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苏联发动的进攻行动。尽管该计划在战略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总结它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失败的原因有;

首先,时间安排不充分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一个大问题。德国原本计划在夏季快速击败苏联,并在冬季之前占领重要的工业区和资源地区!然而,德军在准备和物资补给方面花费的时间较短,没有充分估计到苏联的实力和史达林反击决心的能力,这导致德军在战役初期的迅速进展,但随着时间推移,面临了严重的供应问题和恶劣天气的冬季,对德军的进攻造成的严重影响!

其次,战略目标过于雄心勃勃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另一个问题。德国试图在一个广阔的前线上同时展开多个进攻,希望迅速占领整个苏联。然而,这样的计划需要庞大的兵力部署和军需物资的支持,而德国却未能有效地调动和准备充分的所需资源尤其是提供部队冬季御寒装备与被服)。同时,苏联在广阔的领土上展开游击战争,使得德军疲于奔命难以控制并稳定占领地区。

此外,希特勒对苏联军事实力的低估也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一个致命问题!德国未能充分认识到苏联军队的规模和动员实力,特别是苏联的军事工业潜力以及美国出手的“相助”(租借法案)。

由于苏联拥有庞大的军队和资源,以及全民展现出来的坚决抵抗意志(媲美中国全民抵抗日本侵略一样)。最终令德军在面对顽强的苏联抵抗时遭遇了重大挫折和失败。

最后,德国在征服后占领的领土上的治理问题也给"巴巴罗萨计划"带来了失败阴影。德国在陆军攻占大片苏联领土后,却让党卫军肆意烧杀掳掠,让期望摆脱史达林残酷施政下的“民心”瞬间崩溃!由于德国未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被占领的地区,导致占领区局势不稳定和游击抵抗活动的存在并分散了德军进攻推进的力量!

综上所述,"巴巴罗萨计划"存在时间安排不充分、战略目标过于雄心勃勃、对苏联军事实力的低估以及占领地区治理问题和美国背后支持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该计划的失败。




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有个回忆录《失去的胜利》,文中有句概括很精辟,叫作技术战胜重量,换言之,二战中苏德战场上,德军所依托的是技术与战术的先进,以及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优越。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军总参谋部根据闪击波兰的黄色计划和闪击法国的白色计划之经验拟定 ,从战争开始的局面看,战争计划堪称完美,南中北三个集团军群突破非常顺利,苏军一片慌乱,被合围甚多。但是战争结果表明,该计划有三大方面的失误:

一。进攻时间问题。

巴巴罗萨计划的发起时间原本为五月初,而不是后来的6月22日 ,这一个多月是要命的,正是在德军推进至莫斯科郊外时,苏联的严冬到来了,冰天雪地让德军机械化部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

这纯属意外,希特勒不得不推迟进攻时间是因为主要的装甲部队派往了中南欧 ,一是猪队友意大利侵略希腊反被殴,一是南斯拉夫发生政变亲德政府下台。德国装甲部队进攻犀利,很快迫使南斯拉夫投降,希腊投降,可惜,宝贵的时间也浪费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小国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苏联。

二,对苏联道路情况的预估问题。

德军的立体闪击战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道路情况的良好和四通八达,波兰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法国更是发达国家,其良好的公路网为德军的迅速推进提供了便利。可是苏联情况就不一样了,地域广大,柏油路面极少,大多是劣质土路,这样的公路一经雨雪就是泥泞不堪,极大限制了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回答希特勒的责问时说,我的士兵正在与淤泥作战中。

看见没,穷有穷的好处。

三,后勤保障问题。

苏德战争跟我们抗日战争不同,是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油料,食品,弹药等辎重需求极大,对于在敌国作战的德军来说,所有这些都必须从德国运来,部队推进的越快,后勤补给线越长,送一车油上来恐怕车本身消耗的也得一车油,德军参谋总部对后勤的评估过于乐观了。

