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长期严重沉迷于《罗辑思维》,现在世界观似乎有点反常,这是什么情况?

世界观反常往往意味着脱离常识,脱离常识往往意味着偏激。虽然脱离常识也可能意味着观念上的进步,但低级的东西更可能带来观念上的扭曲。思维有逻辑一般看来是好的,为什么逻辑思维会和世界观反常扯到一起?毫不奇怪。因为要就某事得出一个结论需要经过一系列逻辑推理,但不是有了逻辑推理就完事了,在开始逻辑推理之前还需要建立一些约束条件或者说前提,这些前提就是一些观念。结论越深刻,前提就越深刻,也就会涉及到世界观了。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包含前提、逻辑推理、结论三部分,逻辑推理只是联结前提和结论的手段或工具,哪怕这个工具用得非常严谨也不意味着结论的严谨,因为还有前提可能有问题,而在一般的论述中,吸引注意力的多是逻辑推理过程,前提往往容易被人忽略。那么假如论述者要得出一个反常的结论,应该怎么做呢?在逻辑推理上做手脚即所谓诡辩,容易被发觉拆穿,所以论述者如果本身具有很严谨的逻辑思维,就不会从此处入手,而是去扭曲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要得到反常的结论需要反常的前提,同理即是,如果接受了反常的结论也意味着接受了反常的前提,而这种前提如果涉及世界观,也即意味着接受了反常的世界观。要避免被低级的思维洗脑,不仅要检验其逻辑是否严谨合理,还要去检验其前提条件是什么,是否合理,以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罗辑思维有他的厉害之处,不过他也是为了节目效果,所以很多东西都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他的观点大多是片面的,残缺的,经不起深思。

我是从2018年开始在喜马拉雅上接触《罗辑思维》的,刚开始听了2期,我去有点意思啊,讲的还都很有道理。一下子给了我很多想法。我一般都有记笔记的习惯,所以我就把他观点还有给我的启迪记录下来。等慢慢去思考他的观点,带入进去,联系实际去深思。

这一深思,我就发现很多问题,至少他不是你想的,或者刚接触时说的那么对!很多观点一旦联系你所接触的实际,你就发现很多都站不住脚,他说的都只是很片面的东西,但是观点很新颖,在一定范围内他说的也都没啥大毛病,逻辑很清晰。所以很容易吸引人,一下子给你高大上感觉,但是很多东西都有点戛然而止,只是提出了一丁点皮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以为我接着他的作品看,会有所得,后来发现,他挖的坑越来越多,都只是给你讲个新奇有意思,小范围没问题的观点,当你想去深思他的严密还有拓展的时候,你就发现他只是给你抛出了一个问题,让你觉得的确很难,但是他却没有任何解决方法啊,下一步观点啊,都没有!

然后我研究他几个月,最后在笔记本上记得说了大概这样一句话:这玩意就是不断的给你挖坑,给你新奇的观点来吸引人,就是纯粹的商业运作,实际干货内容很少,而且浪费大量时间让你在无解的现实问题上思考,可以偶然听一下,但是把他当成自我提升的教程就走错路了。可以学习他的商业运作模式,还有忽悠套路。




这是一个让我细思极恐的节目。

大概六七年前,我曾经习惯于每天早晨听罗振宇的一分钟短音频。他解读事物的角度很奇怪,独特,经常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看。

直到一天,他撞到我枪口上了。

他说了一条有关佛教的一段话,简直是胡扯,明显与事实不符,他捉襟见肘的知识和愈发光亮的脑袋,都用来了各种钻牛角尖,挖空心思想办法来博人眼球。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朝错路。这是听到了我懂的领域,才发现他错的离谱。那些我不懂的呢?会不会让人带跑偏了?

然后,拉黑,再也不听、不看此人的任何节目。




首先,能看《罗辑思维》,你这位朋友,在知识涵养上,我觉得至少超过80%的国人了。当然,这个说法很粗糙,也可以细说。

·

《罗辑思维》什么内容都有。比如说有历史类的,你看了。我觉得吧,至少就在某个相关点上,超过80%的国人水准了。但和专业的比,还是差很远。毕竟他不是个专门的历史节目,他只负责给挑起你的兴趣与关注。其它类目的也一样,类比吧。

·

相对湖南台为代表的娱乐至死的节目,《罗辑思维》在文化知识层面,要高得多得多。要知道,湖南台风光无限,舍我其谁,代表着我们时下最赚钱,也时流行的文化,覆盖至少80%以上的国人的主流收视习惯。所以说,看《罗辑思维》至少超过80%国人了。


