“功夫”呢。

‬写在最后

其实小偷越来越少,不仅是时代进步的关系,也反映出了如今人们不愿意吃苦不愿意付出努力。其实不仅是小偷越来越少,很多传承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那些古老的非物质传承手艺,因为需要吃苦,需要常年累计的付出,而当下社会都属于“快餐文化”,人们不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看不到的手艺上,更愿意快点赚钱快点有受益,这也导致了如今很多传统手艺越来越稀缺,学习的人越来越少。

时代进步是好事,但是消失了很多老手艺,老传承就是坏事了,希望好的东西能够留下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吧。




今天的社会,摄像头大街小巷的安装,您干了坏事,能往那里走?大街小巷的保安,严防死守的守护着,您偷东西?启不笑话。手机付钱,您偷什么?偷了手机,还要偷密码?不可能吧!没有密码手机又是个废物,科技让小偷失业啊!




现在的社会简直让小偷欲哭无泪,小偷哪里还敢偷东西,就算敢偷他能偷出什么东西来?

早些年我们这边真的有小偷,而且小偷非常的猖獗。

我来讲两件我小的时候发生的事吧,就发生在我们村子里面。

第1件事,是我们村子里面那时候突然来了一伙小偷,偷了好几户人家的东西了。

因为我们村子里面是一个姓氏,相互之间都是亲戚。

村子里有一位年长的人说: 咱们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别睡觉,都按一个小铃铛,要真出了什么事你摇一下铃铛,能看到的咱们都过来帮忙,一定要把小偷给抓住。

当天晚上的确看到小偷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小偷直接爬到了一个特别大的烟囱里面,那个烟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搞出来的了。

小偷在里面非常嚣张,说道: 自己还有武器,谁要是敢上去抓他的话,那么就跟他拼命。

因为小偷的气势的确是震慑到我们了,所以当时也没有人敢多说什么,就这么呆了三五个小时,小偷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跳下了烟囱直接跑掉了。

最终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小偷长什么样子,那个时候村子里面也没有监控,你也查不到。

第2件事,是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这是距离我最近的一件事了。

那个时候家里面有钱的可能会买一辆电瓶车,等一下好像不是小学五年级,而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具体的时间我也记不太清了,那个时候的电瓶车其实是很珍贵的,好多人骑着电瓶车到自己的农地里面干活。

可是回过头来一看电瓶车就没了,有的时候电瓶车没了,摩托车也没了,更有甚者甚至自行车都没了。

那个时候的小偷多么猖獗呢?

直接开着拖拉机来到我们村子里面趁着你在这里干活的时候,稀里哗啦把能装进去的全都装上去了。

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隔壁的老奶奶在打农药,等再回来的时候就连打农药装的那个桶都丢了。

但是从我上初中开始,准确地说在初三毕业之后吧,我们村子里面就基本没有任何小偷了,也都没有听说过小偷这件事了。

家家户户不能说天天开着门,你就算家里面没人,大院敞开着也不带丢走任何一个东西。

唯一能丢的,可能就是你放在门口的一些纸箱子,老太太觉得没什么用,就偷偷摸摸地给顺到自己的三轮车上,然后拿着纸箱子去卖钱了,除了这种情况之外没有任何小偷了。

那为什么呢?

为什么现阶段突然之间发现小偷越来越少了?

其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1点,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

我始终相信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当一个人过得特别穷的时候,他根本不在乎自己做的事有多大的风险。

因为这个时候他最先是要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越是一线大城市居民的普遍素质越高,越是在四五线城市,或者在乡村里面素质就越低。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随地吐痰这件事对于一些村里的老大爷们觉得很正常,但是城市里面的人就觉得非常不正常,必须要拿纸包着,然后再丢到垃圾箱里面去。

其实这是一个文明的必然发展阶段,当我们大家越来越富裕的时候就会有道德心,就会有道德底线也会有羞耻心。

在早些年的时候,自己可能为了填饱肚子做过一些混事。

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顾虑的,大家都在这么做,我也无所谓了。

但是伴随着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我并不是说低等教育的人就一定是素质低的人。

事实是我们周边有很多低等教育的人,甚至包括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他们仍然非常的善良,非常的淳朴。

但相对而言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越多,能够传播的理念就越多,认知程度越高,底线就越高。

一些龌龊的事情或者一些小事他们就不愿意去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说80后正在改变职场,90后正在改变职场,甚至到后来会00后10后他们也会改变职场,改变的是什么,改变的就是这种职场风气。

第2点,偷东西的风险越来越高

其实在早些年的时候,大家想一下村子路口有监控吗?