甚至于,几百万德军没有准备一件冬装,参谋总部认为严冬到来时战事已经结束。偏巧1941年的寒冬不但提前到来,而且来势汹汹,德军的钢铁装备和士兵,一下子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在莫斯科附近转攻为守,等待第二年的春天到来。

而战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




公元1939年9月1日,德国海军一艘海岸防卫战舰向波兰空军基地猛烈开火。随即,德国地面力量大举进攻波兰,对波兰发起了闪电战。9月17日,苏联军队以保护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少数民族为由也开进了波兰境内。在德苏的两面夹击之下,波兰很快全境沦陷。9月29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一份关于瓜分波兰的条约。波兰的沦陷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在希特勒取得波兰大胜之后,很快就指示属下制定一份严格保密的军事计划。这个计划就是针对苏联而言。但是苏联和德国刚刚瓜分了波兰,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并且苏联坚信,在希特勒没有取得对英法两国的绝对胜利之前,不会轻易对庞大的苏联发起进攻。更何况,两国之间还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苏联人放弃了警惕。

“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的,该计划原来叫做“奥托”计划,历时一年之久终于在1940年8月底才送到了希特勒手中。根据这个计划,德国军队将分三个攻击集群军团,使用闪电战术,从西向东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西部领土。计划很快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苏联,数百万计的苏联红军倒在了德军的枪口下。但是冬季的到来,严重打乱了“巴巴罗萨”计划的顺利推进,苏联也因此赢得了喘息之机。

于是很多人认为,“巴巴罗萨”计划应该提前几个月实施,而不是等冬季来了再进行。这种观点完全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从当时的情况看,苏联毫无准备,内部混乱,正是德军出兵的好机会。不过,德军由于南下进攻基辅获取石油而耽误了该计划。(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从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来看,本着事后诸葛亮的精神,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巴巴罗萨计划是不完美的,用堪称是对希特勒的侮辱。

我们知道一句话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指的是任何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各种各样不可预见的事发生,巴巴罗萨计划也不例外。

那么,巴巴罗萨计划为何不完美,它的失误在什么地方?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高估了苏联的硬件情况

历史上除了蒙古人,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征服俄罗斯。

1812年,拿破仑60万大军大举进攻沙俄,结果被坚壁清野的沙俄人拖得筋疲力竭,狼狈而归,敲响了拿破仑帝国灭亡的丧钟。

129年后,希特勒550多万大军再次折戟苏联,成就了俄国难以战胜的神话。

拿破仑的军队从西欧打到东欧时,在波兰地区看到了法国人难以想象的景象,到处是土路、垃圾、臭水,人们衣衫褴褛,传染病横行。一向比较注重卫生的法国军队缺乏对此地病毒的抵抗力,纷纷病倒。在东欧的战争中,因为病毒导致的非战斗减员成为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一个多世纪后,希特勒再次来到东欧。面对一个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硬件条件应该会有所改善吧!

想多了!

虽然苏德战争前,希特勒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麻痹苏联神经;瓜分波兰使苏德接壤;通过观摩苏联阅兵看苏军队的精神面貌等。

甚至,为了称霸欧洲甚至世界,德国还向北极派遣了秘密部队。然而,准备工作如此详细的德国还是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苏联的雨季和冬季。

1941年6月22日,德国纠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共550万大军撕破苏德边境,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苏联大清洗运动的恶劣后果,加上斯大林的麻痹大意,致使开战初期苏军猝不及防,一溃千里。

到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300多万军队,飞机损失96%,大炮坦克不计其数,国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损失四分之一。

但是,对于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军而言,这样的战果并没有达到希特勒的预想。因为德军在推进的过程中遭遇了两个非苏联对手!一是天气,而是大地!

德国没有想到,已经基本成为工业国的苏联,竟然还大部分是土路!而且是在苏联经济发达的西部地区。

因为土路的因素,导致德军推进时,黄沙滚滚,大量粉尘进入大炮、坦克、摩托车以及士兵的身体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不仅设备寿命受损,人员生病,最要命的是迟滞了德国闪电战的步伐。

9月,雨季来临,绵延的秋雨让土路成为泥路,德国的坦克装甲车陷入泥淖中不能开动,原本一天平均行进50-80公里的德军只能每天行进5-8公里!