当然,作为一个《罗辑思维》的忠实观众,快看君我也得说,每一集平均45分钟左右,是不可能讲清楚一个大问题的,漏洞还是有的。

·

比如说,王东岳老师的学说,罗胖子是极力推荐过的,当时我听着没什么意思。也自以为,一集节目差不多了。后来无意中看到了很多王东岳老师的演讲,其学说之深邃,逻辑之缜密,气象之宏达。我才恍然大悟,当年《罗辑思维》那期节目,连皮毛都没触摸到。

所以,你单看逻辑思维,就想用来指导自己,可能会有点肤浅。如果有兴趣,还得自己多学习,多悟。


当然,上面还不是最重要的。

造成,你觉得你的朋友“世界观反常”这种感觉的原因,可能还有别的。

·

《罗辑思维》毕竟也得赚钱,人家也有庞大的团队,要过活。

这话什么意思?就人家是个节目,也是商品!

是商品,就得宣传,就得尽可能的观众多点儿,多卖点钱。

·

到了这一步了,就基本可以明白道理了。

书籍,甚至虚拟的知识付费节目,不像吃吃喝喝、衣服裤子,大家有花钱购买的习惯 。所以这个宣传的难度是相对高的。

·

那就可能,夸大一点咯,甚至哗众了咯。

然后,很多粉丝给用了一个词儿,叫“贩卖焦虑”!


早期的《罗辑思维》常黑大组织 ,什么银行呆不下去了,国企不好之类的。

说的也的确是有道理,但是你光指出那些个毛病,我没有给我们提出解决方案啊。

难道解决方案就是买你的书?付费你的节目?不至于!

·

因为解决方案这事,罗胖是根本做不到的。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但罗胖不能说这个事实,所以节目的效果就只到“贩卖焦虑”这个点,到止了

·

这就给人在现实中感受,有点“另类”了!

你光扯这么大的,有什么用?你解决了吗?你自己好转了吗?


除了被网友戏称的“贩卖焦虑”,还有一些原因,就是“观点太超前”。

开播第一期,就是《向死而生》,没必要吧。

·

当然,听一听,给自己的思维带来新的滋养,没问题。

但如果你的判断能力,控制能力较差,你拿这一套来指导自己的言行,还老在同事朋友间谈,就有点虚空了。

·

这容易给人造成一个印象,你不会是个神棍吧。

毕竟大部分人,还是要苟且得活着的,诗和远方只是零碎偶尔。


总结,做为爱好,下了班看看,我觉得看《逻辑思维》,比看大多数结果,有营养的多。

如果你还有爱好,想要深入,那就得再看相关的专业书籍。《逻辑思维》给你的东西,还远远不够。

·

另外,看就看了,自己一定要提高判断能力,不要唯《逻辑思维》是从!要知道,它只是一个比较优质的网络节目,只是一个知识的获取途径。不是真理。

·

最后引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鲁迅在《读几本书》一文中曾谈到: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越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倘是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实是一个当头棒。不过,要明白,死抱叔本华这句名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糊涂了。”



读什么书,学什么知识 ,都要保留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为别人跑马。

爱看《逻辑思维》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是好事!

保持自己的深入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即可。




《罗辑思维》,罗胖子贩卖的是焦虑,这不是大缺点。

贩卖焦虑的多了,罗振宇总还没有贩卖“买不上房子,买不上车子,找不上老婆的焦虑”,那才真害人。

如今世道,贩卖“物质焦虑”的比比皆是,所有的广告都是。

这个“正常”正常吗?

可有不少人把所有的真金白银再加上贷款,拿去买了房子的,搞的自己日子不好过,全部给银行打工了。

这正常吗?

《罗辑思维》贩卖的是知识焦虑。

一个知识焦虑的人在普遍焦虑房子车子的社会氛围中,他表现出的世界观倒真的会显的反常!

这是“正常现象”。

尤其这个所谓的“我朋友”恰好又是一个既没有房子又没有车子的穷光蛋的话。

那就麻烦了。

可以肯定,这个“我朋友”一定是一个生活失败者,

他如果是有钱人,身边朋友就不会有人去质疑他的世界观了。

现在这个世界,穷人是没有资格“知识焦虑”的。

如果穷人表现出了“知识焦虑”,那简直是十恶不赦,是愚蠢顽固,这不奇怪。

这个题目就完美体现了这一点。


最重要的一点,“你朋友”的事关你啥事?

你这个世界观才反常呢!

于谦老师说的好。

我觉得吧,人一辈子最大的一个事儿,就是做好自己——于谦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反常   世界观   思维   朋友   逻辑推理   逻辑思维   焦虑   严谨   国人   结论   逻辑   前提   观点   节目   情况   知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