基本没有,就算你去大城市里面也很难找到像样的监控,再后来大城市里的监控越来越多了,道路上也都是监控,甚至就连村子里面也都安起监控来了。

就比如我们家就安了三个监控,因为我们家之前的时候经常没有人,就想着如果家里有什么东西丢了怎么办呢?

不单单是我们家,你像我们村子里面还有一两户是养羊的,养鹅的。

家里面都有监控,村子的两个路口以及三个小路上也都有一个监控。

这个监控主要看村子里谁来了,谁出去了。

我不说别的,如果真的有一个人推了一个摩托车偷偷摸摸地就跑掉了。

二话不说,马上找到相关单位,只需要打个电话,人家那边调一下监控就能够找到这个人是谁。

再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也好,面部识别也好,反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很容易找到这个小偷是谁。

现在做小偷的风险实在是越来越高了,而且高得离谱。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子,村子很难做到360度无死角的覆盖。

可是在大城市里面,我不说别的,现在你就是高空抛物都能够查得清清楚楚,是在哪一个地方丢的东西。

那如果说你要偷偷跑到一户人家里面偷东西,在电梯里面就能直接把你给抓住。

第3点,大家兜里都没有钱了

有人就说了,你之前说的不对啊,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了,怎么兜里面没有钱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呀?

其实不是兜里没有钱了,而是兜里的钱进行了转化。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把钱放在手机里面,一部手机走天下。

之前的小偷挤一个公共汽车,或者在人流多的地方随便下手,一抓就能够装到一个钱包,然后把钱包里面的钱都放在自己的兜里面。

这样的小偷有,但是我们得考虑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钱包里没有钱了。

我不说别的,前一段时间我去一个超市,我说:我能不能换点钱,超市老板一听脸色都变了。

老板说: 你的意思是不是,你通过手机给我转账,然后我再把其中的一部分钱转给你呢?可以是可以,但是我这边也没有多余的钱,你要是要得多的话我还得去给你凑。

到最后我说只转账两块钱,因为修自行车的那个大爷不会用二维码转账。

那个超市老板听了之后才送出一口气来,这样的话没问题,你说要拿个几百几千的,我这边还真给你凑不出来。

那有人就说了,如果把钱全都放在手机里面,小偷会不会把手机拿走呢?

也不太会,现在大家十之八九都是低头族,手机只要离开自己身边一小会,自己就感觉很慌张,是不是有人给我发消息了,是不是有什么内容我没看到呀?

就抓紧时间拿手机来看一看,甚至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出门的时候还愿意戴耳机,把耳机戴在耳朵上。

如果手机丢了,不出5米的功夫,蓝牙就会断开,不好意思,你马上就会被发现。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小偷数量越来越少,这其实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大家都越来越文明了,小偷这个行业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了,再加上其风险越来越高,大家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也不差多少钱了,没有必要非得冒这个风险。

不说别的,你当小偷辛辛苦苦一天,你可能赚得多一点,但什么时候被发现了抓进去,再判个三年五年的得不偿失。

那如果你说实在是没钱了,没钱了哪怕你送个外卖呢?

咱不说别的,你一天只送10单好不好,送一单5块钱,那么你一天下来也能够赚个50块钱。

这50块钱你可能住不起好的地方,但是你花30块钱在小城镇旁边,住一个破烂的小旅馆是没问题的。

剩下的20块钱养家糊口,一个月下来能够存住1000块钱,1000块钱你再买个电瓶车,自己 再送外卖,多赚点钱,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也是为什么,小偷数量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小伙伴们,你们咋看这件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小偷   电瓶车   失主   块钱   兜里   手艺   村子   徒弟   值钱   现金   家里   现实   东西   发现   社会   城市   财经   手机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