等到10月以后道路结冰,德军终于从泥淖中走出来,马上又遭遇俄国的严寒!陷入了和拿破仑一样的绝望中!

2、低估了斯大林的反抗决心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什么不可战胜,是因为德军真的天下无敌吗?当然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德国之所以无敌,和德国前期面临的对手有极大关系!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波兰迅速亡国,随即德国调转枪口,横扫西欧。

长期以来,德国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同属于基督教势力范围,在民族意识上更倾向于走到一起,而和俄国严格区分开。这决定了德国在西欧和俄国的扩张情况大相径庭。

因为和英法更像是一家人,所以瓜分波兰后,英法一度沉浸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美梦中无法自拔,等到德国横扫西欧,英法联军迅速溃败!

在基督教世界,弹尽粮绝走投无路选择投降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因此很多西欧国家几乎是望风而降,德国攻占丹麦全境只用了4个小时!

而面对武器装备远超德国的第一陆军强国,德国同样是摧枯拉朽,绕道比利时,让法国人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成为笑料。

因为抵抗不及,除了在敦刻尔克撤往英国的33万人,剩下的西欧军队最后放下了武器!

太顺利了!

所以希特勒毫无意外地膨胀起来!有了吞掉苏联的强大信心。

根据希特勒的情报,此时的苏联只有180个整编师,且绝大多数布置在西线,通过瓜分波兰已经让苏联将军队布置在德国的眼皮子底下,一旦开战可迅速将其吃掉。

所以希特勒提出:“三个月灭亡苏联”!

但是希特勒低估了斯大林,更低估了斯大林建立的斯大林模式。

简单说来,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将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特别是战争时期,其强大的动员能力让所有对手都望尘莫及。

开战之后,依靠苏联完整的军政架子,苏联迅速扩编到360个师,这让德军越打越绝望,因为他们发现,即使自己消灭了眼前的苏军,马上会出现另一支苏军!

而且,有别于基督教世界,长期浸润在马列主义的斯大林将投降视为不可饶恕,并且下令士兵不准投降,这让德军吃尽了苦头,因为停下来的方式只有一个: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且,苏联巨大的国土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纵深,这是德国无法战胜苏联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3、错估了美英的对苏态度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西欧大陆战事结束。此时的西欧,只剩下一个岛国英国。

在德国海军实力不及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一直没有放弃和英国媾和的打算。二战爆发后,丘吉尔上台,这个坚定的反共分子让希特勒看到了希望。因为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也是天然反共的,希特勒认为,既然志同道合,那么肯定可以合作!

丘吉尔不干!

面对德国,丘吉尔表现得异常强硬,坚决不投降,即使敦刻尔克看起来向德国给自己示好,丘吉尔也不为所动。丘吉尔的态度使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发动了不列颠之战。

丘吉尔的选择是正确的:

  • 首先,作为岛国,英国一向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一个几乎同一西欧的德国不是英国人想要的好伙伴!

  • 其次,美英关系密切,作为美国的对手,日本和德国结为同盟,所以美国和德国天然对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如果和德国媾和,等待英国的可能就是美国的猛烈打击!得不偿失。

所以,美英联手,挫败了希特勒的阴谋!

虽然大家都是基督教大家庭的成员,但是没有办法,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都免谈。

应该说,在美英等国的眼里,希特勒背叛了他们。早先希特勒崛起时,作为一战战胜国的英美法国等并未加以阻止,理由很简单,希特勒不断标榜自己的反共立场,并且将斯拉夫人视为劣等民族,一开口就是指向苏联,这让一向反苏的西方国家有种找到一把好枪的感觉!

所以,他们或者默许,或者直接支持,想要通过希特勒和苏联的死磕,让自己的渔翁得利!

但希特勒不想只做一把枪,所以他将枪口指向了西方国家!

由于一战带来的影响,西方国家反战情绪严重,面对精良的德军,他们一溃千里!

