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差在哪里,为何国富民弱?

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弱 名将辈出 岳飞 这是哪个时候蒙古族太厉害了 上帝之鞭 宋朝在蒙古帝国攻击下坚持了半世纪 比当时的西夏 金国 厉害多了 破国后也没有投降 大臣抱着幼主跳海 何等悲惨




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国家队伍怎么可能正视自己的使命感呢!

只以金钱观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民族自信心,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像我们的解放军一样英勇顽强的自信心一样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北宋军队的战斗力越往后来越差劲儿。金人兵困汴梁时,曾经拥兵百万的堂堂大宋王朝,竟然被区区数万金兵打了个国破家亡。于是二帝被俘北狩,遗民苦苦挣扎。

为什么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不堪呢?

这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为了避免重蹈唐朝中页和五代时军人做大,武将拥兵自重的覆辙。

北宋统治者刻意崇文抑武,使将领与军队分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军。

于是,便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后果。

兵不知将,则将无权威。将不知兵,则无从了解军队。

既然不了解自己的军队,那么自然也就无法利用和发挥军队的优势了,更不利于调动士兵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由于军无常将,也使得将领们很难扎下心来培训部队。

久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会越来越弱了。

二、北宋王朝的主力部队是几十万禁军,禁军一半驻守汴京,一半驻守外地。

名义上的北宋军队,由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组成。

而实际上厢军(劳役兵)、乡兵(民兵)和蕃兵(任召异族防卫边境)有名无实。厢军不训练,乡兵和蕃兵也不常设。因此,他们自然也就无法承担保家卫国的使命了。

其实,最初的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并不算弱。

且看,宋太祖和宋太宗能利用这支军队灭南唐,平北汉,甚至还曾在“高梁河”之战中与强大的辽军一争高下,这又怎么能说北宋军队的战斗力脆弱呢?

北宋军队之弱在于后来积弊太多,兼之朝廷为防军队长期驻守某一地区,容易造成军队与地方势力产生联系,进而构成不稳定因素,所以便打着“均劳苦”的旗号,不断地(三年左右)将驻守在外地的军队调来调去。

这样做自然可以割断军队与地方势力的联系,避免出现唐朝藩镇割据或五代军人拥兵自重的弊端,但却也造成了军队的疲劳以及不能安心训练的后果。

久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会下降。

三、北宋中期之后国家财政窘迫,政府的财政收支相当困难。

因此,才会发生宋仁宗时代的范仲淹变法,以及宋神宗时代的王安石变法。

尽管这两次变法都以虎头蛇尾而告终,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王朝的财政困难。

变法的要点一是力求减少冗官,二是力求减少冗兵。

由于范仲淹变法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对王朝的影响力有限,而王安石变法则持续了整个宋神宗统治的时代。

为了减少有名无实的冗兵,王安石大力削减军队员额——将虚弱不堪的禁军降为厢军,将不合格的厢军干脆解散。

为防军队战斗力下降,王安石便推行了“民兵制”,也就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平时务农,农闲时训练,希望以此组织起一支有战斗力的不在编的军队。

王安石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只是不为利益受损的人所容。

因此,后来司马光成为宰相后便废除了王安石变法。

宋徽宗上台后,奸佞的蔡京成了执政大臣。

蔡京为人一惯于两面三刀。他一面以恢复“王安石变法”为旗号排斥异已,一面又偷梁换柱改变“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内容。

在蔡京的折腾下,北宋的“民兵制″没有恢复,正规军的员额也并不充足。

对此,蔡京非但不以为忧,反而乐得将缺额士兵的饷银聚敛起来供皇帝挥霍。

于是,北宋王朝政以贿闻,文恬武嬉,朝廷昏暗不堪,官僚醉生梦死。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样一来,北宋王朝军队的战斗力怎么可能不下降呢?

所以,甭看北宋禁军内战内行——童贯毕竟剿灭了方腊起义军。

但要让他们对付外敌就不行了。

且看,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后,童贯率领着号称精锐的禁军,但接连两次都被困守幽州的辽军击败了,而当金兵攻打幽州时辽军却望风而降了!

因此,北宋末年除了少量与西夏对敌的军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以外,大多数禁军都已经难堪大用了!

也因此,北宋王朝纸面上的"大军"才没有办法保卫首都,也才会发生靖康之耻。结果,大半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昔日的大宋也沦为偏安一隅的南宋小王朝。

总之:由于北宋后期国家财政困难,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国富;又由于北宋统治者忽视民众的力量,没有真正落实王安石变法中的“民兵制”,所以北宋的民众即使想不弱也难呐!不过,战争的潜力是老百姓。且看北宋亡国时沦陷区百姓纷纷自发的组织起来对抗侵略者,就知道北宋的民众其实并不是真的弱!




首先应该肯定,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而为什么经济发展商贸繁荣是北宋王朝却常打败仗割地求和,还屈从定下“澶渊之盟”呢?

首先是宋朝接受唐朝“藩镇割据”造成动乱的历史教训,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就用“杯酒释兵权”之计,让功臣交权后享乐而不问朝政,而调兵用将的权利都在皇帝手中。

其次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很难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守边抗敌。

再者是皇帝手中有军权,却不带兵出征,将士在外,应该是“君命有所不受”,但前方将士必须听从皇帝调遣,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怎么能够打胜仗呢?

虽然接受历史教训,但过犹不及,从一个极端,军队怎么能够打胜仗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文官指挥军队

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是吸取了唐朝藩镇尾大不掉的教训,但文官来指挥,文官一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没有领兵经验,怎么展现军队战斗力?

二、宋朝武将地位低下

在重文轻武的观念下,武将地位要比文官低很多,所以,军队哪里还有战斗力?都去读圣贤书了,因为当兵会被看不起!

还有,官员的腐败,甚至在兵器上都作假,一遇到战事,战斗力可以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宋朝   神宗   蕃兵   军队   藩镇   王朝   禁军   文官   民兵   武将   自重   北宋   战斗力   皇帝   自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