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杨广应该是什么样的?

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是隋文帝杨坚的第四个儿子。他在604年继位,享年50岁。杨广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善于改革的君主,他扩大了隋朝的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对隋朝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广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制改革。他采取了“摄政制度”,即在自己亲政前由亲信辅佐国事,减轻皇帝的压力,同时开创了武德殿会议制度,提高了朝廷决策的效率。此外,他还推行了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法律方面,他制定了新的法律,建立了官府法院,强化了司法权力。这些政策和制度,都为隋朝和中国历史的法制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外交和军事方面,杨广也有很多的建树。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向北方游牧民族进行外交和军事斗争,打败了突厥,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在南方,他的统治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巩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使得南方的诸侯们不得不接受隋朝的统治。此外,他还修建了大运河,连接了长江和黄河,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不过,杨广的统治也存在一些问题。他对百姓征税过重,导致了社会不满和动荡。他还有过一些残忍的行为,例如他斩杀了大量的官员和臣子,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不满。此外,在他晚年的时期,他对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不力,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动乱。

总的来说,杨广是一个有着积极贡献和负面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对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治理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他的治国理政之道和改革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影响重大。在中国历史上,杨广也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有些历史学者认为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暴君,有些则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

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杨广对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文艺事业都有很大的支持。他还大力推广佛教,并亲自撰写了佛经,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在杨广去世后,隋朝也很快就灭亡了,但是他所推行的改革和政策却为唐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炀帝(569一618),名杨广,杨坚次子。581年封晋王。588年十月,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晋为太尉。他平时伪装仁孝俭朴,博得文帝欢心。600年,立为太子。604年七月,文帝死(相传为杨广所害’,杨广即位,杀死兄长杨勇。即位以后,他下令开通大运河,还设进士科,促成科举制的形成。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的暴君




谢邀!

根据正史《隋书》及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记载,“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这也就是说,杨广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弟兄之中就很出色,所谓南平吴会,北却匈奴,证明杨广的文治武功也不是其他兄弟能够相比的。

  正史记载,开皇八年,也就是公元588年,刚刚年满二十岁的杨广,就以晋王之尊统率大军扫平了南陈,随征大将高颖、韩擒虎和贺若弼等人都受其节制,杨广大军进驻健康,杀掉南陈一干奸佞祸国之臣,将南陈国主陈叔宝,后妃张丽华等人押付隋都长安报功,杨广因此晋封为太尉。此后杨广作为扬州总管镇守江南,也是不断立下战功,如此说来,杨广并不比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差多少,甚至在军事上还要强过李世民。

  杨广在称帝之后,他在军事上的丰功伟绩依然值得称道。比如实现南北统一。他在军事上占领南方之后,曾花费十年时间呕心沥血,促进南北融合,稳定笼络民心,打破了南北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和文化隔阂。此外在大业四年,也就是公元608年,杨广曾发兵一举攻灭了占据青海、河西的北方强国吐谷浑,一下子就拓地千里,极大扩展大隋帝国北方边境。此外在大业元年,杨广曾先后出兵攻打契丹、占城和琉球,更三次远征高句丽,都让隋朝的疆域和军事政治力量空前的增强。杨广开疆拓土,更是极大地稳定了隋帝国在中原的统治。

京杭大运河

  军事上值得称道,杨广在经济上的建树也颇为不俗,最为人们所乐道的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一开始杨广只是下令修通济渠,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阳渠故道,东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此后又下命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京杭大运河的主干道,随后的系列工程又彻底打通了京杭运河的水脉,使得南北水系彻底贯通。此后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贯穿南北交通最重要的角色,直至清朝海路被打通,京杭运河才退出历史舞台。如果没有隋炀帝的贡献,中国历史上南北水路一直闭塞也就不能达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融,没有今天中华民族各民族的大融合,这也是隋炀帝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杨广在选拔人才上还史无前例的开创了科举制度,废除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的根据门第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他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大业二年更增设进士科,削弱门阀大族的世袭特权,使得许多中下级地主阶级也能参与到政治中来,杨广在诏书中这样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隋炀帝,他或许在历史上有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和恶名,但这不妨碍他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君王,历史是公正和严明的。




视频加载中...

2013年4月,几个建筑工人在扬州曹庄施工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残损的千年古墓,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这个古墓规模很小,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但是,出土的碑文上,居然刻着“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样,难道这个简陋的古墓,是隋炀帝墓吗?

消息一出,就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已经发现了两座隋炀帝墓,一座在陕西咸阳,另一座在扬州雷塘。现在,人们又在扬州雷塘5公里外的地方,挖出了隋炀帝的古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么多隋炀帝墓,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呢?

专家立刻对古墓进行抢救式挖掘,他们发现,墓室用的砖与隋代江都宫城用的砖一样,证实是隋代墓。墓中还出土了1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另外出土的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陪葬品的数量较少,但是等级都特别高,证明墓主人的身份为隋朝帝王。

随后,专家对两座古墓里的遗骸进行检验,发现西侧墓出土的两颗牙齿,属于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这与史料相符,确认西侧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东侧墓的遗骸,是一个身高约1.5米,56岁左右的女性。结合文献的合葬记载,确定墓主人是萧皇后。

如此一来,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墓确实是隋炀帝墓。

那么其他的隋炀帝墓,又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解释,这或许跟隋炀帝的死因有关。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被反叛的禁卫军缢死,死后曾被多次改葬。陕西咸阳的隋炀帝墓,就是唐高祖李渊下令迁葬于此的。史书记载,最后一次下葬的地方是扬州雷塘之北,但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已经完全荒废。直到1807年,住在雷塘旁边的清朝大学士阮元,听百姓说隋炀帝就葬在雷塘,于是主持建造了帝陵。如今,考古专家终于确定了隋炀帝最后的归属,虽然他死后辗转流离,最终能和萧皇后安定在曹庄,或许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隋炀帝墓的确定和出土的一批高等级文物,为研究隋唐时期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学资料,价值巨大,被评为2013年十大考古发现。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哦!


杨广当然不是暴君,他只是一个过于雄才大略,而现实无法承载他的雄心的皇帝。

杨广二十岁的时候,就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率领五十万大军攻灭了南陈,一统天下。对于任何一个二十岁的人来说,有此等荣耀都是够吹一辈子的。这也滋生了杨广的骄傲。

在他手里,官制得到了改革,科举出现了,还颁布了后来唐律的蓝本《大业律》。他攻灭吐谷浑、琉球、占城,又三征高句丽。他还开凿了利在千秋的大运河,其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南北运粮的方便,而不是为他自己享乐。

他几乎做到了一切,却唯独忽视了一点,这些都需要时间。

打仗要钱,开运河要钱,什么都要钱。这些钱不会天上掉下来,只能通过不断地积累获得。而杨广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雄心壮志,完全忽视了这一规律。这种大事,几年能办一件就很不简单了,他却一年办好几件,最终只能是民穷财尽。而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他三次出征都差点团灭,号称“拔山填海”都没能打下来,这对骄傲的杨广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终于他倦怠了,从一个雄才大略的天子变成了一个只愿意在温柔乡里了却残生的“暴君”,直到江都的士兵愤怒地砍下他的头颅为止。

如果他的性子能不那么急,能好好地与民休息,也许一切都不一样。他用自己和大隋王朝的完结,帮助自己的表亲成立了不世之功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琉球   江都   南平   隋朝   扬州   大运河   暴君   科举   大业   运河   古墓   真实   政治   制度   财经   军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