所以,在德国主动撕破脸的情况下,美英等国转而和苏联站在一起。德国围攻列宁格勒时,发现了大量的英制坦克。莫斯科之战胜利后,美国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

实践证明:再完美的计划,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不行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巴巴罗萨计划”是二战德军突袭苏联的行动代号,该计划于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一开始的名字叫做“奥托计划”,后来在1940年底的时候被改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计划的制定者就是著名的德军将领保卢斯,这哥们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

这个计划的准确执行时间应该是: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也就是从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莫斯科保卫战打完结束。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左右,当苏联人还在熟睡的时候,希特勒发起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行动——突袭苏联。

德国人出动了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德国的进攻目标是:快速的占领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基辅,从而彻底的击溃苏联方面。

不过最终这个“闪电战”计划变成了持久战、苏联人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一举击溃了德军——巴巴罗萨计划也随之宣告破产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二战中,德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跑去进攻苏联呢?

目前历史上公认二战的全面爆发是因为德国进攻波兰造成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人集中了55个师、上千辆坦克、上千架飞机闪电突袭波兰;几乎在同时英法对德宣战,从而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德军官在波兰会师

不过对于这个论断,我个人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和看法。其实当时并不是德国一家入侵了波兰,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同时,苏联方面也入侵了波兰。按照史实来看的话——苏联人占领波兰的地盘比德国人还多一点。

其实就在苏联和德国攻占波兰的前8天,1939年8月23日,苏德之间签订了一个让全世界都极度震惊的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的一部分以及芬兰都属于苏联的“影响范围”。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入侵波兰以及后来的苏芬战争都是按照这个条约执行的。

德国人在攻占了波兰的大约一半的地盘以后,开始挥师中殴以及西殴了。

从此以后,德国人的铁蹄、德国人的闪电战将席卷整个欧洲。1940年开始,德国人把闪电战发挥到了极致,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迅速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数百万法军在几乎没有什么坚决抵抗的状态下,就投降了——1940年6月22日,法国被德国攻占。

这里顺便说一句:大家都知道此时发生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40万联军,其中有30多万人平安的通过英吉利海峡撤往了英国本土。

这次敦刻尔克大撤退有几个让世界震惊的地方:

一是,当时几十万英法联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前面是波浪滔天的大海,后面是德国数十万的坦克集群。

可是希特勒居然没有对这几十万英法联军发起进攻、居然让他们从容地撤到了英国——这在历史上让人是极度看不懂的。

二是,英国人当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决心和纪律性也让全世界人刮目相看,例如:士兵先撤、领导后撤,最后撤退的是英军最高统帅;英军当时是排着整齐的队伍撤退的,丝毫没有慌乱;

三是,当时英国人为了尽可能多地撤退、尽可能多的救人,居然下达了放弃一切物资的决定。很多士兵都是戴着钢盔、穿着短裤上船的,把多余的一切都扔了。英国的很多王室成员都亲自开着自己家的游艇来帮助士兵撤退等等。

还有一个有点感人的地方,大概有5万法军主动留下来断后。法国人给出的解释是:英军是来帮助我们抗击德国人的,我们应该留下来为你们的撤退做出必要的牺牲。

总之一句话,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国人展现出来的团结、纪律性以及决心都是让很多人比较敬佩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法国投降以后、英国远征军撤回英国以后。此时此刻,整个欧洲大陆上也就剩下两个国家尚可一战了——英国和苏联。

那么为什么当时苏联在没有完全搞定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又要去进攻苏联呢?其实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德国根本就没有办法拿下英国或者逼迫英国投降。

二战中德国最强大的是陆军,可是欧洲大陆与英国本土并不相连——中间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德国人要想打败英国没啥好办法,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让英国主动投降;二是,把英国彻底打服。

当时希特勒采取了各种办法来诱降英国,可是丘吉尔的答复很简单:在这个至暗时刻,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丘吉尔的有一段演讲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知道: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间战斗,我们将在山丘上战斗……我们要保卫我们的本土,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绝不投降。

总之一句话,希特勒想劝降英国,不过丘吉尔的回复就是:我们将战斗到底。

那么德军要想攻占英国本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从英吉利海峡过去直接登陆英国本土才行。可是德国是一战战败国,海军被严厉的制裁了,一直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的海军都不咋地。

海军这个东西跟陆军不一样,根本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发展起来的。海军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行的,正所谓:百年海军。

希特勒后来对英国发起了“海狮计划”,也就是通过战略轰炸来逼迫英国人投降。

可是在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中让希特勒大失所望,英国的皇家空军的战斗力、英国人的团结和无畏;甚至出现了英军的战机比德国人还要厉害很多,这造成德国空军的重大损失。

其中德国损失了好几千名专业的飞行员,这让德国人感到:根本无法取得空战的胜利。当德国人轰炸伦敦的时候,英国人居然也发起了对柏林的轰炸,这让希特勒极度的恐慌。

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无奈地宣布:推迟“海狮计划”。

此时的德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就停战、要么就去进攻苏联,打下苏联以后再逼迫英国人投降。当时停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攻打苏联一条路可走了。

第二个原因:苏芬战争让苏联彻底地暴露了

一开始的时候,苏联军队在希特勒的心中那应该是非常厉害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的。可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之间的战争让希特勒坚定地认为:苏联军队原来就这个破样子。

1939年11月30日,苏联方面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苏芬战争全面爆发了。这场战争在苏联方面看来应该是毫无悬念的,芬兰当时国家的总人口才200万不到、军队总人数才十几万人、武器装备又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苏联、让整个世界都大跌眼镜了。芬兰人奋起反抗、不死不休的反击、利用一切手段来反击苏联的入侵。

很多芬兰人祖孙三代都上了前线、很多芬兰妇女也上了前线,在冰天雪地中给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场战争中芬兰的“雪橇大军”以及“鸡尾酒”大军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场战争中,苏联先后投入了100多万的军队,打了三个多月,直接被芬兰人歼灭的苏军就达到了40万人左右。

可最终由于双方实力差距过大,芬兰还是战败了。其实芬兰战败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英法两国见死不救、实行了可怕的“绥靖政策”。

可是在这场战争中苏军的表现让全世界都表示无语,例如:战斗力严重不足、指挥混乱、空军落后、后勤不足等等问题暴露无遗。

这些问题希特勒都看在了眼里,他坚定地认为:苏军完全是不堪一击的存在。

总结一下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的原因大概有二个:一是,英国是打不下来的,希特勒要么只能停战、要么就去进攻苏联逼迫英国投降;二是,苏芬战争中,苏联的表现让希特勒认为:拿下苏联一点都不难。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巴巴罗萨计划”一开始实行的时候堪称有一个完美的开局。

苏、德战争开战的第一天,苏联人就有1200架战机被摧毁,其中800架飞机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在了跑道上。德国人的三个集团军群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分别往苏联境内突进了50公里以上。

基辅战役苏军直接被俘66万人

苏、德战争开战的头四个月里,苏联损失兵力在300万人以上,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苏联方面大约有:坦克与自行火炮15601辆,各种火炮70574门,作战飞机7237架被德军彻底摧毁。

很多人会问为啥苏联一开始的表现怎么会如此的不堪呢?其实有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二战之前,斯大林在苏军内部开展了近乎疯狂地“清洗”运动;苏联能打仗、会打仗的指挥官几乎都被斯大林送走了,要么去了西伯利亚、要么去了天堂。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军队内部最骇人听闻的自己人干自己人的事情了。

二是,斯大林从始至终都坚定地认为:德国人不会突然进攻苏联的。其实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苏联方面已经得到了各种确切的情报,甚至把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时间都报给了斯大林了,可是斯大林就是不相信。

没办法,当时斯大林就是苏联、苏联就是斯大林——他不相信有啥办法呢?

当然了,德军的实力、战术、军事装备水平也是不错的。在这三个原因的加持之下,德军在苏德战争开战之初那就是完全吊打苏联人了。

那么为啥后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又失败了呢?该计划有三个方面的巨大失误:

第一个失误:进攻的时间被推迟了

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预计:德国人应该是在4月份,最迟5月份就要进攻苏联的。可是中间出现了一个意外:德国人的“好队友”意大利拖了德军的后腿。从而导致希特勒不得不推迟进攻时间,因为自己的装甲部队被派往了中南欧 。

当时意大利跑去侵略希腊,结果被希腊给打得找不着北了,差一点反击到意大利了;另外南斯拉夫发生事变,把亲德的势力赶下台了。

这样一来,希特勒不得不派出自己的装甲部队去收拾残局。先是把南斯拉夫打投降,又把希腊打投降。

在两件事情的牵扯之下,德军进攻苏联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苏联那严寒的冬季也就到来了,零下40度的气温成为了德军的噩梦。

第二个失误:德国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导致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

按照希特勒在战前的预想:德国人进攻苏联最多三个月也就搞定了,只要拿下了莫斯科的话,苏联人也就会选择投降了。

可是希特勒低估了苏联人的实力,虽然苏军的战斗力不行、虽然苏军在开战之初的时候损失惨重。可是苏联有三个巨大的优势:

一是,苏联足够大、战略纵深足够深;德军的“闪电战”碰到了苏联的庞大国土,这就有点问题了。

二是,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超强,打死100万再上100万、反正最后就是拿人硬填——男人不够了,女人、老人也可以上。

三是,苏联的道路情况那是一塌糊涂的存在,这给希特勒的装甲集群的突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德国指挥官曾经说过,我们的士兵和坦克没有和敌人作战,而是天天在和淤泥作战。

当德国人打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冬季到来了、苏联人也准备好了。可是此时的德军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居然只有单衣、没有棉衣,这一下算是彻底的完了——德军再厉害,血肉之躯也是扛不住酷寒的。

按道理说,德军只要继续换上冬装就可以了,可是德军统帅部根本就没有安排做棉衣。希特勒坚定地认为:德军没有必要穿棉衣,因为在冬季来之前——苏联已经投降了。这一下直接让德军的战斗力陷入到了谷底了。

另外当时德军的坦克部队也没有准备防冻液、没有准备防滑链等等装备,这也就无法有效地战斗了。

第三个失误就是:希特勒没有想到美国人居然会参战、居然开始大量地援助苏联

美国人早在1940年的时候,罗斯福就签订了《租界法案》开始对外进行援助了。不过一开始援助的主要对象是英国,并没有积极地援助苏联。

可是随着德国人进攻苏联之后,美国和英国开始大力援助苏联了。很多人说:美国人援助苏联的是在1941年12月8日,美国人参战以后才进行的——此时苏联人已经在莫斯科反攻了。

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美国人在苏德战争一爆发的时候就开始大量援助苏联了,英国人也积极跟进了。

美国人在二战期间给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例如:飞机14018架、坦克,装甲车 22800辆、运输车501660辆、铁路车辆: 13041辆、高炮上万门;另外还有钢材 2589766吨、铝: 26110吨、石油: 2622357吨、舰艇672艘……

以上这些援助物资,起码有10%是在美国人参战之前、苏联人在莫斯科保卫战反攻之前到达的苏联国内。

最终巴巴罗萨计划失败的标志就是:莫斯科没有被德军攻下,自己还伤亡惨重;苏联方面还在莫斯科发动了反攻。苏德战争从此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苏联人总体上稳住了阵脚。

总结一下,德国人的“巴巴罗萨计划”失误在了三个方面:

一时间,进攻苏联的时间被推迟了,导致打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苏联严寒的天气到来了。

二是,希特勒过高的估计了德军的实力、过低的估计了苏军的战争潜力和反击决心;从而导致后勤不足,折戟在了莫斯科。

三是,英美大量的援助苏联,这是德国人没有想到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苏德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丘吉尔   英法   斯大林   希特勒   西欧   芬兰   波兰   莫斯科   苏联   计划   德国   英国   德军   德国人   战争   完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